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导学案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时间轴了解中共八大、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文革”的时间、概况等基本概况。(时空观念)
2、掌握中共八大、国民经济调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模范人物等,分析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家国情怀)
【基础过关】
1.中共八大
(1)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影响: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概况: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影响: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调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3.“文化大革命”
(1)时间:1966—1976年。
(2)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
(4)结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5)危害: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到摧残。
4.建设成就
经济建设 (1)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 (2)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3)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4)交通、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5)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技成就 (1)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
【重难突破】
【唯物史观】1956—1976年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启示。
【实战演练】
1.1956年,主持全国经济建设的陈云在中共八大会议上指出:“改变工商企业间的购销关系,必须保存一定数量的分散生产和分散经营;改变市场管理办法,价格政策要有利于生产,适当改变计划管理的方法。”这体现了当时中国( )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要求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D.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下面是某一时期各地小麦亩产统计数据,其内容反映出( )
时间 地点 亩产(斤)
1958年6月16日 湖北省谷城县星光社 4 353
1958年7月12日 河南省西平县和平社 7 320
1958年9月22日 青海柴达木盆地赛什克农场 8 586.6
A.“大跃进”中的浮夸风 B.我国温饱问题彻底解决
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D.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明显
3.有农民这样评价人民公社:“大多数人出勤不出力,到场算个数,有时连勤也不出。”由此可见,人民公社体制( )
A.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C.提高了农业的发展水平 D.废除了农村的剥削制度
4.1962年,我国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62年的19.7万个。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工业生产严重过剩
C.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经济建设趋于理性
5.(2023滨州·时空观念)下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 )
时间(年)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国内生产总 值(亿元) 1 030.7 1 071.4 1 312.3 1 447.5 1 470.1 1 232.3 1 162.2 1 248.3 1 469.9 1 734
A.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 B.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C.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D.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6.(家国情怀)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下图所示的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7.(2023天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8.(历史解释)下面数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
【能力提升】
9.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历史解释——失误篇
材料一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人民日报》
1958年8月13日社论
(1)材料一中早稻、花生的高产“卫星”真的是“一件大喜事”吗?请说明理由。(3分)
唯物史观——反思篇
材料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文革”的历史教训,牢牢坚持党对“文革”的政治结论,坚决防范和抵制围绕“文革”问题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日报》(2016年5月17日)
(2)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2分)
家国情怀——模范篇
材料三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前进道路上,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都要发扬光大劳动精神。
——人民网
(3)请结合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说明“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4分)
9.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既有成功经验,也有严重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
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方案一(1955年夏提出) 4 600亿斤 4 300万石 1 100万吨
方案二(1956年1月提出) 6 400亿斤 7 000万石 1 500万吨
方案三(1956年8月提出) 5 000亿斤 4 800万石 1 050万—1 200万吨
材料二
材料三 从1956年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这一时期,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上,除西藏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通了火车。此外,核武器和导弹也试验成功。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勇于从困难中奋起的能力。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共八大召开前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产生的变化。(4分)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图1、图2反映的事件?(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至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这一时期“精神面貌”的内涵。(6分)
参考答案:
1.D
2.A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浮夸风”蔓延。故选A。
3.A 4.D
5.A 【解题思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956—196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60—196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下降;1962—196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恢复并持续增长。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故选A。
6.A
7.D
8.D
9.(1)不是。(1分)理由:夸大农业产量,是“浮夸风”的一种体现;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阻碍了农业的发展。(2分)
(2)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
10.(1)方案二反映出经济建设追求高速度的倾向,后来调整了经济指标,反映了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4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2分)
(3)成就:改善了工业的布局;以火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国防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任答两点即可,4分)内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自力更生。(2分)
(4)【示例】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他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