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下运算律单元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下运算律单元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08 09: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下运算律单元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观察下边的竖式,在竖式的计算过程中运用了( )。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 D.无法确定
2.与“□×98”相等的算式是( )。
A.□×100-□×2 B.□×100-2
C.□×98+□×2 D.□×98+2
3.( )既运用乘法交换律又运用乘法结合律。
A.2×(5×23)=(2×5)×23 B.4×35×25=(4×25)×35
C.56×125=7×(8×125) D.672-36-64=672-(36+64)
4.与的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 B. C. D.
5.小兰的计算器上数字键“6”坏了,她要计算36×795,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
A.72×795÷2 B.18×795÷2 C.40×795-795
6.用简便方法计算 “150÷25”,下面选项错误的是( )。
A.150÷50÷2 B.150÷5÷5 C.150÷50×2 D.(150×4)÷(25×4)
7.下面的算式中与38×99结果相同的是( )。
A.38×100-1 B.38×100+38 C.38×100-38
8.金金在计算12×15时,列式为12×15=3×(4×15),下面符合小明思路的点子图是( )。
A. B. C. D.
9.与□-★-○相等的式子是( )。
A.□-(★-○) B.□-(○-★) C.□-(★+○)
10.如果○+□=10,那么78×○+78×□=( )。
A.78 B.780 C.7800
11.下面的计算不能用乘法分配律的是( )。
A.99×11 B.45×(200+5) C.437×101 D.25×(7×4)
12.计算23×125×8=23×(125×8)时,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13.计算12×101时,小明用简便方法12×100+12计算,这是根据乘法( )律。
A.交换 B.分配 C.结合
14.笑笑在探究6×3+4×3的道理时,她的想法如图,图中划线这一步应用的运算律是(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5.与65×99相等的算式是( )。
A.65×100-1 B.65×100+65 C.65×100-65 D.60×99+5
二、判断题
16.125×4×25×8=(125×8)×(4×25)。( )
17.52+83+48=83+(52+48)这一步计算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
18.382-(54+46)=382-54+46。( )
19.420÷7÷5=420÷﹙7÷5﹚。( )
20.64×64+36×64=(64+36)×64。( )
21.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22.64×12=64×10×2。( )
23.29+22+78=29+100。( )
24.7+6-(7-6)=7+6-7+6。( )
25.125×(8×4)=(125×8)×4。( )
三、计算题
26.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40×(178-119)+317 125×16×15
2600÷(26×4) 150×[(205-79)÷18]
15×80+150×12 101×102-102
27.科学合理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257+36+64+143 125×36 990÷5÷6
715-(132+115)-268 493+27×15-9 102×23+102×7
四、解答题
28.只列式,不计算。
小雄出生时体重是3250g,一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他一岁时的体重比出生时重了多少?
列式:
29.小雪爸爸身高180厘米,比小雪妈妈高19厘米,小雪妈妈又比小雪高21厘米,小雪的身高是多少?
30.学校买回文艺书和科技书各45本,每本文艺书17元,每本科技书15元,买文艺书比科技书多多少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计算45×42时,分别用个位上的2和十位上的4乘45,再将两个积相加。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据此可知,计算过程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详解】由分析得:
在竖式的计算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A
2.A
【分析】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A.□×100-□×2=□×(100-2)=□×98,符合题意
B.不符合题意
C.□×98+□×2=□×(98+2),不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B
【分析】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据此判断解答即可。
【详解】A.2×(5×23)=(2×5)×23,此处每个乘数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没有用到乘法交换律;
B.4×35×25=(4×25)×35,此处乘数35与25的位置进行了交换,并且运用了乘法结合律优先运算4×25,符合题意。
C.56×125=7×(8×125),此处将乘数56拆成7×8,只运用乘法结合律优先运算8×125;
D.672-36-64=672-(36+64),此处与乘法运算无关。
故答案选:B
4.A
【分析】501×99中,501可以拆分成500+1,然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据此解答。
【详解】501×99
=(500+1)×99
=500×99+1×99
=500×99+99
与501×99结果相等的算式是500×99+99。
故答案为:A
5.A
【分析】先分别求出每个选项的结果,再和题目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36×795=28620
A.72×795÷2
=72÷2×795
=36×795
=28620
A选项符合;
B.18×795÷2
=18÷2×795
=9×795
=7155
B选项不符合;
C.40×795-795
=(40-1)×795
=39×795
=31005
C选项不符合。
故答案为:A
6.A
【分析】除法算式可根据a÷(b×c)=a÷b÷c、a÷(b÷c)=a÷b×c变式计算;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可知,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据此分析选择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A.150÷50÷2
=150÷(50×2)
=150÷100
计算错误;
B.150÷25
=150÷(5×5)
=150÷5÷5
计算正确;
C.150÷25
=150÷(50÷2)
=150÷50×2
计算正确;
D.150÷25
=(150×4)÷(25×4)
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A
7.C
【分析】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计算38×99时,把99看成100-1,然后再按照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8×99
=38×(100-1)
=38×100-38
=3800-38
=3762
算式中与38×99结果相同的是38×100-38。
故答案为:C
8.B
【分析】本题考查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通过题图可以知道,每行15个点,一共有12行。把12看作3×4,3×(4×15)可以理解为把12行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15)个点。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12×15=3×(4×15),也就是每份有4×15个点,共计3份。
A.每份3×15个点,共计4份,不符合题意;
B.每份4×15个点,共计3份,符合题意;
C.每份3×12个点,共计5份,不符合题意;
D.每份5×12个点,共计3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C
【分析】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相当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即a-b-c=a-(b+c),同理□-★-○=□-(★+○)。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与□-★-○相等的式子是□-(★+○)。
故答案为:C
10.B
【分析】利用乘法分配律:,使算式中出现○+□的形式,再把○+□=10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10
78×○+78×□
=78×(○+□)
=78×10
=780
故答案为:B
11.D
【分析】A.将99转化为100减1的差,根据乘法分配律,再将11分别与100、1相乘,最后将两个差相减即可。
B.根据乘法分配律,先分别求45与200的积、45与5的积,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C.将101分解为100与1的和,根据乘法分配律,把437分别与100和1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即可。
D.根据乘法交换律,交换7与4的位置,再根据乘法结合律先求25与4的积,再给积乘7即可。
【详解】A.99×11
=(100-1)×11
=100×11-1×11
=1100-11
=1089
用了乘法分配律。
B.45×(200+5)
=45×200+45×5
=9000+225
=9225
用了乘法分配律。
C.437×101
=437×(100+1)
=437×100+437×1
=43700+437
=44137
用了乘法分配律。
D.25×(7×4)
=25×4×7
=(25×4)×7
=100×7
=700
没有用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D
12.C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再相加;乘法交换律是指一种计算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详解】计算23×125×8=23×(125×8)时,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C
13.B
【分析】乘法分配律的规律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101可以拆成100+1。
【详解】A.乘法交换律是指一种计算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题目中算式没有应用;
B.乘法分配律的规律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12×101=12×(100+1)=12×100+12,题目中算式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题目中算式没有应用。
计算12×101时,小明用简便方法12×100+12计算,这是根据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B
14.D
【分析】加法交换律是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再相加;乘法交换律是指一种计算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据此选出答案即可。
【详解】A.题目中并没有运用乘法交换律;
B.题目中并没有运用乘法分配律;
C.题目中并没有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D.题目中(6+4)+(6+4)+(6+4)这一步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D
15.C
【分析】(1)99可以改写成100-1,再利用乘法的分配律,算式化为65×100-65,所以65×99与65×100-1的结果不相等;
(2)99可以改写成100-1,再利用乘法的分配律,算式化为65×100-65,所以65×99与65×100+65的结果不相等;
(3)99可以改写成100-1,再利用乘法的分配律,算式化为65×100-65,所以65×99与65×100-65的结果相等;
(4)65可以改写成60+5,再利用乘法的分配律,算式化为60×99+5×99,所以65×99与60×99+5的结果不相等;
【详解】A.65×99=65×(100-1)=65×100-65×1=65×100-65,所以65×99与65×100-1的结果不相等;
B.65×99=65×(100-1)=65×100-65×1=65×100-65,所以65×99与65×100+65的结果不相等;
C.65×99=65×(100-1)=65×100-65×1=65×100-65,所以65×99与65×100-65的结果相等;
D.65×99=(60+5)×99=60×99+5×99,所以65×99与60×99+5的结果不相等;
故答案为:C
16.√
【分析】因为125×8=1000,4×25=100,所以从简便计算的角度出发,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使其中两个因数相乘为整百、整千数,据此判断。
【详解】125×4×25×8
=125×8×4×25
=(125×8)×(4×25)
故答案为:√
17.×
【分析】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52+83+48
=83+52+48 (此步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83+(52+48) (此步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所以,此运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
18.×
【分析】减法的性质: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382-(54+46)=382-54-46,原算式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420÷7÷5=420÷﹙7×5﹚。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a×(b+c)=a×b+a×c,a=64,b=64,c=36,即可得解。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64×64+36×64=(64+36)×64。原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此式子中运算符号只有乘号,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先算25与4的积,这两数相乘得100,再把所得积与12相乘,能达到简算的效果。
【详解】32×25×4=32×(25×4)运用了乘法结合律,与题意不符,题中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观察等号左右两端,发现都有共同的乘数“64”,对等号右边运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出“10×2”的积,看是否与12相等,即可解答。
【详解】等号右边:64×10×2
=64×(10×2)
=64×20
等号左边为:64×12
等号左右两边不相等,所以64×12不等于64×10×2。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据此解答。
【详解】29+22+78
=29+(22+78)
=29+100
=129
由上述计算过程可知,29+22+78=29+100。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4.√
【分析】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可知7+6-(7-6),逆用减法的运算性质,括号前是“-”号,去掉小括号后,小括号里面的算式要改变运算符号,该题中的算式可转化为7+6-7+6;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7+6-(7-6)
=7+6-7+6
=13-7+6
=6+6
=12
所以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5.√
【分析】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据此解答。
【详解】观察题目,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乘数都一样,只是运算顺序不一样,根据乘法结合律可知,125×(8×4)=(125×8)×4。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6.14477;30000
25;1050
3000;10200
【分析】240×(178-119)+317,先运算括号里的减法,再运算乘法,最后运算加法。
125×16×15,先将16拆成8×2,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将(125×8)和(2×15)括起来,依次运算即可。
2600÷(26×4),结合去括号法则与除法性质,先去括号,括号里面的乘号变成除号,再依次从左往右运算即可。
150×[(205-79)÷18],先运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运算中括号里的除法,最后运算括号外的乘法。
15×80+150×12,观察发现满足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但是缺少相同的乘数,再观察可知150=15×10,将其拆开后,则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其改写成(80+10×12)×15,再进行运算即可。
101×102-102,观察发现满足乘法分配律的减法形式,将相同乘数102提出做运算,改写后为102×(101-1),再进行运算即可。
【详解】240×(178-119)+317
=240×59+317
=14160+317
=14477
125×16×15
=125×8×2×15
=(125×8)×(2×15)
=1000×30
=30000
2600÷(26×4)
=2600÷26÷4
=100÷4
=25
150×[(205-79)÷18]
=150×[126÷18]
=150×7
=1050
15×80+150×12
=15×80+15×10×12
=15×(80+10×12)
=15×(80+120)
=15×200
=3000
101×102-102
=102×(101-1)
=102×100
=10200
27.500;4500;33
200;889;3060
【分析】(1)利用加法交换律,把143放到257的后面,再利用加法结合律,分别计算257+143和36+64的和,再把和相加;
(2)把36分成4×9,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125乘4,再乘9;
(3)利用除法的性质,先算5乘6的积,再用990除以积;
(4)先利用减法的性质,用715减115,再减132,然后减268,然后又利用减法的性质,先算132加268的和,再用715减115的差减和;
(5)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6)利用乘法分配律,先算23加7的和,再用102乘和。
【详解】257+36+64+143
=257+143+36+64
=(257+143)+(36+64)
=400+100
=500
125×36
=125×(4×9)
=125×4×9
=500×9
=4500
990÷5÷6
=990÷(5×6)
=990÷30
=33
715-(132+115)-268
=715-115-132-268
=600-(132+268)
=600-400
=200
493+27×15-9
=493+405-9
=898-9
=889
102×23+102×7
=102×(23+7)
=102×30
=3060
28.3250×3-3250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3250乘3即可求出现在的一岁时的体重,再减去出生时的体重即可。
【详解】3250×3-3250
=3250×(3-1)
=3250×2
=6500(g)
答:他一岁时的体重比出生时重了6500g。
29.140厘米
【分析】用小雪爸爸的身高减19厘米就是小雪妈妈的身高,然后用小雪妈妈的身高减去21厘米就是小雪的身高;据此计算即可。
【详解】180-19-21
=180-(19+21)
=180-40
=140(厘米)
答:小雪的身高是140厘米。
30.90元
【分析】文艺书和科技书买的本数相同,都是45本,每本文艺书的价钱减每本科技书的价钱等于每本文艺书比每本科技书多的价钱,再乘买的本数45,即等于买文艺书比科技书多的钱,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7-15)×45
=2×45
=90(元)
答:买文艺书比科技书多90元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