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语文备课组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之《诗词曲三首》(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语文备课组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之《诗词曲三首》(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31 07: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李 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参考译文】
一个个“昨日”弃我而去,不可稍留;接踵而至的“今日”,多少烦恼忧愁涌上心头。遥望秋空,万里长风吹送秋雁南飞,面对这样的美景,激起高楼畅饮的豪情。您的文章有建安时代的风格,我的诗句像谢朓那样清新秀发。都怀着高雅超越凡俗的兴致,雄心壮志飞动,想上青天把明月揽取在手中。抽刀断水,水流得更急,举杯消愁,更增添许多无法排遣的愁思。人活在尘世间不能称心如意,那我明天就散着头发,驾一叶扁舟,归隐江湖。【作品主题】
抒写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表达隐逸江湖的愿望。【诗歌小结】
李白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
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风格。这
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
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
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结构上的大跨
度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1.从内容上看,本诗是一首饯别诗, 字点明饯别的季节, 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
2.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 。
3.这首诗通过在谢眺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难平的苦闷,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诗歌开头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露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当堂检测】渔 家 傲范仲淹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作者简介:解题: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参考译文】
塞下秋来风光凄凄,不似江南清爽美丽。鸿雁毫不留恋这荒寒的地方,一群群急匆匆向衡南飞去。军中号角一吹,边地特色的各种声音四面响起。在像屏障一般的群山里,太阳西沉,暮霭苍苍,烟雾茫茫,一座孤城的城门紧紧关闭。 饮下这杯粗酿的浊酒聊以解忧,家乡远隔万里,不曾破敌立功,归去还没有日期。羌笛声清越悠扬,月色如霜铺满大地。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的流泪。 渔家傲范仲淹上阕写景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异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泪借景抒情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作品主题】
词中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
2.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
3.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描写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自抒怀报,表达了作者慨叹功业未力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全篇造语雄浑有力,情调苍凉悲壮。
4.这首描写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片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下片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当堂检测】天净沙 ·秋思马

远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 元曲杂剧散曲套数: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又名“叶儿”,只有一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唱的文字,故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
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
四大家”。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 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 。【参考译文】 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几户人家,年代久远的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瘦马缓慢前行。傍晚的太阳向西坠落,飘泊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细细品味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创设出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小令”的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像一幅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人温馨恬淡之感。
古道西风瘦马概括第三句诗中所描写的景致。(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 萧瑟凛冽的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小桥流水人家(“我”的境况)(别人的生活)对比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侧面描写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么?抒情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从田间、街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对比
反衬荒凉恬静凄凉思乡断肠【作品主题】
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
2.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苦的心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