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东省) 课件 名著阅读 第9部 《艾青诗选》(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东省) 课件 名著阅读 第9部 《艾青诗选》(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9 08:5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第二部分 
名著阅读
教材名著梳理
专题五
《艾青诗选》
>
<
第9部
知识 · 储备有法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文学家、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作者简介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76年,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二十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作品背景
主要作品
创作时期 代表作 背景探寻 主旨赏析
初期(1938年以前)——忧郁与悲哀的笼罩 《大堰河——我的 保姆》 艾青出生时,他的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命“克”双亲,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到家人歧视,还被送到大堰河家里寄养。养母大堰河给了艾青温暖的母爱。艾青于1932年被捕入狱,次年1月的一场大雪,让他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写了这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借以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 诗里反复铺陈“她含着笑”不停歇地劳动,一方面突出了大堰河勤劳、宽厚、乐观的品格,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她为自己的家付出的艰辛,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人用紫色来表达自己对大堰河的灵魂的主观感受,使抽象的主观感受变得具体可感,拓展了诗意。
创作时期 代表作 背景探寻 主旨赏析
初期(1938年以前)——忧郁与悲哀的笼罩 《煤的对话》 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艾青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诗人,时刻思考着该如何用自己的诗歌来唤醒民众,让民众奋起抗争,于是创作了这首《煤的对话》。 煤长期埋藏在地下,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然而,它们遇着火就会燃烧,就会发光发热。诗人以“煤”来写苦难的中华民族,展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
创作时期 代表作 背景探寻 主旨赏析
初期(1938年以前)——忧郁与悲哀的笼罩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0世纪30年代,艾青离开浙江老家前往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都市武汉,却没有看到全民积极组织抗战的景象,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难民和流浪者,于是深夜在武昌一间阴冷的屋内写完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社会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创作时期 代表作 背景探寻 主旨赏析
中期(1938~1978)——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北方》 1938年初,艾青旅经陕西潼关时,因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端木蕻良关于“北方是悲哀的”感叹而引发思绪,写下了这首诗。 “北方”更多地具有象征的意味,它集中表达了艾青对“土地”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既有面对苦难土地的忧郁,也有对土地上人民顽强抗争的礼赞。
创作时期 代表作 背景探寻 主旨赏析
中期(1938~1978)——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向太阳》 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便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太阳》。 借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太阳驱散了艾青的寂寞、彷徨和忧愁,召回了他的童年。
创作时期 代表作 背景探寻 主旨赏析
中期(1938~1978)——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我爱这土地》 本诗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正在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全诗选取了“土地、河流、风、黎明”四个鲜明的意象,表达了“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创作时期 代表作 背景探寻 主旨赏析
中期(1938~1978)——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火把》 1940年春末,艾青离开湘南前往重庆任教。他想到了无数青年儿女投身到抗日斗争中,于是他以一场显示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火炬大游行为背景,写下了这首长诗。 主要通过对唐尼和李茵的形象刻画,把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青年姑娘们的日常生活和斗争鲜明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她们内心的苦闷、追求与憧憬。
创作时期 代表作 背景探寻 主旨赏析
中期(1938~1978)——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黎明的 通知》 诗人从重庆来到延安以后,在这一片新的天地里,诗人清晰地感受到,长期以来,处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之中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风雨如晦的斗争岁月之后,人们所祈盼的黎明就要到来了。诗人以自己特有的敏感,向人们传达了这一信息。 诗歌以“黎明”的口吻,呼唤
“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黎明的到来,将给所有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以安慰,把黎明到来的意义,生动而深刻地揭示出来了。“黎明”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全国的解放。
创作时期 代表作 背景探寻 主旨赏析
晚期(1978年以后)——赞美与歌唱的情怀 《鱼化石》 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他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鱼化石的形象和诗人心中的思绪撞击,使诗人产生了灵感。 诗人是在倾泻自己的深入思考——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生命竟被变成“鱼化石”。
《光的赞歌》 这首诗是艾青二十年来在“光”的指引下对历史、人生和社会思考的结晶,传达出他在新时期重获生存、创作权利后要倾力创作的心声,寄托了其对光明追求的情思。 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主义。
(1)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独特的思想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艺术特色
(2)具有忧郁的诗绪。“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作“艾青式的忧郁”。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来自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信念。
(3)艾青诗歌以散文美,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艾青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求外在形式的整齐,也不注重押韵,比以往某些自由体更自由。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所以,它在成长中,吸取了现代新诗的广泛的营养。这时,自由体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既有蒋光赤、殷夫等的政治抒情诗的实践,也有冰心等诗人的小诗形式可供借鉴,而且更重要的是,新诗还经过了格律诗和象征派诗的探索、实践。艾青同时也广泛受到了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叶遂宁、波特莱尔、蓝波、凡尔哈仑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样,在艺术上艾青诗歌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经典名言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真题 · 训练有道
(2022·杭州)阅读名著《艾青诗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1)以上选段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原名),他第一次使用笔名“艾青”创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归来后创作的哲理诗__________,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黎明的通知
蒋正涵(蒋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
《鱼化石》
以上选段选自《黎明的通知》,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蒋海澄),他第一次使用笔名“艾青”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他归来后创作了哲理诗《鱼化石》。
(2)这两节诗歌通过露水、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说明了“黎明”历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来的情状。
最后一颗星(海上)
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磨难、艰辛、苦难)
读懂诗句,把握内容,找到相关诗句,提取关键词语。如可提取“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的“露水”作为答案。诗歌三、四节“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诗人借助“露水”“星星”和“大海”这几个意象,生动形象地叙写了“黎明”历经迢迢长路,像“汹涌着波涛”一样到来的情状。据此填写作答。
(3)“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以上文字出自《艾青诗选》中的《______》,全诗抒发了诗人的_______
_____情感。
北方
爱国
主义
题干文字出自《艾青诗选》中的《北方》,全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北方》是艾青1938年2月,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北方山西、陕西等地流离,路过潼关之时写下,同年4月发表于《七月》杂志。全诗以舒缓、忧郁而流畅的调子,宣泄了那弥漫在他心头的浓得化不开的悲哀。因为灰色阴郁的色调实际是当时中国现实的一个缩影,这个伤痕累累的祖国,这个曾经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祖国,如今却是一片悲凉的景象,反复的渲染和强调显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沉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有着高度责任感的诗人的崇高品质和美好心灵。《北方》在发出悲壮的情感同时,表达了戚戚之期待,不在沉重中灭亡,而是在希望中破茧而出!
(4)杨匡汉在《艾青评传》中说:“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结合《艾青诗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艾青的很多诗比如《火把》《向太阳》等都以太阳、光、火等一系列物象作为诗歌意象。艾青的作品感情充沛,催人奋进,像太阳一样有着永恒的魅力,像火把一样给人温暖,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如《火把》一诗不仅鼓舞人们寻找方向,而且也照亮了作者自己的革命道路。《向太阳》“以最高的热度赞美着光明,赞美着民主”,它充满了热情、乐观和希望。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比如《火把》《向太阳》等都以太阳、光、火等一系列物象作为诗歌意象,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据此理解,结合作品分析作答。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