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目录
03
看图说史
05
随堂练习
06
对标中考
01
目标概览
04
重点突破
02
知识梳理
目标概览
课程标准 2022版 2011版
1.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历史作用;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主要内容以及对于工人运动的指导意义
2.时空观念:了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早期工人阶级斗争,知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第一国际及其斗争,理解巴黎公社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开创性意义
知识梳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
1848
工人阶级
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国际工人协会
工资
巴黎公社
看图说史
1. ________
(1818—1883)
2. ________
(1820—1895)
马克思
恩格斯
3. 《__________________》书影
共产党宣言
1.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从主观上看,工人运动领导人的失误是导致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工人运动还不成熟,缺乏科学社会理论的指导,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未建立工农联盟,斗争力量相对薄弱;此外,工人运动领导人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未能及时制定正确的策略和方案,从而导致了运动的失败。
重点突破
(2)从客观上看,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也是导致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当时的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资产阶级力量强大,三大工人运动没有找到适合当时环境的正确斗争方式,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难以取得运动的胜利。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进程;为国际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将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提高工人的待遇,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据此可知( )
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
B.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阶级矛盾凸显
D.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
C
2. 据统计,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英镑,到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了80%,到1860年再增加一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导致了通货膨胀
B.工人运动发展维权成果显著
C.英国保障了工人阶级的福利
D.英国开展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B
3. (2022聊城)马克思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据此可知,革命理论主要来源于( )
A.革命实践 B.经典著作
C.经验积累 D.科技创新
A
4. 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阶级的对立,看到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马克思旨在强调( )
A.贫富分化使社会矛盾尖锐
B.资产阶级的统治日益腐朽
C.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紧迫性
D.要重视无产阶级革命力量
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重视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D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提及社会的贫富差距,排除A选项;题干提到“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并未提及资产阶级的统治日益腐朽,排除B选项;题干强调的重点不是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排除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5. 【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阐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及其依靠力量。这一论述表明( )
A.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走向科学
B.资本主义无法容纳生产力发展
C.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A
6. 【历史解释】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自19世纪后期开始,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加,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争取自己权利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 )
A.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
B.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
C.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D.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C
7. 卡尔·兰道尔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那些没有特权的阶级,他们不仅应为自己的美好前途而奋斗,而且应为全人类而奋斗。卡尔·兰道尔认为马克思主义旨在( )
A.号召无产阶级争取解放 B.明确共产党的历史作用
C.宣扬无产阶级无畏精神 D.号召无产阶级发动罢工
A
8. “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
A.其传播与工业革命之间有紧密联系
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其发表标志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D.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
A
【解析】根据题干“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可知,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程度和大工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A选项符合题意;“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选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排除C选项;题干并未涉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9. 《共产党宣言》最初用德文出版,第一个英译本于1850年在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发表,1871年至少又有三种不同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此外还有法文、波兰文、俄文、丹麦文译本相继出版。这反映出( )
A.共产主义深植各国人民心中
B.《共产党宣言》成为畅销书籍
C.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革命高潮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D
10.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其颁布的《临时章程》提出:“协会的伟大目的之一是要尽力使各国工人在争取自身解放的统一大军中不仅有兄弟和同志那样的感情,并且像兄弟和同志那样地行动。”据此可知,第一国际( )
A.强调无产阶级斗争的国际主义精神
B.有力地支持了巴黎公社的革命运动
C.为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奠定理论基础
D.意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A
11.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诞生。巴黎公社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措施,包括摧毁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代之以公社委员会,并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将其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这些措施说明巴黎公社( )
A.消除了资产阶级的威胁
B.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C.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D.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
B
12.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英国革命的影响
C
二、非选择题
13.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连续爆发了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这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到为争取政治权利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同时,这也表明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和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要实现社会主义只有依靠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力量。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既迫切地要求革命理论的指导,又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写作时间 书名 说明
1844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1845—1846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与恩格斯合著
1848年 《A》 与恩格斯合著
1867年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
—[意]马塞罗·默斯托《另一个马克思:
从早期手稿到国际工人协会》
题13表卡尔·马克思著作年表(部分)
材料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4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4分,一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题14表中标记A的文献名称及其发表的历史意义。(6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共产党宣言》。(2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4分,一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人类的精神财富?(4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导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4分,任答两点即可)
对标中考
提取信息说明类
建筑
①巴黎公社社员纪念墙
②马克思故居
简介 位于法国巴黎拉雪兹公墓东北角,砖墙上面嵌着一块大理石板,上面的文字为:“纪念公社死难者1871年5月21日—28日” 位于德国特里尔市,这里陈列着德文原版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马克思的亲笔文稿、书信及其与恩格斯共同工作和生活时的图片等
材料:
设问:纪念性历史建筑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以上两处历史建筑中任选一处(写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建筑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说明。(8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
(1)审设问,判断题目类型为提取信息说明类。
(2)两座建筑分别是巴黎公社社员纪念墙和马克思故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极大地鼓舞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借鉴。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选取任一处历史建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建筑蕴含的历史信息,要注意做到史论结合。
温馨提示:更多解题技巧请参考《综合题题型归纳及解题宝典》第八大项。
【示例一】选择①巴黎公社社员纪念墙。(2分)说明:法国在普法战争战败后,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是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鼓舞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通过了解巴黎公社社员纪念墙,有助于我们体会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进一步了解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发展历程,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6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选择②马克思故居。(2分)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通过了解马克思故居,有助于丰富我们对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光辉革命历程的认识,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6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7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产主义运
动的兴起
目录
05
看图说史
07
随堂练习
08
对标中考
03
目标概览
06
重点突破
02
单元时间轴
01
单元概览
04
知识梳理
单元概览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至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法国、美国等国家也先后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工厂的规模愈发扩大,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巨大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促使无产阶级不断地进行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单元时间轴
目标概览
课程标准 2022版 2011版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知道蒸汽机、现代工厂制度和对工业革命的作用,全面、客观地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
2.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文字史料等,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过程,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等技术革新的基本史实
知识梳理
市场
1765
珍妮机
瓦特
手工工场
工厂
斯蒂芬森
铁路时代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看图说史
1. ____________发
明的________
2.19世纪早期使用________
的英国煤矿
哈格里夫斯
纺纱机
蒸汽机
3.1825年斯蒂芬森试
验_____________
蒸汽机车
1.比较手工工场与现代工厂制度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2)不同点:手工工场规模较小,局限于手工技术,分工较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管理制度比较自由,容易受农时影响;机器大工厂规模较大,技术成熟,分工细致,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有集中的生产场所、生产纪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重点突破
2.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现代工厂制度得以确立,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普遍建立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物质基础;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使教育逐渐普及,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2)消极影响: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工人运动兴起;产生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诸多社会问题。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A
2. 飞梭提升了织布速度,但棉纱的供应不足,因此工匠开始研制纺纱机械装置。新发明的珍妮机、骡机等将纺纱速度提高了100倍。接下来,工匠不得不解决织布速度慢的问题。1785年,水力织布机的发明把织布速度提高了40倍。材料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
A.设备问题层出不穷 B.生产效率不断地提高
C.生产工具供应不足 D.资本家财富积累增速
B
3. 题3图反映了1720—1800年英国棉花输入量和生铁产量变化情况。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比例相同
B.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C.棉纺织技术革命需要大量钢铁
D.棉纺织和钢铁业发展迅速
D
4. 蒸汽机的改良不仅给其他机器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也使企业家能够将工厂建在远离河流的地方,使建造更大的棉纺厂、铸铁厂和其他工厂成为可能。材料意在强调( )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工业革命引发交通变革
C.垄断组织的发展迅速 D.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发展
D
5. 在19世纪的英国和爱尔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客户,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等方式,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叫醒工”这一职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B.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C.人们时间观念增强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
6. 180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工厂法,以此为开端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成文法案,后世将其称之为“工厂立法”。这些法案对工厂的工作环境、学徒童工的个人卫生、工作时长、视察制度和处罚原则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材料反映了英国的工厂立法( )
A.调解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
B.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处境
C.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D.促进了英国文化制度的完善
C
7. (2021广东)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抽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7英里铁路问世了,这是人类第一条铁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煤炭业
B.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 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D. 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
D
8. 【初高衔接】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反映了先进科技( )
A.冲击了封建等级关系 B.改变了落后经济制度
C.缩小了社会交往范围 D.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A
【解析】根据题干“平等化的危险”“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可知,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新式交通工具,引起了人们出行方式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经济制度的改变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排除B、D选项;缩小了社交范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9. 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消减了被土地贵族所控制的“衰败选区”的国会代表席位,并把这些席位转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参与政治。由此可以看出工业革命( )
A.导致了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B.推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加快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
D.确立了新兴工业城市特权
B
10. 16、17世纪,化妆舞会、跳舞等娱乐活动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但大多数市民尚未介入夜生活。到了18世纪,餐厅、咖啡馆、小酒馆生意兴隆。19世纪60年代,英国出台了一项“许可法”,规定供应酒水的娱乐场所必须在午夜前关门,后来又延至0:30分。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思想解放改变生活方式 B.城市管理适应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产业变革 D.政府管理职能不断减弱
B
11. 18世纪,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指出,交换是人类的本能,以此强调市场的重要性,并鼓励自由竞争。亚当·斯密的理论( )
A.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B.提倡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强调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
D.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A
12. (2023 广东)1869年,美国建成第一条横亘大陆的铁路,后来又修建了4条南北方向的铁路。到19世纪末,铁路长度比之前增加了9倍,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这些铁路的修建( )
A.促进经济全球化
B.消除了种族歧视
C.有利于关税降低
D.加速了经济发展
D
二、非选择题
13. 英国是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铁路时代前夕,英国已是一个无森林的国家。煤炭作为一个不得不接受的替代品就此登上了英国能源舞台。英国硬煤探明储量约450亿吨,占世界的9.1%;煤质较好,多炼焦煤;煤层较厚,埋藏浅,且价格相对低廉。随着煤矿开采规模越来越大,开采越来越向地下深处进军,矿井积水就成为大问题,用风车或水轮机或牛马带动水泵进行抽水的动力来源很不稳定。
在这个时候,对未来影响巨大的蒸汽机问世了,继纺织业资本化之后,煤炭工业部门也涌现出一批资产者。
——摘编自朱家俊《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煤炭工业》
材料二 重新审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易获取的廉价煤炭是英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项重要因素,对工业革命至关重要。因煤炭开采和应用所产生的难题得到解决,开启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其影响远超出了煤炭工业范围,导致英国经济与社会的整体扩展。这种能源方式的转变为英国提供了先机,使其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成为一个被煤改造得焕然一新的国家。
——摘编自刘晓君、张迪《全球化视野下
英国工业革命再审视》
材料三 珍妮机发明后,一个织工生产的棉纱数量相当于此前200个织工的产量。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天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长期以来,英格兰东南部是英国经济的重心,北部贫穷落后,南威尔士几乎无人居住。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生产逐步向英格兰西北部、南威尔士等地扩展,形成了曼彻斯特等新兴工业城市。英国的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60年的25%上升到1851年的50%以上。1760—1814年,5万人以上的城市由2个增加到24个。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煤炭“登上了英国能源舞台”的原因。(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英国的煤炭具有储量大、煤质较好、易于挖掘、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英国煤炭的大量开采和使用。(4分,一点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英国煤炭应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煤炭的开采和应用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煤炭的需求与日俱增,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4分,一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4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或: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或: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4分,任答两点即可)
对标中考
自拟主题、观点说明类
材料:19世纪,工业革命一举带来众多改变,毫不夸张地说,它使人们对时间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1840年,英国大西部铁路公司率先采用基于子午线的标准时间;1855年,大部分城镇都使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8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格林尼治时间定为全国标准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铁路标准时间实行之前,各地都以本地时间为准,比如利兹的时间比伦敦慢六分钟,布里斯托尔则慢十分钟。
在那时,这点时差尚无关紧要,但随着旅行速度的加快,这一事实会造成极大不便,各地逐渐接受同一时间标准是必然趋势。很快,英国全境就开始被时钟所开动,逐渐脱离了按照昼夜和季节的自然循环来计时的生活。时间支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店和学校、工作和娱乐。如今世界各国都根据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来确立时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头一次依旧依照同一张时间表行动,全球时间这一在百年前不可想象的概念,已经成为现实。
——摘编自[英]尼尔·麦格雷戈《大英
博物馆世界简史》
设问: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
(1)审设问,判断题目类型为自拟主题、观点说明类。
(2)阅读并归纳材料内容,根据“工业革命一举带来众多改变,毫不夸张地说,它使人们对时间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如今世界各国都根据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来确立时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头一次依旧依照同一张时间表行动,全球时间这一在百年前不可想象的概念,已经成为现实”概括可知,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球时间成为现实,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温馨提示:更多解题技巧请参考《综合题题型归纳及解题宝典》第九大项。
【示例】观点:火车使人们对时间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2分)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成功研制了蒸汽机车,并在英、法、德、美等国得到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引领人类进入铁路时代。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火车改变了人们的时间概念,接受同一时间标准成为必然趋势。人们逐渐脱离了按照昼夜和季节的自然循环来计时的生活,时间开始支配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店和学校、工作和娱乐。此外,火车还教会了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准则。(6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