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三块钱国币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理科,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创作。 作品以喜剧为主,著有《一只马蜂》《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他的剧作,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丁西林的喜剧风格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喜剧作家,尤以独幕喜剧见长。留学英国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然不乏讽刺嘲弄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微笑的幽默喜剧。关 于 独 幕 剧 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故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并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肘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三块钱国币丁西林剧情概括
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住在同院的大学生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口角。杨气
急之下摔碎另一只
花瓶,无可奈何地
送上三块钱国币,
完成全剧。
(剧情简单)
《三块钱国币》的戏剧冲突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铺盖该不该押,杨与吴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太太三块钱国币。
矛盾冲突分析
吴太太与女佣李嫂之间冲突 (虚写)
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冲突 (实写)
把主要冲突分成若干次小交锋:
第一次,争论的焦点是李嫂该不该赔花瓶
第二次,焦点是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
第三次,由杨骂女主人是“一个无耻的泼妇”引起
剧本结构严谨,矛盾集中,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情节,而将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作为矛盾的焦点,着力描写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 作者越过事件的真正发端,把起点放在一个处于持续状态的动势中,勾起了观众对于幕前情景的遐想。”
——胡宁容:《谈丁西林独幕喜剧的特色》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舞台提示和情节鉴赏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剧本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于个性。舞台提示与剧本情节相乎应,惟妙惟肖地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吴太太: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在后面情节中表现她尖酸刻薄,出言不逊,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在与大学生的三次交锋中,她总是主动进攻,大学生则是被迫抗战。特别是当她听到大学生说她是“泼妇”时,不依不饶,争吵、漫骂,一逼、再逼、三逼,直到大学生忍无可忍,打碎花瓶,掏出国币,她才一时语塞。这是一个自私、吝啬、毫无同情心的有钱阶层的典型。杨长雄: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抗战期间流离颠沛的大学生形象,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他仗义执言,锋芒毕露,据理力争。在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中,他先是、辩论,为李嫂鸣冤,当吴太太的矛头直接指向他时,他是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时,他只用两个动作便结束了全剧,给人留下较大的回味余地。这是一个正直、善良、富于同情心的青年的典型。 成众:
沉着稳重又不乏幽默。每当杨、吴二人的口角趋于白热化的当口,他便以看似不关己的态度招呼杨长雄:“下棋,下棋”。全剧结束时,成众的一声“和棋”更是让人回想无穷。喜剧应“从那最平淡的事件里反映出真实”
--丁西林
丁西林先生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三块钱国币》就是这样的一部独幕喜剧。它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揭示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揭露了阔太太自私刻薄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称赞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一定程度地讽刺了警察唯唯诺诺的丑态。艺术特色矛盾冲突,一波三折。
预设伏笔,戛然而止。
人物塑造,凸出个性。
语言运用,幽默俏皮。
语言风格:幽默
1、人物语言(杨):
模仿吴太太口吻,似怨实讽
穷人的分类对比,诙谐幽默
替主人打花瓶的用词,显得俏皮
结局时的“三块钱——国币”,充满机智
2、舞台说明语言:
“进攻”、“被迫抗战”、“回到象棋的战场”
诙谐的幽默,蕴含着轻松和机智,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看电影,比较《茶馆》和本文的语言:《三块钱国币》与《茶馆》语言特色之比较 《茶馆》:
含泪的幽默,蕴含着严肃和悲哀。
例如:唐铁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改抽‘白面儿’啦。” -----一种悲哀:明明是帝国主义侵略,自己受了毒害,他却偏偏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实是无知、无耻,他的奴性就不言而喻了。
《三块钱国币》:
诙谐的幽默,蕴含着轻松和机智。
例如:杨长雄先是发牢骚,通过对比发泄不满,对比中见幽默。接着又模仿吴太太一上场时说话的语调,好像是抱怨,实际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课堂练习1、依次填在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说话的___都没有了吗?
②你___的结果,你发现了她身上只有三毛钱,对不对?
③那么刚才你说的全是____ !
A、权力 搜察 废话
B、权力 搜察 费话
C、权利 搜查 费话
D、权利 搜查 废话 D 2.下面句中加点的虚词不能删去的一句是 ( )
A.我因为喜欢它的样子,所以才特地当宝贝似的带在身边。
B.你既知道大家都是穷人,还说什么替穷人想想?
C .现在你就是出十块钱一只,也没地方可以买得到。
D.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C课堂练习3.对下面各句话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嫂)虽得其时,而未得其主。
含义:抗战期间,外省阔人纷纷涌人西南某一省城,需要
大量女佣服务,李嫂有了就业的机会,却没有遇上一个
好主人。
B.(杨长雄)李嫂没有债,我也没有钱。
含义:佣人为主人擦花瓶,有可能打破花瓶而绝没有赔偿的义务,因此说“没有债”;别人也不用替她还“债”,因此说“没有钱”。
C.(成众)老兄,你也应该客气客气啊!怎么连将军你都不说一声!
含义:杨长雄下棋技艺高超,也毫不客气,没打招呼就将了对方一军。
D.(成众)和棋。含义:这场冲突谁也没有胜,打了个平手。 (指太太逼杨长雄,而杨长雄却不向她客气地道歉) 。C 4.简要说出下列台词的含义。
(1)(吴太太)这样贵的伙食,她一个人吃三个人的饭,我并没有扣她的工钱。
(2)(杨长雄)啊,别忙,别忙,你说的是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可是你不是别人啊! 主人管仆人吃饭是理所当然的,而吴太太竟然借此来炫耀自己的宽厚大方,表现了她的吝啬,蛮不讲理。 吴太太说“一个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要赔中的‘‘别人’’指的是她自己;而杨长雄利用偷换概念的方法,故意将“别人”曲解成主人、女仆之外的人,从而设下圈套,诱使吴太太上当。这显示出一个大学生的机智、聪颖。课堂练习吴????(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穷人,穷人,这个年头,哪一个不穷呢,哪一个不是穷人呢?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有听说过。穷人,穷人,是的,做娘姨的穷人,做主人的个个是发财的吗?这个年头,只有军阀,只有奸商,没有良心的,才会发财呀,我们可不是这样的人——①这样的三间破房子,一个月要四十块钱的房租。打仗以前,连四块钱都没有人要。简直是硬敲竹杠!这样的事,才是欺负人的事,这样的人,才需要旁人去教管教管……②(一面说话,一面已折好几件衣服,说时,目常向杨藐视,他显然是她在教客的对象)请分析文中两处标点符号的作用:①处破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处省略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换话题,也表现吴太太的口齿伶俐。?故意留有余音,观察对方的反映。作者借吴太太之口交待了故事发生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战争年代,社会动荡,物价飞涨,百姓民不聊生。 警????太太!??吴????(从屋内走出,看见纸币,同时也看见了铺盖)怎么了?警????这里是三块钱国币,交给你。(呈上手中的纸币)吴????(收下应得的赔款)铺盖怎么了?警????是啦吗,当铺的少奶奶,给了三块钱,听说太太是外省人,她不要李嫂的铺盖。吴????(不甚中听,赶紧将警察向大门引去)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谢谢你,谢谢你。(引着警士一同走出)文中画线语句对刻画主人公性格有什么作用?一个与此事不相干的当铺少奶奶尚能仗义相助,反衬出作为主人的吴太太的自私、冷酷。简要概括下列人物语言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杨长雄? ?你这就错了,该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破,因为他没有打破的机会。动花瓶的人,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擦花瓶是娘姨的职务,娘姨是代替主人做事。所以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好了,还要说什么? 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 成众??(似乎经过了一番考虑)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大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 沉着、稳重、幽默? 吴太太?? 好了。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身上,她只有三毛钱。现在请你等一等。(向杨看了一眼,走进正房。一会,提了一个小包袱走出,向警士)这是她的铺盖。这条巷子的对面,就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押三块钱交给我。自私、吝啬、胡搅蛮缠 肥皂剧(soapopera)源于西方,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啰里啰嗦、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通常各集之间故事都有关联,剧情很“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是“开放式结局”。“肥皂剧”,某些国家称一种投资较少、题材轻松的电视连续剧。肥皂剧多以家庭和日常生活为题材。起初还包括广播连续剧。因最初常在播放过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广告,故称“肥皂剧”。肥皂剧 《辞海》的解释是这样的:简称“活报”,意为“活的报纸”。是一种用速写手法迅速反映时事的戏剧形式,也叫街头剧。以应时性、时事性为特征的戏剧类型。这类剧目能及时反映时事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就像“活的报纸”。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活报剧演出,在战争时期更为流行。演出时,常常把人物漫画化,并插有宣传性的议论。活报剧多在街头、广场演出,也可在剧场演出。 活报剧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