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方面需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另--方面教师也要把握“放手”的方向和标准,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学习建议或策略,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学的方法,另外,本课是一首散文诗,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诗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借助预学单,读准难读字词,理解难懂字词。
(二)朗读课文,借助重点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文意。
(三)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感受并交流课文和《杨柳与水莲》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体验情趣,导入新课
1.猜字谜,揭示课题。
(1)自由读字谜。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你能猜出句子中的“我”是谁吗?
(3)学生反馈。
(4)揭示课题。这不仅是谜语,还是一首诗呢!选自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花之歌》。(板书课题:花之歌)
2.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3.明确阅读任务。
(1)请学生读课前“提示语”,明确要求。
(2)课件出示阅读任务。
①朗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②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二)交流反馈,学习学词
1.反馈交流预习情况,指导读准难读字词。
2.指导理解“祭献”“苍穹”“旖旎”等词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由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用横线画下来。
2.梳理文脉。
(1)指名读句子。(相机板贴“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摇曳”“呼吸”“微睡”等词语或短语)
(2)请学生给这些词分分类,并说说理由。
预设:“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婚礼的冠冕”是把花比作什么,“摇曳”“呼吸”“微睡”是写花在干什么。
(3)学生根据分类,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4)小结。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写“我”是什么,(板书:“我”是什么)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我”每天干什么。(板书:“我”每天干什么)
(四)研读第一部分,学习方法
1.默读课文,批注句子。
默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找到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关键词在句子旁批注自己的感受。
2.交流反馈,重点品析。
(1)句子一。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理解词句意思。
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说出来”指的是什么?“收回去”又指什么?“又”字说明了什么?
③想象说话。
花开放了,仿佛对大自然说着什么?
④小结。花开花落,仿佛是大自然周而复始地在说话和沉默。
⑤有感情地齐读。
(2)句子二。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①启发学生想象。
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②引导交流。
你看到了怎样的“绿茵”?为什么说花儿像“星星”?(引导体会比喻的巧妙)(3)句子三。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引导联系上文理解。
教师引读;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冬天又开始孕育新生,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在自然界周而复始,就像课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学生回读第一自然段)
③指导朗读。
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花开花落的现象。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3.小结。
刚才我们将读到的内容加以想象,读懂了诗人的语言,领略了诗人奇特的想象。(出示作者照片)这就是纪伯伦,他还是著名的画家。在他的诗文作品中,他擅长把画面融入文字当中,被誉为“艺术天才”。让我们想象着文中的画面,美美地读读第--至第四自然段。
(五)迁移方法,交流第二部分
1.明确要求,小组合作交流。
学习课文第五至第七自然段,找到想象奇特的地方与组员交流。
2.交流反馈。
(1)交流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欢迎”“送行”,想象画面,体会花儿一天充实快乐的生活)
(2)交流第六自然段。
“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为什么不直接说“星星”和“太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
(3)交流第七自然段。
“顾影自怜”和“孤芳自赏”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些哲理”指的又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花儿的积极向上)
(六)交流总结,体悟感情
1.教师提问:这首诗仅仅是在赞颂花吗?
2.小组讨论,反馈汇报。
3.教师小结。
这首散文诗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板书: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4.对比阅读,感悟语言。
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篇短文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作者的想象都很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