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飞瀑万溪流,千里黄河一壶收——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壶口瀑布》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下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是梁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本单元主题是通过学习游记类的文章,记述见闻,抒发情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体现此单元目标,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八4班普遍程度较好,基于八上学过《三峡》等这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对游记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但通过前期学情调查发现,还存在以下3个主要问题:1.为什么详写枯水季?2.学生能迅速抓到黄河水的猛烈,但缺少细细品读。3.知道黄河象征民族精神,但对作者表达情思体悟不深。这些都是学生最真实的学情反馈,基于反馈围绕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活动理清游踪。
2.通过品析关键词句,描述壶口瀑布的特点。
3.通过品读抒情哲理句,提炼黄河精神。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核心素养“积极的语文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在真实情境表现”的要求,设计以下重难点:
学习重点:对景物的赏析
学习难点:体悟黄河精神
#教学思路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将以情境线——活动线——育人线进行串联,用项目式学习法来循序渐进深入文本。基于以上设计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配乐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天气渐暖,繁花渐盛。五一黄金周即将来临,为激发学生出游兴趣,探寻中华文明,锦江校区邀请八年级学生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壶口瀑布景点推文,请你当小主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化身小编,在真实情境中带着任务细读文本,能更好地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活动一:撰写景点初览推荐语
教师引导:
在展示时不同学生会产生疑问,例如“为什么不在雨季”看景,我会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雨季水太大,过于危险,观景角度单一等明确答案。在此过程中,我会引导引导学生这种站立于河心,不断变化观景视角的写景手法就是定点换景。最终让学生整体感知后形成语言输出,撰写景点初览推荐语。
设计意图:
整个过程,由任务带动,围绕所至、所见,引出定点换景的手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答案,用讨论法明确。为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撰写景点初荐语,更具生成性。但毕竟是初览,对黄河景观没有详尽的认识,因此我要求学生为美文配图,进一步深入赏景。
活动二:美文配图
整个过程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展示时会有不同答案。比如,有的选择图1,聚焦于第3段,抓住关键词“排排涌来”“前呼后拥”“千军万马”等词语,通过分析拟人、比喻、叠词等手法,明确黄河水磅礴、壮观猛烈的特点。
有的选择图5:透过“折返迂回”“钻石觅缝”等关键词,通过分析拟人修辞,展现黄河水丰富多变,刚柔并济的特点。
不同学生答案各异,但都能在文本中找到自己配图的依据,展现黄河水的不同特点。在品句子结束后,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化文字于动态,更真切感受景物特点。
设计意图:
1. 给定图片,缩小范围,降低难度。
2. 选择配图,并在文中找依据,阐明理由。既符合推文美的要求,也能让学生关注文本,深入剖析手法,描述出壶口瀑布不同的景物特点,可操作性较强。
看完奇景,备受震撼,但老师觉得文章不仅写景,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看梁衡会不会跟我们有不一样的感受?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三个任务:
活动三:拟写推文题目
学生通过在反复朗读,由一系列的排比句,在强烈抒情中感受黄河博大宽厚,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气势。由物及人,由水的力量写人的个性,写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学生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读中升华情感。最终拟写标题时题时提醒学生,不仅关注黄河之势,也要兼具民族之魂。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关注“所感”在反复朗读中,进一步明确作者写作意图。而且学生拟题目的质量就是学习目标达成的一种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活动四:美文配乐
看黄河之景,品黄河之势,感民族之魂,听民族之声。为让推文有声有色,给同学们不同风格的备选音乐,根据所学为美文配乐,并让同学们再次配乐朗诵,感受黄河精神。设计美文配乐并朗读有助于进一步感受黄河气势,领悟民族精神,让推文更完整,增加推文美感。
课堂小结
至此,课堂已接近尾声,课堂小结交由学生自行总结,我会提示可从游记要素,写景手法,写景特点,抒情等角度总结这节课的收获,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且我也可以得到最真实的反馈,这节课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多少,学到哪个程度。
作业设计
针对真实情境及课堂探索,把景点推文形成完整的文稿,制作成美篇,要求语言通顺衔接,有配图及音乐插入,为学校公众号供稿。(提供学校美篇样板,仅供参考)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让整个课堂更有生成性,不只是单纯的学文章,更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1.让情境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
《壶口瀑布》是一篇游记散文,散文重在品读语言。本课三个任务都指向文本细读,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一层。
2.集中课堂时间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活动时间集中在任务二,以挑选图片和给图片取小标题两个活动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3.以任务输出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本课共四个任务,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是达成一个学习目标,学生活动的完成质量直接代表学习目标达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