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9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课时练习课件(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9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课时练习课件(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8 13:38:09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知识点1 血管
1. 三种血管(如下图):
(1)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无动脉瓣;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离心)。
(2)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回心)。
(3)毛细血管:分布广;管壁最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2. 三种血管的关系(如下图):
(1)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一般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注意:肾小球为特殊的毛细血管球,其血流方向为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
(2)三种血管的判断方法:
①动脉:血管逐渐分支,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②静脉:血管逐渐汇总,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③毛细血管: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液流动速度最慢。
3. 手臂上的青筋和输液扎针的部位都是静脉。
4. 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由伤口缓慢渗出,出血量少,一般可以自行凝固止血。动脉出血时,血流量大,速度急,似喷泉样地射出;应用手指、绷带或橡皮管压迫伤口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时,出血持续不断,出血量逐渐增多;应用手指、绷带或橡皮管压迫伤口远心端止血。
知识点2 心脏
5.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如下图):
心脏
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结构
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厚,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四个腔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瓣膜
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
防止血液倒流,保证了血液在心脏处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
6. 心脏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1)左右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心室。
(2)左右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动脉、静脉→心房。
(3)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心房→心室。
知识点3 心率、心输出量、心动周期
7.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作心率。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作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作每分输出量,又称为心输出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每搏输出量比一般人大,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慢。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共8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知识点1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1. 人体内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依赖于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
2.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如下图)。
血液
组成
血浆
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体: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功能:运输、防御、保护
3. 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数量 最多 最少 较少
形态特征 两面凹的圆盘状,富含血红蛋白,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圆球状,有细胞核,体积最大 无细胞核,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
功能 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临床上的应用 其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能引起贫血 其数量高于正常值时,很可能是因为身体有了炎症 其数量的多少决定人的止血功能是否正常
4. 血红蛋白含铁,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 含氧丰富,呈鲜红色的血叫作动脉血;含氧少,呈暗红色的血叫作静脉血。
知识点2 血量、血型和输血
6. 成年人血量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若超过30%,会危及生命,需要及时补给血液。
7. 常见的ABO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O型、AB型四种。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 mL不影响身体健康。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可输入少量异型血。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万能血”)。AB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
8. 选择性地输入血液的某一成分的输血类型,叫作成分输血。如大面积烧伤病人可补充血浆;严重贫血者可补充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可补充血小板等。(共9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知识点1 血液循环
1. 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图):
(1)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
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_→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左心房。
动脉血
静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2. 动脉血是指含氧较丰富,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颜色暗红的血液。
3. 不是所有的动脉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不是所有的静脉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4. 血液循环的意义: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5. 静脉注射药物时,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到达病人患病处至少要经过心脏2次。
6. 从肺吸入的PM2.5颗粒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要到达头部和躯体四肢的组织细胞处最少需要经过心脏1次。
7. 血液流经某器官时成分的变化:
血液流经的器官 血液的变化 血液主要成分的变化
小肠 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营养物质增多;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肺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大脑 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8. 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比较:
比较项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运到肺泡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方向均为“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心房”),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知识点2 血压和脉搏
9.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血压与心脏收缩力直接相关。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舒张压。
10. 心脏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主动脉壁出现相应的扩张和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波动,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叫脉搏。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