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课件
广东专用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二章
01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二、备考要求
1.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 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
2.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3.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4.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 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第一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定义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名词,它来自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它通常会围绕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课标解读
三、考情分析
广东省中考自2021年起,已连续两年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2021年考查的材料是数字技术在传统文物挖掘保护中的应用,2022年考查的材料是关于高度融合数字技术与生活的有声阅读。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课标解读
四、命题规律
1.考查形式灵活多样。非连续性文本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表格、图片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皆可以点化入题。其话题鲜活,信息量大,概括性强,言语理解与表达问法新颖,题目设置机动灵便。
2.具有较强的探究性。阅读材料有的题材相似但体裁不同,有的题材不同但体裁相同,有的题材、体裁都不相同,跨度较大。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
3.注重个性阅读体验。考生阅读材料时,要求具有一定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注重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力,并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反思与评价。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课标解读
解答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关注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密切相关,在中考语文中就有所体现。近几年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常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考查考生学用语文的能力。基于此变化,要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拓宽语文学习范畴,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两耳多听天下事,心中自有生活流,身系家国,做一个有心人,在理解感悟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要掌握题型。从本质上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题型和考点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大体相同。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要学会抓住文本的特点进行解答。如对于文字类文本,要关注标题、中心句、结构等,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所持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主要问题。对于表格、图画、图示类文本,要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能按照一定顺序客观说明构图要素,学会根据示意图说明方位路线,根据图表或漫画指出其含义,领会其寓意。因此,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熟悉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各类题型,掌握其命题特征和解题规律,摸索其相应的解法。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考点一 筛选信息、印证判断
1.典型试题
(2022·广东省)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2021·广东省)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答题方法
筛选信息:定位信息的位置(关注材料的标题、首尾句、总括句中的提示性词语,以便快速准确定位),筛选有用的信息(注意区分归纳出的要点及阐述内容)。
印证判断:将每个选项和文中相关联的语句仔细比对,寻找差异,辨别正误。找不到原句时,要先弄清选项的意思,再找出与其相关联的段落或句子仔细比对判断。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考点二 提取信息、概括归纳
1.典型试题
(2022·广东省)材料二提到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用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对这一提法加以说明。
(2021·广东省)数字化给博物馆的展览带来了哪些改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2.答题方法
关注文章题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题目就是针对某个现象提出的一些问题,根据文章标题从文中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直接提取主要信息或提取关键词语。按照题目要求,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提取相关语句进行回答。提取的语句要能概括相关的内容,或者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或特点、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等。
考点三 分析材料、探究结果
1. 典型试题
(2022·广东省)即将升入七年级的小文准备在暑假用一周时间读完《西游记》。他想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你是否赞成?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2021·广东省)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2.答题方法
(1)概括类。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找准材料中相关的关键词,概括出来。
(2)分析类。根据题干要求,先筛选再比较,找出材料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或相关性。
(3)表述类。在比较的基础上联系现实和生活规律,发现材料提示的现象、规律、哲理等,并将其用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考点四看法建议、思考感悟
1.典型试题
(2021·福建省)如果要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你有哪些建议?请根据材料二、三,从硬件、文创、宣传、服务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回答。
(2022·广东清远模拟)“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办奥理念当中,绿色位居首位。”你认为做好低碳管理,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还可以有哪些实际行动?请补充3条。(从场馆建设角度,或从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角度,抑或其他角度都可)
2.答题方法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中的问题指向。紧密联系材料中与此相关的内容,并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提出独特见解或解决方法。答案要全面、完整,与文本内涵一致,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第二节 说明文阅读
一、备考要求
1.整体把握说明文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理解)
2.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能力层级:理解)
3.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能力层级:运用)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课标解读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课标解读
二、命题规律
1.选文特点:说明文阅读材料基本是最新时事热点、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文章。选文适合初中考生的知识水平,内容易懂,专业术语不多。
2.命题形式: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说明文考查的主要有填空题、问答题、选择题、简述题等题型。
3.考查内容:
(1)把握文章的内容,辨析说明对象及其特征;(选择题、问答题、填空题)
(2)把握文章大意,筛选、提取重要信息;(选择题)
(3)辨析说明方法以及作用;(选择题、问答题、填空题)
(4)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选择题、问答题、填空题)
(5)运用文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答题、简述题)
考点一 整体感知,综合判断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此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对说明文内容、说明方法、说明思路、说明语言等方面的理解。答题时首先应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再细读选项,弄清要求,回到原文中,找到出题处;最后分析选项与原文的异同,认真比照,注意表述词语的细微差别,判断对错,从而做出选择,也可以通过问答题、填空题来完成。
选择题设置干扰项的类型主要有:张冠李戴、因果倒置、以偏概全、分析不当、答非所问、无中生有等。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典型试题
(2023·广东省)《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答案】
【解析】此题必须阅读全文,将微塑料的所有知识信息进行整合,才能选出正确答案。根据文章第③段“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第④段“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体积相当”,第⑤段“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可以判断出A项正确,符合文义。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A
考点二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此类题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首先要浏览全篇,理解题意,分析文章的层次,逐层采集信息点。其次,阅读题目要求,根据阅读目的对信息进行取舍,捕捉和选取有效的、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研究分析重要语句所包含的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东西。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关注题目:看题目,分析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即说明对象。
(2)关注文章中心句:看文段首句,从首句中提炼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
(3)关注结尾段:文章的结尾段往往是对全文的总结或呼吁,因此信息量非常大。
最后,综合以上三方面的信息,归纳概括,首句有的可以直接作为答案,有的则需要加以整理,重新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典型试题
(2021·广东省)《北斗,国之重器》;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 和 。
【参考答案】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 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 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
【解析】题干中虽然说的是“思路清晰”,但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也就是主要信息的提取。依据上述分析的文章层次,通过对各段中心句的把握,从各段落中抽出与“北斗系统”相关的、得以广泛应用的具体事例,并分析它们各自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考点三 运用知识,探究推断
此类题属于探究拓展题,考查通过阅读文本生成新的知识,或积累知识,或传播新思想、新科学,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是根据文章介绍的知识,谈对生活中与之有关的常识的认识,或提出建议、方案等。
(一)谈认识和看法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这类题就是考查通过阅读,对说明文承载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内容大多是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类别、原理等,因此,这类题的答案可能集中在某一段落,也可能分散在全文各个部分,但一般都能直接在文中找到。答题时,一定要理解题目意思,弄明白所问的内容,然后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词句,组织语言,流畅地表述出来。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典型试题
(2022·广东省)《“毒胶囊”有多毒?》: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
【参考答案】对待胶囊类药品及毒胶囊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毒胶囊含有易致癌物,对人体有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危害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无须恐慌。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锁定答案在文章第⑥~⑨段中,在第⑥段中能找到“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都是不可取的”,在第⑨段中能找到“无须恐慌”,“毒胶囊含有易致癌物,对人体有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危害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则是对第⑦、⑧段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得出的结论。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二)运用文中知识解决问题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利用文中的观点或原理来解释某种现象、道理之类的探究题,是说明文的重要考查方式之一。解题思路一般为:
(1)在原文中找答案,作者有时会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可以直接摘录。
(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分析解答。
(3)依照常识回答。答题重点应放在“说明理由”上,“理”要充分,要能说服人。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做客观科学的解释。
2.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性说明文:解说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内容的说明文。
(2)事理性说明文:阐述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内容的说明文。
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4.说明文结构:总—分—总、分—总。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知识储备
5.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知识储备
说明方法 具体作用
举例子 具体、直观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其有更确切的了解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知识储备
说明方法 具体作用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引用 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等,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开头用引用,还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列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6.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主要说明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年份)是其主要标志。
(2)空间顺序:主要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方位词是其标志。
(3)逻辑顺序:主要有从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由主到次、由浅入深、从个别到一般、从整体到局部等。
一般而言,事物说明文常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常采用逻辑顺序,而有些说明文会兼用两种甚至三种说明顺序。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知识储备
第三节 议论文阅读
一、备考要求
1.整体把握议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理解)
2.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力层级:理解)
3.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能力层级:运用)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课标解读
二、命题规律
1.选文特点:2013—2017年,广东省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五年考查议论文阅读,2019年、2023年也考查议论文阅读。选择的文章是侧重人文色彩,反映人生哲理的短文,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对于塑造学生品性、完善学生人格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命题形式:问答题、选择题、简述题、论述题。
3.考查内容
(1)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选择题、问答题)
(2)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选择题、问答题)
(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问答题)
(5)论证方法以及作用;(选择题)
(6)论证语言的严密性特点;
(7)分析论证思路及段落之间的关系;
(8)利用文章的观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问答题、简述题)
注意,以下考查内容不能忽视:①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②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理解判断。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课标解读
考点一 整体感知,综合判断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此类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思想观点、论证方法、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议论文所有的考点。回答此类问题,要应用议论文常识来阅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就是要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认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分析判断,提取关键、重要、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作答。具体答题步骤如下:
(1)关注题目,题目往往会点明文章的议论话题或论点,体现文章的核心思想;
(2)关注每段的首句,每段的首句往往是该段的中心,体现文章论述的过程或者分论点;
(3)关注结尾段,结尾段一般要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进行总结,信息量非常大。
综上三个步骤,综合归纳分析,把握作者的观点、论证思路等。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典型试题
(2023·广东省)《悲加欢不等于零》: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悲+欢≠零”的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理,结尾重申观点,呼应开头。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B.第⑤段,作者用数学公式把人生的逻辑和数理逻辑联系起来,指出不能仅仅用数量来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作者善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道理。如引用苏东坡、丰子恺等人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富于文采。
D.文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有缺憾,但是生活是有意义的,要坚定信念,热爱生活,特别强调要努力将生活中拂心的事看成正数。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答案】D
【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论点的概括,对论证思路的把握,对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以及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等。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即选择“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逐项分析,就会发现:本文并没有特别强调要努力将生活中拂心的事看成正数,而是强调“悲加欢不等于零”,且是一个大大的正数。那些拂心的事能够帮助我们进德修行,于我们而言是正数;那些开心的事让我们对人生充满信
心,只要我们谦虚谨慎,不得意忘形,于我们而言也是正数。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考点二 分析论点,辨析论据
(一)分析论点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1)分析标题法
这是分析论点的常用方法之一。标题一般要么是论点,要么是论题。利用分析标题法寻找中心论点时需要注意明确论题和论点的区别。论题只是一个议论的话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原因;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态度和观点。议论文的标题如果是一个明确的判断,那大多就是论点,但需要通过文章内容进一步验证;标题如果以“小议……”“谈谈……”等形式出现,或只是一个词语或短语,如“一个哲学命题”只是一个短语而不是判断式的语句,那一般就是论题。
(2)位置搜索法。
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五处: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结尾;⑤总结性词语(“所以、总之、因此、由此看来、归根结底、由此可见”……)。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典型试题
(2022·广东深圳)《拥抱自己的不完美》:通读全文,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斗志,走向更完美的人生。
【解析】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标题、开头、篇末、结尾和总结性词语。进行概括时还要注意: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陈述性的语句(词、短语、问句和带有比喻意味的语句都不能做文章中心论点)。本文论述的是我们要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斗志,走向更完美的人生。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二)辨析论据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1)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的作用就是证明论点。分析论据的作用,先要找到文中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再指明作者需要证明的观点。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观点是有固定方法的,那就是“瞻前顾后”法:先在文中找到相关事例或道理所在的位置,然后研读该事例或道理前面和后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作者往往先提出观点,然后进行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这时观点就在前面;有时作者先提出具体的事例或讲道理,然后分析得出观点,这时观点就在后面。能作为观点的句子必须是一个观点鲜明的议论性陈述句。
要注意的是,有的论据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有的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答题时要准确分辨。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答题模式】本文(段)列举……的事实(或道理)论据,从正面(或反面)证明了……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分析论据能否证明论点或补充论据。
分析某论据能否证明论点,要分析题干所给的论据和论点有没有相同点,在内容上有没有内在联系,如果两者都没有,那么这个论据就不能证明论点。补充论据时,补充的论据要和论点有相同点及内在联系,能充分证明论点。事实论据要真实、典型,道理论据要引用准确,二者都要有说服力。
补充论据这类题目近年在其他省市考查得比较频繁,这类题目是考查我们平时阅读积累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平时要多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才能真正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典型试题
(2023·广东省)《怎样让幸福来敲门》: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
位于喜马拉雅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参考答案】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不丹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或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高。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
【解析】作答时,只要阐述清楚论据如何能支持论点,分析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即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它们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即可,不需要过于具体。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考点三 分析论证方法,理清议论思路
(一)分析论证方法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辨别论证方法时,首先要熟记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再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的表达特点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论证方法所在的句、段,论证方法不离句意、不离段意作答。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典型试题
(2023·广东省)《善读无字之书》:下列关于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引用周恩来的自勉对联,意在引出既要会读有字书,又要会读无字书的观点。
B.②段把事业成功者和不善读无字书者作对比,突出了前者比后者更善于读有字书。
C.③段列举鲁迅与瞿秋白、冰心与巴金等事例,论证了会交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
D.⑥段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了入社会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B
【答案】B
【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即选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逐项分析,就会发现本文第②段“古往今来,那些事业成功者绝大多数都既善于读有字书,又善于读无字书。然而,现实中常有人只重视读有字书而不善于读无字书”中的对比论证突出事业成功者比只重视读有字书者更善于读无字书。故选B。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典型试题
(2016·广东深圳)《培养兴趣是提升记忆力的基石》:第⑤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列举了以下事例:莎士比亚由于迷恋戏剧而成功作为替补演员取代了原本的演员,甚至在表演上比其更胜一筹;门德尔松因为热爱音乐而在第一次听过贝多芬的音乐之后就记下了曲谱。这两个例子论证了兴趣有助于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兴趣是提升记忆力的基石”。
【解析】解答时,先点明使用的论证方法,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最后说明其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增强文章说服力。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二)理清论证思路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解答这类题时,要先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一分析问题(本论)一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分析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来论证论点的过程,具体考查的是文章是如何运用论证方法证明论点的,形式上更侧重于对文章逻辑关系方面的考查和理解。答题时,要注意论证过程的层次性,使用“首先”“然后”“其次”“再次”“最后”等表示逻辑次序的词语来概括阐释文章的内容。关键是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表述要准确、简练、通顺。
【答题模式】文章开头首先提出(引出)……的论点(列举……的事例),接着从正面(反面、正反两面)用……事例证明了论点(从……的角度分析了……的道理),最后再次强调了观点(总结出……的观点)。论证过程严谨,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典型试题
(2022·广东省)《三思而行》: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参考答案】作者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西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说明绝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三)分析论证顺序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解答段落之间能否调换顺序这类题时,要先根据段落大意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对比(照)关系、总分关系。然后再分析段落的内容是否照应文章的开篇或结尾的语句。
【答题模式】先判断能否调换,接着分别概括段落的内容和论证的观点,然后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和段落观点之间的联系。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典型试题
(2023·广东省)《善读无字之书》:选文④⑤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不能调换。第④段论证要善游历,开阔眼界,侧重阅历的积累;第⑤段论证要多经事,磨炼意志,侧重精神的锤炼。两者具有层进关系,第④段“善游历”和第⑤段“多经事”与末段中“行万里路,经万般事”相对应。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考点四 联系实际,评析观点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此类题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形式。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谈谈如何运用选文的观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拓展知识不是考查文本知识,而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把阅读体验引向理性的思考,是根据文章中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要注意三点:
①准确地理解原文的观点。
②联系原文阐述自己的看法。理念上要求接受原文的主张,不能脱离。
③关注题目创设的具体生活情境,根据生活情境在原文中找到与之匹配的观点和看法。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理解、看法、启示),或对文章的观点进行评述。
解答谈感受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回答时要紧扣文章的观点(切记不要重新自拟和文章无任何联系的新观点),并围绕该观点发散思维,善于从文本中吸取人物的优秀品质,从事例中吸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辩证地、发展地评价一些事件。再结合自身生活积累及体验,写出自己的认识、体验、感受或获得的启示等。表达要紧密围绕中心,避免空谈。
解答评述观点题,首先要对观点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表态,然后紧扣文本中论证观点的有关论据,联系实际,阐明自己对观点肯定或否定的理由。要围绕自己的见解,有理有据,逻辑性强,切忌空谈。
2.典型试题
(2023·广东省)《善读无字之书》:小粤所在学校将到外地与某中学联合开展“走进田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他担心参加活动影响学习,不愿意参加。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请结合选文内容,劝他参加此次活动。
【参考答案】小粤,你不必担心。走出校园、参加劳动是在读无字书,也是重要的求知渠道,既可以认识新朋友,相互切磋,开阔眼界,还可以在劳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参加活动不但不影响学习,反而可以让你从中获益,对你的学习有帮助,你应该参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关注题目创设的情境——与某中学联合开展“走进田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从原文中找到与之匹配的观点和看法——会交友的益处以及其他方面的益处。此外,还要关注原文提到“读有字书时学到的知识,要通过无字书来实践、检验”,因此也要回答劳动实践对读有字书的促进作用。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2022广东省)《悲加欢不等于零》:结合选文,谈谈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
【参考答案】①人生是有缺憾的,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坦然接受;②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我们要乐观地面对,把它们看成正数。
【解析】本题其实是考查对作者主要观点和态度的把握能力。根据本题的赋分4分,初步判断答题要点为两点或四点。由文章第④段不难得知,作者的观点主要是两大方面:其一是人生的缺憾和“逆耳的话、拂心的事”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坦然接受;其二是“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要乐观地把它们看成正数。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知识储备
1.议论文的概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主要目的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根据。论据包括:
①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②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③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论点和论据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使论证真实具体,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对比论证: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使正确与错误的情况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4)比喻论证:运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4.议论文的结构:总—分—总、分—总、总—分。
5.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导航
答题技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