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二单元 诗歌
4 毛泽东词两首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著名的论文有《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别了,司徒雷登》等。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其作品被人选入课本的有《沁园春·春雪》《沁园春·长沙》等。作 者
简 介《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几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作 者
简 介1925年10月,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作 者
简 介《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2月5日,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率军攻打失利,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攻克了这座“真如铁”的雄关天险,实现了重大的战略突破。作 者
简 介1.注音qìnɡěchànɡ liáo kuòzhēnɡ rónɡqiàhuī chìqiúèjú fúyānyàn yè2.写对字形漫谩幔曼惆稠啁寥廖3.解释词义(1)风华正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生意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挥斥方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采才华正丰盛。革命知识分子激昂的气概。意气奔放,劲头正足。(4)沉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峥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词中指盛衰。是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4.近义词辨析(1)意气·义气
[辨析]“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①我哥哥也相信了,觉得弟弟这个好朋友真的够________,这么为他卖力,我们做家人的,当然更要竭尽所能了。
②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第二届柔力球比赛中,我市参赛队员精神抖擞,________昂扬,刚柔并济,拳理套路两相宜,球艺精湛,表演出色,赢得了阵阵掌声。义气意气(2)激扬·激昂
[辨析]“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意思是:①激浊扬清;②激动昂扬;③激励使振作起来。“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
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汇聚了一批知识界人士,从各个方面对中国改革道路挥洒意气,________文字,试图为中国改革找到一条包治百病的整体方案。
②最近,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人们在网络上慷慨________的爱国宣言。激扬激昂(3)遏止·遏制
[辨析]“遏止”指用力阻止。“遏制”指制止,控制。
①《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修订草案)》于2008年6月20日提交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草案规定了上海市民买房登记的“新规矩”,以______在房产出售、转让中出现的一些纠纷和猫腻。遏止②李园说,4月18日,他在网上看到火炬手金晶在法国巴黎用自己的身体捍卫火炬的视频后,被深深震撼了,“我感觉一股难以________的激情,就像喷涌而出的洪流,洋溢全身,突然有创作灵感了,而且一秒钟也不能等候,马上要把这种感情谱写成歌曲”。遏制(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句诗描写出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 读
探 究答案:这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秋色图。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红是“红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红绿两种颜色争辉,船只竞相前进,鹰与鹰较量,甚至连水中的鱼也要与鹰比试。一“争”一“击”一“翔”,充盈着巨变之动、拼搏之力。炫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透视着顽强的生命动力。精 读
探 究(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是怎样勾勒环境来表达诗人情感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 读
探 究答案:勾勒了云贵高原的冬日的典型环境。肃杀的西风、迷茫的长空、凄厉的雁声、寒冷的霜华、斜挂的残月等诸多景观相互组合,创造了一个悲壮、苍凉的背景,不仅点明了进军途中的季候特点,而且调动了视觉、听觉,令人置身于这铁铸一般的严酷之境,而领略到红军于险山恶水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以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精 读
探 究(3)《沁园春·长沙》中的两个问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 读
探 究答案:两个问句提纲挈领,统领全篇。词人以满腔热情,信心百倍地对革命前途作了大胆预测,充分展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和气魄!精 读
探 究(4)《忆秦娥·娄山关》“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一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传神、贴切?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 读
探 究答案:“碎”“咽”二字,曲折传神,贴切入微。“碎”字,云贵高原地势凹凸不平,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沓,步伐零乱,而当时红军也没有多少马匹,走起来零零碎碎,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杂沓的感觉。“咽”字,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猎猎的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迂盘,军号声不像平时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回响,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深沉。精 读
探 究同时,“碎”“咽”二字主要从听觉上来写行军,并进一步强调了行军的时间和环境,以有声衬无声,以动写静,强化了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对词意起着承转和推进的作用。精 读
探 究结 构
图 解结 构
图 解《沁园春·长沙》
(1)寄情于景,情理交融,景、情、理浑然一体。
词的上阕描绘的是一幅秋水长天、“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色图,提出的是“谁主沉浮”这一重大而深刻的时代命题,抒发的是革命者“浪遏飞舟”的豪迈情怀和昂扬斗志。把富于地域特色的景物和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斗争生活,同主体思想感情、艺术想象及对人生、社会、革命问题的深沉哲理思索结合,景、情、理水乳交融,构成整体完美的艺术境界。写 法
赏 析 (2)佳句连篇,妙字生辉,风格独特。
毛泽东对自己的诗作要求极其严谨,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该词之所以能饮誉社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用语工巧,炼字造句堪称一绝。上下阕的四字句,意境优美,感情动人,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炉火纯青的程度,充分反映了他的语工意新的文笔才华。全诗凝炼,处处妙词,字字珠玑。写 法
赏 析一“立”一“看”,一“怅”一“问”,一“恰”一“记”,互相连缀,环环相扣,上下贯通,前后呼应,起承转合,异常自然,使通篇生色。写秋景时,一个“染”字浓墨着色,一个“击”字辽阔强劲,一个“翔”字活泼自如,一个“竞”字独步点睛,字字传神。“飞”字尽管在毛泽东诗词中出现过十多次,但处处工巧,处处奇绝,“浪遏飞舟”一个“飞”字,更把“中流击水”者的超凡气魄、飞扬豪情、搏击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写 法
赏 析(3)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写 法
赏 析《忆秦娥·娄山关》
(1)风格上,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
(2)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
明写自然景物,暗写红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娄山关的激战。写 法
赏 析(3)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这首词所取景物逼真而又典型,极富表现力,极能传情,它以写景发端,以写景收束,感情浓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4)精炼词句,深化主题。
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它们都构成了典型的意境,深化了词的主题。写 法
赏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