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受迫振动共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6受迫振动共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08 08: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6 节 受迫振动 共振 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受迫振动 共振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从古代“洗”可发生自激振荡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进入本节主题。首先 阐述振动系统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固有振动,此时的频率称为固有频率。然后从振动图像 和能量的角度分析阻尼振动,再介绍受迫振动,以及共振现象和共振曲线。其中有两个学生 实验“做一做”,分别“研究受迫振动的频率”和“演示共振现象”。
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五节的内容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什么是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描述、回复力和能 量、单摆、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等知识和方法,对于物体的振动分析已经有了基础, 并且还知道了简谐振子、单摆等无外力干预的振动周期与振动频率固定,与振幅无关,只与 系统材料及构造有关。但受迫振动前面五节并未涉及,因此本节依然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 物体振动是一个新的升华。
课时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 知道什么是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 2. 会用能量观点分析阻尼振动的振幅变化和受迫振动的共振现象。 科学思维与探究: 1. 通过实验认识固有频率、驱动力频率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通过实验了解产生共振的条件,认识共振是受迫振动的一种特殊情况。 科学态度与责任: 1.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共振应用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创新、国家民族荣誉感。
课时教学重点
1.认识固有频率,区别驱动力频率与振动频率; 2.了解发生共振现象的条件。
课时教学难点
1.固有频率、驱动力频率、振动频率三者关系; 2.发生共振现象的条件及用相关知识解释实例。
课时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论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
开放性学习环境
每组 4 张桌子,共 5 小组,每个小组受迫振动频率探究仪器 1 套、演示共振现象仪器一套。
课时教学过程
任务一 活动 1:和学生一起观察“洗”,试着摩擦盆 耳振出水花。 问题 1:为什么盆会发出嗡嗡声,还会溅起层 层水花? 活动 2:再带学生观察编钟,敲击编钟听声 音。 问题 2: 乐声从何而来?音调由什么决定? 通过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结合初中声音的相关知识,以 及前几节弹簧振子和单摆周期 实验结论,让学生展开猜想, 从而得到固有频率。
任务二 活动 1:观察弹簧振子、单摆的振动,发现振 动越来越弱,直至停下。 直观感受到阻尼振动会逐渐停 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问题 1:振动为什么会逐渐消失? 活动 2:以弹簧振子和编钟为例,分别分析阻 尼振动能量衰减的转换种类。 问题 2:如何能让振动持续? 活动 3:以单摆为例,尝试让小球持续振动。 阻尼振动能量衰减的两种转 换:内能及带动周围空气振动 辐射。 当有周期性的外力作为驱动, 振动则持续,得出受迫振动概 念。
任务三 问题 1:固有频率、驱动力频率、受迫振动频 率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活动 1:猜想,并动手“做一做”研究受迫振 动的频率。 问题 2:如何使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以荡秋 千为例展开猜想与分析。 活动 2:动手“做一做”共振演示仪,试着找 出振动稳定后振幅最大的条件。 实验探究受迫振动的频率 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 率无关。 物体在做受迫振动时,当 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 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 到最大,即共振现象。
任务四 活动 1:听“关于共鸣”的故事,说一说原 理。 活动 2:看英国曼彻斯特的布劳顿吊桥因共振 坍塌,说一说生活中该如何避免。 感受古人的大智慧,不仅 懂得共振现象,而且掌握了消 除共鸣现象的科学方法。 感受共振就在我们身边, 要科学分析,避免悲剧再次发 生。
活动 3:观看视频:振动控制技术——港珠澳 大桥,科学家尹学军。 活动 4:再看共振的积极应用:收音机、微波 炉、核磁共振技术等。 积极感受共振的应用、防 治,激发学生对前沿科学的向 往,对科学家产生崇高的敬 意。
任务五 拓展思考: 1.分组研究收音机、微波炉、核磁共振技 术原理; 2.查阅资料,尝试解释“龙洗”水面溅起 层层水花的原理。 通过拓展思考问题,使本 节课的学习得到延伸。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一.固有频率f0 二.阻尼振动 三.受迫振动: f迫 = f驱 四.共振现象:当 f驱 = f0 §2.6 受迫振动 共振 时
课时学习评价及作业
1.拓展性作业 查阅资料,尝试解释收音机、微波炉、核磁共振、“龙洗”水面溅起层层水花的原理。 2.习题性作业
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一连串实验为线, 逐步深入探索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等核心知识。两个“做 一做 ”学生分组实验,充分放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进而小组能合作得 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观看视频《尹学军——振动控制专家》之后,从同学
们的掌声中足见本节课已成功完成课程思政要求,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由衷的自豪感,以及对 科学家们充满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