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 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丝绸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 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丝绸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9 08:58: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
丝绸
(解析版)
【知识介绍】
丝绸,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
【考点解读】
丝绸是一种纺织品,形成过程、贸易路线通常出现在试卷上,考试内容一般以丝绸作为内容,介绍丝绸的知识,结合文体进行考察。
【热点题型】
例1.综合性学习。
近日,学校开展“走近‘海上丝绸之路’”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下面是陈教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学 生:陈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想请您介绍一下“海上丝绸之路”。
陈教授:好的!“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古代海上的重要贸易通道。当时我国的商人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将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物产通过船只运往海外,又带回了香料、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学 生: ▲
陈教授:这个问题提得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对当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农业商品化的推进、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更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宁波当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活动二:下列材料是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部分有利条件,请简要概括。
材料一: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它南通闽、粤,东临日本,北与朝鲜半岛遥遥相望。
材料二:宁波人历来活跃在国际商贸舞台,他们走南闯北,开拓新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3000多宁波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宁波港已成为我国著名九大港口之一;唐朝时期,跻身四大名港行列;宋元年间,又是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朝时,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宁波港拥有了“洋洋东方大港”的美誉。
有利条件: ▲
活动三:本次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请从下列三副对联中,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宁波“海
上丝绸之路”特色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A.七千年河姆渡骨哨鸣响 八百里四明山云茶飘香
B.三江竞帆,招揽九天日月 东海涌浪,吞吐五洲风云
C.香樟如盖,郁郁兮摇翠 山茶似焰,灼灼兮飞红
我选择 ▲ ,简述理由: ▲
【答案】活动一:例:陈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的只是物质的流通吗?例:陈教授,“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吗?(2分,内容1分,符合对话情景1分)
活动二:如:宁波地理条件优越,人们勤劳、勇敢,富有创新精神,宁波港的历史非常悠久。
(2分,每点1分,三点中答出两点,意思符合即可)xkb1.com
活动三:此题为开放题。例:选择A项,理由是这副对联选取了“河姆渡的骨哨”、“四明山的云茶”,突出了宁波的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的特色。选择B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三江竞帆”“东海涌浪”的壮美景象,而“招揽九天日月”“吞吐五洲风云”也紧扣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意蕴深厚,意味深长。(2分,选择B项并合理阐述得2分,选择A项并合理阐述得1分,选择C项不给分)
【详解】(1)属于补写。补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此题要注意补写的是学生的问话,一定要读懂下文陈教授的回答,根据“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对当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农业商品化的推进、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更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宁波当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一句补写问句,如这句话可拟为:陈教授,“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吗?
(2)考查简要概括材料的能力。如“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它南通闽、粤,东临日本,北与朝鲜半岛遥遥相望”是说宁波地理条件优越。“宁波人历来活跃在国际商贸舞台,他们走南闯北,开拓新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3000多宁波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可概括为人们勤劳、勇敢,富有创新精神。“春秋战国时,宁波港已成为我国著名九大港口之一;唐朝时期,跻身四大名港行列;宋元年间,又是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朝时,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可概括为宁波港的历史非常悠久。
(3)题干要求从三则宣传语中选出最能体现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特色的一项,并简述理由。此题为开放题。除了C项之外,AB两项都可以。但要言之有理。如选择A项,理由可从突出了宁波的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的特色的角度作答。选择B项理由展现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三江竞帆”“东海涌浪”的壮美景象的角度作答。
例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①(包容 兼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材料二】
新华网布加勒斯特2015年11月23日电(记者林惠芬)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自近年建立以来,中国与16个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驶上了“快车道”;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又为双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互利合作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自2012年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华沙举行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双边贸易额去年首次突破600亿美元。与此同时,积极② (开展 开拓)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市场的中国企业获得了一批桥梁、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其中,首个利用中方优先贷款实施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已于去年底通车,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站的一期项目大修也已经完工。
2.从【材料一】和【材料 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_____
3.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三个选项,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甲】“一带一路”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乙】“一带一路”理念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丙】“一带一路”理念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答案】2.①包容②开拓 3.示意图显示①“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的西安路经中亚的比什凯克等再到西亚的德黑兰再到欧洲的俄罗斯等是穿过亚洲和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的海口等路经东南亚的雅加达等再到非洲的内罗毕再到欧洲的威尼斯等,②这可以说明“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 4.【乙】
【解析】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同义词辨析,要注意区分同义词监督差别。包容,指容纳;宽容大度。兼容指同时容纳几个方面。开展,指使从小向大发展;使展开;开朗;开豁等。开拓,动词,是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故选①包容②开拓。
3.试题分析:本题是图文转换题,要注意图显示的情况,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要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选取与图有关的内容进行说明。
4.试题分析:注意要求: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通过读文章不难找到答案。
【知识巩固】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019 年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市举行。本届丝博会通过举办国际合作主题论坛、重要圆桌会议、投资贸易促进活动等30多场涉及经贸、文化、旅游、法律、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活动,着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构筑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平台。同时,以“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我国西部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开放。
[材料二]丝绸之路,①你是画家,描绘出绮丽奇壮的边塞风光;②你是文学家,讲述着先人梯山航海的精神和伟绩;③你是一把古老的琴,使东西方文明相互融合;④你是导游,领着我们瞻仰历史的丰碑。
(1)遵循“保持主干,删除枝叶”的原则,对材料一画线句子进行压缩。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不协调,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请介绍下边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微标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设计意图。
【答案】(1)构筑平台 带动开放。
(2)示例:弹奏着东西方文明的旋律。
(3)整体造型是个“文”字,紧扣博览会主题。整个“文”字由丝带组成,增强了活泼灵动感;(或与丝博会相吻合)两条丝带相互交扣寓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契合了丝绸之路精神,也象征着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将推动文化传承与交流。
【分析】(1)本题考查压缩句子。遵循“保持主干,删除枝叶”的原则,画线处由两个句子构成。第一个句子“着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构筑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平台”,主干核心谓语是“构筑”,宾语是“平台”,其余都是枝叶成分。故压缩为为:构筑平台。第二个句子“同时,以‘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我国西部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开放”,主干核心谓语是“带动”,核心宾语是“开放”,其余都是枝叶成分。故压缩为:带动开放。
(2)本题考查修改句子。结合上下文,这四句都是采用相同句式“你是……”构成排比句,再结合句③“你是一把古老的琴”可知,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同时,画线句应能和上句衔接连贯,共同构成比喻,表达丝绸之路的作用,故应改为:弹奏着东西方文明的旋律。
(3)本题是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标识,该标识主要有地球、两条丝带和古代的丝绸之路组成,两条丝带飘扬的形状构成了汉字“文”字,“文”进口博览会主题,两条丝带飘扬的姿态代表着不同文化的融合,不同文化的融合契合了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也象征着将推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示例:该标识由丝带、地球及古丝绸之路路线图构成。整体造型是个“文”字,表意直接,紧扣博览会主题。整个文字由彩色丝带组成,增强了活泼灵动感;两条丝带相互交扣,寓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契合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也象征着博览会将推动文化传承与交流。
2.宁宁在搜集南京文化遗产图片过程中,发现了下面这张图,请你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明、清两朝内务府曾在南京设‘江宁织造’,专门用来生产宫廷所需的丝绸用品。其中‘南京云锦’最为出名。南京云锦因其图案美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位列中国三大名锦之首。”根据以上信息,请你介绍一下边图案的内容及其含义。
含义:
【答案】整个图案由繁体的“江宁织造”和一个圆形的徽标构成。徽标中心宛如一片云朵,这与南京云锦的图案美若天上的云霞相照应。这片云朵又好像是汉字“宁”,体现了汉字和图案的完美结合之美。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由题干可知,明、清两朝内务府曾在南京设“江宁织造”,专门用来生产宫廷所需的丝绸用品。其中“南京云锦”因其图案美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位列中国三大名锦之首。解答此类题,仔细观察所给图案,可以从结构、汉字以及寓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图案可以得知:这幅徽标是江宁织造的标志,整个图案由繁体的“江宁织造”和一个圆形的徽标构成。徽标主要图案是一朵云彩,与南京云锦相呼应,突出了其特色,周围的图形则围绕着云彩,更能突出南京云锦图案之精美。这片云朵又好像是汉字“宁”,体现了汉字和图案的完美结合之美。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至西亚并通往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经东南亚延伸至印度洋、阿拉伯海和海湾地区,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普惠经济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摘编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材料二]①钻井队平台经理李猛告诉记者,公司在培养乌克兰方员工方面没少下功夫。经过培训和锻炼,有的乌克兰员工从场地工干起,成长为钻工、井架工,甚至副司钻。
②26岁的钻井工程师季马毕业于波尔塔瓦国立技术大学钻井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的前3年,因为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他曾在家具厂和快递公司打过工,还自己创过业。直到贝肯能源(新疆贝肯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乌克兰,他才实现了自己的钻井梦想。
③贝肯能源给当地公司创造了新商机,促进了当地机械设备修理、油料供应、特种车辆租赁及销售、公路跨国联运等产业发展给当地公司的业务升级和规模扩大带来契机。
(摘编自《“中国技术给我们带来可喜变化”》
[材料三]第五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标志(见下图)由电影的英文单词 movie的开头宇母“M"和两条丝绸组成,形成独特、醒目的表象符号,造型寓意丰富、深远。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普惠经济带。
B.经过中方的培训,乌克兰员工都能迅速成长为钻工、井架工,甚至副司钻。
C.当地机械设备修理产业能得到发展是因为贝肯能源给当地公司创造了新商机。
D.“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为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而举办的。
(2)阅读[材料二],中国技术给乌兰克带来了怎样的可喜变化?请简要概括。
(3)阅读[材料三],第五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标志的造型有何寓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促进当地钻井人才的成长;提供就业的机会;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3)①以丝绸和字母“M”勾勒的西安钟楼的轮廓,代表西安是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地。②字母“M”暗含电影胶片元素,点明电影节这一主题。③上面丝绸处理成彩带飞舞的样子,下面字母像桥梁,寓意着西安电影节以电影为纽带,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④字母“M”形状像城墙,既象征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城墙的大门也寓有迎接恭迎之意。(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1)B.“乌克兰员工都能迅速成长为钻工、井架工,甚至副司钻”表述有误。从材料二“经过培训和锻炼,有的乌克兰员工从场地工干起,成长为钻工、井架工,甚至副司钻”知,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迅速成长为钻工等。
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第①段“经过培训和锻炼,有的乌克兰员工从场地工干起,成长为钻工、井架工,甚至副司钻”知,中国技术促进当地钻井人才的成长;从第②段“直到贝肯能源(新疆贝肯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乌克兰,他才实现了自己的钻井梦想”知,中国技术为乌克兰提供就业的机会;。从第③段“促进了当地机械设备修理、油料供应、特种车辆租赁及销售”等句知,中国技术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3)本题考查对图画的理解分析能力。应把图画内含放在三则材料中整体理解把握。前两则材料均与“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有关联:材料一是对“一带一路”的介绍,突出其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特点;材料二表现的是“一带一路”活动中中国和乌克兰是如何互惠互利的。由此可知,分析材料三中图画应围绕“一带一路、互惠互利”这一主题。
要并言之有序,可按由局部到整体,由上到下的顺序介绍分析。如先介绍分析图画上面的两条丝带,再介绍分析下面是古老的城墙,然后把上下图画作一个整体分析意义。
示例:图画上面是用丝绸处理的彩带飞舞的样子,象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和谐发展(结合“一带一路、互惠互利”主题);下面字母“M”勾勒的西安钟楼的轮廓,字母“M”暗含电影胶片元素,表示西安的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从上到下);由丝绸和字母“M”勾勒的西安钟楼组合而成的画面(再到整体),既象征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城墙的大门也寓有迎接恭迎之意,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生动表现(结合“一带一路、互惠互利”主题)。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非欧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桥梁,为东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胡桃、胡萝卜、辣椒、佛教、西方的音乐舞蹈等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而中国的丝绸、造纸术、印刷术、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绘画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
材料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
材料三 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中国与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实现顺利对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商贸流通、产业合作蓬勃发展,民众开始从合作中得到实惠。这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经济和治理体系的真诚奉献,更是“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想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一带一路”的意义。(70字以内)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世瞩目。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一带一路”合作大计。请你结合对联的相关知识,写出下面这幅对联的下联。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次论坛活动。
上联:首脑论坛,互信包容谋大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带一路邮票由图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邮票中间是一黄一蓝两条彩带环绕,构成了一个圆形。圆形彩带的两旁分别是水纹和祥云,圆形彩带下方是波浪形黄蓝相间的丝带以及飞翔的鸽子。邮票下方有高铁、货轮、飞机和华表、天坛等典型象征物。在邮票的左右上方分别印有“1.20元”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左下方用中英文并排印着“中国邮政CHINA”,分别表现了邮票的价格、活动主题、印发单位。
(2)“一带一路”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不仅与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实现顺利对接,还将丝路精神、中国智慧与中国梦想传遍世界。
(3)示例:高峰会议, 和平发展谱新篇(符合对联形式,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介绍时,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或由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深入分析图像、形状、颜色等各种元素及其组合后的内涵。应重点分析图像的构成部件分别承载的含义,各元素及组合后所反映的主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元素或部件承载了多种含义。(2)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写出其积极作用。(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然后结合材料内容拟写下联即可。
5.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 题。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ǎi ;zài B.zài;zài C.zài;zǎi D.zǎi;zǎi
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 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句号 句号 B.句号 分号 C.冒号 句号 D冒号 分号
【答案】(1) C D(2)唐(3)A(4)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详解】(1)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难度较易。“载”是易考多音字,读“zǎi”时与“年代”有关,如“三年五载”的“载”代表“年”,同时,“载”也可引申为“记载”“刊载”。读“zài”时与“运输”有关,指装载或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由此可知,第一空读音为载zài。第二空读音为zǎi。故答案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勾通”指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根合语境故第一空应填“沟”。“沿”是顺着,照着之意;“延”是延长、延续之意,即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根合语境故第二空应填“延”。故答案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难度超易。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难度适中。考查冒号、句号和分号的用法。学生应结合语境进行辨析。本语段的意思可分为三层,共三句话。分句之间为顺承关系。结合甲处语境的上下文,可知主语不同,故选句号。结合乙处语境的上下文,可知最后一句为总结句,与上文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故应该选用句号。终上所述,本题答案应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难度适中。从所给文字材料中,可知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从题干中可知,“殊方”是“他乡,异域”之意,“共享”指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结合上述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6.请根据上面的现代文《海上丝路》和下面的补充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补充材料】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在总体思路上,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将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将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1)请你就各国应如何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发展友好合作提出两点建议。
【示例】①互利互惠②共享成果 我的建议: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结合《海上丝路》的内容写了一幅对联的上联,请你结合【补充材料】对出下联。海上丝路搭建文明桥梁,一带一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现代文《海上丝路》
海上丝路
①古老的中国以丝绸而著名,并借丝绸打开了通往世界各国的大门。提起丝绸之路,大家都会想到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的横贯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其实,除了陆上通道,古老的中国还经由海路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这条海上通道被学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尽管“海上丝绸之路”不被众人所知,但其实它比“陆上丝绸之路”延续的时间更长,所经过和到往的国家和地区更多,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始于秦汉。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药,遣徐福东渡,开辟了最早的东海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海船已能远航印度洋,与南亚、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唐宋两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期。“安史之乱”后,陆上丝路被阻断,海路成为主要交通枢纽。到了宋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便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元明两代,统治者在经济上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迅猛发展。【A】
③“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东海和南海两条航线。一、南海航线:主要从我国南部港口城市广州出发,向南连接东南亚,途经马六甲海峡,再穿越印度洋、阿拉伯海,最后到达大食(阿拉伯帝国)。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也在不断拓展,元代南海航线已经拓展到了非洲,而明代中国商船已经可以航行到美洲。【B】南海航线通过海上丝绸贸易把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及阿拉伯地区连接在一起。这些地区是当时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世界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中心。中国的丝绸以及“四大发明”主要沿着南海航线,通过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传播到欧洲的。因此南海航线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qú( )道。二、东海航线:主要从山东的登州、莱州出发,向东经渤海到达朝鲜半岛,再绕到日本。两宋时,由于北方为辽、金所占,港口城市随之南移,逐渐形成由泉州、明州等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到达朝鲜和日本的直航路线。
④海上贸易过程中,中国对外输出最多的商品除了丝绸外,还有瓷器,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器之路”。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儒学对日本、朝鲜以及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虽然不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并随同华夏文化一道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⑤_______________ 。通过海上丝路,从海外输入中国最多的商品就是香料。而在思想文化方面,宗教文化的输入最为突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到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⑥“海上丝绸之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了鼎盛,【C】但此后,由于中国政府实行闭关自守和海禁政策,中国长期与外界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败。结果,曾在世界上是先进物质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却逐渐成了落后物质文化的代表。
⑦“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告诉我们:只有对外开放交流,国家才会越来越繁荣,文明才会不断发展进步;反之国家只会倒退落后,文明也会停滞不前。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的一批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重新恢复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答案】(1)示例:加强沟通, 真诚合作,公平公正,合作共享,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等。 (2)答案要求:对联要对应繁荣、昌盛、发展、辉煌、美好、共享、天下、世界、全球等核心意思。前后句呼应恰当、表达顺畅者得满分;对应稍欠工整、表达欠妥酌情给分;答案明显不对应或无关者不得分。
【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归纳。就各国应如何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发展友好合作提出两点建议,可以从材料中查找相关句子“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从中可以寻找到答案,如:合作发展、借助既有、和平主动、互信包容、优势互补、开放发展等。
(2)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上联“海上丝路搭建文明桥梁”,点明了海上丝路的作用,因此下联中也要填写“一带一路”的意义所在。从材料中,可以找到的句子是:“一带一路”建设在总体思路上,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可以对应出:契合各国需求、开启机遇之窗、提供合作平台等。还可以概括出:共享美好未来、开创世界辉煌等。
7.为了让学生走出教室,放飞心灵,真正在“读书与行走”中感受不同地域人文的魅力,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某校开展了一次研学旅行活动。请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和研学团队一起完成任务。
【材料一】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各国。而西域诸国的葡萄瓜果等名优特产和宗教文化相继传入中原。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篇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材料二】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篇目: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三则材料中的景观都位于驰骋中外的____________(填城市名)境内,这座城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后,一年一度的“文博会”都在这里举行。
(2)有学生在行走前,查阅了有关材料一、二中景观的古诗词。请补充【材料一】中诗歌的题目______________,玉门关最早得名可追溯于商代,和酒泉闻名遐迩的特产_________有关;【材料二】中的诗歌后两句脍炙人口,请补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材料三】中的景观为上下联素材写一副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此次研学活动命名一个主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敦煌 (2)凉州词 夜光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示例:上联:月牙泉神奇秀美驰名中外 下联:莫高窟巍峨壮观屹立千古 (4)示例:“探寻丝路明珠——敦煌”研学活动 理由: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名胜古迹,值得探索它深厚的文化内涵。
【详解】(1)本题考查阅读积累。材料一“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 材料二“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材料三“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图片和敦煌莫高窟图片”,可以看出三则材料中的景观都位于驰骋中外的“敦煌”。
(2)本题考查诗词积累和阅读积累。
第一空: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表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不得还乡的哀怨,及诗人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第二空:甘肃敦煌要隘处,修建了一个关卡,这里是西域输入玉石的主要道路,因此就取名为“玉门关”了。酒泉“夜光杯”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早在周穆王时,西域曾向朝廷献“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由此可见,在西周之时,已有夜光杯向中国政权进贡的历史了。西域把玉石做成酒器,向周穆王献上等玉石做成樽,用来饮用美酒,周穆王十分高兴。特别是当杯中斟满红葡萄酒时,月光下,波光粼粼,煞是好看。周穆王立即下令奖赏使节。夜光杯从此诞生,也因此而得名。
第三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因此“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名句。
(3)本题考查对联。写对联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一致:月牙泉神奇俊美独一无二,莫高窟巍峨壮观举世无双。
(4)本题考查为活动拟标题。你标题要依据主题。敦煌是位于著名的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史悠久,人文文化自古享誉中外,著名的莫高窟、月牙泉等名胜古迹驰名全球,深深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去探寻,值得探索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可拟题为“探寻敦煌历史,追踪神秘名珠”等。
8.举世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 月3日正式拉开帷幕,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并举行相关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今年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中非领导人将齐聚北京,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商新时代的中非合作大计,开启中非友好相处的时代新篇章。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GDP发展调查表(单位:美元)
国 家 泰国 菲律宾 缅甸 柬埔寨 土耳其
人均GDP 5952 3476 1502 1303 9594
GDP增长率 3.90℅ 6.70℅ 5.80℅ 6.90℅ 7.40℅
材料三: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阎星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说:今年3月份,正式发布了《成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在这些文件中,明确了成都未来主要的目标、任务,以及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致方向。凤凰周刊:
阎星:成都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市场中心。成都市所聚集的人口和它所辐射到的人口总量、经济体量十分巨大。整个成都经济区大约有3000万人口,对应的GDP接近2万亿元,是西部地区最大、最发达的经济区。
(1)请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请仿写下列句子,将横线补充完整,使语意连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硌”沟通了东西方古代的文明。 ;一条商路,承载千年文明。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穿越时空,依旧如此绚烂神秘。历史的画卷,拂去岁月的尘灰,我们依稀看到, ;我们仿佛听到,异乡人对丝绸、瓷器的赞美。
针对材料三中阎星的回答,请你替凤凰周刊设计一个问题。
【答案】(1)“一带一路”的推行促使各国GDP增长迅速,实现了合作共赢,开启了中非友好相处的时代新篇章。
(2)示例:一缕丝绸,串起千年历史 异乡人对张骞、商人的欢迎(意近即可)
(3)谢谢您对成都的发展目标以及未来战略方向的介绍。除此之外,我们还想知道,成都在参与“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建设上,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呢?(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要熟读材料,能理解和概括材料的大意;然后结合概括提炼出来的主要内容,整理简洁合理的语言作答即可。观察材料二中图表数据,“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GDP发展调查表,结合GDP增长率以及材料一中关键语句“中非领导人将齐聚北京,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商新时代的中非合作大计,开启中非友好相处的时代新篇章”可作答本题。
(2)本题考查情景补写。横线处是分号,后面语句为“一条商路,承载千年文明”,可用此句型,围绕“一带一路”仿写,如“一缕丝绸,串起千年历史”;第二处“我们依稀看到, ;我们仿佛听到,异乡人对丝绸、瓷器的赞美”,可仿照“异乡人对丝绸、瓷器的赞美”,所写语句应是“看到的”,如“异乡人对张骞、商人的欢迎”。
(3)根据题目要求替凤凰周刊设计一个问题。可围绕阎星的回答“成都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市场中心。成都市所聚集的人口和它所辐射到的人口总量、经济体量十分巨大。整个成都经济区大约有3000万人口,对应的GDP接近2万亿元,是西部地区最大、最发达的经济区”题文,如“成都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您能介绍一下成都经济区吗”。语言要得体,符合题意。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桑蚕
①蚕字上“天”下“虫”,自古就有“天虫”的美誉。古往今来,这条吐丝的小虫带给人类的不仅是可以做衣服的丝绸,更是一种文化、一条通向文明的道路。
②桑蚕驯化,历史久远。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发现在野外的桑树上生长着一种灰绿色的昆虫,它们吃着嫩绿的桑树叶,吐出细细的丝线把自己包裹起来。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摸索,大约在5000多年前,古人终于将野外的桑蚕成功驯化,并且可以缫丝织绸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我们发现了“桑”“蚕”“丝”等文字。
③桑蚕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蛾四个阶段。在古人眼里,蚕吐丝成茧,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是一个美好、圆满的生命轮回,蕴涵了浓厚的哲学意味。古人们将蚕当作神物而崇拜,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有关蚕桑起源的神话传说有很多,如古人认为是黄帝的妻子螺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并亲手将它教给了百姓,因而将螺祖封为“蚕神”,定期举行纪念活动。蚕、蚕纹等蚕的形象也被较早地刻在各类不同的器物上,人们还制作了不同材质的蚕和蚕蛹等造型艺术作品。夏商周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蚕纹青铜器和蚕形玉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是王权的集中体现,而玉是“礼天”和“祭地”的重要礼器。汉代制作的鎏金铜蚕,颈背部刻出形凸线纹,腰背部横刻两道凸纹,尾部向背部翘起,仰头吐丝,金光灿灿。这样的“金蚕”大多是作为王公贵族的殉葬品或纪念品的。民间还有很多关于蚕的习俗文化,如农历二月初八是浙江宁海皇岗的讨蚕花庙会,蚕农们要讨蚕花,还要进行养蚕经验交流。
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桑蚕丝织业的国家。我国桑蚕织丝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和近现代五大阶段。秦汉时代,缫丝、养蚕及织绸技术逐渐上升到全新的发展高度。宋代时,桑蚕产业逐渐向南转移。明清以来,浙江等地成了国内优质蚕丝的主要生产地。目前,我国20多个省份的农村都开展了桑蚕养殖,桑蚕养殖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90多万平方米,桑蚕养殖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⑤小小的桑蚕还开创了一条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非常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通道。2000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在桑蚕织丝技术上的交流更加密切,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桑蚕丝绸产业的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进而发展了多条丝绸之路。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了新的活力,将丝路沿线各国再一次凝聚在一起,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小小的桑蚕正是几千年来我国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
(文/《百科知识》,有删改)
(1)选文围绕桑蚕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中的加点字是如何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的?
(4)选文第⑤段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答案】(1)桑蚕驯化历史悠久 桑蚕丝织业的发展 艺术作品 (2)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汉代的鎏金铜蚕雕刻细致、精美。 (3)目前表时间,起限制作用,说明到现在为止我国开展桑蚕养殖业的省份之多、面积之广,以及为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以后可能还会有发展。 (40时间顺序,从概括到具体;条理清楚,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题干“桑蚕对人来的重要意义”的提示,找到②段“桑蚕驯化,历史久远”,可概括为:桑蚕驯化历史悠久;
根据题干“桑蚕对人来的重要意义”和“丰富的桑蚕文化”的提示,找到④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桑蚕丝织业的国家……目前,我国20多个省份的农村都开展了桑蚕养殖,桑蚕养殖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90多万平方米,桑蚕养殖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概括为:桑蚕丝织业的发展 ;
根据题干“桑蚕对人来的重要意义”和“丰富的桑蚕文化”中“神话传说”的提示,找到③段“蚕、蚕纹等蚕的形象也被较早地刻在各类不同的器物上,人们还制作了不同材质的蚕和蚕蛹等造型艺术作品”,可概括为:艺术作品。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根据第③段画线句“汉代制作的鎏金铜蚕,颈背部刻出形凸线纹,腰背部横刻两道凸纹,尾部向背部翘起,仰头吐丝,金光灿灿”列举汉代制作的鎏金铜蚕为例,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中“颈背部刻出形凸线纹,腰背部横刻两道凸纹,尾部向背部翘起,仰头吐丝,金光灿灿”又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汉代的鎏金铜蚕雕刻细致、精美。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第④段“目前,我国20多个省份的农村都开展了桑蚕养殖,桑蚕养殖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90多万平方米,桑蚕养殖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的加点字“目前”意思是现在、此刻,即到现在为止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到现在为止我国开展桑蚕养殖业的省份之多、面积之广,以及为我国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但以后可能还会有发展。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谨性的特点。
(4)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根据第⑤段中“2000多年前”“2013年”等时间词语可知,运用了时间顺序;结合首句“小小的桑蚕还开创了一条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非常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通道”可知,从概括到具体,时间条理清楚,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抽丝剥茧一窥古老文明
顾万发
①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丝绸不只在人的衣着中担当重要角色,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也都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②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依据考古发现,距今8500年左右的河南贾湖遗址已发现丝蛋白;距今7000至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双墩文化和半坡文化已发现蚕的图像或蚕蛹雕刻;距今5300年左右,北到渤海、南到长江的广阔区堿域内,有关蚕文化的考古发现已非常丰富,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玉蚕、仰韶文化淅川下王岗遗址的蚕蛹等。其中,郑州在这一时期多个遗址发现的丝绸和家蚕蚕雕最为令人瞩目。
③至今,郑州已在双槐树、青台、汪沟、楚湾等4处遗址都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晩期丝绸,多数保留有清晰的经纬结构,这是目前全国发现丝绸实物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为集中的。尤为重要的是,科技考古专家发现,这些丝绸在制作过程中已使用了原始脱胶技法,有的已运用绞经结构,这种丝织物即是罗。青台遗址发现的罗还染了色,被称为绛色罗,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丝织品。
④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一枚牙雕蚕。相对于以往发现的蚕蛹、蚕画而言,这枚牙雕蚕更为重要,原因在于,其造型较为写实,头昂尾翘,正是吐丝或者即将吐丝状态的蚕,使得人们从实物即可看出其是一只家蚕的造型。继而从蚕造型及丝绸等的考古发现,即可判断出在仰韶文化这一阶段,野蚕已经驯化,家蚕已出现,时人特别重视蚕吐丝,养蚕缫丝已成时代新业。
⑤《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代“淳化鸟兽虫蛾(yǐ)”,说的便是远古时期的驯化之事。其实,考古学和人类学等研究表明,何止鸟兽虫蛾,各种农作物甚至人本身都是一个逐步社会驯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即是一部驯化史。野蚕到家蚕,似乎只是人们驯化多种动植物中的一种而已,但这对于特别重视农桑文化的中华文明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因为从此中华文明农桑并重和“礼乎玉帛”的重要特征清晰地出现了,并且从此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底色,同时也成为中华文明在世界古老文明中独树一帜的重要代表。
⑥郑洛地带或曰河洛地域,是中原的核心区域,在古代被视为“天地之中”。约5300年前,在这里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瓮城,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出现了“北斗九星—极星”崇拜等精神信仰和宇宙观。一系列考古学、人类学和天文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郑洛地区仰韶文化中晩期遗存,是当时灿烂的中华文化星河中耀眼的一颗。这一亮丽的文明图景,被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描述为“河洛古国”。
⑦专注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林梅村先生讲,最能说明中华文明对于旧大陆其他古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即是中国的丝绸发明及其在古典世界的传播。显然,“河洛古国”的家蚕驯化和丝绸发明,无疑是这一历史链条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3日
(1)下列选项与选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从丝绸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的。
B.选文举“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一枚牙雕蚕”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这枚牙雕蚕造型优美、逼真。
C.野蚕到家蚕的驯化过程对于特别重视农桑文化的中华文明而言,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
D.选文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提到“河洛古国”是为了说明“河洛古国”很早就成为了中原的核心区域。
(2)为了说明“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还有什么作用?
(3)请概括③段写出了哪些考古发现?
(4)⑦段中划线句中加点的“最”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1)C (2)列数字或举例子,作用围绕“也说明了我国丝绸历史悠久,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来回答。 (3)仰韶文化中晚期丝绸,多数保留有清晰的经纬结构;有些丝绸在制作过程中已使用了原始脱胶技法;青台遗址发现的罗还染了色。 (4)“最,表示程度的词语,在这里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的丝绸发明及其在古典世界的传播’的影响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辨析。
A.文章题目“抽丝剥茧一窥古老文明”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联系文章第②段“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第③段“至今,郑州已在双槐树、青台、汪沟、楚湾等4处遗址都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晩期丝绸,多数保留有清晰的经纬结构,这是目前全国发现丝绸实物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为集中的”,⑤段“从此中华文明农桑并重和‘礼乎玉帛’的重要特征清晰地出现了,并且从此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底色,同时也成为中华文明在世界古老文明中独树一帜的重要代表”等语句可知,本文主要说明了我国丝绸文明。本项语句提炼于文章首段,“丝绸不只在人的衣着中担当重要角色,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也都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只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选项理解错误;
B.“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一枚牙雕蚕”的事例在第④段,说明的是本段中的“在仰韶文化这一阶段,野蚕已经驯化,家蚕已出现,时人特别重视蚕吐丝,养蚕缫丝已成时代新业”,而不是只为了说明“这枚牙雕蚕造型优美、逼真”。本项对于举“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一枚牙雕蚕”的例子的作用分析有误;
D.根据结尾段“最能说明中华文明对于旧大陆其他古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即是中国的丝绸发明及其在古典世界的传播。显然,‘河洛古国’的家蚕驯化和丝绸发明,无疑是这一历史链条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知,结尾段再次提到“河洛古国”是为了说明“家蚕驯化和丝绸发明”的作用。本项对提到“河洛古国”的作用分析有误;
故选C。
(2)考查说明方法。
根据第②段中的“距今8500年左右”“距今7000至6000年左右”“距今5300年左右”可知,本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我国丝绸历史悠久。“依据考古发现,距今8500年左右的河南贾湖遗址已发现丝蛋白;距今7000至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双墩文化和半坡文化已发现蚕的图像或蚕蛹雕刻;距今5300年左右,北到渤海、南到长江的广阔区堿域内,有关蚕文化的考古发现已非常丰富,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玉蚕、仰韶文化淅川下王岗遗址的蚕蛹等”可知,本段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介绍了不同时期的丝绸发展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说明了本段“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也说明我国丝绸历史悠久。
(3)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第③段“至今,郑州已在双槐树、青台、汪沟、楚湾等4处遗址都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晩期丝绸,多数保留有清晰的经纬结构,这是目前全国发现丝绸实物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为集中的”可知,仰韶文化中晚期丝绸,多数保留有清晰的经纬结构;
根据第③段“尤为重要的是,科技考古专家发现,这些丝绸在制作过程中已使用了原始脱胶技法,有的已运用绞经结构,这种丝织物即是罗”可知,有些丝绸在制作过程中已使用了原始脱胶技法;
根据第③段“青台遗址发现的罗还染了色,被称为绛色罗,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丝织品”可知,青台遗址发现的罗还染了色。
(4)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
“最”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表程度,有修饰作用。意思是说林梅村先生讲的话很具有权威性,最大程度能够说明中华文明对于旧大陆其他古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若删去的话,不足以体现中华文明对于旧大陆其他古文明产生过的巨大影响。“最”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热点筛选·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
丝绸
(原卷版)
【知识介绍】
丝绸,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
【考点解读】
丝绸是一种纺织品,形成过程、贸易路线通常出现在试卷上,考试内容一般以丝绸作为内容,介绍丝绸的知识,结合文体进行考察。
【热点题型】
例1.综合性学习。
近日,学校开展“走近‘海上丝绸之路’”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下面是陈教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学 生:陈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想请您介绍一下“海上丝绸之路”。
陈教授:好的!“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古代海上的重要贸易通道。当时我国的商人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将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物产通过船只运往海外,又带回了香料、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学 生: ▲
陈教授:这个问题提得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对当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农业商品化的推进、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更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宁波当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活动二:下列材料是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部分有利条件,请简要概括。
材料一: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它南通闽、粤,东临日本,北与朝鲜半岛遥遥相望。
材料二:宁波人历来活跃在国际商贸舞台,他们走南闯北,开拓新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3000多宁波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宁波港已成为我国著名九大港口之一;唐朝时期,跻身四大名港行列;宋元年间,又是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朝时,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宁波港拥有了“洋洋东方大港”的美誉。
有利条件: ▲
活动三:本次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请从下列三副对联中,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宁波“海
上丝绸之路”特色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A.七千年河姆渡骨哨鸣响 八百里四明山云茶飘香
B.三江竞帆,招揽九天日月 东海涌浪,吞吐五洲风云
C.香樟如盖,郁郁兮摇翠 山茶似焰,灼灼兮飞红
我选择 ▲ ,简述理由: ▲
【答案】活动一:例:陈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的只是物质的流通吗?例:陈教授,“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吗?(2分,内容1分,符合对话情景1分)
活动二:如:宁波地理条件优越,人们勤劳、勇敢,富有创新精神,宁波港的历史非常悠久。
(2分,每点1分,三点中答出两点,意思符合即可)xkb1.com
活动三:此题为开放题。例:选择A项,理由是这副对联选取了“河姆渡的骨哨”、“四明山的云茶”,突出了宁波的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的特色。选择B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三江竞帆”“东海涌浪”的壮美景象,而“招揽九天日月”“吞吐五洲风云”也紧扣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意蕴深厚,意味深长。(2分,选择B项并合理阐述得2分,选择A项并合理阐述得1分,选择C项不给分)
【详解】(1)属于补写。补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此题要注意补写的是学生的问话,一定要读懂下文陈教授的回答,根据“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对当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农业商品化的推进、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更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宁波当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一句补写问句,如这句话可拟为:陈教授,“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吗?
(2)考查简要概括材料的能力。如“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它南通闽、粤,东临日本,北与朝鲜半岛遥遥相望”是说宁波地理条件优越。“宁波人历来活跃在国际商贸舞台,他们走南闯北,开拓新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3000多宁波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可概括为人们勤劳、勇敢,富有创新精神。“春秋战国时,宁波港已成为我国著名九大港口之一;唐朝时期,跻身四大名港行列;宋元年间,又是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朝时,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可概括为宁波港的历史非常悠久。
(3)题干要求从三则宣传语中选出最能体现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特色的一项,并简述理由。此题为开放题。除了C项之外,AB两项都可以。但要言之有理。如选择A项,理由可从突出了宁波的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的特色的角度作答。选择B项理由展现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三江竞帆”“东海涌浪”的壮美景象的角度作答。
例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①(包容 兼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材料二】
新华网布加勒斯特2015年11月23日电(记者林惠芬)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自近年建立以来,中国与16个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驶上了“快车道”;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又为双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互利合作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自2012年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华沙举行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双边贸易额去年首次突破600亿美元。与此同时,积极② (开展 开拓)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市场的中国企业获得了一批桥梁、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其中,首个利用中方优先贷款实施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已于去年底通车,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站的一期项目大修也已经完工。
2.从【材料一】和【材料 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_____
3.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三个选项,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甲】“一带一路”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乙】“一带一路”理念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丙】“一带一路”理念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答案】2.①包容②开拓 3.示意图显示①“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的西安路经中亚的比什凯克等再到西亚的德黑兰再到欧洲的俄罗斯等是穿过亚洲和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的海口等路经东南亚的雅加达等再到非洲的内罗毕再到欧洲的威尼斯等,②这可以说明“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 4.【乙】
【解析】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同义词辨析,要注意区分同义词监督差别。包容,指容纳;宽容大度。兼容指同时容纳几个方面。开展,指使从小向大发展;使展开;开朗;开豁等。开拓,动词,是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故选①包容②开拓。
3.试题分析:本题是图文转换题,要注意图显示的情况,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要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选取与图有关的内容进行说明。
4.试题分析:注意要求: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通过读文章不难找到答案。
【知识巩固】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019 年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市举行。本届丝博会通过举办国际合作主题论坛、重要圆桌会议、投资贸易促进活动等30多场涉及经贸、文化、旅游、法律、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活动,着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构筑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平台。同时,以“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我国西部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开放。
[材料二]丝绸之路,①你是画家,描绘出绮丽奇壮的边塞风光;②你是文学家,讲述着先人梯山航海的精神和伟绩;③你是一把古老的琴,使东西方文明相互融合;④你是导游,领着我们瞻仰历史的丰碑。
(1)遵循“保持主干,删除枝叶”的原则,对材料一画线句子进行压缩。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不协调,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请介绍下边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微标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设计意图。
2.宁宁在搜集南京文化遗产图片过程中,发现了下面这张图,请你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明、清两朝内务府曾在南京设‘江宁织造’,专门用来生产宫廷所需的丝绸用品。其中‘南京云锦’最为出名。南京云锦因其图案美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位列中国三大名锦之首。”根据以上信息,请你介绍一下边图案的内容及其含义。
含义: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至西亚并通往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经东南亚延伸至印度洋、阿拉伯海和海湾地区,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普惠经济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摘编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材料二]①钻井队平台经理李猛告诉记者,公司在培养乌克兰方员工方面没少下功夫。经过培训和锻炼,有的乌克兰员工从场地工干起,成长为钻工、井架工,甚至副司钻。
②26岁的钻井工程师季马毕业于波尔塔瓦国立技术大学钻井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的前3年,因为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他曾在家具厂和快递公司打过工,还自己创过业。直到贝肯能源(新疆贝肯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乌克兰,他才实现了自己的钻井梦想。
③贝肯能源给当地公司创造了新商机,促进了当地机械设备修理、油料供应、特种车辆租赁及销售、公路跨国联运等产业发展给当地公司的业务升级和规模扩大带来契机。
(摘编自《“中国技术给我们带来可喜变化”》
[材料三]第五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标志(见下图)由电影的英文单词 movie的开头宇母“M"和两条丝绸组成,形成独特、醒目的表象符号,造型寓意丰富、深远。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普惠经济带。
B.经过中方的培训,乌克兰员工都能迅速成长为钻工、井架工,甚至副司钻。
C.当地机械设备修理产业能得到发展是因为贝肯能源给当地公司创造了新商机。
D.“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为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而举办的。
(2)阅读[材料二],中国技术给乌兰克带来了怎样的可喜变化?请简要概括。
(3)阅读[材料三],第五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标志的造型有何寓意?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非欧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桥梁,为东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胡桃、胡萝卜、辣椒、佛教、西方的音乐舞蹈等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而中国的丝绸、造纸术、印刷术、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绘画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
材料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
材料三 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中国与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实现顺利对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商贸流通、产业合作蓬勃发展,民众开始从合作中得到实惠。这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经济和治理体系的真诚奉献,更是“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想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一带一路”的意义。(70字以内)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世瞩目。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一带一路”合作大计。请你结合对联的相关知识,写出下面这幅对联的下联。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次论坛活动。
上联:首脑论坛,互信包容谋大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 题。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ǎi ;zài B.zài;zài C.zài;zǎi D.zǎi;zǎi
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 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句号 句号 B.句号 分号 C.冒号 句号 D冒号 分号
6.请根据上面的现代文《海上丝路》和下面的补充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补充材料】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在总体思路上,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将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将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1)请你就各国应如何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发展友好合作提出两点建议。
【示例】①互利互惠②共享成果 我的建议: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结合《海上丝路》的内容写了一幅对联的上联,请你结合【补充材料】对出下联。海上丝路搭建文明桥梁,一带一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现代文《海上丝路》
海上丝路
①古老的中国以丝绸而著名,并借丝绸打开了通往世界各国的大门。提起丝绸之路,大家都会想到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的横贯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其实,除了陆上通道,古老的中国还经由海路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这条海上通道被学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尽管“海上丝绸之路”不被众人所知,但其实它比“陆上丝绸之路”延续的时间更长,所经过和到往的国家和地区更多,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始于秦汉。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药,遣徐福东渡,开辟了最早的东海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海船已能远航印度洋,与南亚、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唐宋两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期。“安史之乱”后,陆上丝路被阻断,海路成为主要交通枢纽。到了宋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便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元明两代,统治者在经济上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迅猛发展。【A】
③“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东海和南海两条航线。一、南海航线:主要从我国南部港口城市广州出发,向南连接东南亚,途经马六甲海峡,再穿越印度洋、阿拉伯海,最后到达大食(阿拉伯帝国)。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也在不断拓展,元代南海航线已经拓展到了非洲,而明代中国商船已经可以航行到美洲。【B】南海航线通过海上丝绸贸易把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及阿拉伯地区连接在一起。这些地区是当时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世界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中心。中国的丝绸以及“四大发明”主要沿着南海航线,通过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传播到欧洲的。因此南海航线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qú( )道。二、东海航线:主要从山东的登州、莱州出发,向东经渤海到达朝鲜半岛,再绕到日本。两宋时,由于北方为辽、金所占,港口城市随之南移,逐渐形成由泉州、明州等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到达朝鲜和日本的直航路线。
④海上贸易过程中,中国对外输出最多的商品除了丝绸外,还有瓷器,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器之路”。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儒学对日本、朝鲜以及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虽然不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并随同华夏文化一道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⑤_______________ 。通过海上丝路,从海外输入中国最多的商品就是香料。而在思想文化方面,宗教文化的输入最为突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到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⑥“海上丝绸之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了鼎盛,【C】但此后,由于中国政府实行闭关自守和海禁政策,中国长期与外界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败。结果,曾在世界上是先进物质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却逐渐成了落后物质文化的代表。
⑦“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告诉我们:只有对外开放交流,国家才会越来越繁荣,文明才会不断发展进步;反之国家只会倒退落后,文明也会停滞不前。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的一批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重新恢复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7.为了让学生走出教室,放飞心灵,真正在“读书与行走”中感受不同地域人文的魅力,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某校开展了一次研学旅行活动。请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和研学团队一起完成任务。
【材料一】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各国。而西域诸国的葡萄瓜果等名优特产和宗教文化相继传入中原。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篇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材料二】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篇目: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三则材料中的景观都位于驰骋中外的____________(填城市名)境内,这座城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后,一年一度的“文博会”都在这里举行。
(2)有学生在行走前,查阅了有关材料一、二中景观的古诗词。请补充【材料一】中诗歌的题目______________,玉门关最早得名可追溯于商代,和酒泉闻名遐迩的特产_________有关;【材料二】中的诗歌后两句脍炙人口,请补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材料三】中的景观为上下联素材写一副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此次研学活动命名一个主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举世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 月3日正式拉开帷幕,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并举行相关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今年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中非领导人将齐聚北京,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商新时代的中非合作大计,开启中非友好相处的时代新篇章。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GDP发展调查表(单位:美元)
国 家 泰国 菲律宾 缅甸 柬埔寨 土耳其
人均GDP 5952 3476 1502 1303 9594
GDP增长率 3.90℅ 6.70℅ 5.80℅ 6.90℅ 7.40℅
材料三: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阎星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说:今年3月份,正式发布了《成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在这些文件中,明确了成都未来主要的目标、任务,以及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致方向。凤凰周刊:
阎星:成都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市场中心。成都市所聚集的人口和它所辐射到的人口总量、经济体量十分巨大。整个成都经济区大约有3000万人口,对应的GDP接近2万亿元,是西部地区最大、最发达的经济区。
(1)请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请仿写下列句子,将横线补充完整,使语意连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硌”沟通了东西方古代的文明。 ;一条商路,承载千年文明。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穿越时空,依旧如此绚烂神秘。历史的画卷,拂去岁月的尘灰,我们依稀看到, ;我们仿佛听到,异乡人对丝绸、瓷器的赞美。
针对材料三中阎星的回答,请你替凤凰周刊设计一个问题。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桑蚕
①蚕字上“天”下“虫”,自古就有“天虫”的美誉。古往今来,这条吐丝的小虫带给人类的不仅是可以做衣服的丝绸,更是一种文化、一条通向文明的道路。
②桑蚕驯化,历史久远。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发现在野外的桑树上生长着一种灰绿色的昆虫,它们吃着嫩绿的桑树叶,吐出细细的丝线把自己包裹起来。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摸索,大约在5000多年前,古人终于将野外的桑蚕成功驯化,并且可以缫丝织绸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我们发现了“桑”“蚕”“丝”等文字。
③桑蚕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蛾四个阶段。在古人眼里,蚕吐丝成茧,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是一个美好、圆满的生命轮回,蕴涵了浓厚的哲学意味。古人们将蚕当作神物而崇拜,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有关蚕桑起源的神话传说有很多,如古人认为是黄帝的妻子螺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并亲手将它教给了百姓,因而将螺祖封为“蚕神”,定期举行纪念活动。蚕、蚕纹等蚕的形象也被较早地刻在各类不同的器物上,人们还制作了不同材质的蚕和蚕蛹等造型艺术作品。夏商周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蚕纹青铜器和蚕形玉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是王权的集中体现,而玉是“礼天”和“祭地”的重要礼器。汉代制作的鎏金铜蚕,颈背部刻出形凸线纹,腰背部横刻两道凸纹,尾部向背部翘起,仰头吐丝,金光灿灿。这样的“金蚕”大多是作为王公贵族的殉葬品或纪念品的。民间还有很多关于蚕的习俗文化,如农历二月初八是浙江宁海皇岗的讨蚕花庙会,蚕农们要讨蚕花,还要进行养蚕经验交流。
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桑蚕丝织业的国家。我国桑蚕织丝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和近现代五大阶段。秦汉时代,缫丝、养蚕及织绸技术逐渐上升到全新的发展高度。宋代时,桑蚕产业逐渐向南转移。明清以来,浙江等地成了国内优质蚕丝的主要生产地。目前,我国20多个省份的农村都开展了桑蚕养殖,桑蚕养殖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90多万平方米,桑蚕养殖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⑤小小的桑蚕还开创了一条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非常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通道。2000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在桑蚕织丝技术上的交流更加密切,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桑蚕丝绸产业的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进而发展了多条丝绸之路。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了新的活力,将丝路沿线各国再一次凝聚在一起,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小小的桑蚕正是几千年来我国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
(文/《百科知识》,有删改)
(1)选文围绕桑蚕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中的加点字是如何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的?
(4)选文第⑤段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抽丝剥茧一窥古老文明
顾万发
①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丝绸不只在人的衣着中担当重要角色,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也都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②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依据考古发现,距今8500年左右的河南贾湖遗址已发现丝蛋白;距今7000至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双墩文化和半坡文化已发现蚕的图像或蚕蛹雕刻;距今5300年左右,北到渤海、南到长江的广阔区堿域内,有关蚕文化的考古发现已非常丰富,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玉蚕、仰韶文化淅川下王岗遗址的蚕蛹等。其中,郑州在这一时期多个遗址发现的丝绸和家蚕蚕雕最为令人瞩目。
③至今,郑州已在双槐树、青台、汪沟、楚湾等4处遗址都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晩期丝绸,多数保留有清晰的经纬结构,这是目前全国发现丝绸实物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为集中的。尤为重要的是,科技考古专家发现,这些丝绸在制作过程中已使用了原始脱胶技法,有的已运用绞经结构,这种丝织物即是罗。青台遗址发现的罗还染了色,被称为绛色罗,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丝织品。
④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一枚牙雕蚕。相对于以往发现的蚕蛹、蚕画而言,这枚牙雕蚕更为重要,原因在于,其造型较为写实,头昂尾翘,正是吐丝或者即将吐丝状态的蚕,使得人们从实物即可看出其是一只家蚕的造型。继而从蚕造型及丝绸等的考古发现,即可判断出在仰韶文化这一阶段,野蚕已经驯化,家蚕已出现,时人特别重视蚕吐丝,养蚕缫丝已成时代新业。
⑤《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代“淳化鸟兽虫蛾(yǐ)”,说的便是远古时期的驯化之事。其实,考古学和人类学等研究表明,何止鸟兽虫蛾,各种农作物甚至人本身都是一个逐步社会驯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即是一部驯化史。野蚕到家蚕,似乎只是人们驯化多种动植物中的一种而已,但这对于特别重视农桑文化的中华文明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因为从此中华文明农桑并重和“礼乎玉帛”的重要特征清晰地出现了,并且从此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底色,同时也成为中华文明在世界古老文明中独树一帜的重要代表。
⑥郑洛地带或曰河洛地域,是中原的核心区域,在古代被视为“天地之中”。约5300年前,在这里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瓮城,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出现了“北斗九星—极星”崇拜等精神信仰和宇宙观。一系列考古学、人类学和天文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郑洛地区仰韶文化中晩期遗存,是当时灿烂的中华文化星河中耀眼的一颗。这一亮丽的文明图景,被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描述为“河洛古国”。
⑦专注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林梅村先生讲,最能说明中华文明对于旧大陆其他古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即是中国的丝绸发明及其在古典世界的传播。显然,“河洛古国”的家蚕驯化和丝绸发明,无疑是这一历史链条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3日
(1)下列选项与选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从丝绸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的。
B.选文举“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一枚牙雕蚕”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这枚牙雕蚕造型优美、逼真。
C.野蚕到家蚕的驯化过程对于特别重视农桑文化的中华文明而言,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
D.选文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提到“河洛古国”是为了说明“河洛古国”很早就成为了中原的核心区域。
(2)为了说明“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还有什么作用?
(3)请概括③段写出了哪些考古发现?
(4)⑦段中划线句中加点的“最”有什么表达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