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苏教版(2015)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苏教版(2015)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30 16: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韩非子》
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五十五篇,大部分为韩非所做自著。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即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是当时思想家荀子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
他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
他书中有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
如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
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寓言?
就是用虚构的故事来说明
某种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suì
nìng
duó

第一层(1----5):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6----7):通过人物对话,刻画出郑人的固执,迂腐。
结合注释,口头翻译。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鞋子
作动词,量长短
代词,量好的尺码。
坐 同“座”,座位

代词,自己的

代词,自己的




连词,“然后”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动词,到-----去
集市
连词,表转折。“却”

代词,量好的尺寸

量好的尺寸
拿到

代词,量好的尺寸








同“返”,返回

及 反,市 罢,
遂 不 得 履。
等到
结束
终于
同“返”,返回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代词,鞋子
量好的尺码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自己量
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寸放在
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
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才发现忘
了带尺寸)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了拿
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等到他又返
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
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
的大小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死板,固执而又愚蠢的人。
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
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那我们该怎么做?给我们的启发
是什么?
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尝试,
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他们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重视根据
实际得出的体会和结论。······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
览》全书二十六卷,是秦
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宾客们
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
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
说,共分 八览、六论、
十二纪。是杂家的代表著
作。此书成后“ 布咸阳市门, 千金其上,延诸侯
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以千金“。所以后人用
“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读准字音
shè

huò


第一层(1----2):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剑掉入江中,却在江边根据刻在船上的记号下水找剑。
第二层(3):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搭船渡过
立刻,匆忙
雕刻
这儿

-----的人


代词,他的





代词,那个,那


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
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代词,他



代词,剑

前进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这样

糊涂
(不亦-------乎:固定句式,
不是------吗?)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
到水里,急忙在船边刻下记号,
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
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剑(落在
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
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不知变通,墨守成规。
说明不懂得随事情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一,动词,量长短。
二,名词,量好的尺码。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无自信也。
一,连词,表承接。“就”“然后”
二,连词,表转折。“却” “但是”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连词,表承接。
“然后”“就”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转折。“但是”
一,代词。代人,代物。“他”(他们)、
“它”(它们 )
二,动词,到——去
三,助词,不译。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反归取之。
3,何不试之以足。
4,是吾剑之所从坠。
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词, “它”。指量好的尺寸。
动词,到——去


代词,它。指量好的尺寸
代词,代物。指鞋子。
助词,不译。
代词,代物,指剑。
代词,量好的尺寸。
2,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1,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3,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遽契其舟。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词,自己的。
代词,他的
指示代词,那个,具体指船边上
代词,他
找找通假字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
2,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
“反”同”返”,返回。
1,何不试之以足。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何不以足试之。”
倒装句
倒装句
“无信自也。”
判断句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不亦—-乎”翻译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