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8 20: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第6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自相矛盾》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描绘了卖矛和盾的商人因无法解释自己的产品既不能被击穿也无法击穿的困境而陷入尴尬。这个故事语言简洁,但富含哲理,是探讨逻辑关系和一致性的良好材料。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还能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在阅读和讨论这篇文章时,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加强他们识别和应用相关词汇和表达的能力。此外,该故事也提供了逻辑思维训练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逻辑失误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情分析 在这个教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基础词汇知识。因此,他们能够应对文中的语言挑战并跟随故事的基本线索。由于《自相矛盾》是一个典型的寓言故事,它很有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故事中的情节感到有趣,对揭示的教训产生共鸣。然而,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或逻辑推理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文中成语和典故的理解程度,并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他们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文中的矛盾情景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得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相结合。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课文认识相关的文言文字词,如“吾、弗”,读准多音字“夫”,并学会书写“矛、盾”等字。同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
2.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并通过讨论和分析来深入探究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以及故事情节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使他们能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理解课文的寓意,从而懂得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及避免言行不一的人生道理。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使他们能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理解课文的寓意,从而懂得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及避免言行不一的人生道理。
核心问题 理解课文的寓意,从而懂得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及避免言行不一的人生道理。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答:我知道《守株待兔》:从前,宋国有个农夫,他每天在田里辛勤劳作。这个农夫非常懒散,总梦想着不劳而获的好事会自己送上门。一天,一只兔子在逃跑时不小心撞在田边的一棵大树根上,当场死去。农夫看到这一幕,喜不自禁地将兔子拿回家,吃了一顿美味的晚餐。从此,他开始幻想每天都能有兔子自动撞上门来。于是,农夫放弃了日常的农活,整日在树旁等待兔子自撞而死。他等啊等,日复一日,却再也没有看到兔子撞在树上。最终,农夫不仅没能再吃到兔子,还因为荒废了农时而导致庄稼颗粒无收。 教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们听过的寓言故事呢?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寓言故事,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促进了他们口语表达和聆听能力的提升。通过复述和讨论故事,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寓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和道德教训,进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知识和见解的平台,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了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
二、研读文本 1.生答:故事短小,寓意深刻。 2.生答:矛的前面尖尖的,是用于攻击敌人的一种兵器。盾是圆圆的,或者是方形的,是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生答: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3.学生朗读词语,等教师纠正字音后再齐读。 (1)生读课文,回答:这是一篇文言文。 (2)生试读课文。认真听老师范读再齐读。 (3)生答:结合注释、插图、上下文理解,猜读等。 学生边读边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自由交流。 生答: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穿透!”集市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6.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再进行练写) 1.师:寓言故事成语有什么特点呢? 2.师:认识一下什么是“矛”和“盾”。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观察矛和盾各有什么特点。猜一猜:课题《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鬻盾 吾盾 弗能 夫 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课文全文 (1)指名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2)这篇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全文节奏划分。 先师范读,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3)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文言文学习的? 5.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刚刚大家说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弄懂《自相矛盾》的大概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文言文《自相矛盾》的大意。 全班交流汇报。 谁能连贯地说一说《自相矛盾》的大意? 6.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矛”和“誉”。 1.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寓言故事成语的教学价值,通过多样化的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积累成语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还促进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活跃度。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古代兵器的特性,从而为后续学习文本内容、探讨寓言故事的深层寓意奠定了基础。 3.及时有效地检查学生的生字词预习情况,确保学生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必要的词汇知识。通过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对生词进行准确的发音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即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音意识。同时,指名读和齐读的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课堂活跃度。 4.指名学生回答不同点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而课件出示课文节奏划分则加强了学生对文言文韵律的把握。通过师范读和学生们的跟读,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朗读技巧,也加深了对文言文句式结构的理解。回忆上学期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连接,巩固先前习得的学习方法。这一环节强化了学生对文言文特有表达方式的感知,增进了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同时让他们在回顾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之间架起了桥梁,为深入理解新的文言文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5.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以及小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升彼此的思考和表述能力。小组内的互动促进了知识的共建,而全班的交流汇报则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成果,允许教师及时评估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在这一环节中,提问谁能连贯地述说课文大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即时反馈的机会,是实现教与学优化的重要环节。 6.教师的范写以及书写指导环节对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结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观察教师亲自示范,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到汉字的笔顺和书写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书写水平。同时,这一过程中的互动和即时纠错有助于学生准确记忆字形,避免常见的书写错误。此外,对汉字“矛”和“誉”的专门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字的记忆,也增强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还丰富了他们的汉字知识,为深入学习中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生读课文。 教师:同学们写得非常工整呢!剩下的一点时间里,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边读边思考你在文中能明白什么道理,下节课再分享。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再次齐读课文并思考其中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助于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重复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字音和节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度。而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促使他们在阅读的同时积极进行思考,这不仅锻炼了他们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和理解隐含意义的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课文主题和道德寓意的深层次思考。此外,留到下一节课的分享活动预示着学生有机会在更深一层上探讨和反思文本内容,这为持续学习和深入讨论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2.背诵并默写课文;3.思考自己明白了的道理。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矛与盾 难以圆说
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像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舞台剧,每个环节都旨在将学生引领至文言文深邃的意境之中。从展示矛与盾的图片开始,到生字词的准确朗读,再到小组讨论交流文本的大意,每一步都围绕着激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而展开。 在讲述矛与盾的特点时,我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两种兵器有了形象的认识,为深入探讨寓言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课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指名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并不牢固,发音和节奏把握上还存在困难。对此,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提前准备更多针对性的预习材料和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并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 虽然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互动,但我发现在全班交流汇报时,一些孩子仍然比较害羞,不愿意分享自己的见解。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建立班级沟通氛围方面还有待加强;亦或是需要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机制,让每个孩子都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汉字书写教学环节,虽然我通过范写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书写“矛”和“誉”,但课后反思时意识到,可能由于时间分配不够均衡,一些学生的字迹并不理想。在未来的课堂上,我要适当调整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们练习,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写出规范且美观的汉字。 最后再次齐读课文的环节虽然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记忆,但我注意到,边读边思考的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些学生更关注于朗读技巧,而对文中寓意的思考显得相对薄弱。因此,下一步我计划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更多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或活动,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反思文本深层的含义。 总而言之,尽管本次教学在执行过程中有些瑕疵和遗憾,但每一次的教后反思都是未来改进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的宝贵机会。我会将这些反思铭记于心,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互动和思考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