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二单元 感念亲情
6 散步
1.朗读课文,把握感情基调;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理解作者的思想
感情。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和以小见大、大词小用的写作方法。
3.感受课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勇担责任、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思想情感。
作家作品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经典关系》《大律师现实录》《白沙码头》《散步》等。
课前预习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85年,最先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当时作者
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似乎一下子被抽掉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医生建议子女要多给予母亲以陪伴和关爱。与此同时,作者在和美国友人的沟通中,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的散步过程中,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语文要素
1.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一种写作方法,亦称小中见大,或小题大做。即在文学作品
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小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其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出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本课链接」课文选取的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散步的小事,所表现的意蕴却发人深思: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反映了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道德之美。“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意在表明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2.对称句
对称句,就是两两对称出现,而字数和结构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
「本课链接」《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例如: “有的浓,有的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
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母亲xìn fú(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一shà shí(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我想chāi sàn( )一家人,分成两路,ɡè dé qí suǒ( ) ,终不愿意。
信服
霎时
拆散
各得其所
(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
( )的鱼塘。
(5)后来发生了fēn qí( )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不过,一切都qǔ jué( )于我。
水波粼粼
分歧
取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货币政策出现分歧,澳美国债收益率利差创三年来最低。
B.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C.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D.央视一套新春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解析】D.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句子的意思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两者之间配合得当,应该用“相得益彰”。
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抗疫活动,使我对中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决心感到无比骄傲。
C.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
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D.防止未成年人被侵犯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A
【解析】B.成分残缺,可将“通过” 或“使’删去;C.“超过”和“以
上”表意重复,删去一个;D.否定不当,应将“不再” 删去。故选 A。
情景语言综合运用
下面是七年级某班母亲节时收集的一幅画。观察这幅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写出这幅图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妈妈弓着腰,给奶奶轻轻地捶背;小男孩效仿妈妈,也站在小凳子上给妈妈捶背。
发扬孝道传统,尤其要重视身教作用。
3.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下面请根据课文内容组合成一副对联。
全家四口 相依偎 风雨人生 同欢乐 早春散步 祖孙三代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家四口早春散步同欢乐
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名著阅读拓展演练
根据《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1.鲁迅写人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请根据其著作中两处白描填出对应的人名。
(1)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圓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 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________________
陈莲河/何廉臣
范爱农
2.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全书的理解,如“慈爱与悲
怆”“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等。请另用一个短语表达你的理解,并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
【示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语:人性的冷与暖
理由:如以衍太太为代表的自私冷漠的人,使鲁迅感受到人性的“冷”;藤野先生等人给予鲁迅的温暖关怀,使他体味到人性中的“暖”。
【示例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语:痛苦与觉醒
理由: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受到歧视,并看到中国人的麻木,这一切让他倍感痛苦。于是毅然觉醒,决定弃医从文,要从思想上拯救国民的落后。
文脉梳理
春天
田野
“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散步
发生分歧,解决分歧
课中研学
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
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
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
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简要概括选文中的“分歧”,并概括解决“分歧”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和儿子一个要走大路,一个要走小路。“我”原想委屈儿子,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于是决定一家人一起走小路。
2.任选一句作批注,并注意加点的词。
(1)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从描写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的活力。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2)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整齐、大致对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声音美,也强调、深化了所要表达的内容。
3.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妻子正值人生的中年,既要担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又要抚养下一代,担负着扶老携幼的责任;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世界也是如此,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4.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埋下了伏笔。
B.选文人物的性格鲜明:“我”孝顺、有责任感;母亲慈祥、善解人意;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C.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
事,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D.第④段景色描写显示出勃勃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充满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美妙的背景,烘托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解析】A.不正确,应为“为下文母亲想走大路埋下了伏笔”。
A
一起去看
刘心武
①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
起来。
②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
课后检测
③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不吱声。父亲提高嗓门说:“带你看球你还哭丧着脸!谁欠你二百块钱还是怎么的!”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跟父亲说:“还记我们的仇呢,那回不让他去电影院看《望乡》。”父亲说:“演日本妓女的故事,他看合适吗?”母亲说:“后来他不还是跟同学一起去看了。谁让中国看电影不分级呢。能买上票他就能看。”停了停又说:“后来我问他,他说,妈,我能看
懂。他白我一眼,说,爸跟你就以为我要看那几个黄镜头。他后来不是又去看了《沙器》?”父亲说:“得了得了!《沙器》讲的是儿子杀老子的故事!”停了停又说:“都是你惯的!”母亲就叹气:“他这阵不知道怎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④父亲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多余的票退了。球赛不怎么精彩,双方磨来磨去死不进球。有年轻的球迷乱吹口哨,也不知是跟哪位球员教练裁判生气。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他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⑤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俩喝啤酒。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
“妈,进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
母亲问:“你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是不懂我!”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⑥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⑦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
一声。
⑧那晚儿子开车来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到处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前往比赛场地。
⑨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⑩中场休息,儿子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俩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有删改)
1.仔细阅读文章,根据已给的内容,填写下表中空缺的内容。
时间的推移 儿子与父亲相处的感情和态度
儿子九岁那年 儿子依赖父亲
儿子十六岁 儿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平视父亲
儿子工作了 儿子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坐上了轮椅 儿子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上大学
抵触父亲(与父亲对立)
亲近父亲
体谅(理解)父亲
2.选文第⑦段中,儿子要带父亲看球,“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请简析当时父亲复杂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唔了一声”中,可以体会到对儿子要和他一起去看球的认可和高
兴;②从“淡淡”中,可以体会到有对儿子“带你去看场球”略微不
满,认为儿子这样是伤了他的自尊心。
3.题目“一起去看”初看极为平常,但细细品味则作用显著、意蕴丰富。请简析这一题目的作用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起去看”是串起全文情节的线索;②“一起去看”中的“一起”表现出两人看球的平等,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尊重。
4.下列关于文章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父子俩看球经历的变化,表现出儿子从懵懂、叛逆到懂得体谅和尊重父亲的成长过程。
B.选文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塑造出了一位慈爱、宽容、在家庭里时刻起着协调作用的母亲形象。
C.选文真实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以及一位父亲的变化,对彼此的内心和情感充满人文的关怀。
D.选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片断,主要表现了三口之家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D
【解析】D.不准确。记录这个家庭的生活片断,不是表现他们的温馨和幸福,而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彼此的体谅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