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难题突破
03
史料研读
能力提升
1. 据史书记载,大业三年(607年),日本遣使入隋,国书抬头为“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炀帝大为不快,吩咐“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次年,日本再度遣使来访,国书抬头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隋炀帝依然不快。这反映了日本( )
A.大化改新后国力增强 B. 注重外交策略的灵活调整
C.已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D. 希望建立对等的国家关系
D
2. “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这体现了日本( )
A.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企图征服外部世界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借鉴吸收外来文明
D
3. 【初高衔接】日本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皇室和豪族的私有土地和部门(部曲)收归国有,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大夫以下的官员及百姓赐予布帛作为俸禄;将全国分为畿内七道,建立国、郡、里等功能性地方行政组织。这些措施反映了日本( )
A.全面效仿唐朝经济制度 B.初步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C.王地国有制度得到巩固 D.官僚寡头掌握国家政权
B
4. 由于封建官吏的层层盘剥,以及班田制的破坏和水利工程的难以维持,农民或虚报户籍,或逃匿他乡,或将土地献给豪门世家,自己成为他们的庄民。各地豪族也乘机兼并土地,隐匿外来农户进行耕种,建立庄园。材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
A.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B.阶级矛盾的激化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地方豪强的扩张
C
5. 古代日本有一种名为“御家人”的制度,该制度以将军(“御”)为顶点,由将军发给部下武士(“御家人”)领地证,确保其领地私有权的安全。作为回报,“御家人”须为将军提供各种劳务和军役。“御家人”制度体现了( )
A.中华文明的影响 B.幕府政治的特点
C.庄园经济的衰退 D.中央集权的强大
B
6. 【初高衔接】古代日本家族观念及等级观念相当深厚,氏族贵族和大官僚贵族的势力长期掌控政权。历代统治阶级都不愿意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纳贤,以免外人染指政治。这反映了古代日本( )
A.文化发展丧失民族特色 B.统治者的统治基础薄弱
C.极力限制中华文化传播 D.政治文化的封闭性较强
D
难题突破
7. 【初高衔接】大化改新期间,日本颁布了《养老律令》,逐渐形成了一个律令制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原来掌控国家的氏族豪强逐渐转变成为国家服务的官僚。这种转变( )
A.提高了氏族豪强的经济地位
B.减轻了农民的各种调役负担
C.阻碍了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
D.扩大了天皇政权的社会基础
D
【解析】根据题干“原来掌控国家的氏族豪强逐渐转变成为国家服务的官僚”可知,这反映的是日本通过法律形式让氏族豪强变成官僚,扩大了天皇的统治基础,D选项符合题意;这种转变提高了氏族豪强的政治地位而非经济地位,排除A选项;题干并未体现日本农民的调役负担得到减轻,排除B选项;这种转变促进了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排除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8. 【初高衔接】日本历史上的八位女天皇中只有两位是在大化改新前登基的,其他女天皇均在大化改新后执政。大化改新后,普通妇女依旧享有财产继承权,出嫁后的女子也可以在父母亲死后分得财产。在婚姻关系上,男女双方的自由度是一样的,男子可以再婚,女子也可以再嫁。据此可知,大化改新( )
A.化解了性别带来的社会矛盾
B.维持了女性较高的社会地位
C.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政治权利
D.促进了国民家庭生活的和谐
B
9. 据史书记载,在封建时代的日本,武士集团的成分以父子、兄弟、堂兄弟等亲属为基础。上级武士利用血缘亲属关系支配下属武士及其附庸,甚至统治全国。此外,武士集团中,甥舅、妹丈等姻戚关系也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可见,日本武士集团( )
A.以家族制度作为基础 B.维护了天皇的专制权力
C.照搬了唐王朝的做法 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A
史料研读
10. 大化改新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时,日本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此时中国的隋朝和唐朝兴起,朝鲜的新罗崛起,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日本对朝鲜的几次入侵都失败,这使日本的大和政权的威信一落千丈,政权发生了动摇。此后,统治阶级加强了对部民的剥削和奴役,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慨,各地起义此起彼伏,争夺部民和土地的斗争不断,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逐渐加深。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了探索改革之路。
——摘编自贾建梅《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材料二 日本的大化改新,即全面的“唐化”。首先,按照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归国家所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奴婢除外),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食封”(俸禄)。其次,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统一税法——租庸调制。中央设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和二官(神祗官和太政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在各地则设国(司)、
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均由中央任免。大化改新开始后迄八世纪中叶,日本律令与唐朝律令相仿处有420余条,加速了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此后的日本天皇坚持同中华友好,“以唐为师”,缔造了日本的“天平盛世”和辉煌的历史。
——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
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
材料三 645年,日本正式确立了律令制度,以天皇为中心的贵族阶层作为统治阶级形成并逐步掌握政治权力。794年,日本国首都由奈良迁往京都。为了培养优秀官更为之服务,政府把建立培养官吏的机构和完善一系列教育制度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并于公元701年制定了“大律令”。
——摘编自向洁《古代日本律令制国
家初创期的官吏培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东亚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政权发生动摇;国内各阶级矛盾加剧;人民起义和争夺部民、土地的斗争不绝;中央和地方矛盾逐渐加深。(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6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将部民转化为公民,对官员发放俸禄;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培养官吏并完善教育制度,建立律令制度。(6分,任答三点即可)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4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日本开始从各个方面学习唐朝文化,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4分,任答两点即可)(共17张PPT)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难题突破
03
史料研读
能力提升
1. 阿拉伯学者海迪·阿拉维曾评论道:“穆罕默德不仅是先知,而且是民族的振兴者,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穆罕默德“卓越的贡献”是( )
A.创立了伊斯兰教 B.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C.弘扬了印度佛教 D.歼灭了拜占庭帝国
A
2. 伊斯兰历纪元年(622年),穆罕默德把叶斯里卡改名为“麦地那”,发出“一切穆斯林都是兄弟”的号召,呼吁所有人打破过去部落、氏族的界限,放弃仇视,在宗教的前提下团结为一个整体。这种做法( )
A.加速了宗教改革历史发展进程
B.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快速形成
C.推动了麦地那商业贸易的发展
D.为统一国家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D
3. 阿拉伯征服了拜占庭帝国在阿拉伯半岛北部的领土之后,立即向西进攻拜占庭帝国管辖的埃及和突尼斯。在征服过程中的伊斯兰化也极为成功,这些地区的语言和文字完全阿拉伯化;绝大多数人都信奉了伊斯兰教。材料体现阿拉伯帝国的特点是( )
A.政教分离 B.政教合一
C.教权至上 D.王权至上
B
4.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的数百个故事汇编成集,是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重视历史资料的收集 B.地跨亚、欧、非三洲
C.吸收和融合世界文化 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C
5. 中世纪的欧洲人总是把印度的数学和计数方法、印度的医学和炼钢技术、中国的丝绸、造纸术和印刷术说成是“阿拉伯的”。这反映了阿拉伯人( )
A.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隔绝状态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D.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商道
C
难题突破
6. 【初高衔接】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为适应印度洋的多礁海域,帝国东部流行用木钉和绳索捆绑而成的别具一格的轻型平底船;西部则发明了三角帆,通过调整帆面以充分利用地中海的风力,使船只能够更有效地航行。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 )
A.适应了远航贸易的运输需求
B.代表当时世界的最先进水平
C.诱发了欧洲的航海探险活动
D.为洲际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A
7. 印度数字由于使用方便,能适应阿拉伯人频繁的商业活动需求,因此很快在阿拉伯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并逐渐演变为接近现在通用的字体。此外,由于阿拉伯商人经常四处经商,这种数字也逐渐以“阿拉伯数字”的名称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由此可见,阿拉伯数字( )
A.发展演变与现实需要密切相关
B.成为阿拉伯帝国扩张工具
C.出现于阿拉伯商人的经商过程
D.成为古代通行世界的数字
A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推动了阿拉伯数字的演变与推广,A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阿拉伯商人的商业活动和阿拉伯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未体现阿拉伯数字成为帝国的扩张工具,排除B选项;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排除C选项;题干并未反映阿拉伯数字在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便已成为通行于世界的数字,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8.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重金延揽翻译人才,大量的古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此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这些文化成果又被阿拉伯人带到他们所到之处。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
A.造成被征服地区文化传承中断和湮灭
B.推动了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C.客观上保存和传播了古代东西方文化
D.促进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的商贸活动
C
史料研读
9. 阿拉伯帝国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并对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2世纪开始,在阿拉伯保存完好的希腊哲学著作又重新传回欧洲。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促进了欧洲自由思想的发展进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向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大门。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
——摘编自[法]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在实验科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保存了古代希腊的文化成果并重新传回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兴起。(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这句话。(4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布罗代尔肯定了穆罕默德利用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巨大作用,强调了历史人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但布罗代尔的言论也许过于绝对,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是当时阿拉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没有穆罕默德,可能也会有其他人实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4分,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和阿拉伯两大帝国的共同点。谈谈你对古代文明交往方式的认识。(6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世界的联系。(4分,任答两点即可)文明交往的形式包括武力扩张与和平商贸往来等多种形式,和平的商贸往来是中外文明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能促进经济的繁荣,文化、科技的进步。(2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