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三单元 散文
13 说不尽的狗孙绍振,1936年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世纪90年代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进修。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著有《你会幽默吗》《面对陌生人》等书8部,并在中央电视台制作过20集《幽默漫谈》。作 者
简 介本文是作者应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邀请作报告时,引发出对狗的一段评论,揭示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写 作
背 景1.注音xiè dúzhuìliùchēnchánɡuāi pìpǐshìqiánxiānɡpáopōushù jiásǎnsànpūpùsānɡsànɡzhēzhéshé2.写对字形沾粘玷拈捐娟涓绢狷3.解释词义(1)亵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嗜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如明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獐头鼠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慢,不敬。用以形容人的乖僻嗜好。形容心里明白。形容相貌丑陋猥琐而神情狡猾。(5)翩翩风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投无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五雷轰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庖丁解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举止洒脱。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为困难,找不到出路。形容消息突然,震动很大。形容做事轻而易举。(9)狗尾续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狡兔死,走狗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消灭了敌人,就开始对付自己的同盟或部下。4.近义词辨析(1)失言·食言
[辨析]“失言”指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食言”指不履行诺言;失信。
①他多年来坚持诚信经商,绝不________。
②那保守了十年的秘密,却在他一时的________中暴露了。食言失言(2)妨碍·妨害
[辨析]“妨碍”是指对人或事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妨害”是指使人或事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①种种猜想也许要到2008年8月8日这一天才能找到最终的答案,但是这并不________我们根据目前的种种线索,来揭秘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几大悬念。
②在瓜果蔬菜中喷洒农药,会直接________人们的健康。妨碍妨害(3)以至·以致
[辨析]“以至”①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②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以致”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
①他非常用心地写生,________地里刮起风来也不理会。
②之前“太阳”对付“石佛”的办法都是采用包夹,________顾此失彼,现在有了“鲨鱼”,“太阳”可以不用如此狼狈,而且根据常规赛的结果来看,这个改变效果不错,但是季后赛,才是见真金的时候。以至以致(1)“于是我决定,还是活着,不过把风度要弄得比较悲壮一点,既不能装痞子,也不能像某些一捞几十万金的歌星那样玩深沉”这几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语言特点?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 读
探 究答案:这几句话体现了以一种幽默、调侃的语言来阐述学术研究须学风严谨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作者顺手一击,批评了痞子和歌手故作深沉的不良风气,幽默中透出犀利。表明翻译作品时要想翻译得准确,首先要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精 读
探 究(2)文章第4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 读
探 究答案:第4段承上启下,作者经历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之后,自然地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爱洁成癖的德国、美国漂亮女人抱着狗亲吻而不觉其脏,而我这个为柏杨先生斥为‘脏乱酱缸’中‘丑陋的中国人’竟然天生拥有一种身如菩提、心如明镜的洁净感”,为下文进一步展开议论做好了准备。精 读
探 究(3)作者将西方人和中国人对狗的态度和感情进行了对比,写得既生动又幽默。分析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作者是怎样的立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 读
探 究答案:西方人对狗特别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分。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以外,也有难以言传的“宠爱”。所以作者认为“狗”是“说不尽”的。东西方对狗的态度和感情的差别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作者是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讨论狗的问题的。精 读
探 究(4)本文写得幽默风趣,请分析作者的幽默感,并从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 读
探 究答案: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一种富有个性的幽默感。这种幽默并不刻意追求教化作用,也不刻意追求机智聪慧,而是显现出了明快、透彻、自由、调侃的文风,使文章充满轻松、洒脱的气息。精 读
探 究①……因为美国的狗更娇宠。你一进门,它就撞过来,对你显示那西方美人的热情,把柔软的然而脏得发黑的前爪伸给你握,完全是一派古典浪漫主义的诗人风范。有时还不以用冰凉的鼻子摩擦你的脸颊为满足,还要像契诃夫在《文学教师》中所写的一只狗那样,在你吃饭的时候把头搁在你的膝盖上,并且把它的馋涎毫无节制地留在你特为做客而买的名牌西服裤上。精 读
探 究②我此时一身轻松,狗唾沫也好,狗腥味也好,反正是远观他人嗜痂,陡增自身爱洁之优越感。同时我又不无虚伪地称赞她家的狗很“热情”。
③退一万步说,这不算性骚扰,白牡丹是和他自由而公开地恋爱,那对狗也不公平,马咬吕洞宾,蛇咬吕洞宾,狼咬吕洞宾,不也是妨碍自由恋爱,难道就应该发给诺贝尔奖吗?
精 读
探 究结 构
图 解文章语言风趣幽默。如:“西蒙太太很为菲力克斯的文凭而骄傲,把它和自己的结婚证书一起放在一只镶满珍珠的古董盒子中。”幽默地写出了西蒙太太对狗的宠爱。再如:“我不幸穿的是毛衣,竟把朋友家沙发上许多狗毛沾带了回来。花了几个小时才把毛衣上的狗毛肃清。”语言中透出风趣。写 法
赏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