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9 16:4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玉帛(bó) 未孚(fú) 旗靡(mí) 曹刿(guì)
B.窥镜(kuī) 昳丽(yì) 期年(qī) 辙乱(zhé)
C.崩殂(cú) 行阵(háng) 咨诹(zōu)善道 陟(zhì)罚臧否(pǐ)
D.瀚海(hàn) 饮归客(yǐn) 进谏(jiàn) 舂谷(chōng)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逃走)     旦日(第二天)
B.性行淑均(善良公正)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C.既克(克服)     后值倾覆(倾倒)
D.以彰其咎(公布)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明日,徐公来
D.使内外异法也
4.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将鼓之
A.皆以美于徐公B.弗敢加也
C.朝服衣冠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战于长勺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公将鼓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故克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何以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零丁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表明自己为国事惶恐不安和为自己孤苦伶仃的处境而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众人道:“是我们不是了。古人有言:火烧到身,各自去扫;蜂虿入怀,随即解衣。若还杨提辖在这里,我们都说不过。如今他自去的不知去向,我们回去见梁中书相公,何不都推在他身上。只说道:他一路上凌辱打骂众人,逼迫的我们都动不得。他和强人做一路,把蒙汗药将俺们麻翻了,缚了手脚,将金宝都掳去了。”老都管道:“这话也说的是。我们等天明先去本处官司首告,太师得知,着落济州府追获这伙强人便了。’
(节选自《水浒传》,有删改)
(1)选文中的“强人”是指哪些人?
(2)选文中杨提辖“自去的不知去向”,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他此时的“去向”。
8.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 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阅读理解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各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说说你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风飘絮”“雨打萍”的理解。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经成为千古名句,经常被今人引用。那么,今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颂扬怎样的人呢?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庄公的哪一个回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14. 有人说庄公“鄙”,也有人说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 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5.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16.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四)阅读下文,完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伏①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节选自《诸葛亮上后主表》)
(注)①伏:下对上(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躬耕于南阳
(3)自有余饶:
(4)悉仰于官
2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汉室之隆 公将驰之 B.可计日而待也 而或长烟一空
C.受任于败军之际 能谤讥于市朝 D.咨臣以当世之事 俯身倾耳以请
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
23.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乙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下面这幅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________”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有删改)
【注】 ①高邮:地名,在今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指药物。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子宜急归 ______________
(2)以书致何 ______________
2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 以 一 书 寄 何。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
27、.本文与《范进中举》讲的是类似的故事,你觉得哪个作品的讽刺意味更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作文
2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帮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另一位同学说:“可我们的经历太简单,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如果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答案
C 2.C 3. D 4.C 5.C
6.(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亲贤臣 远小人
(4)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5)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6)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7.(1)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等。(劫生辰纲的梁山好汉)
(2)杨志提着朴刀往南走,进一酒店吃霸王餐,撞到林冲徒弟操刀鬼曹正手里,后来和曹正、鲁智深一起用计夺了二龙山宝珠寺,坐第二把交椅。
8. (1)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网络。
(2)(示例)李华,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沉迷网络。如果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得不偿失。希望你能控制好上网时间,好好休息
(3)(示例)阅读经典长知识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10.示例:赞扬那些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
11.① 间: 参与 ②徧:通“遍”,遍及,普遍 ③ 福:赐福,保佑 ④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12.①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②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1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14.示例一:庄公不鄙。因为庄公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尽职尽责,广开言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意见,最终取得了胜利。或者,示例二:庄公鄙。因为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战时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道胜利原因,所以庄公鄙。
15.C(与臣/而将四矣)
16.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
17.(1)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
(2)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8.A 甲文未体现不畏强权。
19.D
20.(1)痛心、遗憾 (2)亲自 (3)自给 (4)都
21.C 22.(1)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
(2)念在我禀赋不高,又遇上蜀国比较艰难的时候,出兵伐魏五次,都未能成功。
23.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知恩必报(或“士为知己者用”等) 千秋
24.(1)应该 (2)交给
25.遂/以一书/寄何。
26.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
27. 我觉得《范进中举》的讽刺意味更强,它不仅讽刺了像范进一样醉心于科举功名的人,还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像胡屠户、张乡绅等趋炎附势的人。
2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