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
刺绣
(解析版)
【知识介绍】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考点解读】
首先,介绍刺绣知识,概况刺绣特点;其次,结合传统文化,宣扬地方特色文化;最后和当下流行元素搭配宣扬刺绣特点。
【热点题型】
例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撞上”中国年,冬奥会有了更多中国元素,中国年也有了丰富的冬奥色彩,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冬奥之服饰】
(1)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冬奥会颁奖礼服的?请分点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
北京2022年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瑞雪祥云”的设计灵感,源自传统汉服深衣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相连和对襟旋袄的款式。“瑞雪”和“祥云”这两个传统吉祥符号也曾出现在古诗中——“瑞雪祥云见盛时”。从古诗中提炼出的唯美意象,用于冬奥颁奖礼服的设计,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福!“瑞雪样云”颁奖礼服用手推刺绣的形式展现传统绘画中“金碧山水”的技法,展现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颜色选用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霞光红和天霁蓝,结合2008年夏奥会的祥云元素,体现北京“双奥之域”的文化传承。
【答案】(1)①款式设计来源(款式设计灵感);②礼服命名内涵(符号内涵);③礼服刺绣形式;④礼服颜色选择。
【详解】(1)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瑞雪祥云’的设计灵感,源自传统汉服深衣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相连和对襟旋袄的款式”,可知第一个方面是介绍“款式设计来源”(款式设计灵感);
根据“从古诗中提炼出的唯美意象,用于冬奥颁奖礼服的设计,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福!”可知第二个方面是介绍“礼服命名内涵”(符号内涵);
根据“‘瑞雪祥云’颁奖礼服用手推刺绣的形式展现传统绘画中“金碧山水”的技法,展现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可知第三个方面是介绍“礼服刺绣形式”;
根据“颜色选用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霞光红和天霁蓝”,可知第四个方面是介绍“礼服颜色选择”。
【知识巩固】
1.学校举办“关注线上非遗文化”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本报讯 9月5日19时,河湟刺绣艺人陈桂英准时开始直播。直播过程中,陈桂英向网友介绍河湟刺绣的制作过程和刺绣产品。面对网友的提问,她都耐心解答。陈桂英告诉记者:“以往刺绣产品主要是在景区附近销售,如今通过线上直播,各类刺绣产品可以卖到更远的地方,直播以来,她已接到近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选自2021年9月7日《西海都市报》,有删减)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直播带货”成为近年的网络热词。有人认可,也有人反对。如今,全国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和老字号品牌等通过互联网及短视频走进大众视野。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答案】(1)示例:河湟刺绣艺人陈桂英直播销售刺绣产品。
(2)示例:我认为应大力提倡。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线上推介(直播带货)不仅为民间艺人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也提升了民间技艺和艺人的知名度。
【解析】(1)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9月5日19时,河湟刺绣艺人陈桂英准时开始直播”,直播的目的是“各类刺绣产品可以卖到更远的地方”,把这两个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即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如:河湟刺绣艺人陈桂英通过直播销售刺绣产品。
(2)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拓展。
对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和老字号品牌等通过互联网及短视频走进大众视野的现象,应持肯定态度。理由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如:通过网上直播,扩大了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能让大众更方便快捷地了解非遗项目,因此应该大力提倡。
2.实践园地
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为了更好地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探寻之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对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多了解,有同学记录了与湘绣有关的一段文字,请你简要概括湘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民间刺绣,与苏绣、蜀绣、粤绣齐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著称,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彩。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答案】①湘绣的历史悠久;②湘绣的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③湘绣的题材广泛。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概括。根据记录材料“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知,湘绣的历史悠久;根据记录材料“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著称”,可知,湘绣的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根据记录材料“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彩”,可知,湘绣的题材广泛。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广绣,是流传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的民间刺绣工艺,与苏绣、湘绣、蜀绣合称中国四大名绣。明清时期,得益于丝织业的兴盛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广绣这门古老的民间工艺迅猛发展,在探索民间和西方审美取向的过程中,形成了浓郁的岭南艺术特质。大至尺高屏风,小至荷包扇套,构图繁复饱满。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大类30余种,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等。广绣刺绣技法有“钉、垫、拼、缀”四种。其中一些技法难度大,要求高,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立体针法被认为是刺绣工艺中难度最高的针法。
(1)结合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广绣”的特点。
(2)春节将至,父亲带回一幅精美的广绣作品悬挂于厅堂,画面上绣有荷花、荷叶、鲤鱼。请选择所绣的两种事物,说说其寓意。
【答案】(1)①具有浓郁的岭南艺术特质;②构图繁复饱满;③针法多样,难度大,要求高。
(2)荷花、荷叶——寓意“和谐”;鱼——年年有余。
【详解】(1)考查筛选信息。
由“在探索民间和西方审美取向的过程中,形成了浓郁的岭南艺术特质”可得出:具有浓郁的岭南艺术特质。
由“大至尺高屏风,小至荷包扇套,构图繁复饱满”可得出:构图繁复饱满。
由“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大类30余种”“其中一些技法难度大,要求高,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立体针法被认为是刺绣工艺中难度最高的针法”可得出:针法多样,难度大,要求高。
(2)考查语言表达。
荷花、荷叶:“荷”与“和”谐音,寓意和谐,象征着美满幸福。
鲤鱼:“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象征着富贵。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粤绣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包括潮绣和广绣两大分支,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在明朝中后期形成特色。其特色有: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缕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根据材料内容,以“粤绣”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1)示例一:粤绣是广东省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有鲜明的特色。
示例二:粤绣包括潮绣和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明中后期形成特色。
(2)示例一:粤绣是中国手工丝线刺绣家族中的佼佼者。
示例二:粤绣用线多样,用色明快,花纹丰满。
【详解】(1)考查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可知,“粤绣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包括潮绣和广绣两大分支,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主要介绍粤绣的含义、分支及地位;“粤绣在明朝中后期形成特色。其特色有: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缕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主要介绍粤绣在明朝中后期形成的五大鲜明特色。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提炼关键词句综合概括即可。
(2)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以“粤绣”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写话。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赞美粤绣在中国手工丝线刺绣行业中的突出地位,比如:粤绣是中国手工丝线刺绣家族中的一朵奇葩。也可以运用排比的修辞来突出粤绣的鲜明特色,比如:粤绣用线多样,用色明快,线条分明,花纹丰满。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它们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本周你班举行了一次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老师给出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彝绣即彝族刺绣,流传于我国西南彝族地区,种类繁多、丰富多姿、制作精美、异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彝族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彝族刺绣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先辈文化的一种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2008年6月7日,彝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
当前,彝族刺绣文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传承问题。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走出封闭的深山,融入城市化的生活中,彝族传统服饰比较繁琐,分量较重,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很不适用,这直接导致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彝族群众对刺绣服饰的需求日益减少;另一方面,彝族缺少对本民族刺绣文化的专门整理和研究,过去,从事彝族刺绣的一般都是妇女,她们大多采用直系亲属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刺绣文化,由于传承面狭小而使得刺绣技艺失传,这也是造成彝族刺绣文化后继乏人的原因。
(1)阅读材料一,请你为彝族刺绣写一则宣传标语,以便更多的人知道它。
(2)针对材料二出现的问题,请你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答案】(1)示例:一针一线绣出民族风情,一丝一缕传承经典文化 (2)①加大宣传力度。②把刺绣传承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刺绣者的收入。③可以把彝绣纳入本土教材,在小学、初中开设一些刺绣文化基础课程,聘请老艺人做教师,培养传承刺绣文化的接班人。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宣传标语,要达到宣传鼓动目的,语言简洁,句式简短,灵活使用明喻、暗喻、比拟、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示例:彝族刺绣,展现民族风情;民间艺术,传承先辈文化。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提建议,要针对相关问题。根据材料二“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导致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彝族群众对刺绣服饰的需求日益减少”可知,第一个问题是:生产生活方式导致彝族群众对刺绣服饰的需求日益减少;根据“另一方面,彝族缺少对本民族刺绣文化的专门整理和研究,过去,从事彝族刺绣的一般都是妇女,她们大多采用直系亲属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刺绣文化,由于传承面狭小而使得刺绣技艺失传”可知,彝族缺少对本民族刺绣文化的专门整理和研究,从事彝族刺绣的一般都是妇女,传承面狭小。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建议:①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彝族刺绣文化的传承意义;②把刺绣传承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刺绣者的收入;③加强整理和研究,把彝绣纳入本土教材,聘请老艺人做教师,培养传承刺绣文化的接班人。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刺绣是以绣针引彩线(丝、绒),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上刺缀运针,用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的中国传统工艺。传统刺绣艺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方面;“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刺绣,可谓线条艺术里精工巧技的极致体现。当刺绣艺人以缜密的巧思及纯熟的技艺在针尖处排列组合时,线条便有了丰富的对话与表情。刺绣依存于绘画形式,但也有别于乘兴挥洒的绘画,它的艺术性就在于线条、色彩及光影的表现,而这一切都要求刺绣艺人必须对针线材料的物性及画稿对象的媒材特质、造型、色彩有十足的训练、观察与掌握后才能透过针法的安排、分色及刺绣艺术,以针线演练对画稿重新创造。民间刺绣纹样中为数众多的吉祥图案普遍运用了象征性的表达方法,将祈福纳祥、驱恶辟邪的思想观念,通过谐音、会意、借代、比喻等方法化为图形。这种象征手法,历代传承,不断拓展和完善,最终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
材料二
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概括传统刺绣艺术的特点。
(2)刺绣展台陈列着如材料二所示的四个刺绣摆件,一位同学想买其中一个刺绣摆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奶奶。他不知道选择哪一个最合适,请你帮他选择,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将线条艺术发挥到极致;②刺绣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③刺绣图形运用象征手法。
(2)第②个最合适。理由:第②个刺绣摆件中的图案为“松”“鹤”,有延年益寿的寓意,能表达对奶奶的生日祝福。(意思对即可。)
【详解】(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可从“‘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刺绣,可谓线条艺术里精工巧技的极致体现”概括出“将线条艺术发挥到极致”;从“刺绣依存于绘画形式”“以针线演练对画稿重新创造”等句可概括出“刺绣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从“民间刺绣纹样中为数众多的吉祥图案普遍运用了象征性的表方法”“最终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可概括出“刺绣图形运用象征手法”。据此总结即可。
(2)材料二中,四个刺绣摆件中的图画内容依次为:帆船,松、鹤,莲花、鸳鸯,奔马。帆船寓意一帆风顺,鸳鸯寓意百年好合,奔马寓意马到成功。松因其树龄长久,经冬不凋,被用来祝寿,喻长生;鹤被道教引入神仙界,不再是人间凡品,而是仙物能长生不死。松、鹤合在一起即是祝人如松鹤般长寿。因此包含松鹤图案的第②个摆件最合适。
7.蜀绣——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身边的艺术。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阅读以下文字,简要概括蜀绣的特点。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蜀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有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出一幅幅佳作。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箫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风穿牡丹等,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也深受东西方人青睐。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2)以下文字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技艺传承人郝淑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请根据谈话内容将记者提问补充完整。
记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郝淑萍:我从15岁开始在成都工艺美术技校蜀绣班学习,从此和蜀绣相守50年,蜀绣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双面芙蓉鲤鱼图》《双面竹林马鸡图》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均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有幸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记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郝淑萍:和四川许多民间艺术一样,蜀绣也遭遇了“香火难续”的尴尬。“做民间艺术太苦了!”蜀绣的一针一线都是经过慢慢斟酌,细细下手得来的。完成一个作品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很少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
(3)请结合下列材料为蜀绣技艺传承人郝淑萍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1种修辞)
郝淑萍坚持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招徕学生。如今,她招收了30多个学徒,亲自指导他们制作绣品。
在培训中,郝淑萍要求十分严格,达不到要求的就用剪刀剪掉重新绣。为了更生动准确地捕捉绣物的神态,年过花甲的她带着学生频繁地往返于熊猫基地和绣坊间。她拿出几年前所绣的熊猫与现在所绣的熊猫相比,“眼睛是不是不同?以前大家都认为熊猫眼睛是圆溜溜的,但经过仔细观察,熊猫的眼睛其实略带三角形。”这个新奇的发现随即体现在她的最新作品《九寨沟大熊猫》里,画面上几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双目传神,俨然活风景。
在她的带领下,已经有3个学生获得了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她的梦想就是在有生年,多培养几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答案】(1)①历史悠久②针法多样③题材丰富④色彩明丽(语意相近即可。)
(2)示例:①请问您从何时学习蜀绣?您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②为什么蜀绣技艺面临传承难的问题?
(3)示例:你在蜀绣的世界领舞,把挚爱作舞魂,以严格为舞姿,拿丝线写舞剧,五十载岁月,一生勤耕耘。
【详解】(1)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本一中的“蜀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这些语句。从历史、针法、题材和色彩的角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
(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题补填的内容是记者所提出的问题。作答时可依据蜀绣技艺传承人郝淑萍的回答来推断。
①处,“我从15岁开始在成都工艺美术技校蜀绣班学习,从此和蜀绣相守50年,蜀绣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回答的是“何时学习蜀绣”;“《双面芙蓉鲤鱼图》《双面竹林马鸡图》是我最喜欢的作品”——谈的是最喜欢的作品。所以,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您是从何时学习蜀绣的?您最喜欢的蜀绣作品是什么?
②处,依据“因此,很少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这一回答,可推知记者是围绕着“现在的人为什么不愿意做蜀绣这个行业”这一问题来提问的。据此拟写作答。
(3)拟写颁奖词。颁奖词的拟写,首先要对颁奖对象深入了解,用大笔写意的方法概括其风貌;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事迹,丰满人物形象;最后要综合各种表达方式,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和影响等。本题作答,要通览全文,对蜀绣技艺传承人郝淑萍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及社会影响进行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地围绕着郝淑萍在“蜀绣”这一领域卓越表现来拟写作答。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8.综合运用。
2019年的6月8日(六月的第2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你所在的学校打算开展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各题。
(1)【主题宣传】
请结合今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学校即将开展的活动设计宣传标语。
(2)【活动设计】
结合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请你设计与此相关的活动。
活动一:举行“非遗保护”专题讲座;
活动二:
活动三:
(3)【观点表达】
湘绣作为古老而传统的民间手绣技艺,代代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魔术般的艺术”“最珍贵的刺绣品”之美誉。有些同学认为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发达,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刺绣,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1)在生活中弘扬,在时间中创新;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契合主题,有文采即可)
(2)活动二:举办“保护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活动三:开展“走近文化遗产”实践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3)湘绣是机器不能替代艺术,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是不能替代的文化传承;湘绣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是湘绣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是湖南人的;此外,湘绣产业可极大地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问题。为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宣传标语要围绕主题“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从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方面拟写作答。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切合主题,有文采即可,答案是多元的。(2)主题活动栏目设计,一般可以从“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方面来设计。本题作答可围绕着“非遗保护·中国实践”这一主题,仿照示例的格式来拟写。如:举办“非遗保护”知识竞赛或主题班会等。答案是多元的。(3)考查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知来叙写理由,可从“湘绣”的特点、承载的文化等方面来阐述,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9.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出至少两条湘绣的特点。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民间刺绣,与苏绣、蜀绣、粤绣齐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著称,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彩。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答案】 答案示例①历史悠久;②着色富于层次,如画;③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依据“它起源于民间刺绣,与苏绣、蜀绣、粤绣齐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概括出湘绣的历史悠久;依据“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著称”可概括出湘绣的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依据“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彩”可概括出湘绣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1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英华——以针代笔,绣出星空之美
①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
② ……陈英华将细如发丝的蓝线,分出1/16,穿过绣花针,先在刺绣面料上绣一个小点固定丝线,然后选定附近一点,从上到下刺过绢纱,留下一道线痕,再寻合适位置,从下往上刺,续上下一段弧线。一段紧接一段,眨眼工夫,就勾勒出星空边缘的一角。这是一幅制作中的苏绣《玫瑰星云》,也是陈英华“星空系列”的第二十七幅作品。
③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璟星空: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具有折光度的丝线与闪耀的星空,有着相通之处”。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
④苏绣的过程分为3步:勾稿、配色、刺绣。“勾稿是用画笔将图案轮廓勾画到面料上,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刺绣就是用各种针法绣制。”陈英华介绍,“星空绣”强调的立体感、层次感、光影变化,对传统苏绣提出了新挑战。
⑤“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陈英华介绍,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
⑥“刺绣从浅到深可以分层加色,由深到浅只能拆线重来。”从一次次失败中,陈英华摸索出了经验:比如《蟹状星云》外延的红色光晕,开始使用了暗红色丝线,但怎么绣都觉得不像,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照片,发现红色部分有着细微的光影变化,她便通过分层加色的办法,增添了桃红和赭红丝线。陈英华发现,丝线本身的质地,也会影响光影变化。为了更好体现“闪亮星空”,陈英华的秘诀是调整色差:横向的线要“亮一点”,竖向的颜色则要“压一压”。
⑦成功的另一半来自针法。“传统苏绣的平针绣端庄规矩、顺滑实在的效果,与浩瀚星河虚无缥缈的感觉存在差距。”陈英华介绍,星空之美在于神秘莫测;“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
⑧虽说“无规则”,但必定“有原则”——要根据每幅画面不同的主题、每团星云不同的走向、每束光彩不同地流转,来判断和调整每一步最合适的针法,改良已有针法,追求“针乱神不散”的感觉。
⑨在《玫瑰星云》的创作中,陈英华先从颜色最亮最浅处着手,顺着光晕走向,选用细丝线,运用交叉针法,绣出长短交错的针脚,勾画出星空边缘的线条轮廓、大块色彩。画面阴暗的部位,她自创用一种叠加交叉又略带孤度的长针,由浅色到深色逐层着色,强调光与影的细致转折。最后的步骤才是中间的大片过渡地带,她选出几种过渡色用手捻磨,将若有似无、轻盈柔和的极细丝线与循序渐进、缓缓过渡的“擞和针法”互相融合,增强构图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⑩在2021年的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星空系列”刺绣作品获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面对荣誉,陈英华十分淡然:“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标题新颖别致,既明确了写作对象,也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但并非全凭感觉运针下线。
C.本文善于写人摹景状物,虽只有寥寥数语,画面感极强,极富视觉冲击力。
D.文章详细叙述陈英华刺绣“星空系列”作品的全过程,行文条理清楚明了。
(2)陈英华创作“星空绣”时遇到哪些困难,她是如何解决的?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午后斑驳的阳光,从绷架上透明的黑色娟纱缝中漏下来,让一缕缕丝线闪动着光……(赏析句子)
②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赏析加点词语)
(4)第③段描写陈英华回忆里的星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D (2)①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不一致,她通过不断对比尝试,刺绣从浅到深分层加色,由深到浅拆线重来的方法解决困难。
②丝线本身的质地会影响光影变化,她通过调整色差解决困难。
③传统苏绣的效果与浩瀚星河的感觉存在差距,她通过针法“无规则”,匠心独运,“针乱神不散”的方法解决困难。 (3)①这一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陈英华在午后阳光下刺绣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温馨、宁静、美好的氛围,衬托出陈英华专注于刺绣的心境,蕴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上千种”是数量词,这里写出陈英华创作《蟹状星云》时所用配色之多,具体地表现了“星空绣”配色工作的复杂,陈英华制作“星空绣”作品的辛苦和对此项工作的热爱,还表现出“星空绣”色彩绚丽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4)运用插叙,回忆了陈英华第一次看到望远镜下星空的震撼感受,解释了陈英华创作“星空绣”作品的缘由。承上启下,并且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5)要能坐住冷板凳”在本文指陈英华在创作“星空绣”时不惧辛苦,具有耐心和毅力,勇于探索;“传承和创新”在本文指陈英华运用苏绣技艺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有耐心、恒心、毅力,不惧困难,坚韧不拔,在原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出适合新形势的新办法。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D.阅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围绕陈英华刺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是怎样克服的来写,再结合第②段“陈英华将细如发丝的蓝线,分出1/16,穿过绣花针,先在刺绣面料上绣一个小点固定丝线,然后选定附近一点,从上到下刺过绢纱,留下一道线痕,再寻合适位置,从下往上刺,续上下一段弧线。一段紧接一段,眨眼工夫,就勾勒出星空边缘的一角”可知,此段详细叙述陈英华刺绣‘星空系列’作品的星空边缘的一角,因此选项“文章详细叙述陈英华刺绣‘星空系列’作品的全过程”理解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
根据第⑤段“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第⑥段“刺绣从浅到深可以分层加色,由深到浅只能拆线重来”可概括困难和解决办法为: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不一致,她通过不断对比尝试,刺绣从浅到深分层加色,由深到浅拆线重来的方法解决困难。
根据第⑥段“陈英华发现,丝线本身的质地,也会影响光影变化。为了更好体现‘闪亮星空’,陈英华的秘诀是调整色差”可概括困难和解决办法为:丝线本身的质地会影响光影变化,陈英华通过调整色差解决困难。
根据第⑦段“传统苏绣的平针绣端庄规矩、顺滑实在的效果,与浩瀚星河虚无缥缈的感觉存在差距”,“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第⑧段“要根据每幅画面不同的主题、每团星云不同的走向、每束光彩不同地流转,来判断和调整每一步最合适的针法,改良已有针法,追求‘针乱神不散’的感觉”可概括困难和解决办法为:传统苏绣的效果与浩瀚星河的感觉存在差距,她通过针法“无规则”,匠心独运,“针乱神不散”的方法解决困难。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①此题可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作答。“午后斑驳的阳光,从绷架上透明的黑色娟纱缝中漏下来,让一缕缕丝线闪动着光……”描写的是陈英华在午后阳光下刺绣的自然环境,这是运用环境描写,通过“斑驳的阳光漏下来”,“一缕缕丝线闪着光”等字眼营造了一种温馨、宁静、美好的氛围,衬托出陈英华刺绣时专注的心境,也蕴含着作者对陈英华专注刺绣的赞美之情。
②“上千种”是数量词,具体地表现出陈英华创作《蟹状星云》时所用配色之多。结合第④段“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第⑤段“‘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等语句可知,运用数量词,既表现出“星空绣”配色工作的复杂,又可见陈英华在制作“星空绣”时的辛苦和对此项工作的热爱。同时“上千种配色”也表现出“星空绣”色彩绚丽的特点。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璟星空”插入回忆陈英华观测星空的事情,是插叙。
在内容上根据“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写出陈英华第一次看到望远镜下星空的震撼感受,同时根据“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解释了陈英华创作“星空绣”作品的缘由。结构上,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5)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
结合第④段“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第⑥段“从一次次失败中,陈英华摸索出了经验”“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色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等语句可知,“坐住冷板凳”在文中表现为陈英华在创作“星空绣”时不惧辛苦,具有耐心和毅力,勇于探索。
结合第①段“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第③段“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第⑦段“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等语句可知,“传承和创新”在文中表现为陈英华运用苏绣技艺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最后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做法即可。
11.阅读文章,完成下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参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话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十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拾取流年中的点点碎片,以叙述为主,议论和抒情为辅,揭示了生活的哲理。
B.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作者最终像母亲一样静坐一角,也刺绣了自己的时光。
C.本文以回忆的视角,表现了母亲的刺绣时光给予作者的人生滋润和影响。
D.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2)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3)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4)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答案】(1)B (2)①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了我们得生活。②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③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④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3)“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4)“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结合第⑧段中“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可知“我”并非是拿起了针线,而是拿起了笔,虽然方法不同,但是效果是同样的,都是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选项中“作者最终像母亲一样静坐一角,也刺绣了自己的时光”表述有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概括。
由第②段“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可概括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了我们得生活;
由第③段“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和第④段“母亲也不勉强我”可概括得出:“我”稍微大一点后,母亲让我学习女红,教给我刺绣,但“我”却很笨拙,母亲也不勉强“我”;
由第⑤段“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可知,此段记叙是“我”结婚以后,母亲已老,每次回家,总会看到母亲刺绣,我非常不解,现在谁还会穿自己的衣服呢。可概括为:结婚后,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
由第⑥段“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话着,烦心事就没影了”和第⑦段“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可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给“我”一摞鞋垫,“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母亲有爱好,是她对生活的理解。可概括为: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3)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
“捏着”指一个动作描写,这里指母亲拿针的动作的,描写的非常传神。“执着”意思是不放弃,坚持着,指母亲不顾年龄和“我”的反对,不放弃、坚持着刺绣。这两个词既非常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刺绣动作,并且表现了母亲对刺绣这件事的爱和坚持、专注,从而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4)本题考查题目含义。
结合第⑦段“我忽然理解了母亲,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这是母亲的一个爱好,母亲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她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千变万化的刺绣表达出来,一针一线里,母亲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可知,母亲在刺绣时内心平静而快乐,通过刺绣传递出了自己的内心的感受,对生活的理解,故“刺锈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
结合第⑧段“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白天,看人,体味世事变迁;晚上,看书,浸润油墨书香。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在勤劳里沉淀成沉稳”“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可知,“我”拿起笔墨,在读书、写字中静下心来,并传递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故“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结合第⑨段“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的精神的相融,勤劳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这足以磨炼我的意志,即便是身处困境中,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可知,“我”和母亲虽然爱好不同,但是都在自己的爱好里获得精神的愉快和平静,用这份平静去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都获得了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体悟。故“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3日,全国妇联官方发布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来自湖北大冶市的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刘小红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她曾先后获评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和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刘小红痴迷刺绣40年,不仅创作了无数精美的刺绣作品,更带领了许多姐妹从事到与刺绣相关的工作中,传承大冶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创新发明了“双面打籽绣”技法、“巢针绣”和“双面盘金绣”刺绣技法。2016年由她设计和主绣者的刺绣作品《星云之梦》曾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非物质的属性,更多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三】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样。”
(1)下列适合作材料一新闻标题的一项是( )
A.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B.刘小红多次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
C.刘小红传承大冶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D.《星云之梦》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
(2)下列关于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B.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文化认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突出非物质属性与物质形态共存。
D.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在于其以声音、形象和技艺等为核心内容。
(3)下列关于材料三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是创新。
B.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创新又不能忘记传承。
C.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不能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
D.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要符合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4)大冶刺绣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读完上述三则材料,对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大冶刺绣制作技艺,你能获得哪些启示?请简要叙述。
【答案】(1)A (2)B (3)B (4)①创大冶刺绣作品时,加入潮流(流行)元素;②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创作作品;③作品可以表达人们的内心感受;④可以用影像的方式传播,借助抖音等新型传播方式。(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A.依据材料一的新闻导语“3月3日,全国妇联官方发布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来自湖北大冶市的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可知,这则新闻的标题可概括为: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辨析内容的能力。
A.依据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知,选项表述不完整。
C.依据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非物质属性与物质形态共存,更多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可知,“突出非物质属性与物质形态共存”表述有误,应为“突出非物质属性”和“不依赖于物质形态”共存。
D.依据材料二“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可知,“声音、形象和技艺等”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手段,而不是传承的核心内容。
故选B。
(3)本题考查中心论点。
A.依据“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可知,“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是创新”表述有误。B.依据“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可知,“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创新又不能忘记传承”表述正确。
C.依据“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可知,“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不能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表述有误。
D.依据“不能因为创新就远高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可知,“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要符合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表述有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应围绕“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大冶刺绣制作技艺”谈出你的设想。
示例1:不断创新刺绣传承传播模式,把大冶刺绣“搬上”互联网,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小红书展示刺绣作品。
示例2:创新大冶刺绣作品的内容,加入“敬老”“”爱国等主题元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阅读《苏绣》,完成下面小题。
苏绣
①苏州刺绣作为一门千年流传的古艺,以其卓然之姿争芳于艺坛,与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锦绣”。
②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苏州“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的地方特色。
③苏绣历史悠久。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据《清秘藏》记载,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当时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到了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当时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不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加上宫廷的大量需要,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苏绣后来吸收上海“顾绣”以及西洋画的特点,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
④苏绣具有构思巧妙、图案秀丽、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其作品的艺术特点是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亲昵之态。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
⑤随着时代的发展,苏绣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也陷入了艰难的处境。绣品题材和品种较单一,拥有高超技艺的苏绣传承人和高品质的苏绣艺术品越来越少。人们对苏绣的了解也越来越少。面对各种新形势,苏绣企业纷纷改革,提出苏绣礼品商务化、苏绣家装设计化等理念,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而是走进千家万户,这为苏绣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1)文章依次介绍了苏绣的发源及兴起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面临困境和改革措施。
(2)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绣的发展得益于苏州吴县一带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盛产的锦缎和花线。
B.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出土的苏绣实物能够说明苏绣历史的悠久。
C.依据《清秘藏》的记载可以判断,在宋代时期,苏绣艺术就已达到了最高的水平。
D.苏绣企业的改革措施,让传统手工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不再是奢侈品。
(3)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说说其可以解决文章第⑤段所反映的哪个问题?
【链接材料】
2007年9月,中国刺绣艺术馆在苏州正式对外开放,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感受苏绣的魅力。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因为遇见你》,因演员精美的苏绣服装和优雅精致的苏式生活方式而火爆起来。跨界传播,让年轻人关注到精湛的苏绣技艺及苏绣行业的发展现状。
【答案】(1) 历史和发展 风格特点和分类 (2)C (3)答案示例:中国刺绣艺术馆的对外开放,以及电视剧的跨界传播让更多人关注苏绣,这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苏绣的了解。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文章第②段介绍了苏绣的发源及兴起原因;
第③段“苏绣历史悠久。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自宋代以后……”,介绍了苏绣的历史和发展;
第④段“苏绣具有构思巧妙、图案秀丽、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介绍了苏绣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第⑤段介绍了苏绣面临困境和改革措施。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辨析。
C.根据第③段“据《清秘藏》记载,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可知,本项“苏绣艺术就已达到了最高的水平”表述有误;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链接材料中“2007年9月,中国刺绣艺术馆在苏州正式对外开放,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因为遇见你》,因演员精美的苏绣服装和优雅精致的苏式生活方式而火爆起来”,写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中国刺绣艺术馆)对外开放,吸引人们关注“苏绣”,电视剧中苏绣的服饰,跨界传播让年轻人关注到精湛的苏绣技艺,有助于让人们走进“苏绣”,了解“苏绣”;是能够解决第⑤段提到的“人们对苏绣的了解也越来越少”这一问题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
刺绣
(原卷版)
【知识介绍】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考点解读】
首先,介绍刺绣知识,概况刺绣特点;其次,结合传统文化,宣扬地方特色文化;最后和当下流行元素搭配宣扬刺绣特点。
【热点题型】
例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撞上”中国年,冬奥会有了更多中国元素,中国年也有了丰富的冬奥色彩,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冬奥之服饰】
(1)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冬奥会颁奖礼服的?请分点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
北京2022年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瑞雪祥云”的设计灵感,源自传统汉服深衣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相连和对襟旋袄的款式。“瑞雪”和“祥云”这两个传统吉祥符号也曾出现在古诗中——“瑞雪祥云见盛时”。从古诗中提炼出的唯美意象,用于冬奥颁奖礼服的设计,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福!“瑞雪样云”颁奖礼服用手推刺绣的形式展现传统绘画中“金碧山水”的技法,展现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颜色选用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霞光红和天霁蓝,结合2008年夏奥会的祥云元素,体现北京“双奥之域”的文化传承。
【答案】(1)①款式设计来源(款式设计灵感);②礼服命名内涵(符号内涵);③礼服刺绣形式;④礼服颜色选择。
【详解】(1)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瑞雪祥云’的设计灵感,源自传统汉服深衣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相连和对襟旋袄的款式”,可知第一个方面是介绍“款式设计来源”(款式设计灵感);
根据“从古诗中提炼出的唯美意象,用于冬奥颁奖礼服的设计,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福!”可知第二个方面是介绍“礼服命名内涵”(符号内涵);
根据“‘瑞雪祥云’颁奖礼服用手推刺绣的形式展现传统绘画中“金碧山水”的技法,展现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可知第三个方面是介绍“礼服刺绣形式”;
根据“颜色选用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霞光红和天霁蓝”,可知第四个方面是介绍“礼服颜色选择”。
【知识巩固】
1.学校举办“关注线上非遗文化”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本报讯 9月5日19时,河湟刺绣艺人陈桂英准时开始直播。直播过程中,陈桂英向网友介绍河湟刺绣的制作过程和刺绣产品。面对网友的提问,她都耐心解答。陈桂英告诉记者:“以往刺绣产品主要是在景区附近销售,如今通过线上直播,各类刺绣产品可以卖到更远的地方,直播以来,她已接到近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选自2021年9月7日《西海都市报》,有删减)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直播带货”成为近年的网络热词。有人认可,也有人反对。如今,全国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和老字号品牌等通过互联网及短视频走进大众视野。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2.实践园地
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为了更好地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探寻之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对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多了解,有同学记录了与湘绣有关的一段文字,请你简要概括湘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民间刺绣,与苏绣、蜀绣、粤绣齐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著称,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彩。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广绣,是流传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的民间刺绣工艺,与苏绣、湘绣、蜀绣合称中国四大名绣。明清时期,得益于丝织业的兴盛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广绣这门古老的民间工艺迅猛发展,在探索民间和西方审美取向的过程中,形成了浓郁的岭南艺术特质。大至尺高屏风,小至荷包扇套,构图繁复饱满。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大类30余种,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等。广绣刺绣技法有“钉、垫、拼、缀”四种。其中一些技法难度大,要求高,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立体针法被认为是刺绣工艺中难度最高的针法。
(1)结合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广绣”的特点。
(2)春节将至,父亲带回一幅精美的广绣作品悬挂于厅堂,画面上绣有荷花、荷叶、鲤鱼。请选择所绣的两种事物,说说其寓意。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粤绣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包括潮绣和广绣两大分支,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在明朝中后期形成特色。其特色有: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缕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根据材料内容,以“粤绣”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它们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本周你班举行了一次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老师给出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彝绣即彝族刺绣,流传于我国西南彝族地区,种类繁多、丰富多姿、制作精美、异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彝族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彝族刺绣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先辈文化的一种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2008年6月7日,彝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
当前,彝族刺绣文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传承问题。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走出封闭的深山,融入城市化的生活中,彝族传统服饰比较繁琐,分量较重,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很不适用,这直接导致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彝族群众对刺绣服饰的需求日益减少;另一方面,彝族缺少对本民族刺绣文化的专门整理和研究,过去,从事彝族刺绣的一般都是妇女,她们大多采用直系亲属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刺绣文化,由于传承面狭小而使得刺绣技艺失传,这也是造成彝族刺绣文化后继乏人的原因。
(1)阅读材料一,请你为彝族刺绣写一则宣传标语,以便更多的人知道它。
(2)针对材料二出现的问题,请你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刺绣是以绣针引彩线(丝、绒),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上刺缀运针,用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的中国传统工艺。传统刺绣艺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方面;“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刺绣,可谓线条艺术里精工巧技的极致体现。当刺绣艺人以缜密的巧思及纯熟的技艺在针尖处排列组合时,线条便有了丰富的对话与表情。刺绣依存于绘画形式,但也有别于乘兴挥洒的绘画,它的艺术性就在于线条、色彩及光影的表现,而这一切都要求刺绣艺人必须对针线材料的物性及画稿对象的媒材特质、造型、色彩有十足的训练、观察与掌握后才能透过针法的安排、分色及刺绣艺术,以针线演练对画稿重新创造。民间刺绣纹样中为数众多的吉祥图案普遍运用了象征性的表达方法,将祈福纳祥、驱恶辟邪的思想观念,通过谐音、会意、借代、比喻等方法化为图形。这种象征手法,历代传承,不断拓展和完善,最终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
材料二
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概括传统刺绣艺术的特点。
(2)刺绣展台陈列着如材料二所示的四个刺绣摆件,一位同学想买其中一个刺绣摆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奶奶。他不知道选择哪一个最合适,请你帮他选择,并说明理由。
7.蜀绣——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身边的艺术。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阅读以下文字,简要概括蜀绣的特点。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蜀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有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出一幅幅佳作。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箫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风穿牡丹等,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也深受东西方人青睐。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2)以下文字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技艺传承人郝淑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请根据谈话内容将记者提问补充完整。
记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郝淑萍:我从15岁开始在成都工艺美术技校蜀绣班学习,从此和蜀绣相守50年,蜀绣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双面芙蓉鲤鱼图》《双面竹林马鸡图》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均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有幸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记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郝淑萍:和四川许多民间艺术一样,蜀绣也遭遇了“香火难续”的尴尬。“做民间艺术太苦了!”蜀绣的一针一线都是经过慢慢斟酌,细细下手得来的。完成一个作品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很少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
(3)请结合下列材料为蜀绣技艺传承人郝淑萍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1种修辞)
郝淑萍坚持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招徕学生。如今,她招收了30多个学徒,亲自指导他们制作绣品。
在培训中,郝淑萍要求十分严格,达不到要求的就用剪刀剪掉重新绣。为了更生动准确地捕捉绣物的神态,年过花甲的她带着学生频繁地往返于熊猫基地和绣坊间。她拿出几年前所绣的熊猫与现在所绣的熊猫相比,“眼睛是不是不同?以前大家都认为熊猫眼睛是圆溜溜的,但经过仔细观察,熊猫的眼睛其实略带三角形。”这个新奇的发现随即体现在她的最新作品《九寨沟大熊猫》里,画面上几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双目传神,俨然活风景。
在她的带领下,已经有3个学生获得了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她的梦想就是在有生年,多培养几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8.综合运用。
2019年的6月8日(六月的第2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你所在的学校打算开展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各题。
(1)【主题宣传】
请结合今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学校即将开展的活动设计宣传标语。
(2)【活动设计】
结合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请你设计与此相关的活动。
活动一:举行“非遗保护”专题讲座;
活动二:
活动三:
(3)【观点表达】
湘绣作为古老而传统的民间手绣技艺,代代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魔术般的艺术”“最珍贵的刺绣品”之美誉。有些同学认为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发达,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刺绣,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9.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出至少两条湘绣的特点。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民间刺绣,与苏绣、蜀绣、粤绣齐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著称,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彩。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英华——以针代笔,绣出星空之美
①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
② ……陈英华将细如发丝的蓝线,分出1/16,穿过绣花针,先在刺绣面料上绣一个小点固定丝线,然后选定附近一点,从上到下刺过绢纱,留下一道线痕,再寻合适位置,从下往上刺,续上下一段弧线。一段紧接一段,眨眼工夫,就勾勒出星空边缘的一角。这是一幅制作中的苏绣《玫瑰星云》,也是陈英华“星空系列”的第二十七幅作品。
③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璟星空: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具有折光度的丝线与闪耀的星空,有着相通之处”。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
④苏绣的过程分为3步:勾稿、配色、刺绣。“勾稿是用画笔将图案轮廓勾画到面料上,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刺绣就是用各种针法绣制。”陈英华介绍,“星空绣”强调的立体感、层次感、光影变化,对传统苏绣提出了新挑战。
⑤“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陈英华介绍,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
⑥“刺绣从浅到深可以分层加色,由深到浅只能拆线重来。”从一次次失败中,陈英华摸索出了经验:比如《蟹状星云》外延的红色光晕,开始使用了暗红色丝线,但怎么绣都觉得不像,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照片,发现红色部分有着细微的光影变化,她便通过分层加色的办法,增添了桃红和赭红丝线。陈英华发现,丝线本身的质地,也会影响光影变化。为了更好体现“闪亮星空”,陈英华的秘诀是调整色差:横向的线要“亮一点”,竖向的颜色则要“压一压”。
⑦成功的另一半来自针法。“传统苏绣的平针绣端庄规矩、顺滑实在的效果,与浩瀚星河虚无缥缈的感觉存在差距。”陈英华介绍,星空之美在于神秘莫测;“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
⑧虽说“无规则”,但必定“有原则”——要根据每幅画面不同的主题、每团星云不同的走向、每束光彩不同地流转,来判断和调整每一步最合适的针法,改良已有针法,追求“针乱神不散”的感觉。
⑨在《玫瑰星云》的创作中,陈英华先从颜色最亮最浅处着手,顺着光晕走向,选用细丝线,运用交叉针法,绣出长短交错的针脚,勾画出星空边缘的线条轮廓、大块色彩。画面阴暗的部位,她自创用一种叠加交叉又略带孤度的长针,由浅色到深色逐层着色,强调光与影的细致转折。最后的步骤才是中间的大片过渡地带,她选出几种过渡色用手捻磨,将若有似无、轻盈柔和的极细丝线与循序渐进、缓缓过渡的“擞和针法”互相融合,增强构图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⑩在2021年的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星空系列”刺绣作品获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面对荣誉,陈英华十分淡然:“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标题新颖别致,既明确了写作对象,也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但并非全凭感觉运针下线。
C.本文善于写人摹景状物,虽只有寥寥数语,画面感极强,极富视觉冲击力。
D.文章详细叙述陈英华刺绣“星空系列”作品的全过程,行文条理清楚明了。
(2)陈英华创作“星空绣”时遇到哪些困难,她是如何解决的?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午后斑驳的阳光,从绷架上透明的黑色娟纱缝中漏下来,让一缕缕丝线闪动着光……(赏析句子)
②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赏析加点词语)
(4)第③段描写陈英华回忆里的星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这句话的理解。
11.阅读文章,完成下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参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话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十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拾取流年中的点点碎片,以叙述为主,议论和抒情为辅,揭示了生活的哲理。
B.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作者最终像母亲一样静坐一角,也刺绣了自己的时光。
C.本文以回忆的视角,表现了母亲的刺绣时光给予作者的人生滋润和影响。
D.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2)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3)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4)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3日,全国妇联官方发布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来自湖北大冶市的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刘小红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她曾先后获评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和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刘小红痴迷刺绣40年,不仅创作了无数精美的刺绣作品,更带领了许多姐妹从事到与刺绣相关的工作中,传承大冶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创新发明了“双面打籽绣”技法、“巢针绣”和“双面盘金绣”刺绣技法。2016年由她设计和主绣者的刺绣作品《星云之梦》曾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非物质的属性,更多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三】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样。”
(1)下列适合作材料一新闻标题的一项是( )
A.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B.刘小红多次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
C.刘小红传承大冶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D.《星云之梦》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
(2)下列关于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B.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文化认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突出非物质属性与物质形态共存。
D.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在于其以声音、形象和技艺等为核心内容。
(3)下列关于材料三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是创新。
B.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创新又不能忘记传承。
C.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不能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
D.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要符合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4)大冶刺绣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读完上述三则材料,对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大冶刺绣制作技艺,你能获得哪些启示?请简要叙述。
13.阅读《苏绣》,完成下面小题。
苏绣
①苏州刺绣作为一门千年流传的古艺,以其卓然之姿争芳于艺坛,与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锦绣”。
②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苏州“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的地方特色。
③苏绣历史悠久。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据《清秘藏》记载,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当时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到了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当时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不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加上宫廷的大量需要,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苏绣后来吸收上海“顾绣”以及西洋画的特点,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
④苏绣具有构思巧妙、图案秀丽、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其作品的艺术特点是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亲昵之态。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
⑤随着时代的发展,苏绣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也陷入了艰难的处境。绣品题材和品种较单一,拥有高超技艺的苏绣传承人和高品质的苏绣艺术品越来越少。人们对苏绣的了解也越来越少。面对各种新形势,苏绣企业纷纷改革,提出苏绣礼品商务化、苏绣家装设计化等理念,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而是走进千家万户,这为苏绣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1)文章依次介绍了苏绣的发源及兴起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面临困境和改革措施。
(2)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绣的发展得益于苏州吴县一带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盛产的锦缎和花线。
B.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出土的苏绣实物能够说明苏绣历史的悠久。
C.依据《清秘藏》的记载可以判断,在宋代时期,苏绣艺术就已达到了最高的水平。
D.苏绣企业的改革措施,让传统手工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不再是奢侈品。
(3)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说说其可以解决文章第⑤段所反映的哪个问题?
【链接材料】
2007年9月,中国刺绣艺术馆在苏州正式对外开放,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感受苏绣的魅力。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因为遇见你》,因演员精美的苏绣服装和优雅精致的苏式生活方式而火爆起来。跨界传播,让年轻人关注到精湛的苏绣技艺及苏绣行业的发展现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