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0人体的能量供应课时作业课件(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0人体的能量供应课时作业课件(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8 12:18:41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目录
02
提升与迁移
03
应用与实践
01
双基巩固
双基巩固
1.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A. 葡萄糖 B. 淀粉
C. 蛋白质 D. 脂肪
D
2. 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__________表示。(   )
A. 热价 B. 重量 C. 温度 D. 湿度
A
3. 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应选用易燃烧食物进行测定
B. 设置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C. 能量测定值等于实际值
D. 燃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
C
4.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增多的二氧化碳来源于(   )
A. 肺泡 B. 血液
C. 组织液 D. 组织细胞
D
5. 关于人体在呼吸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含量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吸入的只有氧气,呼出的只有二氧化碳
B. 从呼吸系统排出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水和氮
气等
C. 人呼出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快速上
升的主要原因
D.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气进入了血

D
6. (实验探究)下面是某小组测定某种食物能量值时所进行的实验。他们准备测定的食物是花生仁、玉米粒。实验装置设计如图甲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做一次实验可能出现误差,因此需要设置__________,取__________作为实验结果。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重复组
平均值
(3)本实验的原理:利用__________食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作为检测食物所含能量的依据。已知1 mL水每升高1 ℃,需要吸收4.2 J的热量。假如一粒花生种子燃烧,使锥形瓶内20 mL水从20 ℃升高到40 ℃,则一粒花生仁含有的能量是__________J。
燃烧
1 680
(4)花生实际所具有的能量比测定的热量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花生仁和玉米粒哪一个使水温升高得更多?__________。
(5)有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良,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图中易拉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生仁
减少食物在燃烧过程
中热量的散失
提升与迁移
7. 1 mL水每升高1 ℃,需吸收4.2 J的热量。在“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2 g花生仁充分燃烧后使30 mL的水由 10 ℃升高到60 ℃,那么2 g花生仁释放出的热量为(   )
A. 5 040 J B. 6 300 J
C. 3 150 J D. 10 048 J
B
8. (实验探究)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哪个二氧化碳含量更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该小组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个瓶中都装有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实验中通入B瓶的是空气,通入A瓶的是___________。本实验中设置B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
量更高。
澄清石灰水
呼出的气体
对照
(3)吸气时应该关闭__________处的阀门,呼气时应该关闭__________处的阀门。(均填“a”或“b”)
(4)预测实验现象:B瓶中的浑浊程度比A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____(填“大”或“小”)。
(5)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a
b

呼出的气体中
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9. 为什么在马拉松比赛中,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地解释一下。
应用与实践
因为马拉松比赛是一项剧烈运动,在奔跑过程中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会加快,能量释放增多,体温会升高。为了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共19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目录
02
提升与迁移
03
应用与实践
01
双基巩固
双基巩固
1. 右图为肺泡与血管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体a代表氧气,气体b代表二氧
化碳
B. 气体c从血管乙到肺泡要穿过4层
细胞
C. 血管丙中的血液含有的二氧化碳比血管甲的多
D. 肺泡与血管乙中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D
2. 小明一家人在除夕之夜围着火炉时由于未注意通风,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这主要是因为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了血红蛋白运输下列哪种物质?(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代谢废物 D. 营养物质
B
3. 在疲惫时伸一个懒腰,头向后仰,深呼吸几次,你会感觉全身清爽,这是因为身体排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下列结构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①吸入的空气 ②组织细胞 ③动脉血 ④静脉血⑤肺泡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⑤③④②
C. ④③⑤①② D. ②④③⑤①
D
4. 右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组织细胞中氧气含量低于
动脉血中的氧气含量
B. ①气体是氧气,②气体是
二氧化碳
C. 流经组织细胞后血液变成含氧量丰富的动脉血
D.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C
5. 下图中①~④表示人体气体交换的四个过程,a、b代表气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比b高
B. ①②过程通过气体扩
散实现
C. ③过程需要血红蛋白的参与
D. ④过程将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C
6. (读图理解)右图是肺内及组织中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它具有______________等特点,有利于进行_______________。
(2)c代表___________,图中A过程叫__________
____________,B叫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管e内流的血是__________血,血管f内流的血是__________血。
肺泡
数量多、壁薄
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
肺泡内的
气体交换
组织处的气体交换
动脉
静脉
(4)图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作用,氧气主要来自外界空气。
呼吸
7. 某小组研究人体不同活动的耗氧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D
提升与迁移
活动 睡觉 坐下 散步 打篮球 踢足球 慢跑
每小时耗氧量/L 14 25 60 90 115 120
A. 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活动是慢跑
B. 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最终
到达组织细胞
C. 踢足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
散失
D. 打篮球消耗的能量一定比慢跑的少
8. (综合应用)尘肺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我国北宋年间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该病是由于人体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粉尘进入呼吸道并沉积在肺泡处,导致肺组织纤维化,不仅使肺通气量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还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______________。
减少
气体交换
(2)医务人员为研究中西药结合对尘肺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临床试验,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血氧分压、肺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最显著。
②由临床试验结果说明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有效___________________肺纤维化的进程。
上升
下降
中西药结合组
减缓(或抑制)
(3)除药物治疗外,对尘肺病人还要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呼吸肌力量。即用鼻缓慢吸气,膈肌__________,膈顶__________推挤胃肠等脏器,使腹部凸出;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腹部回缩,此时肺内气压__________外界气压。
收缩
下降
大于
9. 小金设计了一款在缺氧环境下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逃生时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设计思路如图甲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
应用与实践
自救呼吸器使用时,需用鼻夹夹住鼻子,用嘴咬合呼吸软管进行呼吸。在正常呼气时,单向阀A和B的开闭情况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均填“打开”或“闭合”)
打开
闭合(共17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目录
02
提升与迁移
03
应用与实践
01
双基巩固
双基巩固
1. 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病毒和尘埃的吸入。右图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病毒或尘埃到达肺的过程需要经过①②③④⑤
B. ③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
C. ⑥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
换的场所
D. 正确佩戴口罩可以使人体有效避免空
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
B
2. 人受凉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其原因是
(   )
A. 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鼻腔
B. 口腔内的黏液过多
C. 咽喉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动
D. 空气寒冷,引起鼻腔收缩
A
3. 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此引起奇怪的声响,深吸气能有效缓解打嗝现象。深吸气时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胸廓容积扩大 B. 膈顶上升
C.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 肋间肌收缩
B
4. 冬奥会的观众看到谷爱凌赢得了比赛,紧张的神经放松,长呼一口气的过程中(   )
A. 膈肌舒张
B. 膈顶部下降
C. 胸肌扩大
D.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A
5. 在一次模拟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的急救训练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让被救者仰卧,头后仰
B. 吹气时捏住被救者鼻孔
C. 每分钟吹气次数为16~18次
D. 为争取时间,可不清除口鼻内的异物,直接吹气
D
6. (读图理解)下面是人的呼吸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人体呼吸时,膈的不同活动状态。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__________,膈收缩最紧张的状态是__________。(均填字母)
(2)图乙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图中序号模拟的人体部位是①________,②_______,
③_______。
A
C
呼吸道
胸廓

(3)图1模拟的是人体在__________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__________,胸廓的容积___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外界气压。
呼气
舒张
缩小
大于
7. 体测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某学生在体测过程中平静和剧烈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提升与迁移
A.在曲线II状态下,呼吸作用更强
B.根据曲线II可以推测呼吸频率为27次/min
C.曲线I为剧烈运动状态
D.在曲线I状态下,肺泡内气体扩散作用更强
8. (读图理解)图甲、乙、丙分别为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及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内气压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结构①是由________________做支架,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
(2)从图乙中可以直观地看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都只由__________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
骨(或软骨)
肺泡壁
毛细血管壁

(3)图乙中,肺内气体按照c方向运动时,图甲中的结构③处于__________状态;此时,肺内气压如图丙中的__________段曲线变化。
(4)图丙中,________点表示吸气结束,此时肺内气压_________外界大气压。
收缩
AC
C
等于
9. 吸烟有害健康。为了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请你根据下图制作模拟吸烟的模型,并利用模型模拟吸烟状况,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对实验现象作简单解释。
应用与实践
实验过程中,发现面巾纸卷变成黄色,笔筒也被熏黄,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处理能力。无论挤压力度和挤压次数如何变化,饮料瓶中仍残留大量烟雾,这说明呼气时并不能将肺内的有害气体全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