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基础检测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基础检测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8 16: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 基础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个氮原子:N2
B.氧化铜中氧原子显-2价:
C.烧碱:Na2CO3
D.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与分类均正确的是( )
A.CH4 天然气 无机物
B.CaO 生石灰 氧化物
C.O2 臭氧 单质
D.NaHCO3 苏打 盐
3.下列四个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
A 除去木炭粉中少量的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气 通入浓硫酸
C 除去NaCl中混有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4.下列人体各处液体的pH中,其中碱性最强的部位是(  )
A.口腔(6.5~7.5) B.胃酸(1.0~3.0)
C.小肠(7.8~8.4) D.血液(7.34~7.45)
5.下列有关广告词说法具有科学依据的是
A.某美容仪广告词——我们能将水分子变小,促进水分吸收
B.某饰品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C.某化肥广告词——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用了我们的磷肥,庄稼叶厚秆壮
D.某矿泉水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属于纯净物
6.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7.有关课本实验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碳酸钠溶液的pH=10.6
B.蒸发食盐水时,待蒸发皿内水分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C.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增强导电性
D.探究燃烧条件时,将白磷放入水中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8.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酸:碳酸、硫酸、醋酸 B.单质:氢气、空气、天然气
C.有机物:甲烷、乙醇、水 D.混合物:干冰、海水、合金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许酚酞溶液,然后再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变为蓝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10.下列概念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A.单质 化合物 B.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
C.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D.碱 纯净物
11.以下关于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利用其化学性质
B.食物腐败、农家肥腐熟、酿酒、酿醋都是氧化反应,过程缓慢但是也会释放热量
C.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分离氢气用作高能燃料
D.氮气是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氮肥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浓硫酸盛放在烧杯中较长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C.固体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保存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飘出白雾
二、填空与简答
13.(1)有一袋化肥,取两份样品,第一份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第二份加水溶解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化肥的主要成分应该是 (填化学式)
(2)写出该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4.向 K2CO3溶液中滴入 Ba(OH)2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其中 代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下列物质能与 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______。
A.Ca(OH)2 B.HCl C.BaCl2 D.(NH4)2SO4
15.(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是有机物,能赋予生命 B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 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须的物质 D 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2)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严重。一般情况下,正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则酸雨的pH值会 5.6(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造成酸雨的物质主要是 气体。(填一种即可)
(3)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但所得水仍不是纯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可用 。
(4)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的组合工艺可以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 作用;用紫外线代替氯气对水进行处理,其作用是 。
16.(1)用化学用语填空: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 铜的构成粒子是 ;试写出一种常见化学复合肥料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
(2)一些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表: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2.9-3.3 3.5-4.5 6.3-6.6 6.8-8.0
苹果汁和葡萄汁相比较,酸性较强的是( ),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 色。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使用上述食物中的( )。在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之一是碳酸氢钠,请写出它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氮气的一种常见实验室制法是用氯化铵(NH4Cl)与亚硝酸钠(NaNO2)反应,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t1℃时,若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5,则该溶液属于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t2℃时,将 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 10%,需加水 ;将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其他条件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甲 (选填“〉”、“〈”或“=”)乙。
17.新型高导热镁合金常用作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散热器。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由图1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镁元素位于第 周期。
(2)图2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为 。表示镁离子的符号为 。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叫价类二维图。图3为镁的价类二维图,B处的物质类别是 。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金属镁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以生成A和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物质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B是二氧化碳,D为常用食品干燥剂,E为稀硫酸,G是黑色固体粉末,F溶液呈浅绿色,H溶液呈蓝色。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省略;“→”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物质A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
19.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甲同学设计了种实验方案: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后发现滤液浑浊,应 。
(2)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乙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3)请你写出乙同学实验方案的一个优点: 。
三、科学探究题
20.某同学就“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
该同学取小块样品于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
(1)该同学测定了滤液的酸碱度,你认为结果可能是 。
(2)该同学又对白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
假设1 只有Ca(OH)2
假设2 只有
假设3
(3)为了判断这几种假设的合理性,该同学继续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假设1不成立。
(4)为了得到最后结论,他再取少量沉淀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只有假设 成立。
四、计算题
2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IO)溶液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原理为 .若用C12与200g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14.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次氯酸钠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2)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为 g。
(3)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次氯酸钠溶液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该反应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次氯酸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其变性,起到消毒的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氧化铜中氧元素显-2价可表示为,而不是氧原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分类错误;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化学式、俗名与分类均正确;
C、臭氧的化学式为O3,O2是氧气的化学式,化学式错误;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俗称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木炭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反应,设计不合理,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气,通入浓硫酸,正确,不符合题意。
C、泥沙不溶于水,除去NaCl中混有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铜网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铜网,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解:A、口腔为6.5~7.5,呈酸性、中性或碱性,
B、胃液、部0.9~1.5,小于7,显酸性。
C、小肠7.8~8.4,大于7,显碱性。
D、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小肠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C。
【点睛】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
5.B
【详解】A、水分子间隔可以改变,大小不变,错误;
B、钻石也就是金刚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正确;
C、钾肥会使庄稼叶厚秆壮,而不是磷肥,错误;
D、矿泉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B。
6.C
【详解】①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①可以一步实现。
②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不能直接生成碳酸钠,故②不可以一步转化;
③氧化铜不可以一步转化成氢氧化铜,故③不能一步转化;
④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故④可以一步转化;故满足条件的是①和④
故选C
7.C
【详解】A、pH试纸的读数是整数,测定溶液的pH,只能读出整数结果,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出碳酸钠溶液的pH=10.6,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不符合题意;
C、水的导电性弱,硫酸钠溶液中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通过阴、阳离子的运动,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水的电解速度,符合题意;
D、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隔绝了氧气,防止氧化,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是不会改变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A、碳酸、硫酸、醋酸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都属于酸,故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水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错误;
D、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许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然后再滴加过量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是并列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含氧化合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类物质,前者包括后者,B不符合题意;
C、有些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如碳、硫的燃烧,有些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如甲烷、乙醇燃烧,C不符合题意;
D、碱属于纯净物,后者包括前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的分类和各类反应间的关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括氧化物、酸、碱和盐。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1.B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利用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食物腐败、农家肥腐熟、酿酒酿醋都是氧化反应,过程缓慢但是也会释放热量,故选项正确;
C、不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分离氢气用作高能燃料,因为空气中没有氢气,故选项错误;
D、氮气不能直接作为氮肥,需要转化为氮的化合物才能作为氮肥使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D
【详解】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有吸水性,盛放在烧杯中较长一段时间,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不符合题意;
C、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必须密封保存,不符合题意;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飘出白雾,因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试管瓶,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珠,所以看到有白雾,符合题意。故选D。
13. NH4Cl
【详解】(1)有一袋化肥,取两份样品,第一份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该气体是氨气,该样品中含有铵根离子;因为铵根离子遇碱性物质能产生氨气;
第二份加水溶解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则样品中含有氯离子,则该化肥的主要成分应该是氯化铵(NH4Cl);
(2)氯化铵与熟石灰(氢氧化钙)混合产生氯化钙、氨气和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4.(1)有白色沉淀产生
(2)
(3)AC
【详解】(1)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故填出现白色沉淀。
(2)该反应的实质是碳酸根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锁沉淀,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确定○为钾离子,为碳酸根离子,为氢氧根离子,为钡离子,故为碳酸根离子,填。
(3)凡是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都符合题意, 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白色沉淀,都符合题意;而盐酸与碳酸钾反应产生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铵不与碳酸钾反应,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C。
15. BC 小于 二氧化硫 肥皂水 吸附 杀菌消毒
【详解】(1)A、水不含碳元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故A错误;
B、水可以做大部分物质的溶剂,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故B正确;
C、任何生命的生存都无法离开水。故C正确;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但是纯水中不含有氧气。故D错误。
故选BC;
(2)正常的雨水因为溶解有二氧化碳而呈现弱酸性,而我们通常将pH值小于5.6的雨水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有硫酸型酸雨,也有硝酸型酸雨。故答案为小于、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
(3)肥皂水可以用来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软水和硬水中,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多浮渣的是硬水,可以根据现象进行区分与鉴别。故答案为肥皂水;
(4)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的组合工艺可以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起到了吸附作用。而紫外线可以代替氯气进行处理,在净水过程中,氯气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生成的两种酸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故答案为吸附、杀菌消毒。
16. 苹果汁 红 玉米粥 不饱和 140g =
【分析】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铵(NH4Cl)与亚硝酸钠(NaNO2)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氮气。
【详解】(1)氨气由氨气分子构成,故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氨气分子,化学式为;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构成,故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离子符号为;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化学式为。
(2)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和葡萄汁相比较,苹果汁pH值较小,故酸性较强的是苹果汁,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使用上述食物中的玉米粥。在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之一是碳酸氢钠,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氮气的一种常见实验室制法是用氯化铵(NH4Cl)与亚硝酸钠(NaNO2)反应,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若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5,100g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为,小于30g,故该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60g 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为,将 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故需加水的质量为140g;由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其他条件不变),甲乙两种物质均有晶体析出,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
【点睛】由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17.(1) 24.31
三/3
(2) 12 Mg2+
(3) 盐 3:2
(4)
【详解】(1)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核外电子排布由内到外为2、8、2,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2)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则X为12;由于镁离子是由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即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3)碳酸镁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则B处的物质类别为盐;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16=3:2
(4)A表示碱,为氢氧化镁,则金属镁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CuO 置换 改良酸性土壤
【分析】D为常用食品干燥剂,则D是CaO,D→A,E为稀硫酸,A可与稀硫酸反应,结合氧化钙的性质,A应该是Ca(OH)2。稀硫酸→F,F溶液呈浅绿色,则F是FeSO4,H溶液呈蓝色,H溶液中含有铜离子,G是黑色固体粉末,G→H,则G是CuO,H是CuSO4。CO2→C→CaO,则C是CaCO3。代入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G的化学式为CuO。
(2)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4)物质A是氢氧化钙,在农业生产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 引流 重新过滤
节约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①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②过滤后发现溶液浑浊,应该检查原因,重新进行过滤;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B物质为氧化钙,所以反应②为氧化钙和水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
(3)分析乙同学方案可知,该方案无需加热,石灰石直接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20. 或 和混合物 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一定量盐酸 生成无色气体 3
【详解】(1)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故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则溶液的或,故答案为或。
(2)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假设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3)取少量白色沉淀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一定稀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含有碳酸钙,则发生CaCO3+2HCl=CaCl2+CO2↑+H2O,假设1不成立。
(4)为了得到最后结论,他再取少量沉淀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钙,结合第3问,说明只有假设3成立。
故答案为
(1)或。(2)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取少量白色沉淀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一定稀盐酸 生成无色气体 CaCO3+2HCl=CaCl2+CO2↑+H2O,假设1不成立。
(4)3。
21.(1)0、+1、-1
(2)14.2
(3)解:设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6g
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8%。
(4)
【详解】(1)Cl2的氯元素的化合价是0,NaCl的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NaClO的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所以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有0价,+1价,-1价三种;
(2)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是:214.2g-200g=14.2g;
(3)见答案。
(4)根据次氯酸钠的化学式找到次氯酸根:ClO-,写出次氯酸的化学式是:HClO,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方程式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