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19 洲际导弹自述课件 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19 洲际导弹自述课件 语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30 11:1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19 ﹡洲际导弹自述 1.了解有关洲际导弹的知识,了解我国核武器的发展现状。
2.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3.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的科学性和幽默的趣味性。 朱毅麟,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科普作品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1964年起从事业余科普创作,编著出版《太空中的多面手》等航天科普书7本;发表航天科普文章250多篇。 建国后,面对西方的核讹诈,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与航空航天工业。先后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随后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导弹研制方面,在从近程导弹到远程导弹再到洲际导弹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先后突破了火箭发动机并联技术等多项关键难题。为“长征”系列火箭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为了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弘扬爱国精神,作者写了这篇《洲际导弹自述》。一、读一读炸毁 尾翼 氧化剂 贻误

比拟 威慑 伺机 迷惑 huǐyìjìyínǐshèsìhuò二、记一记比喻力量达不到。
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
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弯下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
表示第一,居首位。
到了阵前才磨枪(枪:红缨枪一类的武器),
比喻事到临头才做准备。 鞭长莫及:我行我素:先发制人:威 慑:首屈一指:临阵磨枪:1.本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洲际导弹“诞生”的时间、地点和巨大作用。
第二部分(第2~8段):介绍说明导弹的类别、构造、使用的动力燃料等等。
第三部分(第9~12段):简要而具体地说明洲际导弹的外形(高度、重量)、速度、威力以及发展变化。
第四部分(第13~15段):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是导致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2. 课文自述的内容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 顺序不可以颠倒。因为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颠倒之后不但导弹发展的时间顺序混乱了,而且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3.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文章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1.第9段的第1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它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领起句,有总领作用,领起第9、10、11段。2.学完本文,将之与以前学过的说明文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以前学的说明文大部分比较平实、枯燥,很少运用文艺表现手法,而本文读起来却具趣味性、文艺性,又不乏科学性。这就是本文作为科学小品的特点。1.采用自述说明法,说明形象具体。如何理解此特点? 自述说明法,就是指在介绍事物、事理或人物时,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采用自述说明法,“自报家门”,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又有十分明确的“亲切感”,显得分外真切。极易唤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便于写作主体与阅读客体的沟通,让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洲际导弹是一种尖端武器,其构造及其发射、爆炸原理相当复杂,但作者采用拟人手法,让导弹自叙身世,现身说法,显得既通俗易懂又风趣幽默。如把弹头比拟成“锥形的脑袋”;把制导系统比拟成“大脑和神经中枢”;把洲际导弹的威力,说成是“我有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的绝技”都能变深奥为浅显。又如介绍液体导弹现已大都成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工具,说是“复员”“转业”,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试举例说明。 本文使用了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洲际导弹做了全面、简要而又通俗易懂的说明。例如:第2段,从三个方面对导弹作了分类说明;第3段把导弹和炮弹作比较,说明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第9段、第10段、第11段都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科学准确的数据介绍了洲际导弹的外形和威力之大,飞行速度之快,命中误差之小等等。洲际导弹自述诞生构造性能升级第一人称叙述说明方法 拥有制空权就等于稳操胜券。没有制空权,就注定了必败的命运,就要俯首听命,接受胜者的任何条件。??????????????????????????????????????????????
——杜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