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单元 3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落实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和“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等。教材在设计上突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内容,而把自然地理知识揉合在人文地理知识中,特别是安排在课堂“活动”中,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又实现了学生认知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本区整体特征的把握。课本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大量的图表、资料和图片,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愿意读、喜欢读教材,从而把教材变成自己的“学材”。
2022年新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区域认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景观特色。 2.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知道本区是黑种人的故乡,初步了解非洲黑种人悠久的历史和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3. 【综合思维】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4.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本区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及解决途径。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在学习态度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比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以“激发兴趣——交流探讨——引导思考”为主线,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因素,在教学方法上尽量考虑学生的感受,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重点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景观特色。 知道本区是黑种人的故乡,初步了解非洲黑种人悠久的历史和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3.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难点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本区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及解决途径。
课时安排 2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查找最新的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非洲大草原景观非洲居民的生活场景非洲居民的食物非洲黑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图片 看图思考 通过图片导入,创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欲望。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课前导入】非洲大陆由于人种、语言、宗教以及气候、地形等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可以分为北部非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两部分。其中,北部非洲主要指非洲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大多处于沙漠地区,以白色人种为主,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而南部非洲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以黑色人种为主,在人种、语言、宗教习俗以及气候、地形等方面独具特色,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撒哈拉沙漠以南”。【板书】 撒哈拉以南非洲1.本区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2)纬度位置【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图8.26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①在图上找出濒临的海洋,说出它的海陆位置;②在图上找出几内亚湾、莫桑比克海峡、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的位置。③在图上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找出面积较大的国家。【学生1】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学生2】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面积较大的国家有……(略)【教师】回答很好。请再看非洲的地形图,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在图中找出南北回归线和赤道,这些纬线分别经过哪些地区? 问题2: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属于哪个温度带?问题3:说出该地区主要地形区,本区以什么地形为主?问题4:说出本区的河流和湖泊,这些河流分别注入什么海洋?并从河流的流向判断非洲的地势特点。问题5:找出东非大裂谷的位置,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它的成因,并预测此地的地质构造将来会有什么发展变化。【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主要河流有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和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均位于赤道附近。【承转】纬度位置和地形往往会影响气候特点和分布,我们看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板书】地形地势特点气候分布特点【学生1】本区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以热带气候为主,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因此,又被称为“热带大陆”。【学生2】本区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承转】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这里是黑种人的故乡,非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别具一格的黑人文化。【板书】 2.黑种人的故乡【教师】世界上的名人有哪些是黑人?请看黑板上的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学生】有黑人总统、黑人运动员。【教师】黑人大都能歌善舞,他们创造的文化艺术同样丰富多彩,请看课本的介绍。【课堂活动】看图8.29完成课本第62页“活动题”——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这是非洲的传统民居——茅草屋,它的建筑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透气性好。既阴凉通风、遮风避雨,又满足当地人的居住需要。【承转】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此外,那里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黑咖啡树和油棕的原产地。【教师】请同学们看图8.30,分两组,男生组负责寻找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区,女生组寻找经济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区,各选一名回答老师的问题。【板书】3.快速发展的经济(1)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男生代表】黄金、铜矿主要分布在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金刚石分布在刚果盆地、南非高原和几内亚湾北部,石油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女生代表】油棕和橡胶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咖啡和可可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教师】同学们观察细致,回答很好。正是有了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过渡】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缓慢,以出口农矿产品为主,同时又进口高价的工业制成品,这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板书】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教师】同学们看课本材料,该地区主要出口哪些农产品?又进口哪些工业制成品?请结合课文归纳出它的经济特点【学生】……(回答略)【课堂活动】请完成课本第65页“活动题”——阅读材料和图8.30,以加纳为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分四个小组,每组负责探究一个问题来回答。【学生】……(回答略)【教师】点拨指导。【过渡】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增长迅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与撒哈拉以南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联系显著加强,目前已成为该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教师】目前,中国在非洲积极开展支农、支教、修建铁路和维和行动等,对50多个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实施了一千多个援助项目,援助金额超过750亿美元,减免债务超过40亿美元。还在许多非洲学校援建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为中非经贸和文化交流,也为非洲减贫脱困做出了很大贡献。【承转】既便如此,撒哈拉以南非洲仍然面临许多困难。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粮食供应不足,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遍遇到的问题。【板书】 4.人口、粮食与环境【教师】非洲的人口增长率居世界首位,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非洲农牧业生产方式很落后,粮食产量很低,粮食供应已成为非洲各国的普遍问题,那里的居民经常受到干旱缺水、饥饿的煎熬。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呢?【学生】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粮食生产。【教师】说得有道理。但是,由于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亦演亦烈,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教师】因此,我们必须想出对策——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才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课堂活动】完成课本66页“活动题”——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人地关系问题。 分小组读图探究,认识本地区的海陆位置和部分国家。分小组读图探究,认识本地区的纬度位置,识记本区的地形、河流、湖泊,学会运用知识去分析某一地理现象。看图、分析、思考阅读课文,思考地理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阅读、分析、思考、归纳。观看多媒体图片阅读课文相关资料,思考分析。同桌讨论交流 任务驱动,小组探究,引导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方法,学会按地理方位来识记地理事物和国家。锻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温故知新,培养读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根据资料和图片,思考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树立人地协调观。任务驱动,逐步引导,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关资料来分析非洲的经济特点。介绍中非经贸与文化交流合作,体现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学以致用,用前面学到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课堂练习 完成第62页“活动题”——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完成第65页“活动题”——阅读材料和图8.30,以加纳为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3.完成第66页“活动题”——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人地关系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和图片分析人地关系问题 锻炼学生观察、阅读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课堂小结 让学生同桌之间按课文小标题顺序交流本节学习收获,老师与学生之间回顾小结。
板书 撒哈拉以南非洲1.本区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2)纬度位置(3)地形地势特点(4)气候分布特点2.黑种人的故乡 3.快速发展的经济(1)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分布(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4.人口、粮食与环境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授课法: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采用叙述式讲解,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讨论法: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教学目的基本达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教材资料和图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区域认知的方法,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思考、归纳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技能,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