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规范练(三)
一、单项选择题
1.生物大分子是生物生命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作为鉴定不同生物的依据
B.人体摄入的多糖必须经过氧化分解后才能被吸收
C.生物大分子间合成的关系可为DNA→RNA→蛋白质→多糖
D.核酸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高温条件下都会发生改变,从而永久失活
2.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胞内寄生的短杆菌,容易在人群间传播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细菌的Inlc蛋白通过抑制人体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该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B.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容易受到该菌的感染
C.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借助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Inlc蛋白质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3.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a),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b),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是反映植物需光特性的两个主要指标(图c),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比t2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
B.t2比WT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
C.与WT相比,t2适合在更强的光照条件下生存,t1则相反
D.图c中C点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4.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水稻有粳稻和籼稻。研究发现,粳稻的bZIP73基因通过与另一个bZIP蛋白互作来调节水稻体内脱落酸和活性氧的水平,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水稻的相应蛋白质存在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粳稻对低温耐受性的增强仅与脱落酸水平有关
B.该实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粳稻和籼稻的bZIP73基因间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D.bZIP73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碱基排列顺序与模板链的相同
5.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交水稻中的4个基因,获得了可以发生无融合生殖(不发生雌雄配子的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生殖)的水稻材料,得到了杂交稻的克隆种子,实现了杂合基因型的固定。该无融合生殖的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①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类似有丝分裂的过程
B.雌雄配子结合时可能发生了雄配子细胞核的退化消失
C.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水稻中的4个基因属于基因突变
D.无融合生殖获得的克隆种子可稳定保持亲代的杂种优势
6.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是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研究发现,少数杂合子女性也可能患此病,患病的原因是女性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一条随机失活。图1为该病患者所在家系的系谱图,图2为家系中部分成员PCR产物经酶切后的电泳图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基因酶切后可能产生片段2和片段4
B.个体Ⅱ 3与Ⅱ 2失活染色体携带基因相同
C.失活染色体影响Ⅱ 2的表型
D.若Ⅱ 1和与Ⅱ 2基因型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男孩女孩均可能患病
7.冬小麦广泛种植于我国山东、河南、河北等长城以南地区,冬小麦需经历一段时间低温后才能抽穗开花,这种低温诱导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GA)处理的含水量正常的冬小麦种子,不经过低温处理也可以抽穗开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是诱导植物开花的一种环境因素
B.生产上可用GA处理种子实现在春天补种冬小麦的目的
C.经历低温后才会开花是冬小麦适应环境的结果
D.GA处理和低温诱导在调控植物生命活动时所起的作用相同
8.下丘脑既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它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饥饿导致血糖降低时,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从而使血糖升高
B.当机体大量丢失水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C.当人来到寒冷的户外时,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增加产热
D.下丘脑分布有某些反射弧的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它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9.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作用常有三种类型(如图中甲、乙、丙),请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一个种群中个体间存在表型差异,与种群基因多样性有关
B.根据上述三种作用类型可知,选择压力决定生物变异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C.种群在选择压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其实也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同一个种群,在不同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改变的方向可能不同
10.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公园是我国现阶段保存比较完整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为我国第二大湿地公园,全世界八条飞禽迁移线中的一条经过该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水岸高地→浅滩区→浅水区→深水区分布不同的植物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繁茂的芦苇成为飞禽良好的隐蔽和繁殖地,湿地公园还可作为旅游景点,这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摄影爱好者利用音响设备发出鸟的鸣叫声吸引鸟,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
1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载了很多的生态学现象。下列对相关诗句理解错误的是( )
A.茶蓼朽止:杂草中的有机物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和能量,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B.去其螟螣,及其蟊贼:除去害虫可以调整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C.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榖:垂直分层能使各种植物充分利用阳光
D.无田甫田,维莠骄骄:一旦人的作用弱化,原来占据优势的农作物很快被杂草取代
12.杨梅酒的传统制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中“?”处的操作中应先对杨梅冲洗,再除去枝梗
B.发酵前应对发酵装置和材料进行灭菌否则会影响酒精的品质
C.装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因为发酵过程中有气体生成
D.将装有杨梅酒的瓶子打开瓶盖后置于温暖处,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闻到果醋味
13.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因A、B、C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植株中蛋白m和蛋白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分解
B.基因B和基因C分别控制蛋白n和蛋白m的合成
C.基因C比基因B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更强
D.实验中a、e组是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
14.研究发现,3型β微管蛋白基因(TUBB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siRNA可调节基因的表达,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TUBB3 mRNA表达量 TUBB3蛋白表达量 细胞凋亡率/%
人胃癌细胞组 1.02 0.31 2.21
siRNA+人胃癌细胞组 0.34 0.21 19.88
A.TUBB3蛋白可能具有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B.TUBB3 mRNA的合成标志着细胞已经发生了异常分化
C.TUBB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一定含有21种氨基酸
D.siRNA调节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UBB3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其翻译过程
15.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 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1.6~5 倍,导致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减弱。CD47作为一种跨膜糖蛋白,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为证明抗 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 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科学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次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获得更多能产生抗 CD47抗体的B淋巴细胞
B.步骤②中可以利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诱导完成细胞融合
C.对照组应在巨噬细胞+正常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单克隆抗体
D.经两次筛选可得到既能产生抗 CD47的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磷酸肌酸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自身的磷酸基团转移到ADP 分子中来合成ATP(A—P~P~P)。研究者对蛙的肌肉组织进行短暂电刺激,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肌肉组织用肌酸激酶阻断剂处理)肌肉收缩前后ATP和ADP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腺苷磷酸 对照组/ (10-6mol·g-1) 实验组/ (10-6mol·g-1)
收缩前 收缩后 收缩前 收缩后
ATP 1.30 1.30 1.30 0.75
ADP 0.60 0.60 0.60 0.95
A.对照组中的肌肉组织细胞中有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B.实验组中的肌肉组织细胞中有ATP分解也有ATP合成
C.对照组中的磷酸肌酸没有参与ATP的再生合成
D.实验组数据表明部分生命活动可利用靠近A的特殊化学键
17.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黄色、白色四种,控制花色的基因为A、a和B、b,让纯种紫花植株(AABB)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得到的F1全为紫花植株,F1自交所得F2中紫花∶红花∶黄花∶白花=7∶1∶3∶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自交过程中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配子中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可能致死
C.F2红花植株均为纯合子,黄花植株中有纯合子和杂合子
D.让F1与F2红花植株杂交,所得F3中紫花植株所占比例约为1/2
18.尿崩症有两种类型:抗利尿激素(ADH)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CDI)和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NDI),临床上可通过禁水加压(禁止饮水10 h后补充ADH)实验进行确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可作感受器、神经中枢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后会失去活性,所以需不断合成
C.CDI和NDI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多尿、口渴,高蛋白饮食可缓解病症
D.禁水加压后,CDI患者尿液渗透压升高,NDI患者尿液渗透压基本不变
19.“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推进乡村振兴,减少污染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下图所示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下表为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能量值(单位:×104kJ)。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净同化量(同化 量-呼吸消耗量) 呼吸 消耗量 流向 分解者 未利用
农作物 110 75 21 58
鸡 7 10 1 3
A.该人工生态农场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人的作用十分关键
B.将沼渣施加到农田中,可能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
C.据图和表格分析,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7×104 kJ
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5%
20.噬菌体展示技术(如下图)可将某些蛋白质呈递至噬菌体表面,便于对目标蛋白进行筛选、鉴定。以下对该技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用含有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建立噬菌体展示库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
C.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目标蛋白
D.经诱变及多轮筛选可能获得与抗原亲和力更强的抗体及其基因
答案:
1.解析:选C。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一般不具有物种特异性,不能用来鉴别不同生物,A错误;人体摄入的多糖如淀粉必须水解成葡萄糖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B错误;DNA通过转录形成RNA,RNA经过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蛋白质中的酶会调控多糖合成的过程,故生物大分子间合成的关系可为DNA→RNA→蛋白质→多糖,C正确;一般条件下,DNA高温变性、低温复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改变,永久失活,D错误。
2.解析:选B。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短杆菌,是细菌(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错误;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机体需要通过细胞免疫来抵抗,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的个体容易受到该菌的感染,B正确;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应该和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相似,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Inlc蛋白是该细菌内的蛋白质,细菌不具有内质网,D错误。
3.解析:选C。在正常光照条件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t1的,当二者光合速率分别达到最大时,t2所需光照强度高于t1所需光照强度,即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A错误;在正常光照条件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WT的,当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速率等于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速率时,WT所需光照强度低于t2所需光照强度,即WT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B错误;与WT相比,t2需要更大的光照强度才能达到光饱和点,其更适合在更强的光照条件下生存,t1则相反,C正确;题图c中C点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D错误。
4.解析:选C。粳稻对低温耐受性的增强与脱落酸和活性氧的水平有关,A错误;粳稻的bZIP73基因通过与另一个bZIP蛋白发生互作来增强其对低温的耐受性,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错误;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说明粳稻和籼稻的bZIP73基因间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C正确;在转录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基因中的DNA的碱基序列转变为mRNA中的碱基序列,bZIP73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碱基与模板链的碱基互补,碱基排列顺序是不同的,D错误。
5.解析:选C。题图中过程①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不减半,其过程类似有丝分裂,A正确;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子代植株中,子代植株染色体组成不加倍,可能发生了雄配子细胞核的退化消失,B正确;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目,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水稻中的4个基因导致基因数目减少,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题图中亲代染色体组成和子代植株染色体组成比较可知,无融合生殖获得的克隆种子可稳定保持亲代的杂种优势,D正确。
6.解析:选B。Ⅱ 4为患者,其基因型可表示为XaY,结合题图可知,a基因酶切后可能产生片段2和片段4,A正确;Ⅰ 1、Ⅰ 2表现正常,Ⅰ 2的基因型为XAY,且个体Ⅱ 2患病,因而可推知Ⅱ 2基因型为XAXa,亲本Ⅰ 1的基因型为XAXa,结合图2可知Ⅱ 3的基因型为XAXa,表现正常,则Ⅱ 3和Ⅱ 2失活染色体携带的基因不同,B错误;Ⅱ 2患病,其基因型为XAXa,则其患病是带有A基因的X染色体失活导致的,即失活染色体影响Ⅱ 2的表型,C正确;Ⅱ 1的基因型为XAY,若Ⅱ 1和与Ⅱ 2基因型相同的女性(XAXa)婚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且比例均等,则后代男孩患病概率为1/2,而所生女孩中的杂合子有患病的可能,D正确。
7.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冬小麦需经历一段时间低温后才能抽穗开花”可知,温度是诱导植物开花的一种环境因素,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GA)处理的含水量正常的冬小麦种子,不经过低温处理也可以抽穗开花”可知,生产上可用GA处理种子实现在春天补种冬小麦的目的,B正确;春化作用是植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即低温后才会开花是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果,C正确;基因表达、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命活动,赤霉素溶液处理和低温诱导在调控冬小麦开花时所起的作用类似,但是对于植物的其他生命活动二者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异,D错误。
8.解析:选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A错误;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B错误;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并没有通过垂体来控制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不属于分级调节,C错误;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血糖感受器,是血糖平衡、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同时下丘脑接受大脑皮层的信号可以作为效应器,下丘脑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正确。
9.解析:选B。每一个种群中个体间存在表型差异,与种群基因多样性有关,A正确;根据题述三种作用类型可知,选择压力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B错误;种群在选择压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其实也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由题图中丙可知,同一个种群,在不同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改变的方向可能不同,D正确。
10.解析:选B。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就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A错误;水岸高地→浅滩区→浅水区→深水区分布不同的植物种群,是由地形变化引起的,故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湿地公园可作为旅游景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摄影爱好者利用音响设备发出鸟的鸣叫声吸引鸟利用的是物理信息,D错误。
11.解析:选A。“茶蓼朽止”是指杂草中的有机物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被农作物利用,A错误;“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是指除掉危害禾苗的螟螣和蟊贼,不伤害幼苗,即除去害虫,调整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B正确:“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榖”是指在使人快乐的园林中,种植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下生长着矮小的楮树、灌木与草本植物,体现了垂直分层,能使各种植物充分利用阳光,C正确;“无田甫田,维莠骄骄”的意思是弃耕的大块田地中杂草长得又高又密,即一旦人的作用弱化,原来占据优势的农作物很快会被杂草取代,D正确。
12.解析:选B。图中“?”处的操作中应先对杨梅冲洗,再除去枝梗,这样可以避免杂菌污染,A正确;杨梅酒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发酵装置进行灭菌,防止其他杂菌对发酵产生影响,但不需要对杨梅灭菌,因为发酵过程中利用的是杨梅果皮上的酵母菌,B错误;杨梅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约1/3的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同时消耗氧气后制造无氧环境,为酵母菌酒精发酵创造条件,同时可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发酵液的溢出,C正确;将装有杨梅酒的瓶子打开瓶盖后置于温暖处,该条件下为有氧环境,且环境温度高,有利于醋酸菌的生长,因而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闻到果醋味,D正确。
13.解析:选A。对比a组和b组,A突变体含有蛋白m和蛋白n,野生型没有,说明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分解,A正确;c组基因A、B突变,但A—B双突变体含有蛋白n,d组基因A、C突变,但A—C双突变体含有蛋白m,e组基因A、B、C都突变,蛋白m和蛋白n都不能合成,据此推测,基因B和基因C分别控制蛋白m和蛋白n的合成,B错误;由题图可知,c组基因A、B突变后植物高度比d组基因A、C突变后植物的高度高,据此推测,基因B比基因C对植株生长的抑制强,C错误;实验中a组为野生型,作为对照组,b、c、d、e组发生突变,为实验组,D错误。
14.解析:选D。由表格分析可知,siRNA+人胃癌细胞组,TUBB3 mRNA的表达量降低,所以siRNA调节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UBB3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翻译的过程,TUBB3蛋白可能具有抑制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A错误,D正确;正常组织也会表达TUBB3基因,TUBB3 mRNA的合成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异常分化,B错误;TUBB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不一定含有21种氨基酸,C错误。
15.解析:选C。步骤①是向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多次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分泌抗CD47抗体的B淋巴细胞,A正确;步骤②将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该过程可以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诱导完成细胞融合,B正确;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应设置不加单克隆抗体的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为对照,C错误;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和阳性抗体检测筛选后可得到既能产生抗 CD47的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
16.解析:选AB。肌肉收缩需要ATP提供能量,对照组肌肉收缩前后ATP和ADP的含量没有变化,但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故有ATP和ADP的相互转化,A正确;肌肉组织细胞的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可用于合成ATP,且实验组肌肉收缩后ATP含量降低、ADP含量升高,故实验组中有ATP的消耗,也有ATP的生成,B正确;磷酸肌酸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自身的磷酸基团转移到ADP 分子中来合成ATP,对照组中的磷酸肌酸参与了ATP的再生合成,C错误;实验组数据中没有AMP的含量变化,故不能表明部分生命活动利用了靠近A的特殊化学键,D错误。
17.解析:选CD。F2表型比例为7∶1∶3∶1是9∶3∶3∶1的变式,因此可判断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1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会产生四种雌雄配子,因不确定红色是由A基因决定还是由B基因决定,因此若某种雌配子Ab或aB致死,则会导致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个体或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植株中均有1/16的植株不能形成,同样雄配子中的Ab或aB致死也会导致相同的结果,这个结果就会导致F2中出现紫花∶红花∶黄花∶白花=7∶1∶3∶1,B正确;根据上述推测可知,若红花由A基因控制,雌配子Ab致死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为杂合子,C错误;假设决定红花的基因是A,F1的基因型是AaBb,F2中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不确定是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因此当F1为父本且雄配子致死时,其产生的配子有AB、aB和ab三种(Ab致死),F2红花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的子代中紫花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Bb、1/3AaBb,因此紫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6+1/3=1/2;当雌配子致死且F1为父本时,F1的配子为AB、Ab、aB和ab四种,F2红花产生的配子为ab(Ab致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紫花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1/4,D错误。
18.解析:选ABD。在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可作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神经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A正确;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后会失去活性,所以需不断合成,B正确;尿崩症患者对水分重吸收少,常表现为多尿,其尿液渗透压一般较小,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产生渴觉,表现为多饮,高蛋白饮食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加重病症,C错误;禁水加压后,CDI患者尿液渗透压升高,NDI患者对ADH敏感性缺陷,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尿液渗透压基本不变,D正确。
19.解析:选ABC。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人的作用十分关键,A正确;施加沼渣到农田中,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物的量,且沼渣自身可能携带多种微生物,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沼渣中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和能量,将沼渣施加到农田中,可能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B正确;据题表分析可知,农作物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10-21-58=31×104 kJ,鸡的同化量为10+7=17×104 kJ,所以农作物流向人的能量为14×104 kJ,鸡流向人的能量为7-1-3=3×104 kJ,故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4+3=17×104 kJ,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110+75)×100%≈16.8%,D错误。
20.解析:选BCD。噬菌体是病毒,为营寄生生物,用培养基无法培养噬菌体,需要用相应的宿主细胞培养,A错误;建立噬菌体展示库需将外源DNA片段插入噬菌体DNA的合适位置,需要限制酶切割和DNA连接酶连接,B正确;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若有杂交带出现,则说明目标蛋白已经产生,C正确;由题图可知,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根据杂交信号强弱判断抗原抗体结合的亲和力,继而经诱变及多轮筛选可能获得与抗原亲和力更强的抗体及其基因,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