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散曲二首[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关汉卿散曲二首[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8-21 11: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关汉卿散曲二首

一、作者介绍
关汉卿(约1225—1300),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苏中友好协会理事会主席安德烈耶夫说:“关汉卿的著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进步人类的财富。”(见《戏剧报》1958年12期)郭沫若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郭沫若" \t "_blank )说:“关汉卿不但是中国的关汉卿,且是全人类的关汉卿。我们非常高兴,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朋友们都在纪念他,并把他最宝贵的艺术介绍给世界人民。我们非常高兴,我国戏剧大师关汉卿的劳动创造,已经逐步成为世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见谢柏梁《戏剧宗师关汉卿》,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页) 、
关汉卿是他那个时代的弃儿,也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骄子。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戏班的班主和剧坛领袖。由于他多才多艺并长期深人民间,积极进行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于是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元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关汉卿在他的著名的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如此表白:“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趵,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关汉卿撰有杂剧67种,今存18种。其散曲,今存小令41,套数13,联章体组曲【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共16曲)一篇,残套2。在金末元初作家中,为数最丰。他的散曲,内容相当丰富:有写离愁别恨的,有写自我人生的,有写山川美景的,有写男女恋情的……在元前期散曲创作中。他的散曲不管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境界,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

二、课文教学

【双调·沉醉东风】
1.基本解读
这首小令是关汉卿写爱情的一首名作,描写女子在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深挚真切,哀婉动人,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感。(主旨)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心痛得好像月缺花飞。起笔便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写送行主人公的动态与神态。眼中搁泪,是送别的常情;手中举杯,是壮行的表现。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紧承前两句写告别时的声态和心态。声态是“多多保重”的叮咛,心态是“舍不得”的极度悲痛。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是“舍不得”与“不得不舍”矛盾中的果断选择。从这果断选择和祝愿中,看出抒情主人公积极高昂的心态。
2.鉴赏要点
伤离中充满自信与激情。
曲中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曲中描写送别主人公离别时的情景:手拿饯行杯、眼含离别泪、一再的叮咛话,突出分离时的矛盾心理:“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就在这精心设计的动态、声态、神态描写中,一个既悲痛难舍、又对人生充满信心的多情主人公形象与众不同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此曲的行为细节与心理描写很值得注意。前两句用比喻手法写主人公送别时的强烈感受,后三句写藉情主人公瞬间的两种心情:刚刚是“舍不得”伤痛,转眼是“好去者”叮咛。送别主人公性格之爽利,情感之真挚显得格外鲜明,并令人回味无穷。
3.相关资料
这首小令是关汉卿写爱情的一首名作。描写女子在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深挚真切,哀婉动人。曲作是依照饯别时的先后顺序描写的。先写情人就要离去,“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想到这里,女子的耳边如同响起了霹雳,本来是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的一对恋人,眨眼间,便要天南地北、各奔东西了;原本是花好月圆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花好月圆" \t "_blank )、相亲相爱的一双情侣,霎时间,便会月缺花飞,留下她孤零零一人。曲作运用夸张的手法,一开头,便奠定了全曲忧愁怨恨的感情基调。
接着,描写饯行的场面。女主人公手里举着为情人饯别的酒杯,眼角里面含着别离的泪水,口里说一声“保重将息”,心里头好比是万箭穿刺,极度的悲伤,她内心实在舍不得让情人离去。“执”、“搁”、“道”,曲作以动作、表情和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女子送别情人的悲痛。尤其是一个“搁”字,描绘出了离别女子在此时此刻的复杂心境。她本来是送别,内心里却不忍别,又不得不别。所以涌出来的泪水,又不让它流出来,便“搁”在眼眶之中。这正是女子内心复杂感情的生动反映。
“望前程万里”一句,显示了女子对离去的情人的良好祝愿:“好好地去吧,祝愿您一路平安,鹏程万里!”在含情脉脉的祝愿声中,进一步深切、生动地揭示了女主人公依恋痛楚的复杂情怀,将女子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曲作刻画细腻,缠绵悱恻,真挚感人。
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一书中称赞关汉卿的小令:“写闺情,写别怨,写小儿女的意态,写无可奈何的叹息,写称心快意的满足的,几乎没有一首不好,不入木三分,比柳(永)词还要谐俗,却也比柳词还要深刻活泼;比山谷(黄庭坚)词还要艳荡,却也比山谷词还要令人沉醉。”用这段话来评价这首小令,亦当是十分恰当的。
(《元曲鉴赏辞典》,姚晓晴文,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版)
【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
1.基本解读
这是一篇借物咏人、构思巧妙、极见功力的散曲珍品。其中感情之热烈真切,遣辞之丽而不缛,写“珠帘”与赞人物之妙合无垠,真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在这套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极其生动地赞美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与高超技艺,同时表达作者对民间艺人的真挚情感与真诚爱护。(主旨)
整套曲可分三层:
第一层:首曲【一枝花】,集中描写了朱帘秀技艺的高超和风姿的秀美。
作者以此曲破题,咏“珠帘”华美高雅,光彩照人,不许凡夫俗子(等闲人)随意掀展。
首二句以帘卷和珠灿来比喻朱帘秀的光彩照人,并突出了她歌喉的珠圆玉润。“虾须”,是竹帘或缀珠之帘的别称,因帘幕卷曲,状似虾须蜷缩,故有此称。陆畅《帘》诗云:“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珠光更缀珠。”冯海粟赠朱帘秀的[鹧鸪天]亦有“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句。古人又常以成串珠玉喻音乐和歌声,所以,首二句破题咏帘,又暗寓对朱帘秀姿容和嗓音的赞美。
“金钩光错落”二句,明是写帘幕辉光闪烁,临风飘动,实则可以理解成是赞美朱帘秀四座皆惊的漂亮扮相和袅袅娜娜的舞姿。金钩、绣带既是帘幕的附属品,又暗寓戏曲演员行头上的装饰物,用意之巧是令人绝倒的。接下来的“似雾非烟”三句,写到了帘的缥缈轻摇,及其妆点效果、实用功能,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上场的帘幕好似烟笼雾漫,化好妆的女演员犹如神女仙姬将飘然而出。“不许”句表面上是说不允许寻常人随意伸手卷帘,实际上是说演员在酝酿感情,蓄势待发,何时破帘而出得有个“火候”,无须旁人操心。
三句写出了舞台上特定的环境,也写出了演员扮相之美丽,技艺之高超。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写珠帘乍展开来时的光彩夺目,说它摇动起来,四壁如同披上翡翠的绿阴,它的光彩使金色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而暗寓的却是演员出台亮相时的姿容,色艺俱绝,满堂喝彩。
【一枝花]曲整个是对人物出场的铺垫,反复比喻,再三呼唤,终于,人物出场亮相了。有趣的是字面全是写珠写帘,未着一字写人,然又无处不是写人,所有的巧譬妙喻,都是自然地扣住了“人”来进行的。这支曲可以看作是序曲,下面还要更细致地展开描写,进一步以含蓄的手法刻画人物。

第二层:【梁州】是套曲的主体部分,关汉卿以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写与“珠帘”相关或相联之事,从而进一步写它的富贵风流和为人气质,曲折表达了他对朱帘秀真挚的倾慕之情,其中还夹杂着苦痛和酸楚。
首二句,写帘的华美与高雅。“侯家”、“谢府”,出处未详,指的是公侯之家、高门世族却是很明显的。或以为东晋时显贵侯景欲向王、谢那样的高门世族求婚,皇帝以为侯家尚配不上王、谢,叫侯议婚于朱、张以下姓氏,“侯家”、“谢府”当指此。“紫帐”、“红莲”均指帘。
“锁春愁”句承“风流”二字而来,写朱帘秀的爱情生活,“不放双飞燕”,是说帘儿拢住燕子,隐指帘秀与一男子的两情欢洽。
接下去的四句都是写两人的浓情密意。这男子是谁 或许就是指关汉卿,也有可能指另外一个人。
“拂苔痕”二句,是说珠帘摆动、飘拂,引逗得台阶上洒满榆钱;杨花飞絮,也像是被珠帘牵惹一样,漫庭飞舞。榆钱即是榆荚,形似铜钱,故有此俗称。这两句可能是以榆钱和柳絮飘落扑帘,暗示轻薄子弟对帘秀的欺凌、侵扰。他们恃仗钱财,妄图来追欢买笑,帘秀冷落了他们,遂惹来蜚短流长的谣事或攻击。
下面三句,用“愁的”、“恨的”、“爱的”冠在句首,进一步写出了帘秀的好恶、爱憎,突出了她尚雅图静的心情,以及对恶浊社会空气的深恶痛绝。当然,表面上仍是写帘,而暮雨西风显然是有所指的。三句中“抹”、“筛”、“透”三个字用得极巧,看似随手拈来,实是精心遴选而成,它们生动地表现了雨势、风态和月色。“暮雨潇潇”、“西风剪剪”、“夜月娟娟”等,词面很美,细品又含无尽凄楚,很是耐人寻味。剪剪,形容风声飒飒而带有寒意。韩偃《夜深》诗云:“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长门,本是汉宫名,此泛指宫室门户。这三句借帘外自然界的变化暗示帘中人孤独寂寥,同时隐隐透露出帘秀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揭示了她的苦闷、凄凉和月光般高洁的品格。
“凌波殿前”等三句,又抽笔写珠帘之美。凌波殿,即凌波宫,唐代宫室名,此泛指水池边殿堂。《太真外传》上说,玄宗在东都宫中昼寝,梦见一女,容貌美艳,言称是凌波池中龙女。“碧玲珑”句是说清澈的池水倒映出珠帘的影子。玲珑,形容池水清亮明澈。湘妃,指传说中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她俩都是舜的妃子,舜南巡死,葬苍梧山,二妃悲泣的泪水滴在竹上,竹上遂有斑痕,也就是后人所称之湘妃竹,用此竹制成帘子,叫湘帘。这里是以水中帘影的虚幻,表示今后不能再见到帘中人的苦闷,因此后面紧接一句,“没福怎能够见”。朱帘秀后来在杭州嫁给一个道士,婚姻上是很不幸的,可能是迫于无奈吧。这样看来套曲很可能是赠别的,实际上是关汉卿在用散曲和她诀别,个中分明潜藏着无尽的悲戚。
结二句借杜牧《赠别》诗意来赞美朱帘秀的人才出众,色艺俱佳。杜牧诗云: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

第三层:末曲[尾]。直接写人,点明“赠朱帘秀”之意,表示良好的祝愿,希望她的夫君珍惜她、爱护她。
尾]曲诀别意味更为浓重,别时难分难舍,相见更是难上加难。作者仍然扣住帘来写一朝别离的苦涩。这帘像“一池秋水”,似“一片朝云”,得到它的人,应该倍加爱惜呀!元代称道士为先生,守户先生,当指娶帘秀的那个道士。关汉卿像是默念,又像是祈祷,祝愿帘秀的丈夫能对她好,将她擎在手里,保护她。这【尾】曲读来令人酸鼻。

从这支曲中,更深刻地看出杰出戏曲家关汉卿对民间艺人的真切之情和深切的关爱。

2.鉴赏要点
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中国散曲史乃至诗歌史上,【南吕·一枝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作品。作者在这套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极其生动地赞美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与高超技艺,同时表达作者对民间艺人的真挚情感与真诚爱护。不管从友情表现还是爱情表现看,这都是一篇具有高尚情感境界的优秀作品。
构思奇绝而巧妙,感情真挚而热烈。曲中对朱帘秀的赞美颇具匠心,阅读时必须细加体会。
3.相关资料
这套曲是关汉卿题赠给当时著名的戏曲女演员朱帘秀的。它构思奇绝而巧妙,感情真挚而热烈。从表面上看,曲子句句咏珠帘,实质上是处处写人——帘秀,于不尽含蓄中流露出款款真情,表达出伟大的戏曲作家对一位天才女演员的关怀与爱惜。套曲感情微妙,使人们看到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之间亲密的关系,可以说,它不仅是一套风格独特的散曲作品,而且是古代戏曲史上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元代女演员艺名多有一个“秀”字,这大约是一种风气和习惯,朱帘秀也不例外。《青楼集》上说她“行第四”,因此田汉写话剧《关汉卿》称其为“朱四姐”。《青楼集》上还说:“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可见朱帘秀能工多行,戏路是很宽广的。她与当时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作家如卢挚、冯子振、胡祗通等多有交往。卢、冯、胡三人也都有词曲赠朱帘秀。
这支套曲是关汉卿套数中的用力之作,格调恣纵、奔放、才气横溢,有酣畅淋漓之美;写法典丽而未至于浓艳,华美却不伤于雕镂。它一如关汉卿本色风格,感情上始终是诚挚而恳切的。
(《元曲鉴赏辞典》,王星琦文,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三、[鉴赏·探究·练习]讲解
1.第一题
命题意图:理解此曲与一般送别作品中的不同情调。
参考答案:从内容看,这首散曲虽然跟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出现依依不舍的送别情境,抒情主人公有“痛煞煞”的表现,以及对友人“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一般送别抒情曲那种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悲伤和压抑,而是以“好去者望前程万里”积极之语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这既是此曲的独特之处,也是此曲跟一般抒情诗(含抒情曲)的主要区别。
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用行为细节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主题。一般送别抒情曲多用于“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抒发送别时的悲伤情感。如《西厢记》“长亭送别”中著名曲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碧云天" \t "_blank ),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本曲没有常见的景物描写,前两句以“天南地北”、“月缺花飞”的比喻,写主人公送别时的强烈感受。后三句用对比手法,在“痛煞煞”中出现昂扬有力的叮咛祝愿。中间两旬直接写抒情主人公送别时的动态和神态。总之,这首曲通过主人公送别时的心理感受和细节动作,刻画一个在送别悲痛中给对方以鼓舞和力量的艺术形象。
2.第二题
命题意图:理解关汉卿情感表达的高尚情调,以及对朱帘秀美的高度赞美。
参考答案:不直道其名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为赞美朱帘秀提供更自由开阔的艺术创作空间;其次是“名花有主,形格势禁,关汉卿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托物喻人,语意双关,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曲折寄意”。
作者从哪几方面赞美朱帘秀
(1)赞美她的品格情操。珍珠、金钩、翡翠、琉璃、紫罗、红莲……这些喻物本身,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价值。甚至可以说曲中所写任何一种与珠帘有关的华美,都是以内在品质之美为基础的华美。至于对朱帘秀思想情操的刻画,作者重在写她的爱情经历。“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四句,写尽朱帘秀曾经有过亲密的爱情记忆。不过,亲密经历不等于随意结合,作者以“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突显的是一种洁身自好、怀春而不放荡的情操,这无疑是朱帘秀情操美的又一表现。
(2)赞美她的高超技艺。“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这种咏唱,全在于展示朱帘秀的高超艺术,以及令四座惊讶的表现效果。
3.第三题
命题意图:掌握“双关”艺术的运用。
参考答案:这里的“双关艺术”,是指意义双关的语言艺术。即用词造句时表面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即一语双关。双关语在曲中为数众多,【梁州】曲首句写“珠帘”之美,实际赞朱帘秀其人,其中充满着双关之意;在这套曲中,最形象并直接写朱帘秀其人的双关语有:“巧织珠千串”暗含朱帘秀之名;“侯家紫帐”、“谢府红莲”中的“紫蜷”、“红莲”,暗含“朱帘”;“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中的“秋水”、“朝云”与朱帘秀的美目、温艳也有相关之意。
4.第四题
命题意图:辨认叠声词及其功用。
参考答案:所谓“叠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重叠词。“煞煞”——形容痛极之样。“潇潇”——形容暮雨飘洒之声音,营造忧愁氛围。“剪剪”——形容风声飒飒,带有萧条肃杀的寒意。“娟娟”俊秀且美的样子。可见,真正属于模拟声音的词只有“潇潇”和“剪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