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下学期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下学期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8 18:0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省,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一直处于联合国托管下。科索沃占人口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坚持要求独立,但塞尔维亚方面坚决反对。在由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三方代表组成的“三驾马车”斡旋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代表今年就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举行了多轮谈判,但没有取得成果。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2007年12月8日说,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通过谈判解决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的主要障碍。这表明(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B.国际社会已就民族自决原则达成共识
C.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矛盾不可调和 D.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2.政府间国际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而言,是指由若干个国家政府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依据国际条约而设立的国际常设机构,其是现代国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下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1920年,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① 成立
1945年协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② 成立
1949年由 ③ 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改为 ④
A.①是国际联盟,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B.②是关贸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C.③是美国,北约的成立宣告了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互相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D.④是欧洲联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而建立
3.1994年,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上映,该影片肯定了旧的道德及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仅票房和艺术双赢,甚至间接帮助美国保守派夺回了当年的中期选举。这可以用于说明( )
A.美国民主出现倒退 B.电影是意识形态的反映
C.美国社会道德沦丧 D.艺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4.二十国集团(G20)于1999年成立,其成员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6%,贸易额占全球的75%。G20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包含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二十国集团的成立( )
A.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的建设 B.便利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控制
C.摒除了经济霸权主义的行径 D.有利于全球在合作共赢中共同发展
5.亨廷顿说:“世俗主义者真纳成为把伊斯兰教作为巴基斯坦国基础的热情倡导者。盎格鲁化的李光耀学会了汉语普通话,并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儒教促进者。信仰基督教的锡兰政治家班达拉奈克皈依了佛教并求助于僧伽罗民族主义。”这说明,西方文化的扩张( )
A.受到非西方国家的顽强抵抗 B.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边缘化
C.未能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体现了近代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6.2018年12月,由11个亚太国家签订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2020年11月,东盟和中国、日本等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同年12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完成谈判。这些区域合作说明( )
A.亚太地区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B.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C.发展中国家政治影响力增强 D.经济全球化与地区认同相互激荡
7.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的贸易从原来高额关税政策逐渐向“非关税”政策倾斜。1989年,美国以“未能充分有效地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和拒绝那些依靠知识产权的美国公司进入市场”为理由,将25个国家和地区列入观察名单,对其贸易进行审查。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贸易保护主义趋于衰退 B.经济全球化主导国际关系
C.国际竞争呈现出新趋势 D.国际经济缺乏制度化规范
8.尽管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等无疑有正面效应,但从第三世界的角度看,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全球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最轰轰烈烈的近10年间,实质上是对第三世界重新殖民化的过程。该学者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 )
A.助长了西方大国的强权政治 B.加速了政治多极化的进程
C.制约了第三世界的正常发展 D.导致了新殖民主义的抬头
9.1960年,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石油减产、提价政策,左右了世界石油的供应情况。1973—1980年,国际油价上涨20倍,国际石油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的态势持续了七八年。这( )
A.说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为产油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C.导致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发生变化 D.成为巴以地区冲突的历史性原因
10.1999年9月,八国集团(G8)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二十国集团(G20),其宗旨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反映出( )
A.冷战依然是国际关系主题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形成
C.世界各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D.经济全球化呈现新局面
11.如表为1995~2005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统计,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
1995年 5.99% 27.63% 14.86%
2000年 9.63% 47.70% 44.67%
2005年 9.03% 46.18% 32.31%
A.跨国公司海外业务发展呈现递增趋势 B.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C.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缩小了贫富差距 D.跨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手段
12.联合国宪章、关贸总协定都对贸易自由化进行了明文规定;WTO规则体系涵盖从贸易投资到知识产权、从传统农业到高新产业的方方面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国际金融资金的流动方案、调整监督金融市场的不合理行为;世界贸易组织专门成立争端解决机构并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中发挥巨大作用。这表明( )
A.世界大国战略目标趋于一致 B.联合国主导国际争端的解决
C.世界的多极化格局深入发展 D.国际组织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13.1995年世界银行的权威经济学家推出了《东亚奇迹》一书,率先将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誉为“东亚奇迹”,此后,诸如“亚洲世纪”“东亚文明的复归”之类的讨论接二连三的出现了,有学者感叹, “东亚人终于又一次有资格在世界上高声说话了”。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格局调整 B.亚洲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C.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影响深远 D.经济发展推动亚洲国际地位提高
14.根据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超过6%的份额转移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达到14.81%,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大幅增加至13.1%。这反映了(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B.发展中国家正逐渐主导国际秩序
C.传统国际经济体系受到冲击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
15.20世纪中期,苏联、美国介入非洲事务,对英国、法国主导的非洲秩序构成冲击。进入 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综合影响力的排序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梯次:处于第一梯队的国家是法国、中国、美国、英国;处于第二梯队的国家是日本、德国、印度;处于第三梯队的国家是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国。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
A.世界大国政治影响力的变化 B.殖民主义体系在非洲地区瓦解
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最终形成 D.新兴国家助力非洲地区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0年8月2日,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美国第一个宣布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封锁和制裁。随后派国防部长切尼到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活动,说服这些国家同意美国派兵前往。8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执行“沙漠盾牌”计划,向海湾大举增兵。头一个半月,派往海湾地区的陆海空兵力为20万。11月10日,布什又宣布再增派20万部队……按照美国说法,是要保卫沙特阿拉伯安全和恢复科威特主权。由于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打阿拉伯人,令整个阿拉伯世界很反感,即使是一些亲美的阿拉伯政权也不敢接受美国驻军。而现在美国以反对伊拉克侵略为号召,高举“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把握战略时机,堂而皇之地把40万军队开进沙特并封锁海湾,还获得了80多个国家参加支持对伊拉克制裁。一贯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霸权主义的美国从未如此风光,但说穿了就是出于维护其在这个地区的战略利益需要。
——摘编自程林胜《世纪末大震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重大的扩张很大程度上是各种历史力量的产物:经济生产力和资源的增长,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的出现和新君主国的兴起。正是这些欧洲君主国向合股公司发放了特许状,为像哥伦布和达·伽马这样的人们提供了取得的这些成就所必需的支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36年,伦敦工匠成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叫“伦敦工人协会”,其领导人是著名的工人领袖威廉·洛维特。不久以后,起草了一份法律文件,称为《人民宪章》,并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由此,一场震惊世界的运动就拉开了序幕。在此后大约20年时间内,反复涤荡着英伦大地。这场运动是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这一时期的工会运动深受欧文主义影响。欧文生于马鞍匠之家,1800年出任著名的新拉纳克棉纺厂经理,开始试行他的社会理想。1824年,他变卖了家产去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创建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但这个试验失败了。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1967年7月1日,欧洲六国共同签署的《布鲁塞尔条约》正式生效,它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的正式命名。欧洲的联合是战后国际形势和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虽然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欧主要国家在历史上曾存在很多矛盾,发生过一系列冲突和战争……在戴高乐和阿登纳的共同努力下,法德两国终于在1963年签署了著名的《法德友好合作条约》……西欧历史文化都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有相近的文化历史渊源、心理认同感。
——摘编自刘茂森《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和达·伽马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并概括“这些成就”对西欧社会结构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写出“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的名称。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述这场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用一句话概括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试验”无法实现的原因。
(3)指出1993年欧洲共同体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释欧洲联合的缘由。(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加强与外国侵略者勾结,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带有崇洋媚外的特点,具有官僚资本的性质,本质属于封建官办工业的继续和发展,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强”、“求富”,以维护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客观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材料三 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请回答:
(1)比较图1和图2,从东西方经济交流地位变迁的角度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除自然因素外其变迁的政治、经济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美国和欧洲盟国、日本、澳大利亚秘密组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总部设在巴黎,简称“巴统”,苏联、东欧和一些民族国家被列入禁运对象。1950年,巴统正式将中国列入禁运国家之列。1952年,巴统成立亚洲分支机构“中国委员会”、专门实施针对中国和朝鲜的禁运。1990年6月,巴统决定放宽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出口限制,1993年,会员国一致认为巴统“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次年4月9日正式宣告解散。为弥补巴统解散后国际多边出口管制的空白,1996年7月,在美国的操纵下,“巴统”成员国和中东欧国家,以及南非、印度等共33国的代表签署《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员国间的信息通报制度,达到对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品及相关技术转让的监督和控制。协定在口头上将伊朗、伊拉克、朝鲜和利比亚4国列入管制对象。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
组织机构 限制清单
巴黎统筹委员会 先进材料、材料加工、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导航与航空电子、船舶、推进设备
瓦森纳协定 特殊材料及相关设备、材料加工、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导航与航空电子、船舶、航空与推进设备
——据郭锦《从巴统到限制军售——西方对我国技术出口管制的历史演变》等结合材料,以“从‘巴统’到‘瓦协’”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在由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三方代表组成的‘三驾马车’斡旋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代表今年就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举行了多轮谈判,但没有取得成果”“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通过谈判解决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的主要障碍”和所学可知,关于科索沃问题解决,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相关力量均参与其中,且美国起主导力量,说明的是世界格局呈现的是“一超多强”局面,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强调的是国际格局的变化,排除A项;关于民族自决原则在国际社会上并未达成共识,排除B项;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矛盾是由国家利益导致的,非不可调和,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是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93年改为欧盟,所以④是欧洲联盟,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发展,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而建立,D项正确;①是国际联盟,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排除A项; ②是世界银行,而非关贸总协定,排除B项;③是美国,为了应对美国的挑战,1947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上映,间接帮助美国保守派夺回了当年的中期选举,体现了艺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可以用于说明艺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未体现美国民主发展情况,排除A项;《阿甘正传》宣扬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但不代表电影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而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可以用于说明艺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不能反映美国社会道德沦丧,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由材料可知,G20贸易额占全球75%,包含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这一集团的成立和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合作发展,D项正确;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不是区域经济组织,排除A项;G20合作属于共赢发展,不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排除B项;G20并不能遏制经济霸权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西方)。根据材料可知,巴基斯坦、新加坡和锡兰等国都曾被西方殖民侵略或文化输出,但他们最终都自主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文化类型,这说明西方文化的扩张并未能抹杀被侵略国家文化多样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顽强抵抗,材料中的真纳、李光耀、班达拉奈克都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文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其他地区文化的边缘化,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西方文化对非西方国家的扩张,并不能体现双向性,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世界是一个整体,即全球化;另一方面也承认多样性,即地区的相互认同。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将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本土化、区域化趋势,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且材料中不只涉及亚太国家,排除;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方向发展开始于二战后初期,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美国以“未能充分有效地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和拒绝那些依靠知识产权的美国公司进入市场”为理由,对25个国家和地区列入观察名单,对其贸易进行审查,说明美国是根据本国的情况做出的贸易审查,并未按照国家准则进行,说明美国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在贸易政策上向高科技产业倾斜,体现了国际竞争呈现出新趋势,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新的加强趋势,而非衰退,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主导国际关系,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排除B项;二战后,世界经济具有一定协调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由材料“实质上是对第三世界重新殖民化的过程”可知,该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使第三世界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制约了第三世界的正常和健康发展,C项正确;虽然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带有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但与材料信息和主旨不符,排除A项;“加速了政治多极化的进程”的结论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B项;新殖民主义是二战后西方强国对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侵略政策和手段,但它并不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1980(世界)。根据材料,西方国家长期对中东、拉美等产油国石油资源进行控制和掠夺,欧佩克成员国加强国际合作,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国际油价上涨20倍,为产油国经济发展创造条件,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的内容,欧佩克也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排除A项;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依然是发达国家,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巴以地区冲突,也并非巴以地区冲突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9年9月(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二十国集团涵盖了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国家,体现了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影响力的增强,也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呈现新局面,D项正确;当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排除A项;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构建中,排除B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仍然不平衡,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5——2005年。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95~200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销售额占GDP的比例以及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00~2005年,增长速度稍微放缓,但是仍占据着较大的比例。由此可见,跨国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推动了经济全球化,B项正确;2000~2005年,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跨国公司,并未提及发展中国家的状况,排除C项;仅从跨国公司经营情况,无法判定其是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手段,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协调机制、争端解决机制等,这些国际组织的存在对经济全球化有一定促进作用,D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除涉及联合国外,还涉及众多国际组织,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并非多极化,且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题意可知,之所以有“亚洲世纪”、“东亚文明的复归”和“东亚人终于有一次有资格在世界上高声说话了”的讨论,是因为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由此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亚洲国际地位的提高,D项正确;1995年是两极格局瓦解后,此时国际格局没有再出现新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国际地位的提升,并不能体现亚洲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排除B项;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没有组成区域经济集团,不能说明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影响深远,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占份额得到提升,金砖国家是由新兴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投票权增加,这些都冲击了传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C项正确;迄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西方发达国家仍掌握国际话语权,排除A项;“发展中国家正逐渐主导国际秩序”不符合史实,目前主导国际秩序的仍以发达国家为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的激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中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大批非洲国家独立。美苏冷战,在非洲进行争夺影响了非洲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这些因素,冲击了英法在非洲的秩序。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新兴国家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受历史因素影响,美国、英国和法国在非洲仍有巨大的和益和力量存在,故进入 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综合影响力处于第一梯队的国家是法国、中国、美国、英国,A项正确;“殖民主义体系在非洲地区瓦解”不能体现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综合影响力的排序,排除B项;“新的国际政治格局最终形成”史实表述错误,排除C项;“新兴国家助力非洲地区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1)控制海湾地区的石油;实现在海湾地区长期驻军计划,谋求更多权益;彻底摧垮伊拉克,确保沙特安全;显示美国“超级大国”军事实力,企图重建美国对世界支配地位。
(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打破原有世界格局,加速了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东地区。根据材料“美国第一个宣布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封锁和制裁”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目的之一是对伊拉克进行制裁,控制石油;根据材料“把40万军队开进沙特并封锁海湾”可知其目的是通过驻军加强对海湾地区的军事控制;根据“保卫沙特阿拉伯安全和恢复科威特主权”可知另一目的是为了维护沙特安全;根据材料“高举‘替天行道’的杏黄旗……还获得了80多个国家参加支持对伊拉克制裁”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目的彰显美国地位,企图重建世界领导权。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东地区。根据材料“高举‘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把握战略时机,堂而皇之地把40万军队开进沙特并封锁海湾,还获得了80多个国家参加支持对伊拉克制裁。”这次战争一定程度上提高美国国际地位,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中东地区,由于伊拉克受重创,美国成功渗透,改变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打破原有世界格局,加速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17.(1)成就: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舰队完成环球航行。
影响: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或答“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亦可),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或答“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亦可)。
(2)名称:英国宪章运动。
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原因: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3)事件:欧盟成立。
阐释要求:需要从欧洲自身(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战后国际格局(两极格局或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或区域集团化)三大视角综合分析。
【详解】(1)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新航路开辟时期的历史,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里库特,可得出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到达美洲,可得出哥伦布到达美洲;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出发,途径大西洋和加纳海岸。经过大西洋,抵达巴西。沿南美洲东海岸向南行,抵达现在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停泊30天。麦哲伦穿过麦哲伦海峡,抵达太平洋。后麦哲伦舰队完成环球航行,可得出麦哲伦舰队完成环球航行。
本题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可得出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或答“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亦可),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或答“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亦可)。
(2)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结合材料二“不久以后,起草了一份法律文件,称为《人民宪章》,并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由此,一场震惊世界的运动就拉开了序幕”,可得出“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是英国宪章运动。
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结合时代背景,从经济角度考虑,工业革命的开展,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矛盾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兴起并发展壮大;结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本题第三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据材料二”1824年,他变卖了家产去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创建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但这个试验失败了”及所学知识可知,欧文并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3)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欧洲)。结合所学知识,1993年欧洲共同体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1993年《马斯特里赫条约》的生效,欧盟成立。
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据材料三“西欧历史文化都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有相近的文化历史渊源、心理认同感”,可得出欧洲人有共同的文化遗产,统一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梦想;据材料三“欧洲的联合是战后国际形势和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虽然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可得出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要重建欧洲只能走联合统一道路;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二、三流国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战后国际格局的角度,欧洲走向一体化是为了抵御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据材料三“在戴高乐和阿登纳的共同努力下,法德两国终于在1963年签署了著名的《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可得出彻底消除法德两国的矛盾。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可得出欧洲走向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
18.(1)信息:图1古代东西方经济交流以中国为主导,图2近代经济交流以欧洲(英)为主导。
原因:古代中国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封建经济高度发达。近代欧洲民主代议制确立特别是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不同:改革开放前,全盘否定洋务运动,抹杀洋务运动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既揭示了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的阶级本质,又肯定洋务运动积极作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原因:改革开放前,史学界受“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影响,片面地用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评价洋务运动,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改革开放后,史学界摆脱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影响,解放了思想,运用现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全面评价洋务运动,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3)观点:欧洲的衰落是相对的,但欧洲仍发挥重要作用
论证: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被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所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两极格局所取代。
另一方面,欧洲仍在发展与进步,并在世界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一体化发展迅猛,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信息,根据材料一的“丝绸之路”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古代东西方经济交流以中国为主导,图2近代经济交流以欧洲(英)为主导。
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与经济上分析,根据“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封建经济高度发达;根据材料“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洲民主代议制确立特别是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本题是背景类与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加强与外国侵略者勾结,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全盘否定洋务运动,抹杀洋务运动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地主阶级‘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强’、 ‘求富’,以维护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客观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既揭示了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的阶级本质,又肯定洋务运动积极作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与“带有崇洋媚外的特点,具有官僚资本的性质,本质属于封建官办工业的继续和发展,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史学界受“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影响,片面地用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评价洋务运动,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根据材料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客观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史学界摆脱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影响,解放了思想,运用现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全面评价洋务运动,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与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类。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三“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观点为欧洲的衰落是相对的,但欧洲仍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小问论证,根据材料三“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被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所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两极格局所取代;根据材料三“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一方面,欧洲仍在发展与进步,并在世界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一体化发展迅猛,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19.从“巴统”到“瓦协”,美国操纵的这两个组织,致力于对对象国家实施军事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禁运,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其实施对外战略服务。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两大阵营对峙。美国组织成立“巴统”,矛头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在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又将中国纳入禁运名单。两极格局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巴统”失去存在理由而解散。这表明,“巴统”成为美国推行“冷战”和霸权政策的工具。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操纵成立“瓦协”,对中国等一些国家列入禁运对象,继续推行霸权主义,遏制中国的崛起。“巴统”到“瓦协”表明,尽管国际局势变化,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冷战思维,实施霸权思维和强权政治的政策没有变化。“巴统”和“瓦协”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不立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加速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现代的世界。首先指出 “巴统”与“瓦协”的目的,根据材料“苏联、东欧和一些民族国家被列入禁运对象。1950年,巴统正式将中国列入禁运国家之列。1952年,巴统成立亚洲分支机构‘中国委员会’、专门实施针对中国和朝鲜的禁运。”与“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员国间的信息通报制度,达到对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品及相关技术转让的监督和控制。协定在口头上将伊朗、伊拉克、朝鲜和利比亚4国列入管制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巴统”到“瓦协”,美国操纵的这两个组织,致力于对对象国家实施军事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禁运,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其实施对外战略服务。
其次,分析“巴统”的背景,发展与本质。根据材料“苏联、东欧和一些民族国家被列入禁运对象。1950年,巴统正式将中国列入禁运国家之列。1952年,巴统成立亚洲分支机构“中国委员会”、专门实施针对中国和朝鲜的禁运。”与“1990年6月,巴统决定放宽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出口限制,1993年,会员国一致认为巴统‘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次年4月9日正式宣告解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两大阵营对峙。美国组织成立“巴统”,矛头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在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又将中国纳入禁运名单。两极格局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巴统”失去存在理由而解散。这表明,“巴统”成为美国推行“冷战”和霸权政策的工具。
再次,分析“瓦协”的背景,发展与本质。根据材料“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员国间的信息通报制度,达到对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品及相关技术转让的监督和控制。协定在口头上将伊朗、伊拉克、朝鲜和利比亚4国列入管制对象。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与“1996年7月,在美国的操纵下,‘巴统’成员国和中东欧国家,以及南非、印度等共33国的代表签署《瓦森纳协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操纵成立“瓦协”,对中国等一些国家列入禁运对象,继续推行霸权主义,遏制中国的崛起。“巴统”到“瓦协”表明,尽管国际局势变化,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冷战思维,实施霸权思维和强权政治的政策没有变化。
最后,总结归纳,升华中心。根据材料“特殊材料及相关设备、材料加工、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导航与航空电子、船舶、航空与推进设备”再综合以上证明过程可知,“巴统”和“瓦协”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不立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加速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