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9 13:1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阅读专题训练
读课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北京的春节(片段)
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②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③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④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回答。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
3.文中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
4.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
5.第二段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在整篇文章中是属于详写还是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②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④“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6.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搅和”的“和”读音相同的是 ( )
A.暖和
B.和气
C.和面
D.和风细雨
7.(1)选文通过对八儿的 、动作、 描写,表现出八儿 的孩童形象。如果我们给选文拟个题目,我会用 来概括。
(2)“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
8.对“那我饿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八儿并不是真的饿了。
B.八儿真的饿了。
C.“那”字写出了八儿无计可施的心态。
D.这句话写出了八儿的天真和孩子气。
阅读。
藏戏(节选)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9.为加点字注音。
脱缰( ) 琼( )结 敦( )厚
10.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哄堂大笑:
(2)两面三刀:
11.选文开始用了三个反问句,反映出藏戏的特点有 、 、 。
1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13.文中第 到第 自然段详写了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唐东杰布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篇优秀习作,和同学交流好在哪里。
八月十五摸秋
①我的家乡——兴义,有一个风俗习惯: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②这一天终于到了。晚霞姐姐刚和我招手再见,我就背起小背筐,提着小灯笼去找小丽、玲玲、祝梅。我们大家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
③不知不觉,我们已到了地里。我们按传统方法,先拔一些葱、蒜、白菜和其他青菜。听老人说,你拔了这些东西,新的一年中你就会变得聪明,会算数,还很清白。
④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去摘蚕豆,“我家的蚕豆最好,又嫩又大还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发出邀请。“我家的才好。”小丽也不甘示弱。望着她们,我想了想说:“这好办,我们一家摘一点,吃完一比,不就行了吗 ”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⑤于是,我们一会儿在这家地里,一会儿又窜到那家地里,不大会儿的工夫,就摘了大半筐。走出菜地,我们坐在一块干净的草坪上。这时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见了,我想出个好主意,就说:“咱们把蚕豆煮熟了吃吧。”我的话刚出口,玲玲马上拍手赞成。小丽和玲玲挖坑,剥蚕豆,祝梅回家找锅、柴,我去提水。大家齐动手,很快就把蚕豆煮上了。
⑥蚕豆很快就煮熟了。我嚼着又软又甜的蚕豆,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大概小星星也闻到了香味,都从云层里钻了出来。一大锅蚕豆很快就被消灭了。“真好吃!”玲玲说。“谁家的最好吃 ”小丽问。祝梅、小丽两家蚕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说:“两家的一样好吃。”
⑦大人摸秋,摸回一年的成果。我们呢 摸到了欢乐。
14.旁评:根据提示,把你的评价补充在A、B处的横线上。
A.第④自然段与摸秋有关吗?能否去掉?
B.习作结尾的特点是:
15.总评: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了八月十五晚“我”和小伙伴们去“摸秋”这一风俗。
我也说说:
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6.补充诗句。
17.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 ;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18.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
19.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古诗鉴赏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0.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是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B.诗歌前两句写景,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
C.“人尽望”三个字,写诗人想象自己把天下所有人都看个遍。
D.“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表达了思念之情。
21.“中庭地白树栖鸦”使用了 的写作手法,明写 ,暗写 。
古诗阅读
寒 食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22.补全古诗。
23.解释下列词语。
(1)春城: (2)御柳: (3)汉宫:
24.《寒食》的作者是 代的 。这是一首 (讽刺 怀古)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 。
25.诗的前两句用 、 两物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后两句用 、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现在人们常用此诗中的“ ”来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26.下面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C.诗的后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27.读“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两句,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8.对“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禁火,受到皇帝宠爱的臣子却可以得到恩赐的燃烛,诗人这是在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诗人这是在解释不同地方的寒食节有着不同的习俗。
29.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30.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除夕真热闹。 2.比赛不为争名次,只为在观众面前表演。 3.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4.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接待客人、小贩们摆摊。 5.略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A 7. 语言 心理 迫不及待 盼粥 八儿问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吃上美味可口的腊八粥 8.B
9. jiāng qióng dūn 10.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人笑。本文形容人们对唐东杰布的理想的嘲笑,不相信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指耍两面于法。本文指巫女心存不轨,阴险狡猾,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 11. 戴着面具 演出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 1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13. 4 7 唐东杰布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劝人行善、为民造福,是—个为他人着想的人。
14. 有关。 不能去掉。因为这段的争执为下文做了铺垫,另外,由于争执才更显出童真童趣。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15.小作者的笔调欢快流畅,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童趣。
16.札札弄机杼 清且浅 17.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18.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19.动作、神态
20.C 21. 借景抒情 赏月环境 人物情态
22.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 23. 暮春时的长安城 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这里指唐朝皇宫。 24. 唐 韩翃 讽刺 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官宦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25. 花 柳 汉宫 五侯 春城无处不飞花 26.C 27.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28.A 29.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