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知识点1 心血管疾病及其预防
1.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起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则成为当代主要的疾病。
2.如果供应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硬化,就会使人得冠心病。冠心病发作时,冠状动脉栓塞或发生痉挛,血液不能流通,心肌得不到营养和氧气,会失去收缩功能,这就是心肌梗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多运动、合理饮食、不抽烟、经常检查身体并在必要时调节血压等,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知识点2 糖尿病及其预防
3. 糖尿是糖尿病症状之一。糖尿病患者常表现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的症状。
4. 患糖尿病时,可静脉注射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但是不能口服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时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分解而失去功效。
知识点3 癌症及其预防
5. 生活中的致癌因素很多,有环境中致癌因素的诱导,也有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癌症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积极治疗并加强锻炼,争取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6.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癌症)属于“生活方式病”,又称“现代文明病”,是现代生活中,一类区别于传染病的、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致病的三大因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的影响。(共11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知识点1 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1. 病原体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如结核杆菌引起肺结核病,SARS病毒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血吸虫引起血吸虫病等。
2.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知识点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与预防措施
3.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切断其中任一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其中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如虱、蚊、跳蚤等)、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 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
(1)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对病畜进行扑杀处理、焚烧患病禽畜等。
(2)切断传播途径:清洁消毒场所、勤洗手、戴口罩,杀灭蚊蝇媒介等。
(3)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等。
5. 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患病者或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是致病的生物,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6. 保护易感人群和控制传染源的区别:主要是看对谁采取措施。对病人采取措施就是控制传染源,对易感人群采取措施就是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3 常见的传染病
7.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病,传染源是粪便内含蛔虫受精卵的人。预防方法: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8.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
9.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主要预防方法是按时接种卡介苗。
10.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通过饮食传播,也可因为注射带病毒的血制品或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而感染。主要预防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眼病,它属于接触性传染病,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而感染病原体引起疾病。主要预防方法:注意个人卫生,不用手揉眼;不共用手帕、毛巾等;疾病流行期间不到泳池游泳。
12.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该病目前无针对性的疫苗,预防方法有切断传播途径,对血液或血制品进行严格的检查管理,不共用注射器,洁身自好等。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主要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加强锻炼,戴口罩,避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共8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知识点1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1)生活有规律:合理调节学习与休息、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关系;睡眠是所有休息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2)合理膳食:食品中应尽量包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并提供足够的能量;严格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品被污染,不吃不洁的食物;防止暴饮暴食或限制饮食,防止偏食。
(3)合理用药,应注意做到:用药前要明确诊断,用药剂量要适当,用药时间要科学,用药途径要适宜,联合用药要合理。多数药品必须按医嘱服用才能保证用药安全,尤其要慎用抗生素。
(4)吸烟、酗酒、吸毒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
①酒精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血管扩张。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慢性酒精中毒会损害胃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
②吸烟是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的5月31日被定为“世界无烟日”。
③毒品的种类很多,如鸦片、大麻、可卡因。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降低人的免疫功能。吸毒者常共用注射器,易感染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毒品具有成瘾性,吸毒和贩毒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2 创建健康的环境
3.污染居室环境的因素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排出的汗液,室内装饰材料中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等。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开启门窗,保持空气清新;禁止在室内吸烟;采用湿式扫地,减少灰尘污染;在室内可适当养些花草,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
4. 人类活动是水污染的主要根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尽量少用洗涤剂,不用含磷洗涤用品,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增强节水意识,创建良好的水环境。(共12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知识点1 人体的免疫功能
1. 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侵害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出现异常,如过敏反应等。
2. 免疫具有三大功能:①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③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引起的。HIV病毒能破坏人体防御系统,造成免疫缺陷。目前,人类对艾滋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预防为主。
知识点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4. 对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的免疫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是先天就有的。
5. 抗体是身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特殊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作抗原,如病原体、疫苗、异体移植的器官、外来异物等。
6. 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仍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身体会产生大量抗体。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
7. 特异性免疫对诱发的抗原有特异性,是机体与外来侵害物接触之后才获得的免疫特性,不能遗传,有的可获得持久免疫,有的不能获得持久免疫。
8. 人体的三道防线(如下图):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能阻挡病原体侵入,杀死病菌,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清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3 计划免疫
9. 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用于接种的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四苗”常规预防接种
卡介苗 预防结核病
百白破联合疫苗 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疫苗 预防脊髓灰质
炎麻疹疫苗 预防麻疹
10. “四苗”常规预防接种:(共8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知识点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人类不仅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而且对生物圈的未来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
2.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如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建城市、发展工业等,已经使生物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 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保护、恢复、扩大森林资源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维护生物圈稳定的根本性措施。
4.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入环境,使环境恶化。
5.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前者的污染物主要是废水、废气和废渣。
知识点2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6.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的共同家园,但是,人类活动强烈地干扰了它的自然发展,并逐渐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
7.生物圈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地,但是,地球上适于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矿物和水资源等也是有限的。
8.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退化和污染等,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
9.常用不同的指示植物进行野外大气污染的监测,如利用地衣和苔藓等监测二氧化硫,利用烟草和菜豆监测臭氧。水质监测也常采用生物法,如每升饮用水体中大肠杆菌数超过3个就意味着发生污染。
10.对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和科学管理,根本目的是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实践表明,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是恢复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