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开学检测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1-2 题。
1.已知乙点的温度为 16℃,那么甲点的温度约为( )
A.14.8℃ B.15.4℃ C.16.6℃ D.17.2℃
2.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地 B.丙地 C.乙地 D.丁地
右图为联合国徽章,图案是在橄榄枝包围下的世界,
象征着世界和平。据图完成 3.4 题。
3. 下列有关联合国徽章图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从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
B. 显示了 8 条经线
C. 所示区域为北半球
D. 纬度范围为 60°N—60°S
4. 联合国徽章所示( )
A. 地球上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相当 B. 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C.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 四大洋之间没有相互连通
同学们计划到天坛公园进行研学实践活动,活动中要用到甲、乙两图。读图,完成 5~
6 题。
第 8-9 题图
5. 甲、乙两图图幅相同,则( )
{#{QQABKYCUggCgABIAAAhCQwnaCgGQkBGCAAoGAEAIMAABSANABAA=}#}
A. 甲图表示的内容较简略 B. 乙图的比例尺比较小
C. 甲图表示的范围比较小 D. 乙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6. 甲图中的序号分别是同学们的出发地点,其中位于天坛公园西南方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假期,小强旅游来到甲城镇。读右图等高线示意图,
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
B.乙处的海拔为 200 米
C.山顶的海拔在 1000 米以上
D.如遇暴雨,为安全起见应避开丁处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 8~9 题。
8.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张裂 B.碰撞 C.挤压 D.消亡
9.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日本东京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地中海不断缩小
10.以下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最适宜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是( )
11.油榄叶片小,表面有蜡质层,主要是为了( )
A.吸收更多光照 B.吸收更多热量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少病虫害入侵
如图所示的是张萌画的“等温线图”。据图完成下题。
12.图中 X代表的温度是( )
A. 8℃ B. 12℃ C. 20℃ D. 22℃
1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代表高温中心的是( )
{#{QQABKYCUggCgABIAAAhCQwnaCgGQkBGCAAoGAEAIMAABSANABAA=}#}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4. 今年暑假,小明的爸爸带着他游览了“五岳独尊”泰山,玩得很是高兴,但在山顶上
却有丝丝寒意。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海拔高度)
读图“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15.引起 A地到 B 地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人类活动 D. 海陆位
置
16.图示区域受季风影响显著的是( )
A. 中部和西部 B. 沿海和内陆 C. 中部和南部 D. 东部和
南部
17.生活在 C 地的贝都因人住帐篷、穿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生活,主要是因为该地气候
( )
A. 高温多雨 B. 寒冷干燥 C. 炎热干燥 D. 温暖湿
润
读图“某地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下面 18-21 小题。
{#{QQABKYCUggCgABIAAAhCQwnaCgGQkBGCAAoGAEAIMAABSANABAA=}#}
18. A 地的年降水量大致在( )
A. 2000 毫米以上 B. 1000~2000 毫米
C. 500~1000 毫米 D. 500 毫米以下
19. ABC 三地降水量的差异说明世界降水分布( )
A.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C.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0. 导致 ABC 三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海岸轮
廓
21.在天气预报图中,小华看到这个符号“ ”,该符号表示( )
A. 西南风四级 B. 西北风四级 C. 东南风二级 D. 西北风
二级
22、如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 说法正
确的是( )
{#{QQABKYCUggCgABIAAAhCQwnaCgGQkBGCAAoGAEAIMAABSANABAA=}#}
A.该区域位于南半球 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C.甲地代表海洋 D.乙地代表陆地
23、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降雨 B.降雪 C.降雹 D.露
24、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季节变化的是( )
A.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B.气温变化曲线图
C.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D.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5.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二、综合题(共五大题,共 50 分)
26.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 分)
(1)写出 A 点的经纬度: ;
D 点的经纬度: 。A点位于 B 点的
方向;B 点位于 F 点的 方向。
(2)位于南半球且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点是 。
(3)BE 与 CF 所在经线的关系是 (填数字序号)。
①相互平行 ②相交于一点 ③相交于两点
(4)AB 的实地长度 (大于/等于/小于)EF 的实 第 26题图
地长度。
(5)若某旅行家从 B 点出发,径直向南行(不考虑任何环境因素),最终会到达 (填
数字序号)①北极点 ②南极点 ③B 点 ④E 点
27.“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期进行了
环球网上模拟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3
分)
{#{QQABKYCUggCgABIAAAhCQwnaCgGQkBGCAAoGAEAIMAABSANABAA=}#}
(1)此次模拟旅游从山东济南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 洋、B 运
河、C 洋、D 洲、E 运河、F 洋,最后回到济南。
其中 E 运河为 D 大洲和 洲(填名称)的分界线。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现象 1: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现象 2: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3)模拟旅游路线大致方向是 (自西向东/自东向西)。
(4)甲半岛的居民主要使用 语交流,以 人种为主,大多信仰 教。
28.(10 分)某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五名同学在进行亚欧大陆气候课题研究过程中,发
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你积极参与他们的研究。
(1)阅读甲图中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填上相对应的气候类型:A____、C____。
(2)A、B两种气候都是在温带地区,其中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____,气候特点是____。
(3)印度半岛的分布的气候类型,所对应的乙图气候资料图是____(填代号)。
(4)A、B、C 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
的是____。
(5)D 地纬度较低,但气候特点却是
终年低温,这是受到____因素的影响。
(6)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
{#{QQABKYCUggCgABIAAAhCQwnaCgGQkBGCAAoGAEAIMAABSANABAA=}#}
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是非洲北部的
____沙漠。
(7)乙图中与 E 地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____(填序号)。
29.(4 分)读图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风向图和甲、乙两幅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两幅图中,准确反映 A 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__图,反映 B 地气候特点的是:
______图.
(2)A、B两地降水差异很大,其原因是受___________因素影响.
(3)A、B两地最高气温都出现在一月,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纬度位置 D.洋流
30. 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10 分)
案例一:亚欧大陆的季风气候分布
(1)上图中①气候类型对应甲、乙、丙三图中的________。造成①②③三种季风气候分布
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QQABKYCUggCgABIAAAhCQwnaCgGQkBGCAAoGAEAIMAABSANABAA=}#}
案例二:亚欧大陆中纬度(北纬 30°~60°)地区的气候分布
(2)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西岸有⑤⑥两种气候类型,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___________(填序号),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东岸为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
气候。该地带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西两侧向内陆逐渐___________,由此可知,影响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案例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气象工作者在图中 B 处测出气温是 14.8℃,则 C 处气温约是__________℃。
案例四: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特点,人类的
聚落也有鲜 明特点。
(4)图 a 是____________气候典型的自然景观,图 b 民居是适应_________气候炎热干燥
的气候特点而建造的。
案例五: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这里的降水最高记录高
达 26461 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
(5)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角度,写出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
{#{QQABKYCUggCgABIAAAhCQwnaCgGQkBGCAAoGAEAIMAABSANABA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QABKYCUggCgABIAAAhCQwnaCgGQkBGCAAoGAEAIMAABSA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