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下学期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下学期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8 18: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开始实行了私有制,1990年1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产生的影响( )
A.成功实现了苏联社会经济的转型
B.带来了社会生产的严重衰退和经济危机
C.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D.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2.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3.1959年夏天,美国在莫斯科举行了为期6周的博览会,几乎所有的参展商品都受到了苏联民众的喜爱和好评,就连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手持一杯美国某知名品牌的饮料,在各国记者的摄像机面前露出了满意的表情。据此可知,这次博览会( )
A.折射出苏联经济发展的隐忧 B.促使苏联的改革重心转向工业
C.改善了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 D.表明美苏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
4.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陆续提出改革理论并付诸实践,如波兰的“导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匈牙利的“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等。这反映了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旨在( )
A.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B.消除冷战局面的负面影响
C.加快欧洲一体的进程 D.增强华约组织的内部联合
5.下图为20世纪50~70年代,苏联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财政预算支出占预算总支出比重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繁荣 B.苏联解体趋势已见端倪
C.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D.国家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6.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制定《行动纲领》(部分内容,见图)。这反映了捷克斯洛伐克( )
(1)使生产资料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即企业真正归工人和员工所有。 (2)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分离。 (3)执行独立的对外政策,同社会主义各国和世界进步力量结盟,同时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反对外来力量干涉本国事务。
A.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推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C.学习西方国家政党政治 D.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
7.“……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使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普京认为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百姓的购买力低下 B.科学技术发展滞后
C.实行平均主义分配 D.苏联体制的后遗症
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这使国民经济( )
A.比例协调发展 B.突破原有模式 C.更加畸形发展 D.增长速度加快
9.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比西方国家高出1.5倍,燃料及能源消耗高出50%。苏联官方报刊《真理报》公布,苏联工业劳动效率是美国的55%,农业只有其20%。这一现象反映了苏联( )
A.高新科技发展缓慢 B.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经济发展出现衰退 D.经济增长方式有待革新
10.1954—1973年,美国工业增长1.38倍,苏联增长4.12倍;钢产量1960年苏联比美国少27%,到1974年超过美国400万吨;石油产量1960年苏联比美国少57%,到1974年比美国多2600万吨。苏联把每年生产的一亿多吨钢,主要用于制造大炮、坦克、军舰等军火。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 B.苏联的制度优势得到了体现
C.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 D.美国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
1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一批以新闻记者和非职业历史学者为主的写手,为西方势力买通,在各种传媒上“重新认识”“重新评价”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这导致苏联( )
A.社会科学研究百家争鸣 B.历史虚无主义迅速蔓延
C.斯大林模式改革最终失败 D.资本主义价值观广泛传播
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经互会成员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中,东欧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比从1970年的23.7%上升到1980年的近30%。匈牙利和波兰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逐年增长,并同西方世界广泛展开经济合作。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
A.经济全球化的阻碍已消除 B.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C.欧洲国家加快走向一体化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3.1989年,乔治·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外交上对东欧国家区别对待。根据如表,布什“区别对待”东欧国家的目的是( )
波兰、匈牙利 因团结工会获得合法地位而专门制定“援助波兰行动计划”,赞赏匈牙利“走在撕开铁幕的最前面”,并向其提供2500万美元发展资金。
罗马尼亚、东德 以两国“拒绝任何变革”、“严重侵犯人权”等理由进行经济报复,如禁止从罗马尼亚进口商品、禁止国际组织向罗马尼亚提供贷款等。
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 两国改革“起步晚且进展小”,绝不轻易给予经济实惠。
A.扭转美国在“冷战”中的被动地位 B.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秩序
C.加速东欧国家“和平演变”的进程 D.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14.1968年7月16日出席华沙会议的苏、波、匈、保、东德五国领导人联名致信给捷共中央,“我们不能坐视敌对势力把你们的国家推离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且引起使捷克斯洛伐克表示,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危险。这已经不仅是你们一国的事情了。”这一事件( )
A.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B.源自于美国对东欧的和平演变
C.不利于东欧国家的独立发展 D.加速了苏东剧变和多极化趋势
15.1962年苏联《经济报》载文,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所有制或大或小的发展都是从全民所有制的发展、从国民财富的增长派生出来的数值”“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人所有制同公有制经济是不矛盾的”。这一文章得到苏联高层的认同。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计划经济体制遭到抵制 B.赫鲁晓夫改革受挫
C.物质利益原则得到重视 D.私有化正加速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人民怀念的苏联,是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在黑暗中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点亮了一束光的苏联;是立志解放全人类,让赤旗插遍寰宇,援助中国革命的苏联;是用社会主义工业化锻造反法西斯铁拳,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粉碎纳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苏联;是援助中国“一五计划”156个项目,亲切无私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
而不是,拥有500多万军队,十几万架飞机、一万多枚核弹头,却侵略阿富汗,与美国进行帝国主义争霸的苏联;不是扼杀“布拉格之春”,粗暴干涉兄弟国家内政,强迫他们接受自己发展模式的苏联;不是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天天排队买面包的苏联;不是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贪污腐化,特权横行的苏联。
不,那不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神圣的苏联!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
材料三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2)有人说:“苏联解体代表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养牲畜。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业生产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社会经济危机,企业家们对国家管制经济活动的种种“清规戒律”尤为不满,于是他们构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要求变革。资本家认为过多的国家干预存在大量弊病,如弱化了市场机制,不利于他们追求利润。20世纪70年代,美国卡特政府取消部分经济管制,开始了政策的初步调整,英国等国也有类似举动。经济理论方面,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崛起,其抛弃凯恩斯主义,重新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政治理论方面,保守主义思想盛行,强调个人自由和传统价值观。新自由主义理论席卷西方,相关学者认为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政策低效而危险,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政权对部分企业实行“扩权”试点,这一由当时的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提出的新管理体制被称作“新经济体制”。所谓新经济体制,是在试图坚持中央计划经济框架的前提下,适度改变对企业管得过死的状况,通过以“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它使企业在产品的供销和人员编制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并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亏损。在推行新经济体制的一段时间内,苏联工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劳动生产率比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提高了2.2%,在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持平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长率提高了 1.6%。但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层总体上思想观念趋于保守,在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后即停止了改革。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70年代美苏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88年(苏联)。这种取消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实行生产资料“非国有化和私有化”的所谓的“完全的市场经济”改革,不仅未能使苏联经济改革取得成效,反而带来了社会混乱和社会生产的严重衰退和经济危机,B项正确;苏联这样改革并没有成功实现社会转型,排除A项;私有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排除C项;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这是其中之一,且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二战后苏联。依据材料文字“一半是失败”“另一半是成功”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有积极性也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但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D项正确;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排除A项;赫鲁晓夫的改革未能打破单一的公有制,排除B项;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改变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9年(苏联)。根据材料可知,苏联领导人对美国某知名品牌饮料很满意,侧面反映出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折射出苏联经济发展的隐忧,A项正确;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改革重心已经转向工业,排除B项;博览会不能改善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排除C项;高度互补性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东欧)。据材料“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陆续提出改革理论并付诸实践”及所学知识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起,东欧国家在探寻符合自己国家发展的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苏联模式,如波兰的“导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匈牙利的“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等,所以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A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东欧的改革主要针对的是苏联模式的弊端,并非冷战的负面影响,排除B项;苏联解体前,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是西欧国家,排除C项;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自己国家内部的改革,与华约组织内部联合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70年代(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20世纪50-70年代,苏联财政预算中,中央所占比重的下降,而地方所占比重在上升。 据所学知识,国家预算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国家财政预算与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密切相关。50-70年代正是苏联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时,因而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C项正确;国家财政预算要对国家经济的整体进行评估之后所作出的计划,只是外贸发展一项不能对财政支出产生多大影响,排除A项;苏联解体是因为斯大林体制的僵化和斯大林的后继者的改革不当造成的,一个财政预算支出,无法显现出苏联解体的端倪,排除B项;苏联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50-70年代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这种不合理,不仅如此,70年代苏联为了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的中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得国民经济更加畸形,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捷克斯洛伐克探寻社会发展的道路,同时力图摆脱苏联控制,走对立发展的道路,D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是南斯拉夫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向西方国家学习,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现代俄罗斯。根据材料可知,普京认为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俄罗斯现在的经济困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百姓购买力低下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科学技术发展滞后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平均主义分配的相关内容,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根据材料“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实行“新经济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使得“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苏联经济结构,更加畸形,C项正确;“比例协调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苏联始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国民经济有所增长,但是在后期,苏联国民经济走向停滞,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据材料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能源消耗远高于美国,生产效率低于美国,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粗放型增长方式明显,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美苏生产的对比,但没有说明苏联经济的衰退,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1974年(美苏)。材料表明,1954—1973年,苏联的工业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为了与美国争霸,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取得了显著成效,苏联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体现,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局势,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苏联实力的增长,并未体现苏联经济被拖垮,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军备竞赛拖垮苏联”,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苏联)。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西方势力买通,在各种传媒上‘重新认识’‘重新评价’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可知这种行为并不利于人们了解真实的苏联,容易使历史虚无主义迅速蔓延,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方对苏联的影响,并非百家争鸣,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排除C项;材料涉及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新认识”“重新评价”,没有涉及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经互会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中,东欧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额不断上升,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苏联政治趋于僵化保守,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阻碍已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欧洲一体化在当时尚未包括东欧国家,排除C项;东欧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额不断上升并不能说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9年(美国、东欧国家)。结合所学知识,1989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冷战仍在继续,布什“区别对待”东欧国家的目的在于加速瓦解东欧,C项正确;这一时期美国在“冷战”中处于主动地位,排除A项;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秩序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8年(东欧)。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开始改革,受到了苏、波、匈、保、东德五国的干预,因此不利于东欧国家的独立发展,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排除A项;美国对东欧的和平演变属于客观因素,且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和多极化趋势明显,与材料内容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的苏联。据题意可知,1962年苏联高层认为个人所有制同公有制经济并不矛盾,这就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说明物质利益原则得到了一定的重视,C项正确;1962年的苏联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抵制,排除A项;认同个人所有制同公有制经济不矛盾,这并不代表赫鲁晓夫改革受挫,排除B项;当时苏联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主,私有化并没有加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6.(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
(2)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3)关系: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由: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美国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起到了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美国发展的作用,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80年的西方国家。根据材料“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 1980 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可得出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根据材料“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可得出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
(2)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苏联。根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苏联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3)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今的俄罗斯。第一小问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第二小问理由:分别从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美国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等方面说明。
17.(1)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改善;苏共的变质,脱离了人民群众;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西方的“和平演变”等。(任答3点)
(2)此观点错误。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
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②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也是正常的规律性现象;③应辩证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从中吸取教训,使社会主义更加健康发展。
【详解】(1)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91年(苏联)。根据材料“不是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天天排队买面包的苏联”可知苏联模式的弊端;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改善;苏共的变质,脱离了人民群众;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根据材料“不是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贪污腐化,特权横行的苏联”可知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西方的“和平演变”等。
(2)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现代(世界)。首先表明观点,根据材料“苏联解体代表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并结合所学可知此观点错误。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
然后根据材料进行解释,根据材料“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可知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②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也是正常的规律性现象;③应辩证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从中吸取教训,使社会主义更加健康发展。
18.(1)苏联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义务交售制影响农业生产积极性;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着手改革。
(2)举措:组织、引导农村副业生产;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帮助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历史作用:稳定农副业生产;增加了食物供给;发展了农村特色经济;活跃了农村商品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支持了国民经济恢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工业化。(答出3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根据材料中“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私人生产受益”等,可得出义务交售制影响农业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在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等联系所学,可得出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着手改革;联系所学,苏联农业发展水平落后。
(2)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可得出组织、引导农村副业生产;根据材料“发放预购定金”“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等,可得出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扶持;根据材料“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可得出帮助、促进农副产品销售。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可知稳定农副业生产;增加了食物供给;根据材料“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等,发展了农村特色经济;根据材料“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可得出活跃了农村商品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背景,可知支持了国民经济恢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工业化。
19.(1)调整: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注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同:都在经济困难时出现;都试图削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都是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异:美国新经济政策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苏联经济改革没有冲破固有体制的束缚,经济发展趋于停滞;美国新经济政策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苏联属于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探索。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西方国家。由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国卡特政府取消部分经济管制,开始了政策的初步调整,英国等国也有类似举动。……其抛弃凯恩斯主义,重新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可得出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注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同:由材料“面对社会经济危机,企业家们对国家管制经济活动的种种‘清规戒律’尤为不满,于是他们构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要求变革。”“所谓新经济体制,是在试图坚持中央计划经济框架的前提下,适度改变对企业管得过死的状况,……并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亏损。”可得出都在经济困难时出现;由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国卡特政府取消部分经济管制,开始了政策的初步调整,英国等国也有类似举动。”“它使企业在产品的供销和人员编制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并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及所学可得出都试图削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都是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异:由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国卡特政府取消部分经济管制”及所学可得出国新经济政策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层总体上思想观念趋于保守,在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后即停止了改革。”及所学可得出苏联经济改革没有冲破固有体制的束缚,经济发展趋于停滞;由材料“新自由主义理论席卷西方,相关学者认为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政策低效而危险,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谓新经济体制,是在试图坚持中央计划经济框架的前提下,适度改变对企业管得过死的状况”及所学可得出美国新经济政策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苏联属于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探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