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伯牙鼓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伯牙鼓琴》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8 14:01: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3、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一篇与伯牙有关的文言文。齐读课题。伯牙鼓琴的“鼓”是什么意思?
2、诗经有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在文言文里“鼓”就有“弹”的意思。咱们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3、这篇文言文写了伯牙和谁的故事。
(钟子期)
4、从哪一句话中读出来的。
(钟子期听之。)
5、一个人弹琴,一个人听,钟子期听之。谁知道这个字“之”是什么意思?
6、这一个“之”,代表的就是伯牙鼓琴,这就是文言文行文简练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任务一
伯牙用琴弹奏了什么,钟子期又听出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你觉得难读的地方画上横线,多读几遍,开始吧!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1)善哉乎是什么意思?
(2)那么“善哉乎”,这琴谈得怎么样?
(3)“巍巍乎若太山”怎么理解?
作为一个文言虚词,我们要在“乎”之后稍作停顿,再延长,就能读出一咏三叹的感觉。生读。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汤”表示注水。在这里它读作shang,“汤”是什么意思。
(2)赞叹流水大而急的样子。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两个“为”,他们的读音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理解语句的意思也能够帮助我们辨别字的读音。
(2)这句话什么意思?
4、把这难读的几句话练习一下。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二)任务二
究竟是怎样的琴声能够赢得钟子期如此赞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伯牙的琴声,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请同学们闭眼倾听。
1、优美的琴声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1)仿佛让我看到了一条小溪的水由快到慢的由慢到快的情景。
(2)我还看到了几只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情景,还看到了几棵大树在摇晃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
(3)生:我仿佛看到了几座高山,高耸挺拔,直入云霄。
(4)我仿佛看到了浩瀚的流水滔滔不绝,巍峨的泰山,对应的是“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感受伯牙乐曲的美妙。
2、琴弹得真好。伯牙弹的这首曲子就叫做《高山流水》。同学们,伯牙为什么要弹《高山流水》呢?说说你的理解。
(1)净化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更加的美,去观察世间万物的美。
(2)伯牙是借助弹《高山流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3)你从文中的哪里找到了依据。
(4)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5)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表明了伯牙心里所想,哪个字?——志。
同学们不光听懂了他的琴声,还听懂了他的志向,让我们用朗读感受他高远的心志。
(6)同学们听懂了他的琴声,他的心志琴志。还有一个人他也听懂了——钟子期。
能够听懂他的琴声,又能够听懂他的志向,他们真是一对知音。
(三)任务三
1、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知音呢?
2、文言文中有两个字词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二人心有灵犀一点就通,你能找到吗?
“少选” “方”
两个人真是心有灵犀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感受二人的心有灵犀。
3、故事讲到这里,你们知道他们二人的身份吗?刚才我们介绍了伯牙是琴圣,钟子期只是山野砍柴的樵夫。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琴圣和樵夫成为了知音。你对知音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心灵相通,不管身份高低贵贱,只要是志同道合,心有灵犀的,就被称作知音。
4、伯牙在很多地方都弹奏了这首《高山流水》,但是弹奏时,他心里都会想到一个人是钟子期。他为什么会想到钟子期呢?
5、钟子期每每行走在高山,最终看到眼前的高山流水,他会想到什么呢?
6、于是伯牙决定来到山中,再次寻找钟子期。可是这一次,钟子期却不在了。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为什么不复鼓琴?
7、从伯牙破琴绝弦的举动中,你对知音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知音难觅。正是伯牙破琴绝弦的举动,才谱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年的知音之歌。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伯牙失去知音的决绝与痛苦。
三、拓展提升
1、《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
最早记载伯牙与钟子期故事的是《列子·汤问》中的《伯牙绝弦》。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意图,你能体会他们的不同之处吗?
2、咱们这篇文言文围绕“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先写了伯牙鼓琴,再写了伯牙绝弦。前半部分表达了知音相遇的什么心情,后半部分破琴绝弦,表达了失去知音的悲痛。这正是咱们这篇文言文结构的精妙之处。
3、同学们,站在钟子期的墓前,萧然感极而悲,他心中已经有千言万语,他会对钟子期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更与何人说。现在请大家完整地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高山流水,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我们在课堂上读着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伯牙鼓琴的曲调似乎还在耳畔回响,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虽然知音难觅,但我们始终要心存美好,这就是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