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计划:一课时
【设计理念】
现代课堂强调“以生为本”,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本课着眼于二力平衡。本着“科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的原则,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课堂的互动;并且依据STS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理念;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而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究,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探究的地位,设计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奠定可迁移的科学基础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五节,教材通过生活实例讲述力的平衡状态;通过实验活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进行应用;区分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内容具有基础性、人文性、趣味性,并将科学探究的高效性和有效性相结合,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认知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但是发展水平不高,需要采用更多的直观性教学原则,学生的机械记忆正在转向意义记忆,因此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为支持。
【知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力的知识,对于运动状态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本节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
PPT、钩码、标题牌、线、滑轮、教学板、塑料片等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聚焦生活,激活旧知(约2分钟)
【师生互动】
(一)展示自己的手。“我的手非常漂亮,它可以做很多事情。”
(二)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复习力的知识:
1、和学生击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按学生的手掌,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3、和学生握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活动】
提问:物体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就会发生变化么?
【学生活动】
进行思考。
环节二:趁热打铁,构建新知(约10分钟)
【师生互动】
(一)请一名同学上来挂标题板。
(二)请一名同学上台画出标题板所受的力的示意图,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画出力的示意图。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但是物体受到了两个力。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观察可以得出:力不一定能够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活动】
在PPT上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读图。
提问:货物的运动状态有没有发生改变?货物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做出回答。
【教师活动】
讲授:刚才两个例子中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它们处于平衡。而物体都只受到了两个力,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二力平衡。(撕开标题板引出题目)
【教师活动】
请学生自己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刚才的活动自行概括,可以得出: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为二力平衡。
【教师活动】
请学生讨论,提问:生活中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的例子有哪些? 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将例子写在旁边并画上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
进行讨论,将所得到的例子贴在黑板上。
【师生互动活动】
一起判断所举的例子是否属于二力平衡,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与所举例子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先放在黑板另一边,稍后进行讲解。
环节三:合作探疑,突破难点(约20分钟)
【教师活动】
换一边的绳子挂标题板,请同学们猜想和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
学生看到标题板掉下来了。
【教师活动】
教师进一步引导,标题板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请学生进行猜想:当两个力满足怎样的条件时,才能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学生活动】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教师活动】
教师提供材料:砝码、纸板、线、滑轮、塑料片等等。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设计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实验方案。
请学生以四人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以上的假设。记录活动内容:
小组提出的假设 活动方案 得到结论
活动结束以后,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演示并解释,其他小组学生提问、补充和评价。
【教师活动】
提问:以上活动,二力平衡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学生总结】
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环节四:层层深入,续写新知(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人推黑板,提问:是否为二力平衡?
【学生活动】
做出回答,并进行解释。
【教师活动】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思考与讨论的第一题,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
提问: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师生互动】
进行总结:
二力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共线;一个力不会随着另一个力的消失而消失;
相互作用力:异物、等大、反向、共线;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环节五:小结释疑,巩固新知(约3分钟)
【教师活动】
擦掉板书,让学生自己回忆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出些题目进行练习。
【学生活动】
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练习。
【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探究报告。
完成作业本对应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3.5二力平衡的条件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2、满足条件:同一物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记录单
一、生活中常见的二力平衡例子有哪些?记录并在旁边画上力的示意图
二、探究:钩码若干、线、教学板、塑料片、滑轮两个……
四人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以上的假设。
小组提出的假设 活动方案 得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