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觉醒者还是殉道者?
窦 娥 冤
窦父赶考,蔡婆收媳。
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剧情简介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序幕
蔡婆讨账,卢医害命;张家逼婚,窦娥争理。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剧情简介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开端
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昏官逼招。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
剧情简介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发展
窦娥蒙冤,哭别蔡婆;罚下三誓,昭示清白。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剧情简介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高潮
窦娥托梦,控诉于父;申冤昭雪,惩恶扬善。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剧情简介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结局
窦娥是谁?
为什么要把窦娥设定为寡妇?
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
窦娥的好品质:孝顺和贞烈。
“生得可喜,长得可爱”;
对婆婆孝顺:
为了不让婆婆受皮肉之苦认下了谋杀罪;
临死前还在顾虑婆婆的感受恳求刽子手走后街;
冤案平反后要求父亲代为赡养婆婆。
守寡,不肯改嫁;
在衙门里被打昏过去三次依旧不肯认莫须有的罪
临终的誓言带有强烈的执念。
窦娥的好品质:孝顺和贞烈。
孤立无援:
“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
他可又拔着短筹”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
“天那,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
张氏父子的名字奇怪。汉人因为有族谱规范,很少用“孛”“驴”字做正式名字;而这两个字在元朝文化中则很常见。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不这么苦行不行?
卡塔西斯理论
谁杀了窦娥?
嫌疑人
①张驴儿父子。他们救人纯属巧合,救人之后立即乘人之危,贪财好色,厚颜无耻,品行恶劣,是社会黑暗势力的代表。(窦娥悲剧的直接责任者)
②太守桃杌。他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是贪官污吏的代表。(窦娥悲剧的主要责任者)
③庸医赛卢医。他欠债不还,且要勒死蔡婆婆;张驴儿求取毒药,明知是去害人,但因有把柄在张驴儿手里,仍然把药给了张驴儿。(既是造恶者,又是助恶者)
④其父窦天章。为追求功名不惜将女儿典押给蔡婆婆。(窦娥悲剧的间接责任者)
⑤蔡婆婆,善良但逆来顺受,怯懦,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窦娥悲剧的间接责任者)
谁帮助窦娥伸冤的?
可以删去这个角色吗?
不屈的窦娥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典故】
誓愿实质: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飞霜六月因邹衍
【典故】
誓愿实质: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东海曾经孝妇冤
【典故】
誓愿实质: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中国式的悲剧还是缺乏那种人和天的终极对抗,而是以功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天地的。也就是说,窦娥的三个誓愿主要是希望借助超自然的、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向整个社会证明自己无罪。
天和神并不在事情发生前主动干涉人间事,因为人自有其命运和果报,神只对人真诚的善良的诉求给予回应,但也不直接出手解决问题。因为人间本就是有善恶的,没有恶和不公的世界叫仙界、天堂或极乐世界
窦天章云“你这小妮子,老夫为你啼哭的眼也花了,忧愁的头也白了,你刬地犯下十恶大罪,受了典刑!我今日官居台省,职掌刑名,来此两淮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你是我亲生女儿,老夫将你治不的,怎治他人?……我窦家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你快与我细吐真情,不要虚言支对;若说的有半厘差错,牒发你城隍祠内,着你永世不得人身,罚在阴山永为饿鬼。”
与前文照应,剧情开始窦天章把窦娥抵与蔡婆,带了蔡婆给的路费,进京赶考。他有没有考上,结果如何,他唯一的孩子冤死,他知不知道这件事情,后文总要有个交代。
行文简洁,如果安排另一官员审案,对此官员的来龙去脉要作出说明,又要补充交代窦天章的行迹,在行文上不够经济简洁。而由窦天章审案就水到渠成,不用另费笔墨。这显然可以使剧情更加紧凑,适于舞台演出。
“天章”既有写得锦绣文章之意,也含昭彰天理之意。在窦天章的身上也映射了关汉卿乃至元代知识分子穷苦落魄的影子,寄托了读书做官,做官要做清官,为民作主的美好愿望。
《秉鉴持衡廉访法》
她觉醒了吗?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婆婆,端云孩儿该打呵,看小生面则骂几句;当骂呵,则处分几句。孩儿,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亲爷,将就的你;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骂吃。儿啊,我也是出于无奈。”
你是我亲生之女,老夫将你治不的,怎治的他人?我当初将你嫁与他家,要你三从四德……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
女性的内部压迫
“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百步相随。”
父权社会对女性
的联合压制
具有反抗性:不肯改嫁,三桩誓言,鬼魂伸冤。
具有服从性:对夫守寡,对婆尽孝,对父不恨。
窦娥之死悲在何处:
含冤而死;
坚持道德却被判为不道德,
因为孝(婆婆)而承担了不孝(公公)
“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要求
“万恶淫为首”的价值判断
《窦娥冤》的冲突既有她和社会的冲突,更有他内心的道德冲突,真正的根源是封建礼教无法自圆其说,她在泯灭人格之后感受到这封建礼教的悖论带来的痛苦,但无法找到根源,才将这替罪羊的怨愤发泄到天地上面。她自怨自艾,性格单纯,对官府抱有幻想,在反抗这个社会的背后,她不在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的尊严,只是想给自己树立起一块贞节脾坊。王国维的自主意识之说是由她的反抗精神得来,而故事最荒谬的地方是她不明白自己究竟真正反抗的是什么,塑造窦娥的也摧毁了窦娥,这也许是关汉卿没想到的神来之笔。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