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综合运用
专题四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汉字与书法
>
<
考点1
1.考查点:书法临摹和鉴赏。2.考查方式:2021年,抄写书法作品中的古诗;2022年,鉴赏书法作品。3.分值:2分。
考情分析
考点 · 突破有方
汉字经过三千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一
汉字的演变
二
汉字的构造
构造 特点 示例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不说抽象的意义无形可象,就是具体的东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来的。 口、手、山、田、井、水
二
汉字的构造
构造 特点 示例
指事 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分为独体指事、合体指事、变体指事。 一、二、三、刃、甘
会意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分为: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 “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字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
二
汉字的构造
构造 特点 示例
形声 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古代把独体字叫作“文”,把合体字叫作“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
右形左声:攻、颈、削、瓢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
内形外声:闷、问、闻、辫
形在一角:裁、载
声在一角:糜、渠
三
汉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规则
1.汉字的笔画名称
序号 笔画 名称 例字
(1) 点 主
(2) 横 三
(3) 竖 十
(4) 撇 八
(5) 捺 人
(6) 提 打
三
汉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规则
序号 笔画 名称 例字
(7) 撇点 女
(8) 竖提 长
(9) 横折提 语
(10) 弯钩 了
(11) 竖钩 小
(12) 竖弯钩 孔
(13) 斜钩 我
三
汉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规则
序号 笔画 名称 例字
(14) 卧钩 心
(15) 横钩 写
(16) 横折钩 力
(17) 横折弯钩 九
(18) 横撇弯钩 郑
(19) 横折折折钩 奶
(20) 竖折折钩 与
三
汉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规则
序号 笔画 名称 例字
(21) 竖弯 西
(22) 横折弯 没
(23) 横折 口
(24) 竖折 山
(25) 撇折 云
(26) 横撇 水
(27) 横折折撇 及
三
汉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规则
序号 笔画 名称 例字
(28) 竖折撇 专
(29) 横斜钩 风
(30) 竖折折 鼎
(31) 横折折 凹
(32) 横折折折 凸
2.笔顺
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叫作笔顺。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律,一般如下:
三
汉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规则
汉字规则 例字 笔画序列
基本规则 先横后竖 十
先撇后捺 人
从上到下 亏
从左到右 孔
三
汉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规则
汉字规则 例字 笔画序列
基本规则 先外后里 月
先外后里再封口 日
先中间后两边 小
补充规则 带点的字 点在正上及左上先写点 门
点在右上后写点 犬
点在里面后写点 瓦
三
汉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规则
汉字规则 例字 笔画序列
补充规则 两面包围结构的字 右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 勺
左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 庆
左下包围结构,先里后外 近
三面包围 结构的字 缺口朝上的,先里后外 击
缺口朝下的,先外后里 内
缺口朝右的,先上后下再左下 区
四
书法字体
字体 示例 特点
篆书 (篆) 字形圆润,线条粗细均匀,笔画流畅,线条延续性强,左右上下对称。
隶书 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四
书法字体
字体 示例 特点
草书 (草) 笔画省略,结构简便;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楷书 笔画严整规范,线条平直自然,结构匀称方正,运笔流畅有度。
行书 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
五
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
书法家 代表作 特色
王羲之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揉进了作品之中。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标志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五
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
书法家 代表作 特色
颜真卿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中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
五
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
书法家 代表作 特色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充分体现了欧阳询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
五
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
书法家 代表作 特色
张旭 张旭以草书闻名,《肚痛帖》全帖六行三十字,文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这幅作品开头三个字,写得还比较规正,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从第四字开始,便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缠绵相连,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趣味十足,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
五
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
书法家 代表作 特色
米芾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五
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
书法家 代表作 特色
柳公权 对于《玄秘塔碑》,明代王世贞云:“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
习题 · 练之提能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书”的甲骨文上边是手持笔的形状,下边的口表示说,即用笔写下口说的内容。金文的“书”字形变化较大,而主要字素与甲骨文相近,在执笔之手与口之间添加了一些点画。“书”的小篆写法,与金文基本相似,笔画更加匀称,形态更为美观。隶书的“书”字笔画更加粗壮有力,横向伸展,长横具有蚕头雁尾的特征。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
①符合“粗壮有力,横向伸展,长横具有蚕头雁尾”的特点,是隶书;
②符合“在执笔之手与口之间添加了一些点画”的特点,是金文;
③符合“上边是手持笔的形态,下边的口表示说,即用笔写下口说的内容”的特点,是甲骨文;
④符合“与金文基本相似,笔画更加匀称,形态更为美观”的特点,是篆文。
2.下列对汉字结构特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火”“丫”“水”“弓”既是独体字又是象形字。
B.“刃”“上”“本”“未”既是独体字又是指事字。
C.“从”“品”“看”“焱”既是合体字又是会意字。
D.“围”“韵”“孬”“魁”既是合体字又是形声字。
√
A项正确,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象形字就是由图画衍化而来的,“火”“丫”“水” “弓”是独体字,也是象形字。
B项正确,指事字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刃”“上”“本” “未”是独体字又是指事字。
C项正确,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从”“品”“看”“焱”既是合体字又是会意字。
D项错误,形声字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即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即声旁组合而成。“孬”不是形声字。
3.下列对汉字笔顺笔画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的第四笔是横折钩
B.“豕”的第三笔是弯钩
C.“匠”的第六笔是竖折
D.“这”的第六笔是横折折撇
√
“方”的第四笔是撇。
4.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汉字,将它们用楷书准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 略。
5.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书写体式,根据下面对书写体式的判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B.行书:因形立意,笔画圆转。
C.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D.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
A项字形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由此判断该字体为隶书。
B项字体方正,笔画工整平直,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由此判断该字体为楷书。
C项笔画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由此判断该字体为篆书。
D项结构简省,不拘章法,笔画连绵。由此判断该字体为草书。
6.下列有关书法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与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蔡京
齐名,世称“宋四家”。
B.隶书是我国汉字的一种字体,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
扁状,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颜筋柳骨”是中国书法史上对唐代两位书法家书法风格的合称。“颜”
指颜真卿,因其书法筋肉丰满,谓之“颜筋”;“柳”指柳公权,
其书法刚劲清瘦,谓之“柳骨”。
D.《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相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
书书法作品,纸本手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