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项练习:生活与生产(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项练习:生活与生产(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8 17: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与生产练习
一、选择题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徜徉古诗意境,思考科学问题。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纷纷细雨能为杏树开花提供必需的水分
B.杏树开花体现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周期性
C.花开花落与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相关联
D.“杏花村酒”的酿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2.《齐民要术》记载“世人云:‘米酒过甜。’此乃不解法候(法候:方法)。酒冷沸(沸:起泡)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酒曲)势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米酒过甜是因为米中糖类物质过量,发酵停止时仍未完全消耗
B.酿酒中期起泡现象是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造成的
C.“酒冷沸止”说明酵母菌的代谢过程逐渐停止
D.“曲势尽”的原因可能是发酵过程pH升高或营养物质含量下降
3.农业谚语是人民群众用简单通俗、精炼生动的话语总结出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原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山无衣,地无皮,人要饿肚皮”——体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B.“肥料不下,稻子不大”——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肥料
C.“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犁地松土有利于根部细胞无氧呼吸
D.“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保藏粮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
4.《本草纲目》有言“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羊肉中富含蛋白质和铁、钠等无机盐,常散发出一种较强的膻味,膻味主要来源于皮下脂肪组织中含有的挥发性脂肪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羊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均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B.磷是构成细胞膜和某些化合物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C.缺钠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的症状
D.羊肉皮下脂肪中的脂肪酸一般为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5.苏轼在《格物粗谈》一书中记录了自己用活毛竹储藏樱桃的故事:“地上活毛竹挖一孔,拣有蒂樱桃装满,仍将口封固,夏开出不坏。”体现了古人在食物保鲜方面的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刚采摘的樱桃含水量大,无氧呼吸旺盛
B.密封条件下,毛竹腔内氧气含量降低,有利于樱桃的储藏
C.选用有蒂的樱桃可降低其腐败变质的风险
D.樱桃在毛竹腔内储藏的过程中,干重会逐渐降低
6.(不定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耕生产中,总结了很多农作物种植经验。《齐民要术》种植白杨篇记载:“初生三年,不用采叶,尤忌捋心,捋心则科茹不长。”元末明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有一段论述:“当知稻花见日方吐,阴雨则收,正当盛吐之时,暴雨忽至,卒不能收,被雨所伤,遂致白飒之患。”(白飒指瘪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尤忌捋心”是为了保护顶芽,以保持初生白杨的顶端优势而使其成栋梁之材
B.种植棉花时需要及时采“叶心”,以便更多的侧芽长成侧枝而确保产量
C.“白飒之患”与水稻受暴雨影响无法正常受粉从而不能形成种子有关
D.在水稻受粉期遇到阴雨天气后,可以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避免减产
7.(不定项)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许多诗词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对动植物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的概括,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8.(不定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丰富,感情真实,用优美的语言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同时也富有对生物学现象的精彩描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诗经》中的优美语句 蕴含的生物学现象
A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体现出了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B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害虫的场景,这可以调整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D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描绘出了风景秀美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能美化生活、陶冶情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9.“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合理施肥是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重要措施。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常用的化肥有氮肥、磷肥和钾肥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从肥料中获得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B.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有机物,以及NH、NO、K+等
C.P被农作物吸收后,可以参与构成DNA、ADP、磷脂等
D.N被农作物吸收参与构成蛋白质后,主要存在于其R基上
10.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请分析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主要原因是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体现了水的功能之一具有流动性
B.给农田施加尿素的主要目的是利于植物合成糖类、脂肪等化合物
C.向农田中施加农家肥,不仅可以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还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一定的无机盐
D.在酸化土壤中,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11.未晒干的小麦种子堆积后会发霉、发热,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仍有有机物的输入,故小麦种子中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B.小麦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自由水大量转化为结合水
C.发热是由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大量热量造成的
D.发霉是小麦种子未晒干导致淀粉在水中变质造成的
12.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面积农田普遍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在收割的同时可以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这种做法的益处不包括(  )
A.促进了物质循环再生
B.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D.改良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
13.(不定项)由于长期施用苯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某地麦田杂草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零星分布的杂草婆婆纳、猪殃殃数量增多,上升为麦田优势杂草,荠菜数量下降,而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数量变化较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苯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诱发猪殃殃等杂草产生抗药性突变
B.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可能对苯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不敏感
C.苯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施用没有改变小麦和荠菜的种间关系
D.若停止施用除草剂,则该地麦田中的优势杂草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14.(不定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相对密封性能,很多条件可以人为控制,从而有效提高蔬菜产量。下面是某同学参观完某地蔬菜大棚后总结的相关知识,总结中有科学性正确的是(  )
A.大棚经常使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阴雨天用日光灯补光,可以增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B.通过增施有机肥,不仅能给蔬菜提供无机盐,还能提供能量
C.白天适当提高大棚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积累有机物
D.轮作(轮流种植不同的蔬菜)能提高蔬菜对矿质元素的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发生
二、非选择题
15.中药泽泻汤出自我国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疾饮咳嗽病》篇,由泽泻和白术按5∶1的比例配伍组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方具有利尿降压等作用。某研究小组为验证该方的利尿作用,将健康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甲组灌胃20 mL/kg的蒸馏水,乙组灌胃20 mL/kg的双氢克尿噻(一种中效利尿药),丙组灌胃20 mL/kg 的泽泻汤。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记录5小时总排尿量及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P2)的量。结果:乙组和丙组大鼠5小时总排尿量相当且显著高于甲组,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P2)的量也相当,但少于甲组。[注: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P2)的量可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壁细胞中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量]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大鼠灌胃20 mL/kg蒸馏水后一段时间,大鼠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鼠调节水平衡的中枢位于________。
(2)本实验中,设置双氢克尿噻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通过水通道蛋白2进入肾小管壁细胞的方式属于________。依据实验结果,请写出泽泻汤利尿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农业生产中,勤劳的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种植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正其行,通其风”,“正行”“通风”主要是通过适当增加作物生长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2)“合理灌溉”的目的是既要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又要避免浪费。水可参与植物细胞线粒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____________等生理过程。作物长时间被水淹会出现烂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理施肥”的目的是既要满足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需要又要避免浪费。田间所施肥料中常需含有适量的N、P、K等元素,其中N可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的合成,这些物质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K+有增强植物体运输糖类等有机物的能力。为探究无土栽培油菜的光合作用最适K+浓度和最适温度,研究人员在温室中做了以下五组实验,除表格所给条件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项目 组一 组二 组三 组四 组五
实验处理 K+浓度/ (mmol·L-1) 3 5 8 8 8
温度/℃ 28 28 28 25 22
实验结果 光合速率 相对值 11.5 13.3 15.8 20.2 17.8
注:每组实验均重复10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在K+浓度为8 mmol·L-1时无土栽培油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选D。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纷纷细雨能为杏树开花提供必需的水分,A正确;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因素影响,杏树在特定季节开花,体现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周期性,B正确;开花过程中涉及细胞的体积增大和数目增多等过程,花落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程序性死亡,故花开花落与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相关联,C正确;“杏花村酒”的酿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D错误。
2.解析:选D。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会导致液体pH降低,“曲势尽”的原因可能是发酵过程pH降低或酒精含量升高,D错误。
3.解析:选A。“山无衣,地无皮,人要饿肚皮”指由于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粮食生长不好,呼吁人们要发展可持续农业,A项正确;生产者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肥料主要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B项错误;松土有利于氧气进入土壤,促进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C项错误;保藏粮食首先要晒干水分,其次要放在适宜温度下保藏,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由水含量和温度,氧气浓度对其也有一定影响,D项错误。
4.解析:选A。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A项错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等物质的元素组成含有P,故磷是构成细胞膜和某些化合物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B项正确;神经细胞Na+内流产生兴奋,人体内缺钠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引起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C项正确;动物脂肪中的脂肪酸通常是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D项正确。
5.解析:选A。刚采摘的樱桃含水量大,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旺盛,A项错误;密封条件下,毛竹腔内氧气含量降低,有氧呼吸被抑制,无氧呼吸也很弱,有机物分解少,有利于樱桃的储藏,B项正确;细菌易在樱桃去蒂的部位繁殖,导致樱桃腐败变质,故选用有蒂的樱桃可降低其腐败变质的风险,C项正确;樱桃在毛竹腔内储藏的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干重会逐渐降低,D项正确。
6.解析:选ABC。“心”是顶芽,“尤忌捋心”是为了保护顶芽,以保持初生白杨的顶端优势而使其成栋梁之材,A项正确;种植棉花时想要得到更多的棉花,需要及时采“叶心”,以便更多的侧芽长成侧枝而确保产量,B项正确;白飒指瘪粒,“白飒之患”与水稻受暴雨影响无法正常受粉从而不能形成种子有关,C项正确;种植水稻收获的是种子,在水稻受粉期遇到阴雨天气后,无法形成种子,即使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也不能避免减产,D项错误。
7.解析:选AD。山上的温度一般比山下的温度低,所以山上的桃花开得比山下晚,故导致山寺桃花比山下地区开花晚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A项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草原被烧毁后又恢复到原状的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项正确。“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在具有一定土壤条件的地区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项正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红杏出墙”是单侧光导致杏枝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从而使背光侧生长速度更快导致向光生长,并没有体现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的特点,D项错误。
8.解析:选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燕燕于飞,下上其音”意思为燕子飞在天上,鸣音呢喃低昂,体现的是物理信息,A项正确。防治害虫可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使农作物长势更好,人类可以收获更多的农产品,故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防治害虫可以调整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项正确。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在螟蛉身体里产卵,卵孵化后就以螟蛉作为食物,故蜾蠃和螟蛉之间为捕食关系,C项错误。景色秀美能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这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D项正确。
9.解析:选C。农作物从肥料中获得的元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A错误;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须经分解者分解后才能被农作物吸收,B错误;DNA、ADP、磷脂等的组成元素中都有P,因此P被农作物吸收,可以参与构成DNA、ADP、磷脂等,C正确;N被农作物吸收参与构成蛋白质后,主要存在于结构“—CO—NH—”中,D错误。
10.解析:选C。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其体现了水是良好的溶剂的功能,A错误;施加尿素主要是为了合成含氮化合物,而糖类和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农家肥中含有很多有机物,微生物可以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和CO2等提供给植物,C正确;酸化土壤会影响植物细胞的代谢活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D错误。
11.解析:选C。小麦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可能有有机物的输入,有机物含量不可能增加,A项错误;小麦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失去大量的自由水,而此过程中不存在自由水大量转化为结合水的现象,B项错误;未晒干的小麦种子有氧呼吸旺盛,可产生大量的热量,C项正确;未晒干的小麦种子堆积后发霉的原因是一定的水分和缺氧条件有利于霉菌等微生物的繁殖,D项错误。
12.解析:选B。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可以使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产生CO2和无机盐等,可被生产者重新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加快了物质循环,促进了物质循环再生,A、C、D不符合题意。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其中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并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符合题意。
13.解析:选A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杂草的抗药性突变可能是在施用除草剂之前发生的,除草剂只对变异起选择作用,A项错误;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数量变化较小,原因可能是这类杂草对苯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不敏感,B项正确;小麦和荠菜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苯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施用可影响麦田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但不能改变作物与杂草的种间关系,C项正确;施用除草剂使麦田中的优势杂草发生变化,若停止施用除草剂,则该地麦田中的优势杂草种类可能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
14.解析:选ACD。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允许各种颜色的光透过,阴雨天光照不足,适当补光,可以增强光反应,A项正确;蔬菜能够利用有机肥分解产生的无机盐,但蔬菜不能吸收有机肥中的能量,B项错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积累有机物,C项正确;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同,轮作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蔬菜对矿质元素的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发生,D项正确。
15.解析:(1)甲组大鼠灌胃蒸馏水后一段时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减弱,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机体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2)本实验中,甲组为空白对照组,丙组为实验组,乙组为阳性药(已知药效)对照组(条件对照),设置乙组的目的是通过将实验组与已知利尿药组作对照,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3)物质借助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依据实验结果可知,乙对照组和丙实验组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的量少于空白对照组,推测泽泻汤中可能存在能够降低肾小管和集合管壁细胞中水通道蛋白2表达量的物质,通过降低AQP2的表达量,削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壁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答案:(1)减少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下丘脑 (2)将实验组与已知利尿药组作对照,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协助扩散 泽泻汤中可能含有能够降低肾小管和集合管壁细胞中AQP2表达量的物质,通过降低AQP2的表达量,削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壁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增加
16.解析:(1)“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环境中的CO2浓度,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参与水的光解反应。若作物长期处于水淹环境中,根部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导致作物烂根。(3)很多物质含有N,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的含N物质有NADPH、ATP等。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无土栽培油菜的光合作用最适K+浓度和最适温度,因此自变量包括K+浓度和温度。②据题表数据可知,当K+浓度为8 mmol·L-1时,25 ℃对应的光合速率最大,但还需要在22~28 ℃进一步缩小温度梯度才能确定最适温度。
答案:(1)CO2浓度 (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水的光解 作物长时间处于水淹环境中,根部细胞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部细胞有毒害作用,导致作物烂根 (3)NADPH、ATP(合理即可) ①K+浓度和温度 ②不能 实验数据过少,只能确定其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为22~28 ℃,不能确定其最适温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