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8 12:4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某年路过浙东,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寄宿一夜,意外地触发万千感慨。
此间三江交汇,有虞舜渔猎的远古传说,是商旅往返的交通中枢,古迹①____________,每一处都是独特的历史印记。
翻阅当地史料得知,山水诗宗谢灵运开篇,描绘此地山水,随后来了唐朝的李白、杜甫……来了宋朝的苏轼、陆游……来了元明清的钱思复、唐伯虎……一代代才华横溢的名士才俊穿越漫长的时空,来赴奇山异水的盛宴。三入浙东的李白,经此古埠进入钟灵毓秀的越中,以天才的挥洒,奠定了唐朝山水诗的文学史地位。
那是一个漫长不息的盛会,一场绵延不断的雅集,一支流光溢彩的队伍。一千多年的吟唱②____________,一千多年的杰作斑斓如练。
从南北朝到明清,走过这条诗路的诗人络绎不绝,留下的诗文卷帙富赡,造就了中国文学又一座瑰丽高峰。我在这古镇③____________:寻找李白落帆登岸的码头,寻找孟浩然枕流听桡的扁舟,寻找苏轼遥望远山的柳堤,寻找陆游旅泊夜宿的灯影……
古老而又年轻的小镇正由一个历经沧桑的津渡朝一个活力蓬勃的现代城镇嬗变,勤勉的后辈子孙,让千古诗人倾情咏叹的景致,渐次苏醒。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使用了省略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论散文,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论诗作,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①____________________,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论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论绘画,他的画作有极高的造诣。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奋厉有当世志”,官居礼部尚书,但刚正不阿、秉言直书的性格,使他仕途多舛,几次被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②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钦佩的是,苏东坡在精神上摆脱了得失的痛苦,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世事沧桑变化,在坎坷中独享清趣,在清淡中品尝滋味,在绝境中活出精彩。
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襟怀,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在此山中”的睿智思辨;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象,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雅脱俗,也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浩荡气节。③_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乃至中国文化将会失去多少光彩!纵然人生如须臾一瞬,苏东坡的精神却获得了永生。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请以“苏东坡”为开头,分别用一个陈述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北宋崇宁元年,57岁的黄庭坚结束在四川六年的贬谪生活,从贬所东归,恰逢雨水连绵,至黄龙山天才放晴,故作诗一首:“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请发挥想象,将诗句“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感叹人不是铁石心肠,想一吐为快却又噤若寒蝉、欲言又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诗人的心境;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双关手法,指出世俗风恶,早日回乡,以免把自己高洁的品格玷污了。
难字专练 写对写好
二、课外拓展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行京口至竹里诗
鲍 照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涂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起笔没有交代有关旅程之事,而是直接描写景物,节奏紧凑,富于力度。
B.“斯志”“孤游”两句,承上启下,从描写旅途所见之景,过渡到感怀人生际遇。
C.“兼涂”“半菽”两句,写无暇休息,粗陋的饮食也来不及吃,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D.诗人认为,君子树立威名后再发号施令,小人就会谨慎小心且为之拼死效力。
9.有人认为本诗前六句描写景物“既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请从中任选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宾 至
杜 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延客之状,居幽而地僻,访客稀少,且自己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
B.颔联写惊讶之情,此宾客因诗人文章名闻海内而前来拜访,这让诗人受宠若惊。
C.颈联写款待之事,上句易“宾”为“客”,既避免与诗题重复,也使得诗句平仄协调。
D.全诗写“宾至”,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
11.杜甫的《客至》和《宾至》中,主人对“客”和“宾”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诵读
1.(示例)①星罗棋布 ②不绝如缕 ③流连忘返
2.小镇古老而又年轻,正在发生嬗变,由一个历经沧桑的津渡,变为一个活力蓬勃的现代城镇。
3.①省去列举的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使文字更加简洁;②前后形成呼应,形式整齐,更有韵律。
4.(示例)①论词作 ②竟在流放中度过 ③如果没有他
5.第一段:苏东坡是艺术领域的全才。第二段:苏东坡人生坎坷却乐观旷达。第三段:苏东坡精神丰富、永恒。
6.(示例)雨下的时间太长了,道路与野地的积水流入田中,使田中的水涨满了,像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天晴了,原本在窝里待着的布谷鸟正声声呼唤着被雨淋湿的同伴快快回家。
7.(1)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2)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3)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8.D [D项说法有误。“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的意思是,君子为了建立自己的名望而生存,而小人一辈子只能听命于别人,为别人效力。]
9.(示例)“冰闭寒方壮”描写冰封万里、寒意正浓,准确地抓住了冬天景物寒冷肃杀阴郁的特征,又是诗人才华无处施展、内心苦闷压抑的写照。“风动鸟倾翼”描写猛烈的寒风中鸟儿奋力展翅,准确地抓住了鸟在寒风中飞翔的瞬间姿态,又是诗人不甘于现实的压制,竭力抗争的写照。诗中的景物既是自然景物的如实再现,又表达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和情志。
10.B [“受宠若惊”错。]
11.①《客至》的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②《宾至》的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清高的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