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求真求实·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求真求实·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8 12: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求真求实·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谈到地理分布,如果我们承认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气候及地理的变化,以及由于诸多偶然而未知的散布方式,生物曾发生过从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的大规模迁移;那么根据遗传变异学说,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许多有关生物分布上的重要事实。为什么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呢?其原因在于,生物都是以共同的世代谱系相连接,并且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在同一块大陆上,在极为不同的条件下,在炎热和寒冷的环境中,在高山和低地,在沙漠与沼泽,每一大纲中的大多数生物是有明显联系的。这使每一个旅游者都会感到惊奇,但对我们来说,所有这些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它们是同一祖先和早期迁入者的后代。根据前述迁徙理论,加之在多数情况下的生物变异,我们借助于冰期事件便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在最遥远的山区,在南北温带中会有少数植物是相同的,而其他许多植物也是很相似的;同时也容易理解,为什么虽然有整个热带海洋的间隔,南北温带海洋生物中仍有些也极为相似。虽然两个地区具有适于同一物种生活的相同的自然条件,但如果两个地区长期隔离的话,它们之间的生物存在极大的差异,人们也就不必为怪了,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一切关系中最重要的。而且,在这两个地区,在不同的阶段内,从其他地区或者这两个地区之间彼此接受的迁移来的生物的比例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两个地区中生物变异的过程也就必然是不同的。
根据这种迁徙的观点,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物变异,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海岛上仅有极少量的物种栖息着,而其中许多还是特殊的地方性类型。我们清楚地看到为什么那些不能横渡广阔大洋的动物类群,如蛙类和陆栖哺乳类,没有在海岛上居住;另一方面,为什么那些能够飞越海洋的动物,如蝙蝠中的一些新的特殊类型却在远离任何陆地的海岛上被发现。海岛上有特殊类型的蝙蝠存在,但却没有发现任何陆生哺乳动物的事实也是特创论根本无法解释的。
按照遗传变异学说,在任何两个地区若存在着亲缘关系很近的、有代表性的物种的话,就暗示着相同的祖先类型曾经居住在这两个地区。并且无论在什么地方,若有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栖息在两个地区,我们必然还会在那里发现这两个地区所共有的物种;无论在什么地方,若有许多亲缘关系密切的特征性物种出现的话,那么属于同一类群的一些可疑类型和变种也同样会在那里出现。各个地区的生物,必然与其最邻近的迁徙源区的生物有关,这是一个极为一般性的法则。我们可以看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胡安·斐尔南德斯群岛以及其他美洲岛屿上的动植物均与其相邻近的美洲大陆的动植物有着惊人的联系。同样的,佛得角群岛及其他非洲岛屿上的生物与非洲大陆上的生物间也存在着这种联系。必须承认,靠特创论无法对这些事实作出解释。(摘编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综述和结论》)
材料二: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他确信进化的发生、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直到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这一在1838年就得出的全新的进化理论,直到21年后才被公开发表。
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常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外界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的理论需要汇集大量支持材料才能发表。
达尔文推迟发表理论的原因很复杂,不可简单解释,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达尔文恐惧什么?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在专业上还没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一种异端学说来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
他的异端学说又是什么呢?信奉进化论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论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达尔文虽不是道德漠然之人,但他并不关心清除西方思想中有关自然的深度偏见。延迟理论发表,理性的读者应该能够理解。(摘编自斯蒂芬·杰·古尔德《自达尔文以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达尔文在阐明自然选择理论的同时,摆出具体事实质疑特创论的观点,认为特创论无法解释诸多生物学上的现象。
B.特创论根本无法解释在远离陆地的海岛上没有蛙类和陆栖哺乳类等动物居住的踪迹,却有特殊蝙蝠存在的事实。
C.达尔文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的专业还没有确立,还需要不断充实、完善支撑他进化理论的大量材料。
D.达尔文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产生影响,但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有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长期隔离,即便具有适于同一物种生活的相同自然条件的两个地区的生物也会存在差异。
B.如果在任何两个地区发现了亲缘关系很近的、有代表性的物种,那就说明它们有相同的祖先。
C.达尔文虽经过实地考察,但直到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才确信进化的发生,确立进化理论。
D.达尔文得出的进化理论就是哲学上唯物主义的结论,这一“异端学说”让他当时感到很害怕。
3.下列对材料有关观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英国的爱尔河,发现100%的石斑鱼雄鱼变雌鱼,还有部分平眼鱼出现雌化现象。这说明环境会引起生物变异。
B.特创论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因此不会存在物种的变异、变种等现象。
C.南极洲气候酷寒,长年被冰雪覆盖,四周为大洋所包围,地理位置特殊,因而生物具有独特性,不可能与外界同祖。
D.达尔文是一位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材料二的作者古尔德不认可该说法。
4.有同学对自然条件相同的两个地区却产生并不相同的生物变异的现象感到疑惑。请根据材料一,解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尔德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达尔文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在那儿
刘慈欣
(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星飞船入侵而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
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了大副的话。
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刻却见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围,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轻了。重力减小的其他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
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
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重力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想到这里,冯帆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二十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风粉碎了。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一种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色雪尘中,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当缺氧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入由水围成的空间。他感觉自己是在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上方的蓝色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大气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选自《刘慈欣作品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纵身一跃”,既写出了冯帆跳入水中时的敏捷,也显示出他要登上峰顶、征服海水高山的毅然决然的坚定信心。
B.冯帆最初没有考虑爬坡的因素,原本认为有足够的体力支撑他登上峰顶,但他并未因此对登山这个决定感到后悔。
C.“海水高山是他的了”一句,写出了冯帆在察觉被丢弃的救生艇及自身的情况后,重新燃起了登上峰顶的希望之火。
D.从峰顶正中坠入海水又上浮时,由于窒息,冯帆感受到了那熟悉的死亡威胁,他想起了曾经攀登珠峰时的危险境地。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时间为序组织安排情节,符合人们对事件的一般认知过程,让读者对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整个过程了解得详细透彻。
B.作者在行文中想象丰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低重力下的海浪写得形象生动,也将冯帆在海水中前行的行为烘托得更加壮美。
C.小说在描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过程中,穿插交代了船长的失误;而冯帆急忙用步话机呼叫想提醒船长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善良。
D.小说结尾言简意赅,既交代了冯帆登顶终于成功的结局,又直接阐明了小说的主题: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不畏险阻,勇于探索。
8.小说开头段落(含前情梗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节选自《东坡题跋·书李简夫诗集后》)
材料二:
陶渊明,字元亮。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间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每画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家贫A亲老B起C为州D祭酒E不堪F吏职G少日H自解归。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径,指隐居之所,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的“三径”含义相同。
B.薪水,指砍柴、打水;后多用来指工作、劳动的酬劳,与文中意思不同。
C.“应束带见之”与“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两句中的“见”含义不同。
D.“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与“赍钱三百万”(《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赍”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陶渊明独自去彭泽县任职,没带家眷;但他送了一个劳力给儿子,写信说让这个劳力帮儿子解决生活困难,叮嘱儿子要善待他。
B.陶渊明爱酒,想把公田全部用来种植酿酒作物;他与朋友共饮,有人半路加入也不以为意;朋友留下的钱,他也全部送到酒家。
C.江州刺史王弘打算结交陶渊明,于是通过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邀他前来自己家里痛饮,陶渊明虽然有脚疾,但也欣然前往。
D.陶渊明虽不懂音律,却弹拨无弦琴来寄托心意;对来访之人不论贵贱,只要有条件就以酒待之;面对客人不拘礼节,天真直率。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苏轼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请结合材料二第二段,说说这句话的具体表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舟至合江度周卿以诗相迓次韵
[宋]魏了翁①
雨满长空水拍畴,荔香松色倚江流。
半窗灯火千年梦,万里风波一叶舟。
谩道班卿②若仙去,谁知谢傅③正同忧。
西归待我期相告,横被风师三日留。
注 ①魏了翁:南宋诗人。宝庆元年,他遭到诬陷,被贬至靖州。绍定五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这首诗即作于此时。②班卿:指东汉的班超。他平定西域,被封为“定远侯”。③谢傅:东晋的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他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朝得以存续。死后被追赠太傅,后人称其为“谢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卿得知诗人在合江度上岸,特意来江边等待,诗人先写此诗相赠,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B.首联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漫天的大雨,江里浪涛汹涌;江岸生长着带有清香的荔枝,树色苍翠。
C.颔联上句是说自己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依然不忘理想;下句则是说自己远道而来,以舟自喻。
D.尾联写诗人告诉朋友此次西来因为大风晚到几日,下次再来会提前告诉朋友,免得让朋友白等几天。
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
(2)《兰亭集序》中,写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争残酷和破坏之重,并从侧面反映人们对战争痛心疾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获得诸多重要成就。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在中国历史上①____________的“小儿辩日”问题,a.(       );再如,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更如,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是为了解决浑盖之争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得以实施的;还如,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②________________;……类似例子,③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b.(                )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作为c.(             ),浑盖之争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日,《中国奇谭》凭借精美的画风、有趣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中式哲学,实现热度与口碑的双丰收,成为2023年开年名副其实的爆款国漫。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奇谭》不仅铺陈了一个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魅力的“奇谭”故事集,还开拓了国产动画片创作和传播的新路径。
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组成的《中国奇谭》,既是传承与回望,也是中国动画新百年的起点,用现代观念和技术手段呈现了中国美学、讲述了中国故事,转变了新国漫“昙花”的命运。
《中国奇谭》的内核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将不同主旨的动画融通古今,呈现出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隽永魅力。这些动画的主题,无不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体现出中国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中国奇谭》是奇谭也是现实,其核心在于“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语境之间的结合”。例如,《小妖怪的夏天》从全新的角度切入国人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故事,不仅挖掘了“邪不能胜正”的根源,还用幽默、风趣的方式阐释了当代职场的运行规则与生存诀窍,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中,与作品产生深度的情感共振和思想共鸣。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努力,追求梦想。
B.人民军队迎来95岁生日,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强军伟业在昂扬奋进。
C.河北将紧紧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京津冀重点领域的合作。
D.这个部门推到那个部门,那个部门又推到这个部门,如此“礼让”真让群众无法接受。
22.请就材料内容,以“《中国奇谭》……是中式的”这一句式写一组排比句,作为对这一爆款国漫的评价。(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流浪地球Ⅱ》《三体》等影视剧的热播,关于科幻作品价值问题引发了广泛热议:有人说,它跳出了现实条条框框的束缚,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说,它通过描述未来人类的可能状况,为研究当下社会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有人说,科幻作品并非凭空、盲目地猜测未来,它更是在以别样的方式引领未来……
实际上,这里讨论的各种价值对人生规划乃至社会发展也都有某种深远的影响。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1.C [“达尔文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的专业还没有确立”错,材料二第3段的表述为“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在专业上还没地位”。]
2.A [B项“那就说明它们有相同的祖先”错,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表述为“就暗示着相同的祖先类型曾经居住在这两个地区”。C项“但直到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才确信进化的发生”错,材料二第1段的表述为“他确信进化的发生、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直到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D项“达尔文得出的进化理论就是哲学上唯物主义的结论”错,材料二第4段的表述为“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
3.D [“古尔德不认可该说法”错,“该说法”指代错误,选项中指代的是“达尔文是一位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由材料二第2段“这类传记常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外界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的理论需要汇集大量支持材料才能发表”和第3段“达尔文推迟发表理论的原因很复杂,不可简单解释”可知,文中古尔德否定的是将达尔文推迟发表理论的原因仅仅归于“达尔文是一位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4.两个地区长期隔离,在不同的阶段内,从其他地区或者这两个地区之间彼此接受的迁移来的生物的比例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两个地区中生物变异的过程也就必然是不同的。
5.①延迟发表自己的生物进化论。②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
6.B [“冯帆最初没有考虑爬坡的因素”不合文意。由原文“他大概算了一下……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他考虑了爬坡的因素。]
7.D [“直接阐明”错,从文中来看,应该是“含蓄地揭示”;另外,对主题的概括也不够准确全面,从文中来看,要想成功,不仅要不畏险阻、勇于探索,还要战胜自身的负罪感,要勇敢地面对新挑战。]
8.①交代小说主人公冯帆和他因负罪感躲避登山的处境,和后面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过程形成对照,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开篇点题,具体叙述海水高山的地理位置及情况,为下文具体写冯帆的登顶过程提供了背景空间。③突出冯帆的形象:战胜自身的负罪感,勇敢面对新挑战。(答出两点即可)
9.①作者在文中想象外星飞船入侵,引发了海水的上升,形成了海水高山,而冯帆在重力减小的情况下最终登上峰顶的艰辛过程,体现了宇宙科学之美。②冯帆在攀登海水高山峰顶的过程中,战胜了自身对死亡的恐惧,也战胜了羁绊自己已久的负罪感,体现了人性之美。③宇宙科学之美展示的是想象中的神秘事物,颇有诡谲意味;冯帆身上勇敢、善良的人性之美让其登顶过程显得非常壮观,二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向读者展示出一种壮观的诡谲。
10.BEG
解析 句意:家里很穷且父母年老,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便弃官回家了。
11.D [C项面见、拜见/同“现”,显示。D项携带、准备/赠送。]
12.C [“于是通过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邀他前来自己家里痛饮”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间邀之”可知,应是“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邀请他”,并非邀请到王弘家里。]
13.(1)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已经)卧床挨饿好几天了。
(2)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他没有接受(不去就任)。
14.①陶渊明打算通过做官来解决生活的费用问题,便毫不遮掩,对亲戚朋友直言相告。②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弯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下《归去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想要做官,就去追求,不因追求仕途而感到不好意思;想要归隐山林,就去归隐,也不因归隐就自命清高。饿了就叩门乞求食物,饱了就准备鸡和米迎接客人。古往今来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者,认为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本性率真。
材料二:
陶渊明,字元亮。家里很穷且父母年老,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便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已经)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
后来(陶渊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谋个官职为隐居生活筹集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陶渊明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给儿子)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比较困难,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上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儿子坚持要求种稻米,于是才下令用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米。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上官服去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弯腰低头!”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他没有接受(不去就任)。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有一次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邀请他。
陶渊明有脚疾,便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
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深厚的交情,(他)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每天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但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家,以后慢慢前去拿酒。陶渊明曾于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就弹拨一番以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了,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15.A [“特意来江边等待,诗人先写此诗相赠”错。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由题目“舟至合江度周卿以诗相迓次韵”可知,是诗人的船到达合江度后,周卿写了一首诗来迎接“我”,“我”又和了这首诗。]
16.①对合江度美景的喜爱之情;②对仕途坎坷、羁旅飘零的无奈之情;③关心国事、不忘理想的报国之情;④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17.(1)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2)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3)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18.(示例)①赫赫有名/众所周知/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②息息相关 ③不胜枚举/举不胜举/数不胜数/恒河沙数/比比皆是
19.(示例)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
20.(示例)a.在浑盖之争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 b.延续时间长、影响大(范围广) c.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论争
21.C [C项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引用。B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反语讽刺。]
22.(示例)《中国奇谭》讲述的故事是中式的,呈现的美学是中式的,所蕴含的文化和哲学是中式的,展现出的想象力和审美魅力是中式的。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