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的兴起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难题突破
03
史料研读
能力提升
1. 1811年,英国工人发起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卢德运动”,但以失败告终。1836年,英国工人掀起宪章运动,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
A.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提升
B.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社会贫富差距已逐渐缩小
D.经济发展淡化了工人的斗争意识
A
2.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曼彻斯特一个纺织厂区观察到,每到周日,3 000多名工人会聚集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以此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出( )
A.工人意识到自由困境的根源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C.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理论指导 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
3. 列宁曾经评价道:“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材料中的“两位学者和战士”的杰出贡献是( )
A.起草《独立宣言》 B.领导启蒙运动
C.起草《人权宣言》 D.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D
4. 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国际性的著作”。该宣言( )
A.宣告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
B.促进了现代工厂制的出现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体现了自由平等基本原则
C
5. (2021常州模拟)“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肯定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
D.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B
6. 1872—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做了补充和修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成为世界思潮的主流 B.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C.成功指导了各国革命 D.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D
7. 巴黎公社规定:“每一个地区的农村公社,都通过设在中心城镇的代表会议来处理它们的共同事务,而这些地区的各个代表会议又向设在巴黎的国民代表会议派出代表,每一个代表都可以随时罢免,并受到选民给予他的限权委托书的约束。”这表明巴黎公社( )
A.积极发动广大民众起来革命
B.注重政治参与程序的规范化
C.建立起工农革命联盟的政权
D.鼓舞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B
8. 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向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法兰西内战”的宣言,指出“工人的巴黎以及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宣言发表后引起了巨大轰动,英国政府的报纸《观察家周报》威胁马克思,表示要向他提起诉讼。这表明巴黎公社革命( )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B.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高涨
C.得到了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持
D.冲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
D
难题突破
9. 【初高衔接】根据马克思的设想,一个公正、平等和自由的社会将由广大劳动者共同拥有物质生产资料。每个人都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存在阶级和国家的区别。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并具有自己的个性,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这一设想( )
A.弱化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B.深刻反思了现存的社会制度
C.催生了个人主义思潮兴起
D.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空想性
B
10.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以上论述( )
A.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的联合
B.阐述了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发展的作用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变革
D
【解析】根据题干“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变革,D选项符合题意;工业的发展导致了阶级分化、对立和无产阶级的联合,排除A选项;题干并未体现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发展的作用,排除B选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排除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11. 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表达了难以抑制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第一次动员起来的战斗力量,它们动员起来,组成一支大军,在一个旗帜下,为了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
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D
12. 题12表中的观点共同说明了巴黎公社革命( )
B
观点一 3月18日起义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一场无产阶级革命
观点二 “巴黎公社起义完全是由巴黎工人发动的”“公社是自发产生的,谁也没有有意识和有计划地去准备它”
观点三 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进公社诞生,但国际精神对巴黎的工人阶级是有影响的
题12表
A.是多种因素引起的 B.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C.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D.接受第一国际领导
【解析】根据题干“3月18日起义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公社是自发产生的”“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进公社诞生”可知,巴黎公社具有自发性的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巴黎公社具有自发性的特点,并非阐述其产生的原因,排除A选项;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排除C选项;根据题干“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进公社诞生”可知,巴黎公社接受第一国际领导的说法错误,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史料研读
13.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文章是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影响最大的一篇,自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共产党宣言》在政治上的首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经济主张。(4分)
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2分)社会主要财富归国家所有,按照总的计划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最近25年来”发生的“变化”,并分析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点。(6分)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发展起来;工人生活得到一定改善;阶级矛盾愈发尖锐。(4分,任答两点即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不断作出修正和完善。(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22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的兴起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难题突破
03
史料研读
能力提升
1. 【唯物史观】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之后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合理
B
2. 由一个微小的初始能量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现象被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工业革命中,成为最初的那只骨牌并引发一系列发明的是( )
A.珍妮机的发明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蒸汽机的使用 D.蒸汽机车的诞生
A
3. 【史料实证】题3表是“1835年英国不同地区的动力使用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D
地区 工厂数量/个 蒸汽动力/马力 水动力/马力
北部地区 934 26 513 6 094
苏格兰 125 3 200 2 480
密德兰地区 54 438 约1 200
总数 1 113 30 151 约9 774
(注:马力是功率的单位)
题3表
A.蒸汽动力在各地占优势 B.棉纺织业发展极不均衡
C.能源革命推动均衡发展 D.蒸汽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4.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英国所有的棉布都已经在工厂中生产。工厂里企业家和工程师为大规模生产建造了复杂的机器,使得集中生产变得不可避免。生产的集中又使规模空前的工人在一起从事专业化的工作。材料反映的是( )
A.蒸汽机广泛应用 B.社会政治制度重大变革
C.工厂制度的形成 D.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生活
C
5. 有学者指出,在手工工场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大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工业革命促进了从手工生产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到19世纪中叶,大机器工厂基本取代了手工工场。这一“飞跃”在生产领域最显著的作用是(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实现了思想解放
C.加剧了贫富分化 D.解放了人类双手
A
6. 1862年,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探讨了火车对人体和精神的影响。学者和医生们试图解释坐在颠簸的火车车厢里可能会遭遇哪些危险,例如乘客可能会发生脊椎损伤和脑损伤。这反映了( )
A.时人对新兴技术态度谨慎
B.英国铁路技术领先于世界
C.近代科学很重视科学证据
D.乘坐火车确实可造成伤害
A
7. “由于采用新机器,(相对的)经营费用几乎减少了一半。另一方面,从土地上得到的实际收益也迅速增加了。农业技术革新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这样,农业技术革新所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成为工业的劳动后备军。”材料旨在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
B.农业技术革新得益于并反哺工业革命
C.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巨大
D.垦殖运动为开展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B
8. 英国诗人威廉·莫里斯在诗作《地上的天堂》中写道:“忘却六郡天空上弥漫着的黑烟,忘却蒸汽机的喧嚣和活塞的撞击声,忘却那丑陋城市的延伸,我宁愿怀念原野上的驮马,在梦幻中去追忆那个小小的伦敦,那白色而清洁的伦敦。”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 B.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C.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D.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D
难题突破
9. 17—18世纪,东方奢侈品涌入欧洲,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英国制造商受东方奢侈品启发,充分借鉴其设计多样性和美学特性,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味和时尚,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革新,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再创新的技术开发路,从而为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打开宽敞的大门。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奢侈品的畅销直接导致工业革命
B.工业革命是亚洲技术传入的结果
C.工业的技术革新完全由市场主导
D.技术突破的需求催生了工业革命
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英国基于市场的需要对东方奢侈品进行仿制,催生了本国的生产技术不断进行更新和突破,最终引发了工业革命,D选项符合题意;东方奢侈品畅销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和技术革命的需要,但这并非直接导致工业革命的原因,排除A选项;英国的技术积累虽然以仿照亚洲技术为前提,但并非因为亚洲技术的传入才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排除B选项;“工业的技术革新完全由市场主导”与史实不符,排除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10. 英国农民所使用的时间单位随着流动农业机械进入村庄而发生了变化。谷物脱粒承包人开始按小时收费,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也开始帮助邻居耕地并要求按小时计费。年轻一代的农民特别关注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甚至会认真记录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数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 )
A.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
B.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
C.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
D.农民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
A
11. 19世纪,英国工厂制度盛行。工人的进出、饮食等日常生活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此外,机器的运转速度也不能被干扰。工人们必须时刻保持紧张状态,不可有片刻松懈。工厂制度的规定( )
A.体现了人力与科技的密切结合
B.有利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C.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要求
D.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英国工厂制度对工人的生活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符合工业机器生产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人力和科技的紧密结合,排除A选项;题干并未反映工厂制度对提高社会就业水平有明显的作用,排除B选项;题干并未反映工厂制度对城市化进程产生的作用,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12. 18世纪中期,英国土地贵族和富裕商人垄断了奢侈品的消费。然而,到了19世纪中期,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茶、糖、咖啡等商品的消费量大增,“工人和商人总是争着模仿贵族,修马路的工人居然在喝茶,甚至连他们的妻子都要喝茶”。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工业革命( )
A.冲击了英国固有的等级观念
B.加速了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C.使工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推动生产关系出现根本调整
A
史料研读
13. 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与强大的动力来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革命同经济革命一样,分几个阶段发展起来。我们曾提到,经济革命开始于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政治革命也相同,17世纪的英国革命标志其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其更进一步的发展。然后,它在19世纪时影响了整个欧洲,最后,在20世纪时则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题13表反映了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
比较项 时间
1759—1768年 1779—1788年 1789—1798年 1799—1808年 1809—1818年
名义工资 81 86 94 114 114
生活费 72 85 97 137 159
实际
工资 112 101 98 83 72
——摘编自[苏]门德尔逊《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理论与历史》
题13表
材料三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摘编自[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为例分析这两个革命的关系。(6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分阶段发展,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2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统治。(4分,一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工资的总体趋势,这些趋势说明了什么?(4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
名义工资增加,实际工资下降。(2分)工业革命并未使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和改善。(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的原因。(4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4分,一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