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8 15: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3.掌握欧洲文化的源头与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难点:欧洲文化的源头与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
【时空坐标】
【知识框架】
【知识梳理】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1.概况
(1)地理环境: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多岛、少平原、天然良港众多,三面环海、三洲要冲。
(2)时间: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是古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知识拓展1】:古希腊文化辉煌成就的原因
(1)经济: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2)地理: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推动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发展,繁荣的工商业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
(3)政治:雅典民主的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繁荣为哲学家、史学家等的活动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古希腊各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教育。
(4)外部:古希腊从周边国家汲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
(5)个人:许多名流学者定居雅典,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传播。
2.哲学成就:
(1)概况: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索。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
(2)特点: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3)具体内容:
研究主题 时间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地位或影响
自然哲学 前6世纪 泰勒斯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之父”,开始具有自主意识
社会哲学 前5世纪中叶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主体意义,否定神的作用,树立人的尊严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但忽视了道德。
人的哲学 前5世纪后期 苏格拉底 ①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用对话的形式提出哲学思想。 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贡献: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前5世纪末到前4世纪前期 柏拉图 ①建立“理想国”,有道德智慧的贤人治国,理性思考; ②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①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前4世纪 亚里士多德 ①主真理高于一切;“人”是自然界最高级的;创立逻辑学。 ②“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 。 ①是古希腊科学文化的集大成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②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3、其他领域成就
文学 (1)史诗:《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与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2)戏剧: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悲剧与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希腊悲剧表达了人与命运抗争的主题,它的基调是悲壮的、崇高的。
雕塑 与 建筑 (1)《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展示人的力量和美,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2)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史学 (1)希罗多德《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2)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编年体体裁,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知识拓展2】:古希腊文化辉煌成就的影响
古希腊文化是西欧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文化根源和要素之一。
(2)古希腊雅典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3)古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4)古希腊在文学、史学、艺术、科学和体育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和世界文化。
【知识拓展3】古代希腊文化的特征
(1)理想主义: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和雕刻。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2)人文主义: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而且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
(3)理性主义: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是追求向往,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希腊人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哲学领域,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领域,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学的奥秘
(4)悲剧性:严格说,每个民族都有悲剧性,但在希腊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荷马史诗》就是希腊悲剧的代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是两种典型的悲剧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与命运矛盾,后者是自身思想与国家使命矛盾
(5)雄伟性:悲剧侧重写悲壮雄伟。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语言高亢,句式短促。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高大壮观,雕塑《掷铁饼者》形象健美,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古罗马文化
1.概况:兴起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文化而形成。
2.主要成就
(1)法律——《十二铜表法》
地位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内容 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
评价 ①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 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③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
影响 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2)古罗马其他领域成就
文学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史学 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建筑 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罗马建筑风格的代表;
历法 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知识拓展4】罗马法
一、概念: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它并非一部法律,而是一套法律体系。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6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二、罗马法形成的条件
(1)政治条件:罗马法治传统的确立,罗马对外扩张中强有力推行罗马法。
(2)社会条件:平民、自由民的不断斗争,迫使统治者不断调整法律。
(3)经济条件: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4)文化因素:继承和发展了希腊等法律成果。
(5)技术因素:罗马法的立法形式灵活多样,技术发达,重视法学家的作用。
三、演变历程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十二铜表法》。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①背景:罗马的对外扩张使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凸显;随着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新矛盾。
②影响:公元3世纪,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从局限于罗马公民到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万民法形成。
3、零散到形成体系:6世纪,查士丁尼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重要概念】
习惯法:习惯法,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罗马进入共和国初期,只有习惯法。
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界限模糊。贵族垄断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成文法: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但古罗马并没有废除习惯法。有了成文法,贵族再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
公民法:由公元前450年开始公布的"十二铜表法"逐渐演变而来,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
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
万民法:万民法的调整范围最初只限于罗马司法管辖范围内的罗马公民与异邦人之间的关系,后来逐渐成为调整帝国境内一切自由人的法律。
特点:与罗马公民法相比,万民法具有以案例为主、灵活方便的特点,适用范围的扩大,重视调节涉及个人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私法方面更能满足整个社会的普遍要求。
【知识拓展5】:罗马法的特点
①罗马法渗透着自然法精神,倡导平等、正义、理性、法律至上、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的原则。
②注重形式,高度重视法律程序。
③其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④法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⑤有鲜明的阶级性。
【知识拓展6】罗马法体现自然法思想
自然法思想指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最早提出)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包括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这些“不言而喻的真理”是一切法律制定的最高原则。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渊源。
【知识拓展7】罗马法的影响
1、对当时:依法治国,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长期统治。
2对后世:
①对世界,影响深远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保护人制度)、不告不理原则等
②对欧洲:是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基础。《法国民法典》等就是继承了罗马法的精神;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中古西欧文化
(一)背景:二元政治格局的形成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南下的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2)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都教会多项特权。
(3)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丕平献土),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二)特点:
①王权与教权并立,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②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三)成就: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融合古典欧洲文化和日耳曼民族文化
1、神学
①宗教: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②文化载体: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③目的: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④进步:其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文学艺术
《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②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市民文学:包括抒情诗(挑战教会禁欲主义)、叙事诗(颂扬国王武功伟业和骑士英雄传奇)——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代表作《罗兰之歌》
骑士文学:包括抒情诗(挑战教会禁欲主义)、叙事诗(颂扬国王武功伟业和骑士英雄传奇)——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代表作《列那狐的故事》
3、科技:受到教会控制,科技发展缓慢,少有科技成就。
(三)中古西欧文化的影响
积极方面: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消极方面: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知识回顾】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前期教权高于王权;
②经济:庄园经济(封建自然经济)与农奴制;
③文化: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一)正统的传承——拜占庭文化
1.背景
①拜占庭帝国建立: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俗称“拜占庭帝国”
②基督教会分裂:
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③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3)文化成就
类别 成就 评价
法律 查士丁尼时《罗马民法大全》 欧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汇编,对欧洲的法学思想、法制影响深远,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文献 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建筑艺术 圣索菲亚大教堂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
(二)欧亚的接合——俄罗斯文化
1、背景
①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②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2.特点:
①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②受蒙古亚洲文化的影响;
③具有典型的欧亚结合部文明的特征。
3、表现:
(1)神学:
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
(2)文学:
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3)建筑:
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知识拓展4】拜占庭和俄罗斯文化的特点?
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西亚和北非文化
【练习巩固】
1.(2021·辽宁高考·11)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
A.具有理性精神 B.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C.集文化之大成 D.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2.(2023·山东高考·10)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
图3
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3.(2023·河南郑州高二下期末·26)中世纪骑士文学《特利斯当与伊瑟》讲述了嗣主特利斯当与王后伊瑟的爱情故事。特利斯当选择背叛封建制度要求而顺从内心个人情感诉求,完成了从封建骑士到伊瑟的爱人的转变。这
A.叙述了市民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 B.反映了封君封臣制的逐渐解体
C.赞扬了骑士忠诚勇敢的英雄精神 D.体现了对教会禁欲主义的挑战
4.(2023·安徽阜阳高二下期末·11)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西亚、北非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14世纪时,奥斯曼帝国不断入侵,迫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罗马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A.使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加速了罗马法完整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东正教中心转移到西欧 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5.(2022·河北高考真题·1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8年的初级教育,富家子弟可继续接受约4年的中等教育。公元前5世纪末,年满18岁公民必须接受两年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学习内容见表1
表1
年龄 学习内容
约6—14岁 写作、音乐、体育
约14—18岁 音乐、讲演、几何学、天文学、修辞学、伦理学
18—20岁 军事训练、文学、修辞学、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
上述材料表明,当时雅典(  )
A.构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 B.公民积极追求智慧和健康
C.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现状 D.重视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
6.(2022·天津高考·15)有关《荷马史诗》作者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但是十几个希腊城邦却都自称是荷马的故乡,柏拉图也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  )
A.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B.伟大作品具有教育的重要功能
C.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 D.史诗首先要求内容的真实准确
7.(2022·北京高考·11)英国学者马丁·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下列希腊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字母文字 ②雕刻艺术 ③民主政治 ④冶铁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1·辽宁高考·11)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
A.具有理性精神 B.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C.集文化之大成 D.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9.(2021·福建高考·11)据古罗马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三名罗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风俗,并了解其他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希腊各城邦文化的优越 B.罗马法的包容特征
C.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D.十二铜表法的来源
10.(2022·浙江高考·17)据载,在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的设计竞赛中失利后,布鲁内列斯奇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积极投入大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有建筑师追述,布鲁内列斯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重新发现了古迹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袭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建筑革命
②文艺复兴建筑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
③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
④布鲁内列斯奇的事迹彰显了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