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东省) 课件 名著阅读 第11部 《儒林外史》(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东省) 课件 名著阅读 第11部 《儒林外史》(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9 08: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第二部分 
名著阅读
教材名著梳理
专题五
《儒林外史》
>
<
第11部
知识 · 储备有法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全椒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三十六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隐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写作之中。
作者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内容概要
《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有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
人物形象
人物 形象特点 主要情节
周进 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梅玖、王惠)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却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迷于制艺(指八股文)难以自拔,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成功后也照顾了范进等人。 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写出了他性格的复杂面。
人物 形象特点 主要情节
范进 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 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
汤奉 贪婪;蛮横、不讲理、作威作福。 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宰耕牛的命令,汤奉不问因由,就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一年下来就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人物 形象特点 主要情节
王惠 贪婪;蛮横、不讲理;典型的封建官僚中的庸官。 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黎民生计,而是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他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人物 形象特点 主要情节
严监生 吝啬鬼的典型。 ①自己出钱赔偿、打点,替哥哥严贡生料理了官司。
②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
③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
④为了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咽气。
人物 形象特点 主要情节
严贡生 无恶不作,虚伪贪财,阴险狡诈,六亲不认。 他作为一个贡生,却欺压乡邻,豪横乡里,如他家刚生下的小猪跑到邻居王小二家,王小二急忙送过来,他却借口不利市,强行要王小二家出八钱银子买下,等到长大到一百多斤时误入他家,他却又要王家拿几两银子才能把猪领回。小二哥哥王大来讲理,又把人打个半死。乡农原向他借二十两银子交钱粮,写了借约并未取银,他就凭一纸借约,勒索人家出大半年的利钱。
人物 形象特点 主要情节
沈琼枝 是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作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代表。 ①不愿做妾,从宋家连夜逃出。
②逃到南京后靠卖诗过日子。
③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到了知县那里,沈琼枝毫不畏惧,跟他说了一番道理。
人物 形象特点 主要情节
王冕 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懂事孝顺。 ①王冕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
②拒绝危素(京官)召见。
③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朱元璋促膝长谈。
④最后归隐会稽山。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及封建科举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
主题思想
(1)该书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3)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4)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5)小说描摹出这种普遍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
艺术特色
真题 · 训练有道
(2023·苏州)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在此之前,范进、严监生等儒林中人已经登场,以杀猪为业的胡屠户也因为女婿得以亮相……当你初读这部小说,在那些可笑的身影之间看到“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人”时,内心或许有过不一样的感受。现在,请重读这段文字,在范进、严监生、胡屠户中任选一人与这“两个挑粪桶人”作比较,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理解?请简述。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
答案 (示例一)范进中举之前,唯举业是问,不治生产,生活潦倒,精神紧张;中举后,因大喜过望而发疯,上演了一出斯文扫地的闹剧;做官后,大肆敛财,干预词讼,可见其眼中只有名利。雨花台上的两个挑粪桶人,在完成一天的劳作后,相约喝茶、看落日,地位卑微却不失诗意。两者相比,挑粪桶人的存在更能折射出范进们的鄙陋和龌龊,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和批判力。
(示例二)严监生是守财奴,对人悭吝,对己也是吝啬异常:在病得饮食不进、骨瘦如柴时,仍然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临终时,又因灯盏里多了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雨花台上的两个挑粪桶人,虽身处社会底层,但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尚且能想着喝茶、看落日,骨子里自有一股不俗之气。两者相比,更能见出作者对儒林中人的辛辣讽刺。
(示例三)胡屠户是势利眼:范进才中了秀才,他就教训女婿凡事要有体统,不得与做田的、扒粪的平头百姓平起平坐;范进向他借钱去参加乡试,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范进中举发疯,他不敢轻易答应打范进嘴巴以治其疯病;范进赏了他六两多银子,他又是千恩万谢。雨花台上的两个挑粪桶人,在劳作之后相约喝茶、看落日,言行中有风雅脱俗的一面。他们和胡屠户虽同在社会底层,但内心世界迥异,是污浊社会中的一抹亮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