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草
草
船
船
借
借
箭
箭
(第二课时)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任务二:品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要求:默读故事的经过,品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自由读课文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识人心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把事情告诉周瑜。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识人心
知道曹操谨慎多疑,不会派兵,只会射箭。
神机妙算
算
算
人
?
神机妙算——知天文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早料到第三天四更时会“大雾漫天”,果然神机妙算。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当然不是巧合。当时正值冬季,曹操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东吴驻守长江南岸防御,冬天江面上刮的是西北风,所以借箭后驾船返回南岸时顺风顺水,船速较快。且船上只有草把子和箭,当然“船轻水急”了。
西北风让回程顺风顺水,船速较快。
为什么诸葛亮借箭后驾船返回南岸时“船轻水急”?这是巧合吗?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借箭准备
二十条船
军士
青布幔子
草把子
神机妙算——巧安排
神机妙算——巧安排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船一字摆开、把船掉过来:使受箭面积达到最大,保持船体平衡,又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
擂鼓、呐喊: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假象,引曹军射箭,又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借箭过程
神机妙算
知天文
识人心
巧安排
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识天文:料定三天后有大雾
识人心: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
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任务三: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品析标题中“借”的深刻含义。
借人心
借天时
借地利
线索
“借”
“借箭”
读“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任务四:阅读链接,走向整本书阅读
这段内容讲的是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情节。对应课文中的第8、9自然段。
用奇谋孔明借箭
深入阅读《三国演义》,我们对周瑜、鲁肃、曹操人物特点会有更多的理解。
周瑜陷害诸葛亮,不是简单的妒忌,而是担心诸葛亮的才能会让蜀国更加强大,将来对东吴不利,所以打算除掉诸葛亮。
鲁肃作为东吴的重臣,是“孙刘联合抗曹”的忠实拥戴者,所以他才尽心帮助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非常有趣的故事
三顾茅庐
桃园三结义
空城计
火烧赤壁
诸葛亮的鹅毛扇 —— 神秘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 —— 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 —— 神出鬼没
诸葛亮哭周瑜 —— 假戏真做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非常有趣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