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二战后,印度由占总人口5%的本土精英阶层推动而获得了民族独立。而这些精英则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当他们掌权之后,仍然保留宗主国建立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财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英国殖民力量依然强大 B.印度发展严重依赖西方
C.印度加入资本主义阵营 D.印度难以摆脱西方羁绊
2.20世纪70年代后,很多独立的非洲国家面临着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进口成本上涨、外债急剧上升等危机,这些国家努力寻求全球财富的公平分配,尤其是保证商品价格和市场的公平。据此可知,非洲国家的应对之道是( )
A.切断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 B.加入联合国以争取经济援助
C.抵制美苏两大国的霸权主义 D.谋求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3.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不稳定国家的“代名词”;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用中性的“南方国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词;21世纪初,“全球南方”成为国际热词,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发展中国家崛起逐渐改变国际格局 B.国际关系实现了民主化
C.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方 D.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4.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它所反映的政治文化现象是( )
A.非洲追求不结盟运动 B.非洲追求独立变革
C.非洲殖民体系终结 D.非洲实现独立自主
5.1945年5月,阿尔及利亚退伍军人和各界人民,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并要求独立,法国殖民主义者派遣军队进行镇压,4万名阿尔及利亚人被杀害,后来还有许多人被殖民当局的法庭判处死刑。这反映出,当时( )
A.民族解放运动并非一帆风顺 B.第三世界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C.军事独裁阻碍非洲民族独立 D.法国的殖民统治进一步强化
6.中国和越南共同宣布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新定位,在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下列关于越南说法正确的是( )
A.越南得到南宋承认获得藩属国
B.建立李朝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官吏
C.1884年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D.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运动
7.从如表中,可以看出这阶段( )
阿根廷1980、1991、2002年全国经济及阶级阶层结构统计
类别 按经济活动种类计算的生产总值占比的统计 全国城市社会结构:按社会阶级和阶层划分的分布情况
年份 农业、狩猎、林业、渔业 工业 服务业 上层阶级 中产阶级 工人阶级 边缘阶层
1980 5.96 38.14 55.96 0.9 47.4 40.2 11.5
1991 6.35 30.13 63.52 1.3 38.4 43.4 16.9
2001 4.45 24.93 70.61 0.4 38.2 41.4 20.2
A.阿根廷面临着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阿根廷融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C.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8.1947年3月,英国在印度的一位官员这样描述当时的局势:“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这一言论反映出( )
A.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战争使英国的实力严重下降
C.统一的印度共和国由此建立 D.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走向崩溃
9.二战后,许多非洲国家在独立后更改了国名。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原名 独立后改名 原名 独立后改名
黄金海岸 加纳 象牙海岸共和国 科特迪瓦
比属刚果 刚果(金) 罗德西亚 津巴布韦
A.消除殖民主义痕迹 B.彻底摆脱宗主国控制
C.掀起民族独立高潮 D.重构适合国情的政体
10.1994年,萨帕塔运动在墨西哥兴起,该运动以墨西哥土著为主体,在承认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倡导知识的对话和实践,试图彻底清除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对世界的支配和霸权。萨帕塔运动的兴起( )
A.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体现拉美国家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C.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墨西哥走上工业自主发展道路
11.二战后,印度由占总人口5%的本土精英阶层推动而获得了民族独立。而这些精英则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当他们掌权之后,仍然保留宗主国建立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财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印度( )
A.本土殖民力量强大 B.发展严重依赖西方
C.加入资本主义阵营 D.难以摆脱西方羁绊
12.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下图所示相关资料。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研究性学习资料 ·国共第一次合作 ·印度国大党和非暴力不合作 ·埃及华夫脱党 ·塞拉西一世、桑地诺和卡德纳斯
A.《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D.《世界多极化趋势和不结盟运动》
13.如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各洲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①多极世界格局形成 ②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
③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④经济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下图是漫画家米谷在 1961 年创作的漫画《刻舟求剑》。该作品意在说明( )
A.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历史的进步 B.西方国家竭力维护其殖民利益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任重道远 D.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15.1939年5月,英国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白皮书,规定未来5年到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数量不能超过7.5万人,超过这一数字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同意,并承诺10年后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独立国家。英国的表态意在( )
A.示好德国以维持欧洲均势 B.巩固在阿拉伯的殖民利益
C.顺应民族独立的历史大势 D.塑造积极正义的大国形象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美决策者看来,殖民地的贫穷与动荡是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温床”。为遏制这种趋势,保证东南亚地区的稳定,英国在一些独立呼声很高的殖民地选择了和平移交权力。然而,由于殖民地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新兴的民族国家产业结构畸形、民族矛盾尖锐,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维持国家稳定和发展。战后的新兴独立国家普遍面临着一个困境:既想切断与原宗主国的联系,又由于经济依赖不得已向对方求助。缅甸的情况也是如此。1885年,缅甸全域被英国占领。二战期间,缅甸在日本的“支持”下取得短暂独立,但领导人很快意识到日本法西斯的真正意图,转而“联英抗日”。1945年日军投降以后,英国重新控制了缅甸。不久后,缅甸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要求与英国政府谈判,并希望得到真正的独立,但收效不佳。即使到了英国首相艾德礼上台初期,英国对缅政策仍未有大的改变。但工党政府最终从现实主义出发,顺应非殖民化浪潮。在缅甸总理昂山、吴努等人的努力下,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与谈判,1948年1月4日,缅甸终于正式独立。
——摘编自张雅渊、梁志《英国对缅甸援助政策探析(1948—195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缅甸正式独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理解二战后英国对缅甸的政策。
17.【国际秩序演变】
材料一 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后,扩大棉花的播种面积,促使埃及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市场。19世纪末,埃及的知识界人士提出振兴民族文化和发展民族经济,通过合法的方式建立主权国家。1900年以后,他们开始转向寻求民间支持,创办报刊《利沃》(旗帜)作为宣传世俗民族主义思想的舆论阵地,进而创建祖国党。之后,下层民众的政治参与开始成为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一战期间,下层民众的广泛参与促使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趋于高涨。一战结束后,埃及主张通过谈判结束英国殖民当局的控制和实现埃及的政治独立。1922年2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埃及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但保留了英国在埃及的四项特权,即埃及服务于英国交通的需要,英国控制埃及防务等。
——摘编自哈全安《中东国家史——埃及史》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大英帝国不可避免的走向解体,特别是1947年印度独立,动摇了苏伊士运河作为不列颠与东亚殖民地通道的战略地位。1955年,埃及与苏联交好,苏联向埃及提供贷款,技术、材料等。1956年,埃及与中国建交,同时埃及宣布将与苏联进行全面合作,让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深感不满。同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埃及虽然惨败,但在经济和政治上却是赢家。埃及借由这场战争从英法手中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使埃及的国家主权更加完整,增加了埃及财政收入,促进了埃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抵抗以色列与英法联军的军事入侵,使他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及阿拉伯国家的代言人。总之,“日不落帝国”在一种“喜剧的形式”中结束了它的抱负。
——摘编自刘萌《苏伊士运河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至一战后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并从整体上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二战前后英国在埃及地位的变化,并说明“‘日不落帝国’在一种‘喜剧的形式’中结束了它的抱负”的含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在一次演讲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他们……这个唯一的帝国就是大英帝国。
——摘编自李安山《论“非殖民化”:一个概念的缘起与演变》
材料二 非殖民化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位于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过程。从狭义上说,它指殖民统治终结、殖民机构解散这一历史过程,这是政治层面上的意义。非殖民化的结果及其主要标志是原殖民地国家政治地位的改变:从外国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独立国家。殖民宗主国认为:非殖民化是他们自动放弃殖民统治的自主行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认为:非殖民化是他们的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结果。
——摘编自徐蓝《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1)概括材料一中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关于非殖民化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艾德礼的观点进行评析。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说明1763年到1914年欧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本土精英阶层……掌权之后,仍然保留宗主国建立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财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并结合所学,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独立后,印度的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印度的政治体制也学习英国等等,可得出印度难以摆脱西方羁绊,D项正确;二战后,英殖民帝国逐渐崩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殖民主义留下的历史影响,不涉及印度发展如需要的资金、技术等等是否严重“依赖”西方的提供,排除B项;印度没有加入资本主义阵营,而是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家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后的非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非洲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由于不工正的国际秩序,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些国家努力寻求全球财富的公平分配,尤其是保证商品价格和市场的公平,主要方式是寻找相同境遇的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D项正确;切断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这种方式不会使国家得到发展,排除A项;经济援助,只能缓解一时之需,不是发展的长久之道,排除B项;抵制美苏两大国,不能完全解决发展问题,反而容易陷入困境,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经济贫困等的代名词到21世纪初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二战后地位逐步上升,并且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影响了国际格局,A项正确;当前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仍然存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尚未实现,排除B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方,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力量,而非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非洲。据材料“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推动非洲独立变革,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B项正确;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 国倡导下,第一次不结 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 次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 集团化原则,是不结盟 运动兴起的标志。1960年不结盟运动还没有兴起,排除A项;非洲殖民体系终结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1960年还有一些非洲国家尚未摆脱殖民统治,也即非洲尚未完全实现独立自主,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阿尔及利亚)。根据材料可知,二战结束后,阿尔及利亚人民要求独立,却遭到法国的镇压,这说明民族解放运动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曲折和坎坷,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国殖民主义者镇压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没有涉及军事独裁,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法国的殖民统治没有进一步强化,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现代(越南)。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越南建立的李朝曾模仿中国制度设置官吏,B项正确;越南得到北宋承认获得藩属国,排除A项;1885年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1991、2002年(阿根廷)。根据材料可知,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阿根廷农业占比低,不稳定;工业占比不高,不断下降,这说明制造业不行;服务业占比不断增加。根据所学知识,阿根廷金融业并不发达,综合看阿根廷经济结构问题严重,经济出现很大问题。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阿根廷中产阶级萎缩,收入低的边缘阶层增加较多,说明社会经济出现了问题。由上可以推知,阿根廷会出现政治危机,A项正确;阿根廷不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排除B项;根据孤证不立原则,仅凭阿根廷一个国家的情况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排除C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47年(英印)。根据“1947年3月”“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英国的实力严重下降,不得不调整殖民政策允许印度独立,B项正确;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是在一战后,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共和国,排除C项;仅从印度的民族解放发展,无法得出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非洲)。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非洲国家独立后更改国名,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殖民主义痕迹,展现民族独立新面貌,A项正确;改名并不能使其彻底摆脱宗主国控制,是首先摆脱宗主国的控制,获得独立,然后改名,排除B项;这些国家已获得民族独立,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更改国名,未体现政体,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题意可知,萨帕塔运动以土著文明为主体,对发展中国家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尝试,对世界旧体系形成了冲击和挑战,A项正确;拉美民族独立意识觉醒的时间是19世纪,且帕塔运动并非谋求民族独立,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在此之前已经瓦解,且墨西哥也并非殖民地,排除C项;萨帕塔运动更多的是反对国际秩序,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工业发展方案,从史实上看同年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的工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工业自主发展无从谈起,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本土精英阶层推动而获得了民族独立。而这些精英则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当他们掌权之后,仍然保留宗主国建立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财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独立后,印度的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印度的政治体制也学习英国等等,可得出印度难以摆脱西方羁绊,D项正确;二战后,英殖民帝国逐渐崩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殖民主义留下的历史影响,不涉及印度发展如需要的资金、技术等等是否严重“依赖”西方的提供,排除B项;印度没有加入资本主义阵营,而是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家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该小组搜集的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为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抗西方列强侵略和控制的运动及相关事件或相关人物,由此可知,其研究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的时间在19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在二战之后,但是与材料中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和不结盟运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45—1975年(世界)。图中的数据表明了联合国成员国在1965-1975年中数量增加的幅度变大,其中以非洲国家数量增多为主,由于非洲国家多是发展中或不发达国家,表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不断增加,是二战后殖民体系走向崩溃的结果,据结论可知②③正确;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多极世界格局没有形成,①项错误;本题主旨为“第三世界的发展”,而“经济区域一体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④项。综上可知,②③正确,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漫画信息可知,刻舟求剑本身讽刺的是不能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他们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办法,漫画反映了西方殖民已经丢掉了“殖民统治”,通过“刻舟求剑”的方式已经不能找回“殖民统治”,这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历史的进步,A项正确;漫画反映了西方殖民者不能找回曾经的“殖民统治”,而非极力维护殖民利益,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殖民者,已经丢掉了“殖民统治”,而且没有办法找回,反映的是殖民体系的瓦解,没有涉及亚非拉民族独立后面临的问题,不能得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任重道远,排除C项;材料反映西方殖民体系的瓦解,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英国)。根据所学,一战后阿拉伯地区归属英国委任统治,属于英国的半殖民地,英国为了笼络阿拉伯人,维系自己的殖民利益,限制犹太人前往阿拉伯,B项正确;英国对德绥靖并不是为了维持欧洲均势,而是避免本国卷入战争,排除A项;英国的目的是维系殖民统治而非推动民族独立,排除C项;英国对欧洲犹太难民的限制使诸多国家诟病,英国无视人道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原因: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英国担心缅甸发生共产主义运动;冷战的影响;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领导人和英国的斗争谈判;英国工党政府顺应现实的选择;缅甸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
(2)理解:缅甸属于新兴民族国家,其产业结构畸形,民族矛盾尖锐,在此背景下,缅甸需要英国政府的援助;英国政府对缅甸的援助首要出发点是为了英国的利益,即一方面想要通过缅甸获得经济利益,同时维系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有担心缅甸发生共产主义运动,为了稳定缅甸的社会秩序、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英国政府对缅甸进行政治、经济援助。英国对缅甸的援助有助于缅甸的稳定和独立,但是并不能解决缅甸国内问题,最终缅甸发生了内战,建立了军事独裁体制。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缅甸)。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根据材料“在英美决策者看来,殖民地的贫穷与动荡是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温床’”可知,英国担心缅甸发生共产主义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冷战时期,出于遏制苏联的考虑,英国支持缅甸独立,即受到冷战的影响;根据材料“在缅甸总理昂山、吴努等人的努力下,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与谈判,1948年1月4日,缅甸终于正式独立”可知,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领导人和英国的斗争谈判;根据材料“但工党政府最终从现实主义出发,顺应非殖民化浪潮”可知,英国工党政府顺应现实的选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缅甸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二战后(缅甸)。理解:根据材料“这些新兴的民族国家产业结构畸形、民族矛盾尖锐,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维持国家稳定和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缅甸独立的现实困境看,缅甸属于新兴民族国家,其产业结构畸形,民族矛盾尖锐,在此背景下,缅甸需要英国政府的援助;从英国的利益和选择角度看,英国政府对缅甸的援助首要出发点是为了英国的利益,即一方面想要通过缅甸获得经济利益,同时维系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有担心缅甸发生共产主义运动,为了稳定缅甸的社会秩序、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英国政府对缅甸进行政治、经济援助。从最终的效果看,英国对缅甸的援助有助于缅甸的稳定和独立,但是并不能解决缅甸国内问题,最终缅甸发生了内战,建立了军事独裁体制。
17.(1)历程:19世纪末,埃及知识界主张通过合法的方式建立主权国家;20世纪初,寻找民间支持,通过报刊宣传和创建党派等方式推动民族主义运动;一战期间,下层下层民众的广泛参与促使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趋于高涨;一战结束后,英国政府承认结束埃及的主权国家地位,但是仍然保留特权。背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十月革命的影响等。
(2)变化:二战前,英国虽然承认了埃及的主权国家地位,但是仍然在埃及保留特权;二战后,埃及人民通过斗争,结束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地位,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明:二战结束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英国的殖民统治地位受到削弱,如印度通过印巴分治、埃及通过苏伊士运河战争、肯尼亚人们通过武装起义等方式实现了独立自主,结束了英国在本土的统治,“日不落帝国”就此落下了帷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至一战后的埃及。历程:根据材料“19世纪末,埃及的知识界人士提出振兴民族文化和发展民族经济,通过合法的方式建立主权国家”可知,19世纪末,埃及知识界主张通过合法的方式建立主权国家;根据材料“1900年以后,他们开始转向寻求民间支持,创办报刊《利沃》(旗帜)作为宣传世俗民族主义思想的舆论阵地,进而创建祖国党”可知,20世纪初,寻找民间支持,通过报刊宣传和创建党派等方式推动民族主义运动;根据材料“一战期间,下层民众的广泛参与促使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趋于高涨”可知,一战期间,下层下层民众的广泛参与促使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趋于高涨;根据材料“1922年2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埃及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但保留了英国在埃及的四项特权”可知,一战结束后,英国政府承认结束埃及的主权国家地位,但是仍然保留特权。背景: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十月革命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英国。变化:根据材料“1922年2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埃及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但保留了英国在埃及的四项特权”可知,二战前,英国虽然承认了埃及的主权国家地位,但是仍然在埃及保留特权;根据材料“埃及借由这场战争从英法手中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使埃及的国家主权更加完整,增加了埃及财政收入,促进了埃及的发展”可知,二战后,埃及人民通过斗争,结束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地位,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明:根据材料“‘日不落帝国’在一种‘喜剧的形式’中结束了它的抱负”和所学可知,可从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英国主要殖民地独立情况及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等角度进行分析。
18.(1)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
(2)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非殖民化是20世纪以来亚非国家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一大进程。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力量普遍削弱;“民族自决”思潮向殖民地半殖民地传播,殖民地半殖民地通过各种斗争形式争取独立;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许多殖民地国家向苏联学习并领导解放斗争,使殖民统治难以为继。非殖民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国前首相站在殖民者的立场上,意图美化英国的殖民侵略行为,他的言论是不客观的和不符合事实的。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二战后(英国)。观点:根据材料“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他们……这个唯一的帝国就是大英帝国”可知,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
(2)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二战后(世界)。首先表明立场: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材料“非殖民化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位于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过程”可知,非殖民化是20世纪以来亚非国家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一大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力量普遍削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自决”思潮向殖民地半殖民地传播,殖民地半殖民地通过各种斗争形式争取独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许多殖民地国家向苏联学习并领导解放斗争,使殖民统治难以为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殖民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国前首相站在殖民者的立场上,意图美化英国的殖民侵略行为,他的言论是不客观的和不符合事实的。
19.(1)说明:在政治方面,相继确立了民主政体,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法国的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在经济方面,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在科技方面,近代欧洲兴起了科技革命等;思想方面,进行了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依据:成功:相继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等。衰落:相继进行了一战和二战;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说明:根据材料一“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和所学可知,可从这一时期欧洲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等方面的成就进行分析,如在政治方面,相继确立了民主政体,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法国的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在经济方面,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在科技方面,近代欧洲兴起了科技革命等;思想方面,进行了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4年以来(世界)。依据:关于本题作答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如成功一面可从相继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等角度进行分析;衰落一面可从俄国进行十月革命、相继进行一战和二战、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