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 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瓷器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 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瓷器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9 08:49: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
瓷器
(解析版)
【知识介绍】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考点解读】
凡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物就叫瓷器。烧制的过程,出口的路线,市场的价值往往是试题常常出现的内容。
【热点题型】
例1.陶瓷,是泥与火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班级开展以“行走河南——陶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关明同学在网络上搜集到以下两则材料,请你用一句话综合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材料一】
河南陶瓷的历史十分悠久,夏代晚期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发现了原始瓷器,成为中原瓷器的滥觞。郑州商城遗址发现的商代原始瓷尊,成为郑州的古都重宝。南北朝、隋唐瓷器的发展,为宋代瓷器走向巅峰做了长期的积淀和准备。
【材料二】
在国家和河南省一系列振兴传统文化战略措施的推动下,以禹州、汝州、宝丰、鲁山、洛阳、郑州、开封、焦作等古代历史名窑集中片区为中心的陶瓷小镇和陶瓷创意园区迅速兴起,引领当代中国陶瓷业的新潮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成为当地文化新地标、“网红打卡地”。
(2)上面是河南“考古百年中原行”系列公众讲座第三场“泥火匠心:河南古陶瓷”展示的图片,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图中的陶器(或瓷器)写一段话,以推荐给同学们欣赏。
(3)下面是一间陶瓷小店悬挂的对联,其中一联有不妥之处,请指出是哪一联并帮忙改正。
上联:满店陶瓷皆十亿人生存所系 下联:百般工艺是传统五千年相承
【答案】(1)河南陶瓷发源较早,现在兴起的陶瓷小镇和陶瓷创意园区也正引领陶瓷业的新潮流。(意思对即可)
(2)①示例:同学们,大家好,这个陶缸侧面有一幅画,左边是一只鹳鸟,其嘴衔着鱼,旁边还有一柄石斧,于是被命名为“鹳鱼石斧图”。整个陶缸古朴优美,极富有意境,是河南不可多得的古陶瓷珍品。②示例:同学们,大家好,这是一个唐青花塔形罐。瓷器上的青花图案描绘的是人们打曲棍球的场景。整个图案十分简洁,但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颇具动感。这一瓷器为研究唐代青花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真正的国宝级文物。
(3)下联。应改为“百般工艺是五千年传统相承”。
【详解】(1)本题考查材料提取与概括。
结合材料一“河南陶瓷的历史十分悠久,夏代晚期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发现了原始瓷器”可知河南陶瓷出土很早,历史十分悠久,结合材料二“以禹州、汝州、宝丰、鲁山、洛阳、郑州、开封、焦作等古代历史名窑集中片区为中心的陶瓷小镇和陶瓷创意园区迅速兴起,引领当代中国陶瓷业的新潮流”可知陶瓷小镇和陶瓷创意园区引领新潮流。
据此可概括作答,注意不超过40字。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这是要将陶器或瓷器推荐给同学们欣赏,所以前面要有称呼等礼貌用语,其次要将它外形的美观以及内在的蕴意挖掘出来,能够让同学们对它产生兴趣。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这是一个“曲棍球图”的唐青花塔形罐,它由盖、罐、底座三部分组成,白瓷胎。器盖呈塔刹状,刹座为一覆碟刹身,上面画有“童子打曲棍球”、牡丹图案等,“曲棍球”图案引人注目,图案中的人物叉腿而立,右腿微曲,左手扬弯形球杆,左侧有一圆球,形象生动,非常吸引人,真实件好宝物!
(3)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符合几个要求:①仄起平收;②、字数、结构、词性等一致;③上下联要对仗。
“满店陶瓷”对“百般工艺”,为偏正短语;“皆”对“是”,为动词;“十亿人”对“五千年”为偏正短语;“生存所系”对“传统相承”,为主谓短语。
故下联应为“百般工艺是五千年传统相承”。
【知识巩固】
1.综合性学习。
在“双减”政策实行后,我们有了更多机会走出户外。现在你和同学参加“逛逛魅力丰城”的社会实践活动。
(1)大丰瓷刻,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请概括出下列材料中关于“大丰瓷刻”的三个信息,并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材料1:
清末状元张謇来大丰废灶兴垦,小海、西团等地百姓家庭逢红白大事,众邻居或亲友就会借碗、盅给主家。为便于归还,各家在其碗盅底部凿刻姓氏或特殊记号。后有人在碗盅壁面凿刻花草、动物及人像,自此大丰瓷刻萌生、流传、存续至今。
材料2:
“大丰瓷刻”将传统瓷刻艺术与现代美学相融合,熟练地将油画、国画、书法等技法与瓷刻工艺巧妙地融为一体,在选材和技法上打破常规,摸索总结出点刻、影雕、单划线等大丰瓷刻特色技艺。
材料3:
“大丰瓷刻”的作品,镂凿自然,走刀淋漓,构图生动,栩栩如生,触有手感,观有笔墨,既有“金石味”,又有“笔墨韵”,被誉为“瓷器上的刺绣”。(附瓷刻作品)
【丰城味道】
(2)大丰土特产,闻名遐迩。请仿照示例,为其他两个特产写一句广告语。
王港黄泥螺 刘庄麻辣鸡 恒北早酥梨
示例:刘庄麻辣鸡,香气扑鼻诱人,肉质鲜嫩口感好,百吃不厌来选购。
我选( ):
【丰城旅游】
(3)“旅游达人”小组要参观白驹狮子口纪念馆。可晓小却说:“那儿没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去七彩花田热闹。”假如你是组长,你准备怎样说服晓小?
材料: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和八路军南下的先头部队在白驹镇狮子口桥头胜利会师,使苏中和苏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答案】(1)这段文字介绍了大丰瓷刻的历史渊源、特殊技艺、艺术魅力。
(2)示例:王港黄泥螺,壳薄体透无泥沙,舌长肉肥蹦蹦脆,丰腴可口好下酒。或恒北早酥梨,酥脆爽口,绿色健康与味美香甜结合在一起,是值得您选择的放心果品!
(3)示例:晓小,知历史,方有未来。我们要参观的白驹狮子口纪念馆,是新四军和八路军胜利会师的遗址。参观纪念馆,踏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不是让我们的旅游变得更有意义了吗?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材料一“清末状元张謇来大丰废灶兴垦,小海、西团等地百姓家庭逢红白大事,众邻居或亲友就会借碗、盅给主家。为便于归还,各家在其碗盅底部凿刻姓氏或特殊记号”,介绍了大丰瓷刻的历史渊源(由来);
材料二“‘大丰瓷刻’将传统瓷刻艺术与现代美学相融合,熟练地将油画、国画、书法等技法与瓷刻工艺巧妙地融为一体,在选材和技法上打破常规,摸索总结出点刻、影雕、单划线等大丰瓷刻特色技艺”,介绍了大丰瓷刻的特殊技艺(特点);
材料三“‘大丰瓷刻’的作品,镂凿自然,走刀淋漓,构图生动,栩栩如生,触有手感,观有笔墨,既有‘金石味’,又有‘笔墨韵’,被誉为‘瓷器上的刺绣’”,体现了大丰瓷刻的艺术魅力;据此概括成一句话即可。
(2)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明确所选特产,可围绕其色、香、味等方面的特点来表述。
示例一:王港黄泥螺,新鲜肥美无泥沙,下酒待客有诚意,欢迎大家品尝它。
示例二:恒北早酥梨。果皮薄而脆,果肉质细酥脆,汁液丰富,酸甜适口。
(3)本题考查劝说语。题干中写晓小认为白驹狮子口纪念馆没什么可玩的,倾向于去七彩花田;在劝说时应联系材料,体现“参观白驹狮子口纪念馆”的意义,注意礼貌用语,语言流畅。
示例:晓小,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根,白驹狮子口纪念馆是新四军和八路军胜利会师的遗址。参观纪念馆,踏寻先辈足迹,感受红色文化,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让我们的旅游更有价值不更好么?
2.中国瓷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为传承中华文化,某班开展了以“中国瓷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中国瓷器的烧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釉高温下烧成。
【材料二】中国瓷器是制作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因素,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材料三】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呈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如康熙年间,景德镇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你对“中国瓷文化”的了解。
请你为中国瓷器文化写一则推介语。要求:突出该事物的基本特征,做到语句通顺,生动形象。
【答案】(1)示例:中国瓷器的烧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中国瓷器是制作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中国瓷器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2)示例:它从泥土中走来,气质温婉,光洁如玉;它在烈火的焚烧中尽显豪迈与刚直;它是文明的使者,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将中华文化的馨香尽情播撒。它就是朴素大美的中国瓷器!
【解析】(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探究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并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仔细揣摩题意,从上述三则材料中,认真筛选并分别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材料一主要阐述中国瓷器烧制具备的三个条件;材料二的大意可抓住第一句“中国瓷器是制作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分析。材料三从中国瓷器的文化意蕴的角度阐述。即“中国瓷器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综合起来即是对“中国瓷文化”的了解。
(2)不本题考查拟写推介语。推介语,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介绍作用的话语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作答时语句要突出中国瓷器的特征,语句生动形象,通顺流畅即可。
示例:中国瓷器承载了中国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笔彩釉里都含着中华的魅力所在。
3.瓷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某班同学开展了“中国瓷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本次活动搜集的部分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材料二】中国瓷器制作技术往往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材料三】下面是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瓷房子”建筑材料简略表:
建筑材料分类 建筑材料使用量 建筑材料所属朝代
古瓷器 四千多件 唐、宋、元、明、清
汉白玉石雕 四百多件
水晶石与玛瑙 四十多吨
古瓷片 七亿多片
古瓷盘与古瓷碗 一万三千多个
【材料四】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呈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如康熙年间,景德镇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1)以上材料中,最能体现“中国瓷文化”特点的两则是________和 ________。
(2)请概括【材料三】的内容。
【答案】(1)【材料二】 【材料四】 (2)所用材料中瓷的种类丰富多样;使用量大;跨越年代(或历史)久远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一:瓷器中包含的独创技术;材料二:瓷器制作技术往往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材料三:“瓷房子”建筑材料的种类及使用量;材料四: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所以最能体现“中国瓷文化”特点的应该是材料二和材料四,这两则中涉及到了民间工艺美术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2)此题考查的是对图表的解读。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发现“瓷房子”所用的建筑材料涉及到“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历史),可见瓷器历史久;从建筑材料使用量上看,瓷器使用量特别大;从建筑材料分类来看,可以发现瓷器的种类丰富多样。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其宣传海报也引发人们的热烈探讨。下图是以一幅故宫破损古画为背景的海报细节图,其卓越的设计让人惊叹。
材料二:圆明园文物修复室中,修复师把所有的瓷器碎片按照形状、图案进行分类。一片片地比对,一点点地复原。往往拼出两三片相邻的瓷器碎片,需要好几天的时间。修复文物完成拼接补配之后,修复师还要完成打磨、调色、绘纹饰、上釉等步骤,再形成文物修复档案,经过专家评审等步骤最终将破碎的文物修复完好。
材料三:高级人才的短缺和新生人才的断档主要是因为成才期较长,收入相对较少,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但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文博专业渐渐热门,选择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谈一谈“海报一”设计的巧妙之处。
(2)综合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容,谈一谈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文物修复手艺的原因。
【答案】(1)①破损的故宫字画,象征故宫中那些破损的亟需修复的文物。②字画中有在修补文物的个人形剪影,恰好契合“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主题。③“大历史,小工匠”的海报语,将文物背后的悠久历史与文物修复师相联系,突显修复工作背后的重大意义。④大片破损古画与其中小小剪影之间的对比与海报语中的“大”与“小”相契合。(答到任意三点即可)(2)修复工作耗时长,工作繁琐。人才成才期较长,收入相对较少。
【详解】(1)这道题考查的是读图表述的能力。先要把握徽标(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其次,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后,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像。本题先从最大的背景图来看,背景图的右上角有一处很明显的破损痕迹,象征故宫中急需修复的文物;然后再看画面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个修补破损文物的人形剪影,恰好印证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主题;再看画面上的文字,“大历史”代表的是文物背后的悠久历史,“小工匠”代表的是文物修复师,突出了文物修复工作的重大意义;最后从画面比例的搭配来看,大片破损古画印证了海报语中的“大”,小小的剪影印证了海报语中的 “小”。
(2)这道题考查探究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的“修复师把所有的瓷器碎片按照形状、图案进行分类。一片片地比对,一点点地复原”可以看出,文物修复工作耗时长,工作繁琐。从材料三的“主要是因为成才期较长,收入相对较少”可以概括出:人才成才期较长,收入相对较少。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指瓷器烧成的温度。陶器、砖瓦的烧制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的关键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匠心,堪称巧夺天工。A.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B.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C.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了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睛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瓷器的胎质具备一定的透明性,它的原料为高岭土。
B.在釉中加入“白云石”,能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C.中国瓷器能够通过高温煅烧而釉色不变、纹样依然如故。
D.第⑥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2)第⑤段中A、B、C三个句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这样安排是为了说明什么?
(3)“中国瓷器”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A
(2)时间顺序。说明中国瓷器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3)①中国瓷器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
②中国瓷器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③中国瓷器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
④中国瓷器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⑤中国瓷器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详解】(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根据第②段“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可知,本项“中国瓷器的胎质具备一定的透明性,它的原料为高岭土”与原文不符,表述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根据“早期”“盛唐以来”“宋代以后”等词语可知,A、B、C三个句子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按照中国瓷器美化装饰的方法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中国瓷器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条理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分析概括。
根据第②段“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可知,中国瓷器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
根据第⑤段“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可知,中国瓷器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根据第④段“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的关键秘密所在”可知,中国瓷器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
根据第⑤段“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匠心,堪称巧夺天工”可知,中国瓷器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根据第⑥段“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可知,中国瓷器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窑变
余显斌
①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②他开一爿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③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④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己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单。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⑥段中对“烟雨”的描写,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了铺垫。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打碎花瓶的民工司机。
C.第 段“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写出了“他”内心的纠结。
D.小说告诉我们,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2)选文中,“他”和民工司机发生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从人物描写角度)
②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至于他虚汗淋漓。(从修辞手法角度)
(4)第 段“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这一情节,虽出人意料,但细细品读其实上文中早已埋下伏笔,请找出其中一处,并简要分析理由。
(5)文章标题《窑变》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①民工司机撞碎了“他”的鲁山花瓷罐,“他”没有让民工司机赔偿。②民工司机送来了赔偿的钱,后来“他”又把钱退还给了民工司机。 (3)①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民工司机非常珍惜他的血汗钱,每一张钱都来之不易,同时表现了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诚信、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他”拿着民工司机送来的赔偿钱时内心的震撼与矛盾。 (4)示例1:“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分析:这么贵重的鲁山花瓷,只用纸盒包装,下雨天随时会淋湿,随意提着,更容易打碎,可见他并不看重这个瓷器,暗示这是赝品。
示例2:“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分析:这么贵重的瓷器摔碎了,他却不和民工司机计较,反而显得很轻松的样子,暗示了这是赝品。(意对即可) (5)“窑变”,本意指瓷器在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变化,这里用来表现“他”的思想变化。以《窑变》为标题,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名了文章的主旨,突出“他”受民工司机优秀品质的感染,思想认识得到提升,不再卖赝品。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B.有误,本文记叙了“他”仿制赝品出门送赝罐,欺骗顾客;赝罐被打碎;民工送赔款的故事,写出了“他”在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讲诚信的美德的影响下心灵得到净化后发生变化的过程,赞美了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讲诚信的美德。所以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卖鲁山花瓷的“他”,而不是选项中说的“打碎花瓶的民工司机”。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⑦段“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和第⑨段“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可概括出第一件事:民工司机撞碎了“他”的鲁山花瓷罐,“他”没有让民工司机赔偿。
结合第 段“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和第 段“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可概括出第二件事:民工司机送来了赔偿的钱,后来“他”又把钱退还给了民工司机。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①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语句。“抖抖索索”“捏”是对民工司机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民工对这笔钱的不舍与珍视,说明钱的来之不易,同时也表现其拮据的生活状况。即使生活困难,但司机仍然选择还钱,所以还表现了民工司机敢作敢当,诚实诚信的美好人格。
②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一句中运用了比喻、排比修辞,将“他”的愧疚心理比喻成燃烧沸腾的“烈焰”,同时“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运用排比修辞,增强了语言气势。再结合“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分析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在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讲诚信的美德的影响下心灵得到净化后发生变化的过程,体现出“他”内心的震撼与矛盾。
(4)本题考查伏笔手法分析。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由第④段的“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可知,暗示着他的货不一定是真的。由第⑨段写“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和第①段“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那件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可知,是因为他知道这鲁山花瓷是赝品,不值钱,“他”怕被行家看出破绽,所以不想再过多纠缠。这些都为下文写“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埋下了伏笔。任选一处,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理由即可。
(5)本题考查分析标题内涵和作用。
由第 段“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可知,“窑变”指的是鲁山花瓷在高温下发生的变化,最终形成美丽鲁山花瓷的过程;
由第⑦段“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第 段“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第 段“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第 段“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可知,“窑变”深层含义是鲁山花瓷店主被民工敢于担当、诚信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震撼,心灵得到净化,再也不卖赝品。据此作答即可。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宝小档案——狮盖香熏
①1964年,在安徽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人们无意间发现了一座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石室墓,继而出土了一批包括影青瓷、青瓷、绿釉瓷在内品相精美的瓷器。在这批瓷器中,一件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最为引人注目。
②所谓香熏,其实就是一类用于焚香、熏香的器物。早在秦汉之际,香熏便开始在我国流行。历史上,香熏款式众多,而且时代特征明显,汉代的博山炉、唐代的镂空香熏球、明代的宣德炉都是各时代香熏中的代表,展现了各时代人们的审美与喜好。两宋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的推崇,诗书案几、雅集聚会、读书品茗都缺少不了香气的围绕,香熏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人士无不为之痴迷,各大窑口为迎合社会需求,大量生产该类陶瓷器。作为两宋时期最重要的窑口之一,吉州窑自然也将香熏列为自己主打的产品,生产数量不计其数。
③不过,如今完整的吉州窑绿釉瓷却不多见。这并不是因为吉州窑烧造技术有问题,而是因为绿釉瓷是低温瓷,由于烧造温度低,所以瓷化程度不高,瓷胎特别脆,长时间使用后极易损坏。像绿釉狮盖香熏这样品相极佳且完整的大件深剔刻绿釉瓷能够保存至今,实属罕见。
④出土的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分为器盖和炉座两部分。器盖塑成狮形,造型灵动可爱,又不失猛兽的威严,其前足踏着彩球,后膝弯曲蹲坐于莲蓬果上,昂首侧目,尾巴上翘,颈部系有一带,上面挂着三个铃铛,狮嘴微微张开,露出整齐的牙齿,盖体中空,熏香时香气便由狮口溢出,构思巧妙。狮子是我国传统瑞兽中难得一见的现生动物。根据文献记载,狮子在两汉时期进入我国。张骞通使西域后,西域诸国便开始向中原地区进贡狮子,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狮子威严凶猛的形象俘获了国人的芳心,逐渐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⑤香熏底座塑成莲花须弥座,莲花呈盛开状,内部用以燃香。炉座通体施绿釉,肥厚光润。最特别的是,炉座的莲瓣上有些地方特意不施釉,露出黄白色胎体,绿白相间,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中莲瓣阴阳相背的状态,而且使得香熏的造型更具立体感。这件造型和装饰颇具匠心的香熏,与其说它是一个烧香供奉的实用器,不如说它是一件品质上乘的观赏陈列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宋时期崇文重艺的社会风气。
(节选自《百科知识》2022.5B,有改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表述的一项是( )
A.两宋时期,香熏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都痴迷使用香薰。
B.由于瓷化程度不高,瓷胎特别脆,长久使用极易损坏,吉州窑绿釉瓷已不多见。
C.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造型和装饰颇具匠心,可以被视为品质上乘的观赏陈列品。
D.狮子在我国被视为瑞兽,并逐渐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请结合文章中对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的介绍,给“绿釉狮盖香熏”下定义。
(3)博物馆想给国宝狮盖香熏做一张“名片”,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善下面的资料卡片。
国宝小档案——狮盖香薰
名称: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年代:①______尺寸:通高32厘米,口径12.2厘米,足径12.3厘米造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藏:安徽博物院
【答案】(1)A (1)示例:绿釉狮盖香熏是器盖塑成狮形、炉座通体施绿釉的用于焚香、熏香的器物。 (3)北宋 这件香薰分为器盖和炉座两部分,器盖塑成狮形,炉座呈莲花须弥座
【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辨识。
A.不符合文章表述。根据②段“两宋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的推崇,诗书案几、雅集聚会、读书品茗都缺少不了香气的围绕,香熏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人士无不为之痴迷”可知,两宋时期,香熏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都痴迷,但没有“使用香薰”的表述。故选A。
(2)本题考查下定义。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根据②段“所谓香熏,其实就是一类用于焚香、熏香的器物”可知,“香熏”的属概念是“器物”,作用是“焚香、熏香”;根据④段“窑绿釉狮盖香熏分为器盖和炉座两部分”“器盖塑成狮形”、⑤段“炉座通体施绿釉,肥厚光润”可知,本质特征是器盖塑成狮形、炉座通体施绿釉;
据此分析,可拟写为:绿釉狮盖香熏是器盖塑成狮形、炉座通体施绿釉的用于焚香、熏香的器物。
(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
①根据“年代”的提示,找到①段“人们无意间发现了一座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石室墓,继而出土了一批包括影青瓷、青瓷、绿釉瓷在内品相精美的瓷器。在这批瓷器中,一件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最为引人注目”可知,此处填“北宋”;
②根据“造型”的提示,找到④段“窑绿釉狮盖香熏分为器盖和炉座两部分”“器盖塑成狮形”、⑤段“香熏底座塑成莲花须弥座,莲花呈盛开状”,可知,此处填“香薰分为器盖和炉座两部分,器盖塑成狮形,炉座呈莲花须弥座”。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瓷器的意味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瓷器的名字也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yòu)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衷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文/池莉,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
(1)文中说现在的瓷器是“大雅之物”原因与文中表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瓷器的质地、造型、图案、色彩都很好看。
B.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绝对不会直白简单。
C.瓷器的发明和用途源自人类基本生活需要。
D.唐代出现了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瓷器的演变过程”的一项是( )
A.汉代发明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
B.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瓷器从实用向艺术演变。
C.瓷器摆脱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D.尽管瓷器被公认为艺术品,但也并没有失去世俗性。
【答案】(1)A
(2)D
【详解】(1)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②段中的“瓷器的名字也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可得: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绝对不会直白简单。
根据第③段中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可得:瓷器的发明和用途源自人类基本生活需要。
根据第④段中的“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衷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可得:唐代出现了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
并不包括“瓷器的质地、造型、图案、色彩都很好看”。
故选A。
(2)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③段中的“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可得:汉代发明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
根据第③段中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可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瓷器从实用向艺术演变。
根据第④段中的“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可得:瓷器摆脱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尽管瓷器被公认为艺术品,但也并没有失去世俗性”并不属于瓷器的演变过程。
故选D。
9.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瓷,何以为“中国”
①瓷器与茶叶、丝绸,并列为古代中国三大外销商品,具备全球影响力,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堪称中华文化卓越地位在器物贸易层面的标志。英文里,瓷器和中国是一个拼法,即china。
②于是,一个问题由此而来。在丝绸、茶叶、瓷器三者中,西方人以瓷器命名中国,这轻薄易脆的物件,难道挑得动中国文化这座丰饶而又厚重的大山?或者说,国人是否认同,比起更悠久、闻名遐迩的丝绸、茶叶,与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以“中国”命名的这片辽阔江山,瓷器在物质层面、精神气象上,与“中国”存在更多契合?
③瓷与中国齐名,承载着中国文化、哲学、审美、生活方式等丰沛内涵。与丝绸、茶叶比起来,从大国到小邦、从欧洲到非洲,中国瓷器的千年存在,有遗存、遗址可验,有典籍、实物可证。
④唐宋时,埃及便从我国进口陶瓷,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与中国陶瓷贸易的重要枢纽。宋代赵汝适在《诸番志》一书里记载,菲律宾群岛宋代就开始使用瓷器,仪式、宴会都离不开瓷盘、瓷瓮等。近十多年来,该国出土了大约4万件中国瓷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批中国明代瓷器,大部分出自景德镇。马来西亚华裔作家刘前度在《马来西亚的中国古瓷器》一文中提到,“甚至今天,在柔佛河岸,也可以见到荒芜的村庄跟营幕的遗地,在黑色的泥土上四散着中国碗碟碎片……”
⑤瓷器,为古老中国蒙上一层绮丽、美好的面纱,从公元16世纪末开始至18世纪,“东方热”“中国热”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整个欧洲。
⑥1580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大街上,已有6家出售中国瓷器的商店。1603年,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三便士左右的盘子,虽然不是中国盘子,但也算是上好的了。”不经意间,莎翁透露出一个信息:此时的中国瓷器在英伦尚属稀罕之物。到了17世纪末,英国各阶层已经饮茶成风。喝中国茶,用中国瓷器,成为国潮。英国当时还有个名词:Chinamania—中国瓷狂热症,剧作家莫里哀没少讽刺那些人。
⑦法国上流社会中国陶瓷的“铁粉”很多,其中包括作家维克多·雨果。其《根西岛记事本六册》记载,在他称为“码头”的根西孤岛上,他先后买了48次中国瓷器,共花费3000多法郎。文化学者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也极力推崇,在他和众多欧洲贤士的眼里,中国瓷器是古老中国的符码、文化中国的微缩,且不说青花艺术瓷,这种瓷墨分五彩的精准描绘,化绚烂于平淡的定性,若在高温釉下,色阶变幻,鲜妍奇诡,单说青花一般的陈设瓷、日用瓷—花瓶、笔筒、笔洗、茶具、餐具……曲水流觞、依依墟烟、豆架瓜棚、浣纱采莲、抱琴访友、雪窗读书、荷池涨满、黛瓦粉墙、男耕女织、老弈童戏、桃园结义、紫燕呢喃、远帆孤影,如此人间,宁静、平和,能不生羡?
⑧中国文明与技术文化结合得较为紧密的部分,像细雨一样作用于异国的物质生活,最终渗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话语体系。
(1)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人以瓷器命名中国,原因之一是瓷器承载着中国文化、哲学、审美、生活方式等丰沛内涵。
B.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里就出现了中国瓷器的记载,说明此时的中国瓷器在英国已经非常流行了。
C.到19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中喜爱中国陶瓷非常流行,他们认为中国瓷器是古老中国的符码、文化中国的微缩。
D.中国瓷器是中国文明与技术文化结合得较为紧密的部分,像细雨一样作用于异国的物质生活,最终渗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话语体系。
【答案】(1)举例子、列数字、作引用,具体准确的说明了中国瓷器在16世纪末开始风靡欧洲。 (2)B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答题思路: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使用说明方法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说明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1580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大街上,已有6家出售中国瓷器的商店”举出了具体的例子,运用了具体的数字,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603年,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三便士左右的盘子,虽然不是中国盘子,但也算是上好的了。’”引用了名言,运用了作引用或者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结合第⑤段“瓷器,为古老中国蒙上一层绮丽、美好的面纱,从公元16世纪末开始至18世纪,‘东方热’‘中国热’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整个欧洲”可知,举出葡萄牙里斯本中国瓷器的数量的例子、引用莎士比亚的话都是为了说明中国瓷器在16世纪末开始风靡欧洲。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
B.结合第⑥段“1603年,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三便士左右的盘子,虽然不是中国盘子,但也算是上好的了。’不经意间,莎翁透露出一个信息:此时的中国瓷器在英伦尚属稀罕之物”可知,可知,“说明此时的中国瓷器在英国已经非常流行了”表述错误;
故选B。
10.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陶瓷人生
①三九寒天,我去景德镇。听说古窑是景市唯一的柴窑,现在还特许烧柴,烧制的瓷器特别好,一下火车,我就直奔那里。工人在忙,我请他教我做只碗。
②他说,很麻烦的!给了我一团瓷泥。他示范,我照着做。我放在手里捏,厚了放水调,薄了再加泥。做了老半天,好不容易捏成一个圆的泥坯,放在转盘上。转盘不停地转,我照师傅的样子一遍遍抹,去掉多余的泥,把外面抹光,手上觉硌着了,把杂质拣出。再抹里面时,同样仔细地拣去杂质。天很冷,师傅说不能停,要一遍遍抹,否则就不会圆,外表也难看。于是,我手冻僵了也没敢停。转盘转啊转,我站得脚麻、做得手酸,转了好久,一只碗坯才成形。
③碗坯被小心翼翼地放在架子上,等自然阴干,不能吹风,也不可烘。第三天我再去,师傅救我上釉,他把釉调好后,要我试着做。上釉有几种方法,简单的是浇上去,实际也很难,多了会厚薄不匀,少了会遮不住胎。我屏住气慢慢地做。釉上好了,看看勉强过得去了,还要等它干。再过一天,我去上色。师傅教我在釉面上画花,我拿着笔不知怎么手,因为这笔没有毛,是硬的,蘸不到颜料。好不容易蔽上了,笔又不听使唤,画出来的花简直不忍看。这还没有完工,画好的碗坯要等干透了才能放到窑里烧。
④陶瓷是火焰艺术,内行说“三分人工,七分天意”,放进窑里的半成品,经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烧制,谁都不知出来会是什么。
⑤几天后听说要开窑了,我赶过去,心里惴惴不安。窑工高喊一声,开窑啰!他把炉门打开,小心地一件件往外取。出来的碗、瓶、盘、罐,完全不像放进去时灰头土脸的样子了。有的晶莹剔透,有的五彩斑斓,有的变了色(称为窑变,变得好的是瓷器中的绝品);更多的却是裂掉的,颜色灰暗的,变了形的,图案没出来的……看到我的碗了,颜色很漂亮,我雀跃,窑工却泼我一头凉水:“这碗要敲抖。”我一看,碗底一条缝!辛辛苦苦做出来、耐着性子等了几天,却成了一件废品,我懊恼得都要哭了。
⑥陶瓷艺术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一团泥巴经过火的洗礼,有的变成了珍品,有的却只能丢弃;有的焕发耀眼光芒,有的却惨不忍睹;有的价值连城,有的一文不值……我忽然就想到了人生,人生就像做陶瓷,混沌未开一团泥巴似的出世,人人都是从起点出发。一路上,有无数枝蔓牵绊,有无穷意外变幻。主动出击、被动选择;不断地被加工、被塑造、被刀削斧凿,常常身不由己,最终的“作品”却往往背离初衷。有时好不容易交了好运,真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却未能修成正果。因为很多时候,人力不能胜天工,需要“天助”。而这“天助”,需多少积累、用功,是凤凰涅槃、九死一生得来的。“自助者天助也”,此话千真万确,却常因火候未到,可遇而不可求。
⑦陶瓷作品废了,重做一个就是,如果人做“坏”了,往往难以从头来过。做人,要步步踏准、如履薄冰,要奋力向前,才能绚烂夺目。即使成了一只最普通的“碗”,也得不裂不歪,才能物尽其用。只因有用,才会被珍惜,才得以平安度一生。原来做人与做陶瓷竟是同样的辛苦又神奇!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和泥制坯→_______→上釉晾干→______→等待干透→_____
(2)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加点的词语,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辛辛苦苦做出来、耐着性子等了几天,却成了一件废品,我懊恼得都要哭了。
(4)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对第⑥段中“自助者天助也”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谈一谈你的认识。
【答案】(1)上架阴干 上色画花 窑里烧制 (2)运用动作描写,“我站得脚麻”“做得手酸”写出烧制碗坯时站立的时间之久和制作碗坯的繁杂;生动形象写出“我”独特的身体体验,写出制作碗坯的艰辛 (3)“辛辛苦苦”做数天、“耐着性子”等多天,写出“我”满怀希望等待碗坯出炉的迫切心理而最终的结果是废品,满心懊恼的心情和之前的满怀希望的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我”的失望与懊恼之情的强烈,为下文的人生思考做铺垫。 (4)类比(以物喻人)。通过类比的手法,将做陶瓷的过程和人生自热地联系起来,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人生的轨迹:人人都是从起点出发,一路上有无穷意外变幻,主动出击,被动选择,但最终的“作品”却往往背离初衷。人力不能胜天工,需要“天助” (5)一个人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做好扎实的准备,做好充分的“自助”。当机会来临时,才有可能把握住,并实现成功;如果一个人不努力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即使机会来临,也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与其失之交臂。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已知信息“和泥制坯”对应第②段“我放在手里捏,厚了放水调,薄了再加泥”,“上釉晾干”对应第③段“釉上好了,看看勉强过得去了,还要等它干”,“等待干透”对应第③段“画好的碗坯要等干透了”。
由第③段“碗坯被小心翼翼地放在架子上,等自然阴干,不能吹风,也不可烘”可知, 第一空应填:上架阴干。
由第③段“再过一天,我去上色。师傅教我在釉面上画花”可知, 第二空应填:上色画花。
由第③段“画好的碗坯要等干透了才能放到窑里烧”,第④段“放进窑里的半成品,经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烧制,谁都不知出来会是什么”可知, 第三空应填:窑里烧制。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及作用分析。
“站”“做”“转”都是动词,故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站得脚麻”“做得手酸”写出烧制碗坯的艰辛,时间之长,工序之复杂,结合第②段“天很冷,师傅说不能停,要一遍遍抹,否则就不会圆,外表也难看。于是,我手冻僵了也没敢停”可知,这也表明做出好的陶瓷的不易,也写出我的独特体验。
(3)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辛辛苦苦”运用叠词更加强调辛苦的程度,“耐着性子”等了几天,都表明我很迫切地希望能做出好的陶瓷碗,结合第⑤段“看到我的碗了,颜色很漂亮,我雀跃,窑工却泼我一头凉水:‘这碗要敲抖。’我一看,碗底一条缝”可知,结果却和我预想的截然相反,“懊恼”一词更突显出我失望的情绪,与之前的希望情绪形成鲜明对比,也为下文第⑥段“我忽然就想到了人生,人生就像做陶瓷”写人生思考做了铺垫。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
画线句中“人生就像做陶瓷”运用类比的手法,将人生和做陶瓷联系在一起,进行类比。结合第⑥段“人人都是从起点出发。一路上,有无数枝蔓牵绊,有无穷意外变幻。主动出击、被动选择;不断地被加工、被塑造、被刀削斧凿,常常身不由己,最终的“作品”却往往背离初衷”可知,人生的轨迹就如做陶瓷,最终的“作品”并非如意,而可能背离初衷,有时需要“天助”。这样也为下文作者关于人生的深入思考做铺垫。
(5)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及认识。
结合第⑥段“有时好不容易交了好运,真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却未能修成正果”“因为很多时候,人力不能胜天工,需要‘天助’。而这‘天助’,需多少积累、用功,是凤凰涅槃、九死一生得来的”可知, 一个人需要自我努力并做好准备迎接时机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时机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成功,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积累、不用功,即使机会到来也没有能力去迎接机遇,自然就会与机遇失之交臂。这里主要强调人自身要努力,不断强大自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
瓷器
(原卷版)
【知识介绍】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考点解读】
凡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物就叫瓷器。烧制的过程,出口的路线,市场的价值往往是试题常常出现的内容。
【热点题型】
例1.陶瓷,是泥与火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班级开展以“行走河南——陶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关明同学在网络上搜集到以下两则材料,请你用一句话综合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材料一】
河南陶瓷的历史十分悠久,夏代晚期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发现了原始瓷器,成为中原瓷器的滥觞。郑州商城遗址发现的商代原始瓷尊,成为郑州的古都重宝。南北朝、隋唐瓷器的发展,为宋代瓷器走向巅峰做了长期的积淀和准备。
【材料二】
在国家和河南省一系列振兴传统文化战略措施的推动下,以禹州、汝州、宝丰、鲁山、洛阳、郑州、开封、焦作等古代历史名窑集中片区为中心的陶瓷小镇和陶瓷创意园区迅速兴起,引领当代中国陶瓷业的新潮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成为当地文化新地标、“网红打卡地”。
(2)上面是河南“考古百年中原行”系列公众讲座第三场“泥火匠心:河南古陶瓷”展示的图片,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图中的陶器(或瓷器)写一段话,以推荐给同学们欣赏。
(3)下面是一间陶瓷小店悬挂的对联,其中一联有不妥之处,请指出是哪一联并帮忙改正。
上联:满店陶瓷皆十亿人生存所系 下联:百般工艺是传统五千年相承
【答案】(1)河南陶瓷发源较早,现在兴起的陶瓷小镇和陶瓷创意园区也正引领陶瓷业的新潮流。(意思对即可)
(2)①示例:同学们,大家好,这个陶缸侧面有一幅画,左边是一只鹳鸟,其嘴衔着鱼,旁边还有一柄石斧,于是被命名为“鹳鱼石斧图”。整个陶缸古朴优美,极富有意境,是河南不可多得的古陶瓷珍品。②示例:同学们,大家好,这是一个唐青花塔形罐。瓷器上的青花图案描绘的是人们打曲棍球的场景。整个图案十分简洁,但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颇具动感。这一瓷器为研究唐代青花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真正的国宝级文物。
(3)下联。应改为“百般工艺是五千年传统相承”。
【详解】(1)本题考查材料提取与概括。
结合材料一“河南陶瓷的历史十分悠久,夏代晚期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发现了原始瓷器”可知河南陶瓷出土很早,历史十分悠久,结合材料二“以禹州、汝州、宝丰、鲁山、洛阳、郑州、开封、焦作等古代历史名窑集中片区为中心的陶瓷小镇和陶瓷创意园区迅速兴起,引领当代中国陶瓷业的新潮流”可知陶瓷小镇和陶瓷创意园区引领新潮流。
据此可概括作答,注意不超过40字。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这是要将陶器或瓷器推荐给同学们欣赏,所以前面要有称呼等礼貌用语,其次要将它外形的美观以及内在的蕴意挖掘出来,能够让同学们对它产生兴趣。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这是一个“曲棍球图”的唐青花塔形罐,它由盖、罐、底座三部分组成,白瓷胎。器盖呈塔刹状,刹座为一覆碟刹身,上面画有“童子打曲棍球”、牡丹图案等,“曲棍球”图案引人注目,图案中的人物叉腿而立,右腿微曲,左手扬弯形球杆,左侧有一圆球,形象生动,非常吸引人,真实件好宝物!
(3)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符合几个要求:①仄起平收;②、字数、结构、词性等一致;③上下联要对仗。
“满店陶瓷”对“百般工艺”,为偏正短语;“皆”对“是”,为动词;“十亿人”对“五千年”为偏正短语;“生存所系”对“传统相承”,为主谓短语。
故下联应为“百般工艺是五千年传统相承”。
【知识巩固】
1.综合性学习。
在“双减”政策实行后,我们有了更多机会走出户外。现在你和同学参加“逛逛魅力丰城”的社会实践活动。
(1)大丰瓷刻,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请概括出下列材料中关于“大丰瓷刻”的三个信息,并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材料1:
清末状元张謇来大丰废灶兴垦,小海、西团等地百姓家庭逢红白大事,众邻居或亲友就会借碗、盅给主家。为便于归还,各家在其碗盅底部凿刻姓氏或特殊记号。后有人在碗盅壁面凿刻花草、动物及人像,自此大丰瓷刻萌生、流传、存续至今。
材料2:
“大丰瓷刻”将传统瓷刻艺术与现代美学相融合,熟练地将油画、国画、书法等技法与瓷刻工艺巧妙地融为一体,在选材和技法上打破常规,摸索总结出点刻、影雕、单划线等大丰瓷刻特色技艺。
材料3:
“大丰瓷刻”的作品,镂凿自然,走刀淋漓,构图生动,栩栩如生,触有手感,观有笔墨,既有“金石味”,又有“笔墨韵”,被誉为“瓷器上的刺绣”。(附瓷刻作品)
【丰城味道】
(2)大丰土特产,闻名遐迩。请仿照示例,为其他两个特产写一句广告语。
王港黄泥螺 刘庄麻辣鸡 恒北早酥梨
示例:刘庄麻辣鸡,香气扑鼻诱人,肉质鲜嫩口感好,百吃不厌来选购。
我选( ):
【丰城旅游】
(3)“旅游达人”小组要参观白驹狮子口纪念馆。可晓小却说:“那儿没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去七彩花田热闹。”假如你是组长,你准备怎样说服晓小?
材料: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和八路军南下的先头部队在白驹镇狮子口桥头胜利会师,使苏中和苏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2.中国瓷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为传承中华文化,某班开展了以“中国瓷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中国瓷器的烧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釉高温下烧成。
【材料二】中国瓷器是制作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因素,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材料三】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呈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如康熙年间,景德镇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你对“中国瓷文化”的了解。
请你为中国瓷器文化写一则推介语。要求:突出该事物的基本特征,做到语句通顺,生动形象。
3.瓷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某班同学开展了“中国瓷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本次活动搜集的部分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材料二】中国瓷器制作技术往往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材料三】下面是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瓷房子”建筑材料简略表:
建筑材料分类 建筑材料使用量 建筑材料所属朝代
古瓷器 四千多件 唐、宋、元、明、清
汉白玉石雕 四百多件
水晶石与玛瑙 四十多吨
古瓷片 七亿多片
古瓷盘与古瓷碗 一万三千多个
【材料四】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呈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如康熙年间,景德镇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1)以上材料中,最能体现“中国瓷文化”特点的两则是________和 ________。
(2)请概括【材料三】的内容。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其宣传海报也引发人们的热烈探讨。下图是以一幅故宫破损古画为背景的海报细节图,其卓越的设计让人惊叹。
材料二:圆明园文物修复室中,修复师把所有的瓷器碎片按照形状、图案进行分类。一片片地比对,一点点地复原。往往拼出两三片相邻的瓷器碎片,需要好几天的时间。修复文物完成拼接补配之后,修复师还要完成打磨、调色、绘纹饰、上釉等步骤,再形成文物修复档案,经过专家评审等步骤最终将破碎的文物修复完好。
材料三:高级人才的短缺和新生人才的断档主要是因为成才期较长,收入相对较少,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但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文博专业渐渐热门,选择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谈一谈“海报一”设计的巧妙之处。
(2)综合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容,谈一谈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文物修复手艺的原因。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指瓷器烧成的温度。陶器、砖瓦的烧制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的关键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匠心,堪称巧夺天工。A.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B.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C.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了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睛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瓷器的胎质具备一定的透明性,它的原料为高岭土。
B.在釉中加入“白云石”,能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C.中国瓷器能够通过高温煅烧而釉色不变、纹样依然如故。
D.第⑥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2)第⑤段中A、B、C三个句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这样安排是为了说明什么?
(3)“中国瓷器”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窑变
余显斌
①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②他开一爿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③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④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己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单。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⑥段中对“烟雨”的描写,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了铺垫。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打碎花瓶的民工司机。
C.第 段“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写出了“他”内心的纠结。
D.小说告诉我们,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2)选文中,“他”和民工司机发生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从人物描写角度)
②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至于他虚汗淋漓。(从修辞手法角度)
(4)第 段“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这一情节,虽出人意料,但细细品读其实上文中早已埋下伏笔,请找出其中一处,并简要分析理由。
(5)文章标题《窑变》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宝小档案——狮盖香熏
①1964年,在安徽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人们无意间发现了一座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石室墓,继而出土了一批包括影青瓷、青瓷、绿釉瓷在内品相精美的瓷器。在这批瓷器中,一件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最为引人注目。
②所谓香熏,其实就是一类用于焚香、熏香的器物。早在秦汉之际,香熏便开始在我国流行。历史上,香熏款式众多,而且时代特征明显,汉代的博山炉、唐代的镂空香熏球、明代的宣德炉都是各时代香熏中的代表,展现了各时代人们的审美与喜好。两宋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的推崇,诗书案几、雅集聚会、读书品茗都缺少不了香气的围绕,香熏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人士无不为之痴迷,各大窑口为迎合社会需求,大量生产该类陶瓷器。作为两宋时期最重要的窑口之一,吉州窑自然也将香熏列为自己主打的产品,生产数量不计其数。
③不过,如今完整的吉州窑绿釉瓷却不多见。这并不是因为吉州窑烧造技术有问题,而是因为绿釉瓷是低温瓷,由于烧造温度低,所以瓷化程度不高,瓷胎特别脆,长时间使用后极易损坏。像绿釉狮盖香熏这样品相极佳且完整的大件深剔刻绿釉瓷能够保存至今,实属罕见。
④出土的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分为器盖和炉座两部分。器盖塑成狮形,造型灵动可爱,又不失猛兽的威严,其前足踏着彩球,后膝弯曲蹲坐于莲蓬果上,昂首侧目,尾巴上翘,颈部系有一带,上面挂着三个铃铛,狮嘴微微张开,露出整齐的牙齿,盖体中空,熏香时香气便由狮口溢出,构思巧妙。狮子是我国传统瑞兽中难得一见的现生动物。根据文献记载,狮子在两汉时期进入我国。张骞通使西域后,西域诸国便开始向中原地区进贡狮子,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狮子威严凶猛的形象俘获了国人的芳心,逐渐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⑤香熏底座塑成莲花须弥座,莲花呈盛开状,内部用以燃香。炉座通体施绿釉,肥厚光润。最特别的是,炉座的莲瓣上有些地方特意不施釉,露出黄白色胎体,绿白相间,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中莲瓣阴阳相背的状态,而且使得香熏的造型更具立体感。这件造型和装饰颇具匠心的香熏,与其说它是一个烧香供奉的实用器,不如说它是一件品质上乘的观赏陈列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宋时期崇文重艺的社会风气。
(节选自《百科知识》2022.5B,有改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表述的一项是( )
A.两宋时期,香熏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都痴迷使用香薰。
B.由于瓷化程度不高,瓷胎特别脆,长久使用极易损坏,吉州窑绿釉瓷已不多见。
C.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造型和装饰颇具匠心,可以被视为品质上乘的观赏陈列品。
D.狮子在我国被视为瑞兽,并逐渐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请结合文章中对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的介绍,给“绿釉狮盖香熏”下定义。
(3)博物馆想给国宝狮盖香熏做一张“名片”,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善下面的资料卡片。
国宝小档案——狮盖香薰
名称: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年代:①______尺寸:通高32厘米,口径12.2厘米,足径12.3厘米造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藏:安徽博物院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瓷器的意味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瓷器的名字也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yòu)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衷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文/池莉,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
(1)文中说现在的瓷器是“大雅之物”原因与文中表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瓷器的质地、造型、图案、色彩都很好看。
B.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绝对不会直白简单。
C.瓷器的发明和用途源自人类基本生活需要。
D.唐代出现了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瓷器的演变过程”的一项是( )
A.汉代发明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
B.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瓷器从实用向艺术演变。
C.瓷器摆脱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D.尽管瓷器被公认为艺术品,但也并没有失去世俗性。
9.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瓷,何以为“中国”
①瓷器与茶叶、丝绸,并列为古代中国三大外销商品,具备全球影响力,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堪称中华文化卓越地位在器物贸易层面的标志。英文里,瓷器和中国是一个拼法,即china。
②于是,一个问题由此而来。在丝绸、茶叶、瓷器三者中,西方人以瓷器命名中国,这轻薄易脆的物件,难道挑得动中国文化这座丰饶而又厚重的大山?或者说,国人是否认同,比起更悠久、闻名遐迩的丝绸、茶叶,与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以“中国”命名的这片辽阔江山,瓷器在物质层面、精神气象上,与“中国”存在更多契合?
③瓷与中国齐名,承载着中国文化、哲学、审美、生活方式等丰沛内涵。与丝绸、茶叶比起来,从大国到小邦、从欧洲到非洲,中国瓷器的千年存在,有遗存、遗址可验,有典籍、实物可证。
④唐宋时,埃及便从我国进口陶瓷,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与中国陶瓷贸易的重要枢纽。宋代赵汝适在《诸番志》一书里记载,菲律宾群岛宋代就开始使用瓷器,仪式、宴会都离不开瓷盘、瓷瓮等。近十多年来,该国出土了大约4万件中国瓷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批中国明代瓷器,大部分出自景德镇。马来西亚华裔作家刘前度在《马来西亚的中国古瓷器》一文中提到,“甚至今天,在柔佛河岸,也可以见到荒芜的村庄跟营幕的遗地,在黑色的泥土上四散着中国碗碟碎片……”
⑤瓷器,为古老中国蒙上一层绮丽、美好的面纱,从公元16世纪末开始至18世纪,“东方热”“中国热”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整个欧洲。
⑥1580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大街上,已有6家出售中国瓷器的商店。1603年,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三便士左右的盘子,虽然不是中国盘子,但也算是上好的了。”不经意间,莎翁透露出一个信息:此时的中国瓷器在英伦尚属稀罕之物。到了17世纪末,英国各阶层已经饮茶成风。喝中国茶,用中国瓷器,成为国潮。英国当时还有个名词:Chinamania—中国瓷狂热症,剧作家莫里哀没少讽刺那些人。
⑦法国上流社会中国陶瓷的“铁粉”很多,其中包括作家维克多·雨果。其《根西岛记事本六册》记载,在他称为“码头”的根西孤岛上,他先后买了48次中国瓷器,共花费3000多法郎。文化学者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也极力推崇,在他和众多欧洲贤士的眼里,中国瓷器是古老中国的符码、文化中国的微缩,且不说青花艺术瓷,这种瓷墨分五彩的精准描绘,化绚烂于平淡的定性,若在高温釉下,色阶变幻,鲜妍奇诡,单说青花一般的陈设瓷、日用瓷—花瓶、笔筒、笔洗、茶具、餐具……曲水流觞、依依墟烟、豆架瓜棚、浣纱采莲、抱琴访友、雪窗读书、荷池涨满、黛瓦粉墙、男耕女织、老弈童戏、桃园结义、紫燕呢喃、远帆孤影,如此人间,宁静、平和,能不生羡?
⑧中国文明与技术文化结合得较为紧密的部分,像细雨一样作用于异国的物质生活,最终渗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话语体系。
(1)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人以瓷器命名中国,原因之一是瓷器承载着中国文化、哲学、审美、生活方式等丰沛内涵。
B.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里就出现了中国瓷器的记载,说明此时的中国瓷器在英国已经非常流行了。
C.到19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中喜爱中国陶瓷非常流行,他们认为中国瓷器是古老中国的符码、文化中国的微缩。
D.中国瓷器是中国文明与技术文化结合得较为紧密的部分,像细雨一样作用于异国的物质生活,最终渗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话语体系。
10.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陶瓷人生
①三九寒天,我去景德镇。听说古窑是景市唯一的柴窑,现在还特许烧柴,烧制的瓷器特别好,一下火车,我就直奔那里。工人在忙,我请他教我做只碗。
②他说,很麻烦的!给了我一团瓷泥。他示范,我照着做。我放在手里捏,厚了放水调,薄了再加泥。做了老半天,好不容易捏成一个圆的泥坯,放在转盘上。转盘不停地转,我照师傅的样子一遍遍抹,去掉多余的泥,把外面抹光,手上觉硌着了,把杂质拣出。再抹里面时,同样仔细地拣去杂质。天很冷,师傅说不能停,要一遍遍抹,否则就不会圆,外表也难看。于是,我手冻僵了也没敢停。转盘转啊转,我站得脚麻、做得手酸,转了好久,一只碗坯才成形。
③碗坯被小心翼翼地放在架子上,等自然阴干,不能吹风,也不可烘。第三天我再去,师傅救我上釉,他把釉调好后,要我试着做。上釉有几种方法,简单的是浇上去,实际也很难,多了会厚薄不匀,少了会遮不住胎。我屏住气慢慢地做。釉上好了,看看勉强过得去了,还要等它干。再过一天,我去上色。师傅教我在釉面上画花,我拿着笔不知怎么手,因为这笔没有毛,是硬的,蘸不到颜料。好不容易蔽上了,笔又不听使唤,画出来的花简直不忍看。这还没有完工,画好的碗坯要等干透了才能放到窑里烧。
④陶瓷是火焰艺术,内行说“三分人工,七分天意”,放进窑里的半成品,经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烧制,谁都不知出来会是什么。
⑤几天后听说要开窑了,我赶过去,心里惴惴不安。窑工高喊一声,开窑啰!他把炉门打开,小心地一件件往外取。出来的碗、瓶、盘、罐,完全不像放进去时灰头土脸的样子了。有的晶莹剔透,有的五彩斑斓,有的变了色(称为窑变,变得好的是瓷器中的绝品);更多的却是裂掉的,颜色灰暗的,变了形的,图案没出来的……看到我的碗了,颜色很漂亮,我雀跃,窑工却泼我一头凉水:“这碗要敲抖。”我一看,碗底一条缝!辛辛苦苦做出来、耐着性子等了几天,却成了一件废品,我懊恼得都要哭了。
⑥陶瓷艺术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一团泥巴经过火的洗礼,有的变成了珍品,有的却只能丢弃;有的焕发耀眼光芒,有的却惨不忍睹;有的价值连城,有的一文不值……我忽然就想到了人生,人生就像做陶瓷,混沌未开一团泥巴似的出世,人人都是从起点出发。一路上,有无数枝蔓牵绊,有无穷意外变幻。主动出击、被动选择;不断地被加工、被塑造、被刀削斧凿,常常身不由己,最终的“作品”却往往背离初衷。有时好不容易交了好运,真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却未能修成正果。因为很多时候,人力不能胜天工,需要“天助”。而这“天助”,需多少积累、用功,是凤凰涅槃、九死一生得来的。“自助者天助也”,此话千真万确,却常因火候未到,可遇而不可求。
⑦陶瓷作品废了,重做一个就是,如果人做“坏”了,往往难以从头来过。做人,要步步踏准、如履薄冰,要奋力向前,才能绚烂夺目。即使成了一只最普通的“碗”,也得不裂不歪,才能物尽其用。只因有用,才会被珍惜,才得以平安度一生。原来做人与做陶瓷竟是同样的辛苦又神奇!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和泥制坯→_______→上釉晾干→______→等待干透→_____
(2)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加点的词语,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辛辛苦苦做出来、耐着性子等了几天,却成了一件废品,我懊恼得都要哭了。
(4)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对第⑥段中“自助者天助也”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谈一谈你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