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三门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三门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8 18:00:56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三门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2六上·仙居期末)小科的爷爷想买个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看报纸,应该选择以下(  )厚度的镜片。
A. B. C. D.
2.(2022六上·仙居期末)许多动物和植物都会比较精确地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我们发现三门的树木年轮比较稀疏的面指向(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3.(2022六上·仙居期末)冬日的太阳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换是(  )。
A.太阳能→机械能 B.机械能→热能
C.热能→化学能 D.太阳能→热能
4.(2022六上·仙居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在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比低倍物镜下(  ),且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亮度要变(  )。
A.多,暗 B.多,亮 C.少,暗 D.少,亮
5.(2022六上·仙居期末)废旧电池真的没有电了吗 我们可以用(  )制成电流检测器来检测它是否还有电。
A.线圈电池 B.线圈和指南针
C.指南针和磁铁 D.磁铁和线圈
6.(2022六上·仙居期末)植物叶表皮下的(  )是蒸腾过程中,水蒸气从体内排到体外的主要出口,也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A.细胞核 B.气孔 C.叶绿体 D.细胞膜
7.(2022六上·仙居期末)图中的(  )是肉眼观察到的蝴蝶翅膀。
A.① B.② C.③ D.都不是
8.(2022六上·仙居期末)有人认为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要消灭所有微生物,你可以用下列(  )证据来反驳他。
A.微生物的生殖能力非常强
B.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有机垃圾
C.大多数的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D.新型冠状病毒就是一种微生物
9.(2022六上·仙居期末)图是不同时间同一个地方阳光照进窗户的图片,其中(  )在期末考试(1月10日)时拍摄。
A.① B.② C.③ D.都不是
10.(2022六上·仙居期末)圭表制作完成后,为确保不同季节影子长度变化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下列做法最科学的是(  )。
A.每天同一太阳高度测量 B.每天不同时间测量
C.把圭表放在同一地方测量 D.每天同一温度测量
11.(2022六上·仙居期末)下列工具使用时,不能让我们省力的是(  )。
A.用解剖剪做手术 B.用老虎折断铁丝
C.用指甲钳剪指甲 D.用火钳夹垃圾
12.(2022六上·仙居期末)智能手机普遍具有指纹解锁功能,这是利用了(  )的特点。
A.手指解锁比较方便 B.每个人手指温度不同
C.每个人手指指纹不同 D.每个人手指大小不同
13.(2022六上·仙居期末)下列活字印刷排版中,能印刷出“台州”两字的是(  )。
A. B. C. D.
14.(2022六上·仙居期末)利用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下列小磁针偏转角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
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15.(2022六上·仙居期末)2019年12月新冠疫情在我国武汉爆发,科学家们使用(  )清晰地看到病毒的样子。
A.手持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放大镜
16.(2022六上·仙居期末)如图是某电饭的铭牌。该电饭煲正常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  )
A.0.03度 B.0.3度 C.1.8度 D.18度
17.(2022六上·仙居期末)下列现象与昼夜交替有关的是(  )
A.大雁迁徙 B.北极狐换毛
C.刺猬冬眠 D.猫头鹰夜里捕食
18.(2022六上·仙居期末)如图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底板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则(  )
A.a处是支点 B.b处是支点 C.c处是支点 D.无法确定
19.(2022六上·仙居期末)三门核电站是继秦山核电站之后,获准在浙江省境内建设的第二座核电站。关于核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属于清洁能源
B.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核电站发电是将核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D.核能是绝对安全的能源
20.(2022六上·仙居期末)如图,杠杆上分别放着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此时杠杆正好保持平衡,如果两个小球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外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杠杆(  )。
A.向白球一侧倾斜 B.保持平衡
C.向黑球一侧倾斜 D.无法判断
二、实验探究题。(第21、22小题各8分第23、24小题各14分,第25小题16分,共60分)
21.(2022六上·仙居期末)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接下来,6名航天员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
(1)神舟十五号载着航天员飞到了北极上空,观察了地球的自转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北极上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航天员飞到了中国的领土上方,此时的中国从黑夜慢慢进入光明。航天员看到图中标注的城市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最晚迎来黎明的是   。
(3)航天员生活在空间站的日子里,三门迎来了冬天。
①今天(1月10日)地球转到了图中哪个位置    A.a和b之间B.b和c之间C.c和d之间D.d和a之间
②此时(1月10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填“近”或“远”)。
22.(2022六上·仙居期末)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等。利用不同的地球运动模型,可以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分别表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的四种不同假设。
(1)请写出模型①所表示的假设:   。
(2)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最符合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是(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3)在探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时,小科需要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你认为,小科应该怎样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 请写出一条建议。
(4)我们制作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应该是(  )
A. B. C. D.
23.(2022六上·仙居期末)珠游溪是三门县第一大溪流,也是三门的“母亲河”。小科采集了珠游溪水样,准备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首先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珠游溪的水;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但放入一些野草。三个烧杯同时放在同一个窗台上。
(1)两个星期后,用滴管分别从3个烧杯中取出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你认为可能观察不到微生物的是   号烧杯里的水。
(2)小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后,兴奋地将显微镜推移到另一位同学面前,结果没看到物像。小科采取以下补救方法,你认为最有效的一项是(  )
A.移动装片 B.转动调节旋钮 C.重新对光
(3)小科将水样经过两周的培养,把培养液分成了等量的甲、乙两杯,每间隔10分钟取等量的培养液观察一次,观察记录如下表:
微生物数量/只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甲(25℃) 27 33 39 45 52 56
乙(10℃) 25 22 20 16 11 6
这一次,小科想要研究的是微生物的生长与(  )的关系。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4)根据对甲、乙两杯培养液的观察比较,小科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微生物一定繁殖得越快。”这个结论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5)小科取来显微镜,观察时应用   (填“左”或“右”)眼注视目镜。观察字母“p”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是   。
(6)小科在水样中观察到了草履虫,下列图片中属于草履虫的是(  )
A. B. C.
24.(2022六上·仙居期末)小科爸爸从网上购买了一辆自行车,小科和爸爸根据下面说明书一起在家里进行组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拆箱 2.安装车头并用内六角扳手拧紧 3.安装辅助轮并用工具拧紧 4.对照脚踏标识左右对应安装脚踏,并用扳手拧紧 5.用扳手检查坐垫是否旋紧,可按照身高调节高度
(1)小科用图的剪刀剪开车身上的绳子,把绳放在剪刀的(  )最省力。
A.尖部 B.中间 C.根部 D.随便放
(2)如图,小科从工具包中找到两种螺丝钉在安装时拧(  )种螺丝钉更省力。
A.① B.② C.无法判断
(3)小科用扳手检查坐垫是否旋紧,用扳手时应用了(  )这种简单机械。
A.斜面 B.杠杆 C.轮轴 D.滑轮
(4)小科和爸爸安装自行车时,获取信息的方法是哪种    
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 (请写出其中一条):   
(5)自行车组装完成后,小科迫不及待地在小区里骑行。骑行中他遇到了一个上坡,感觉骑得非常吃力,小科想起老师说斜面能够省力,感到很怀疑,决定用实验进一步验证。小科进行实验得到了下表:
斜面的状况 直接提起 甲斜面 乙斜面
所用拉力(N) 5.0N 3.5N 2.1N
4.9N 3.5N 2.3N
4.7N 2.2N
请你根据下图,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6)小科通过实验了解到:斜面是能够省力的,当斜面坡度越   ,越   。
(7)根据实验结果,小科想到了用“S”形骑车上坡,请你说说他的理由:   。
25.(2022六上·仙居期末)学校将开展一场科技节活动,好多同学都创作了自己的小发明。小科自制了一座小型飞机滑翔机,如图1。他准备的实验材料有支架、开关、电池盒与电池、扇叶、小电动机、导线、
(1)闭合开关,我们会观察到   ,这时的能量转换情况是   能转换为   能。
(2)小科取下小电动机,如图2,这样用手快速拉拽绳子的目的是带动转子转动,此时这个装置与一个小灯泡连接起来,快速拉动绳子后,小灯泡亮了,这个过程是将   能转换为   能,此时这个装置被称为   。
(3)小科进一步拆开小电动机,发现电动机里面其实是由电磁铁组成的,因为电动机的转子由   和   构成。
运用电磁铁的知识解决如下问题(见下图):
(4)小科拿一个指南针靠近①号电磁铁A端,指南针N极被排斥,则可推测①号电磁铁A端是   极,②号电磁铁B端的磁极是   极。
(5)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应选择   (填序号)进行对比,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
(6)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可以判断电磁铁的   。
(7)如果实验材料相同,以上5个电磁铁中,磁性最强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字典上的小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小科的爷爷想买个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看报纸,应该选择以下最大厚度的镜片。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解析】【分析】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所产生的一个层,它出现在横断面上好像一个(或几个)轮,围绕着过去产生的同样的一些轮。一般树木背阴的一面容易长出青苔,而树木的年轮在南面会更疏散一些。树墩的年轮,朝南的一半较疏,而朝北的一半较密。北半球太阳都朝南,所以年轮较宽的一面是南,南半球相反。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冬日的太阳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由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且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亮度要变暗。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通电线圈会产生磁性,我们可以用线圈和指南针制成电流检测器来检测废旧电池是否还有电。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叶的特征
【解析】【分析】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①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蝴蝶翅膀,图像变大,能看到不规则的网格状翅脉;②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蝴蝶翅膀,图像变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③是肉眼观察到的蝴蝶翅膀,蝴蝶的翅膀图像较小,只能看到整体的形状、颜色等看不清细节。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力强,其独特的特点:一是种类繁多,二是分布广泛,已发现的微生物达10万种以上,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长繁殖速度极快。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很大,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利: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②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③在工业生产和医药生产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④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有机垃圾。弊:①流感病毒使人患感冒,大多数的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②真菌使水果霉烂;③细菌引起的痢疾;④新冠病毒引起新冠肺炎等。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影子的长短和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有关,并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秋适中。期末考试(1月10日)时为冬季,影长较长。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圭表制作完成后,为确保不同季节影子长度变化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应在每天同一时间,把圭表放在同一地方测量。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使用工具和机械了。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臂膀,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图中使用的简单机械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指纹,也叫手印,即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指纹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产生的,因而指纹人人皆有,却各不相同。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亿分之一,故其称为“人体身份证”。智能手机普遍具有指纹解锁功能,这是利用了每个人手指指纹不同的特点。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的字模与印刷出的字左右相反。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通电线圈会产生磁性,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小磁针的偏转角度最大。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和常见的细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组成此类生物的最小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病毒的体积很小,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根据铭牌可知,该电饭煲功率为600瓦,也就是一小时消耗0.6度电,所以3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0.3度。故选B。
17.【答案】D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猫头鹰夜里捕食是由昼夜交替形成的,大雁迁徙、北极狐换毛、刺猬冬眠由四季变化引起的。故选D。
18.【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车厢底板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则a处是阻力点;b处是用力点;c处是支点。故选C。
19.【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核能源又称原子能,是某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按目前的世界能源消费水平,地球上核能可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质,清洁环保,属于清洁能源。核能属于清洁能源。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和再次生产出来,称为不可再生能源。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发电是将核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成电能。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技术和管理最先进的国家都不能保证核电站的绝对安全,时刻预防核泄漏事故的发生。BCD选项说法错误,A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20.【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放着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此时杠杆正好保持平衡,假设重球是阻力,轻球是动力。如果两个小球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外运动,如果两球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在运动过程中,阻力臂和动力臂增加长度一样,但是阻力和动力大小不变。则杠杆会向重球即黑球一端下沉。故选C。
21.【答案】(1)
(2)上海;成都
(3)D;近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
(2)由于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自转,且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航天员飞到了中国的领土上方,此时的中国从黑夜慢慢进入光明。图2中标注的城市,上海位于最东方,成都位于最西方,最先迎来黎明的是上海,最晚迎来黎明的是成都。
(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地球绕太阳的距离远近不同,从而温度不同,日照时间不同,所以,就会产生四季交替变化。今天(1月10日)是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的一天,地球转到了图3中的d和a之间,此时(1月10日)南半球是夏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近。
22.【答案】(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A
(3)使地轴与地面夹角为66.5°,北极点指向北极星附近
(4)D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图中所示的四个模型可以看出,模型①所表示的假设是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亮、星星都围绕地球运动。图中所示的四个模型中,最符合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是模型①。故选A。
(3)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冷热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探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时,小科需要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应该使地轴与地面夹角为66.5°,北极点指向北极星附近。
(4)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因此,我们制作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应该是D。A、C适宜做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模型,B是海陆分布模型。故选D。
23.【答案】(1)①
(2)C
(3)B
(4)不合理。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微生物会死亡。
(5)左;d
(6)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纯净水中没有微生物,溪水中含有微生物,野草上也有微生物,所以两个星期后,用滴管分别从3个烧杯中取出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可能观察不到微生物的是①号烧杯里的水。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没有看到物象,可能没对好光,可以重新对光进行补救。故选C。
(3)题目当中的观察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题目中改变的量为温度,所以这一次,小科想要研究的是微生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故选B。
(4)根据对甲、乙两杯培养液的观察比较,小科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微生物一定繁殖得越快。”这个结论不合理,因为微生物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微生物会死亡。
(5)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用左眼观察目镜,观察到写有字母“P”的玻片,因为显微镜所成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因此,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字母d。
(6)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不同。根据对微生物的认识,草履虫的样子像草鞋,船形硅藻顾名思义,像小船。变形虫的形状多样,不固定。鼓藻是圆形的。分析题目可知,A图片是鼓藻,B图片是变形虫,C图片是草履虫。故选C。
24.【答案】(1)C
(2)A
(3)C
(4)文字;信息确切可靠
(5)3.6N
(6)小;省力
(7)“S”形减少了斜面坡度,坡度越小越省力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1)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合理使用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小科用图的剪刀剪开车身上的绳子,把绳放在剪刀的根部最省力。故选C。
(2)螺丝钉利用的是斜面原理,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①的坡度大,更省力。故选A。
(3)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扳手利用了轮轴原理,扳手的钳口处是轴,手握处是轮。故选C。
(4) 小科和爸爸安装自行车时,通过阅读说明书获取信息,所以获取信息的方法是文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信息确切可靠。
(5)根据题目图中表格可知,表格中的数据应填3.6N。
(6)小科通过实验了解到:斜面是能够省力的,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7)“S”形骑车上坡运用了斜面的原理,“S”形减少了斜面坡度,坡度越小越省力。
25.【答案】(1)扇叶转动;电;动
(2)动;电;发电机
(3)铁芯;线圈
(4)N;S
(5)①③;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绕线方式
(6)磁性强弱
(7)⑤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电流通过,我们会观察到扇叶转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时的能量转换情况是电能转化为动能。
(2)小科取下小电动机,如图2,这样用手快速拉拽绳子的目的是带动转子转动,此时这个装置与一个小灯泡连接起来,快速拉动绳子后,小灯泡亮了,这个过程是将动能转换为电能,此时这个装置被称为发电机。
(3)小科进一步拆开小电动机,发现电动机里面其实是由电磁铁组成的,因为电动机的转子由铁芯、线圈和换向器组成。
(4)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与磁铁一样有南北两个磁极,磁极之间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小科拿一个指南针靠近①号电磁铁A端,指南针N极被排斥,则可推测①号电磁铁A端是N极,②号电磁铁B端的磁极是S极。
(5)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是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应选择①③进行对比,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电流大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绕线方式。
(6)通电的电磁铁有磁性,可以吸引铁质物品,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可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线圈圈数越多,电池的数量越多,磁性越强。如果实验材料相同,以上5个电磁铁中,磁性最强的是⑤。
1 / 1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三门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2六上·仙居期末)小科的爷爷想买个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看报纸,应该选择以下(  )厚度的镜片。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字典上的小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小科的爷爷想买个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看报纸,应该选择以下最大厚度的镜片。故选B。
2.(2022六上·仙居期末)许多动物和植物都会比较精确地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我们发现三门的树木年轮比较稀疏的面指向(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解析】【分析】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所产生的一个层,它出现在横断面上好像一个(或几个)轮,围绕着过去产生的同样的一些轮。一般树木背阴的一面容易长出青苔,而树木的年轮在南面会更疏散一些。树墩的年轮,朝南的一半较疏,而朝北的一半较密。北半球太阳都朝南,所以年轮较宽的一面是南,南半球相反。故选B。
3.(2022六上·仙居期末)冬日的太阳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换是(  )。
A.太阳能→机械能 B.机械能→热能
C.热能→化学能 D.太阳能→热能
【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冬日的太阳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由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选D。
4.(2022六上·仙居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在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比低倍物镜下(  ),且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亮度要变(  )。
A.多,暗 B.多,亮 C.少,暗 D.少,亮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且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亮度要变暗。故选C。
5.(2022六上·仙居期末)废旧电池真的没有电了吗 我们可以用(  )制成电流检测器来检测它是否还有电。
A.线圈电池 B.线圈和指南针
C.指南针和磁铁 D.磁铁和线圈
【答案】B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通电线圈会产生磁性,我们可以用线圈和指南针制成电流检测器来检测废旧电池是否还有电。故选B。
6.(2022六上·仙居期末)植物叶表皮下的(  )是蒸腾过程中,水蒸气从体内排到体外的主要出口,也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A.细胞核 B.气孔 C.叶绿体 D.细胞膜
【答案】B
【知识点】叶的特征
【解析】【分析】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故选B。
7.(2022六上·仙居期末)图中的(  )是肉眼观察到的蝴蝶翅膀。
A.① B.② C.③ D.都不是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①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蝴蝶翅膀,图像变大,能看到不规则的网格状翅脉;②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蝴蝶翅膀,图像变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③是肉眼观察到的蝴蝶翅膀,蝴蝶的翅膀图像较小,只能看到整体的形状、颜色等看不清细节。故选C。
8.(2022六上·仙居期末)有人认为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要消灭所有微生物,你可以用下列(  )证据来反驳他。
A.微生物的生殖能力非常强
B.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有机垃圾
C.大多数的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D.新型冠状病毒就是一种微生物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力强,其独特的特点:一是种类繁多,二是分布广泛,已发现的微生物达10万种以上,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长繁殖速度极快。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很大,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利: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②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③在工业生产和医药生产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④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有机垃圾。弊:①流感病毒使人患感冒,大多数的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②真菌使水果霉烂;③细菌引起的痢疾;④新冠病毒引起新冠肺炎等。故选B。
9.(2022六上·仙居期末)图是不同时间同一个地方阳光照进窗户的图片,其中(  )在期末考试(1月10日)时拍摄。
A.① B.② C.③ D.都不是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影子的长短和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有关,并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秋适中。期末考试(1月10日)时为冬季,影长较长。故选C。
10.(2022六上·仙居期末)圭表制作完成后,为确保不同季节影子长度变化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下列做法最科学的是(  )。
A.每天同一太阳高度测量 B.每天不同时间测量
C.把圭表放在同一地方测量 D.每天同一温度测量
【答案】C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圭表制作完成后,为确保不同季节影子长度变化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应在每天同一时间,把圭表放在同一地方测量。故选C。
11.(2022六上·仙居期末)下列工具使用时,不能让我们省力的是(  )。
A.用解剖剪做手术 B.用老虎折断铁丝
C.用指甲钳剪指甲 D.用火钳夹垃圾
【答案】D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使用工具和机械了。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臂膀,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图中使用的简单机械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故选D。
12.(2022六上·仙居期末)智能手机普遍具有指纹解锁功能,这是利用了(  )的特点。
A.手指解锁比较方便 B.每个人手指温度不同
C.每个人手指指纹不同 D.每个人手指大小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指纹,也叫手印,即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指纹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产生的,因而指纹人人皆有,却各不相同。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亿分之一,故其称为“人体身份证”。智能手机普遍具有指纹解锁功能,这是利用了每个人手指指纹不同的特点。故选C。
13.(2022六上·仙居期末)下列活字印刷排版中,能印刷出“台州”两字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的字模与印刷出的字左右相反。故选B。
14.(2022六上·仙居期末)利用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下列小磁针偏转角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
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答案】D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通电线圈会产生磁性,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小磁针的偏转角度最大。故选D。
15.(2022六上·仙居期末)2019年12月新冠疫情在我国武汉爆发,科学家们使用(  )清晰地看到病毒的样子。
A.手持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放大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和常见的细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组成此类生物的最小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病毒的体积很小,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选C。
16.(2022六上·仙居期末)如图是某电饭的铭牌。该电饭煲正常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  )
A.0.03度 B.0.3度 C.1.8度 D.18度
【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根据铭牌可知,该电饭煲功率为600瓦,也就是一小时消耗0.6度电,所以3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0.3度。故选B。
17.(2022六上·仙居期末)下列现象与昼夜交替有关的是(  )
A.大雁迁徙 B.北极狐换毛
C.刺猬冬眠 D.猫头鹰夜里捕食
【答案】D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猫头鹰夜里捕食是由昼夜交替形成的,大雁迁徙、北极狐换毛、刺猬冬眠由四季变化引起的。故选D。
18.(2022六上·仙居期末)如图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底板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则(  )
A.a处是支点 B.b处是支点 C.c处是支点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车厢底板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则a处是阻力点;b处是用力点;c处是支点。故选C。
19.(2022六上·仙居期末)三门核电站是继秦山核电站之后,获准在浙江省境内建设的第二座核电站。关于核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属于清洁能源
B.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核电站发电是将核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D.核能是绝对安全的能源
【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核能源又称原子能,是某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按目前的世界能源消费水平,地球上核能可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质,清洁环保,属于清洁能源。核能属于清洁能源。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和再次生产出来,称为不可再生能源。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发电是将核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成电能。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技术和管理最先进的国家都不能保证核电站的绝对安全,时刻预防核泄漏事故的发生。BCD选项说法错误,A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20.(2022六上·仙居期末)如图,杠杆上分别放着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此时杠杆正好保持平衡,如果两个小球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外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杠杆(  )。
A.向白球一侧倾斜 B.保持平衡
C.向黑球一侧倾斜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放着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此时杠杆正好保持平衡,假设重球是阻力,轻球是动力。如果两个小球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外运动,如果两球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在运动过程中,阻力臂和动力臂增加长度一样,但是阻力和动力大小不变。则杠杆会向重球即黑球一端下沉。故选C。
二、实验探究题。(第21、22小题各8分第23、24小题各14分,第25小题16分,共60分)
21.(2022六上·仙居期末)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接下来,6名航天员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
(1)神舟十五号载着航天员飞到了北极上空,观察了地球的自转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北极上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航天员飞到了中国的领土上方,此时的中国从黑夜慢慢进入光明。航天员看到图中标注的城市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最晚迎来黎明的是   。
(3)航天员生活在空间站的日子里,三门迎来了冬天。
①今天(1月10日)地球转到了图中哪个位置    A.a和b之间B.b和c之间C.c和d之间D.d和a之间
②此时(1月10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填“近”或“远”)。
【答案】(1)
(2)上海;成都
(3)D;近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
(2)由于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自转,且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航天员飞到了中国的领土上方,此时的中国从黑夜慢慢进入光明。图2中标注的城市,上海位于最东方,成都位于最西方,最先迎来黎明的是上海,最晚迎来黎明的是成都。
(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地球绕太阳的距离远近不同,从而温度不同,日照时间不同,所以,就会产生四季交替变化。今天(1月10日)是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的一天,地球转到了图3中的d和a之间,此时(1月10日)南半球是夏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近。
22.(2022六上·仙居期末)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等。利用不同的地球运动模型,可以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分别表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的四种不同假设。
(1)请写出模型①所表示的假设:   。
(2)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最符合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是(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3)在探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时,小科需要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你认为,小科应该怎样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 请写出一条建议。
(4)我们制作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A
(3)使地轴与地面夹角为66.5°,北极点指向北极星附近
(4)D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图中所示的四个模型可以看出,模型①所表示的假设是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亮、星星都围绕地球运动。图中所示的四个模型中,最符合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是模型①。故选A。
(3)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冷热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探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时,小科需要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应该使地轴与地面夹角为66.5°,北极点指向北极星附近。
(4)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因此,我们制作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应该是D。A、C适宜做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模型,B是海陆分布模型。故选D。
23.(2022六上·仙居期末)珠游溪是三门县第一大溪流,也是三门的“母亲河”。小科采集了珠游溪水样,准备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首先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珠游溪的水;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但放入一些野草。三个烧杯同时放在同一个窗台上。
(1)两个星期后,用滴管分别从3个烧杯中取出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你认为可能观察不到微生物的是   号烧杯里的水。
(2)小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后,兴奋地将显微镜推移到另一位同学面前,结果没看到物像。小科采取以下补救方法,你认为最有效的一项是(  )
A.移动装片 B.转动调节旋钮 C.重新对光
(3)小科将水样经过两周的培养,把培养液分成了等量的甲、乙两杯,每间隔10分钟取等量的培养液观察一次,观察记录如下表:
微生物数量/只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甲(25℃) 27 33 39 45 52 56
乙(10℃) 25 22 20 16 11 6
这一次,小科想要研究的是微生物的生长与(  )的关系。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4)根据对甲、乙两杯培养液的观察比较,小科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微生物一定繁殖得越快。”这个结论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5)小科取来显微镜,观察时应用   (填“左”或“右”)眼注视目镜。观察字母“p”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是   。
(6)小科在水样中观察到了草履虫,下列图片中属于草履虫的是(  )
A. B. C.
【答案】(1)①
(2)C
(3)B
(4)不合理。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微生物会死亡。
(5)左;d
(6)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纯净水中没有微生物,溪水中含有微生物,野草上也有微生物,所以两个星期后,用滴管分别从3个烧杯中取出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可能观察不到微生物的是①号烧杯里的水。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没有看到物象,可能没对好光,可以重新对光进行补救。故选C。
(3)题目当中的观察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题目中改变的量为温度,所以这一次,小科想要研究的是微生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故选B。
(4)根据对甲、乙两杯培养液的观察比较,小科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微生物一定繁殖得越快。”这个结论不合理,因为微生物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微生物会死亡。
(5)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用左眼观察目镜,观察到写有字母“P”的玻片,因为显微镜所成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因此,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字母d。
(6)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不同。根据对微生物的认识,草履虫的样子像草鞋,船形硅藻顾名思义,像小船。变形虫的形状多样,不固定。鼓藻是圆形的。分析题目可知,A图片是鼓藻,B图片是变形虫,C图片是草履虫。故选C。
24.(2022六上·仙居期末)小科爸爸从网上购买了一辆自行车,小科和爸爸根据下面说明书一起在家里进行组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拆箱 2.安装车头并用内六角扳手拧紧 3.安装辅助轮并用工具拧紧 4.对照脚踏标识左右对应安装脚踏,并用扳手拧紧 5.用扳手检查坐垫是否旋紧,可按照身高调节高度
(1)小科用图的剪刀剪开车身上的绳子,把绳放在剪刀的(  )最省力。
A.尖部 B.中间 C.根部 D.随便放
(2)如图,小科从工具包中找到两种螺丝钉在安装时拧(  )种螺丝钉更省力。
A.① B.② C.无法判断
(3)小科用扳手检查坐垫是否旋紧,用扳手时应用了(  )这种简单机械。
A.斜面 B.杠杆 C.轮轴 D.滑轮
(4)小科和爸爸安装自行车时,获取信息的方法是哪种    
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 (请写出其中一条):   
(5)自行车组装完成后,小科迫不及待地在小区里骑行。骑行中他遇到了一个上坡,感觉骑得非常吃力,小科想起老师说斜面能够省力,感到很怀疑,决定用实验进一步验证。小科进行实验得到了下表:
斜面的状况 直接提起 甲斜面 乙斜面
所用拉力(N) 5.0N 3.5N 2.1N
4.9N 3.5N 2.3N
4.7N 2.2N
请你根据下图,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6)小科通过实验了解到:斜面是能够省力的,当斜面坡度越   ,越   。
(7)根据实验结果,小科想到了用“S”形骑车上坡,请你说说他的理由:   。
【答案】(1)C
(2)A
(3)C
(4)文字;信息确切可靠
(5)3.6N
(6)小;省力
(7)“S”形减少了斜面坡度,坡度越小越省力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1)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合理使用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小科用图的剪刀剪开车身上的绳子,把绳放在剪刀的根部最省力。故选C。
(2)螺丝钉利用的是斜面原理,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①的坡度大,更省力。故选A。
(3)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扳手利用了轮轴原理,扳手的钳口处是轴,手握处是轮。故选C。
(4) 小科和爸爸安装自行车时,通过阅读说明书获取信息,所以获取信息的方法是文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信息确切可靠。
(5)根据题目图中表格可知,表格中的数据应填3.6N。
(6)小科通过实验了解到:斜面是能够省力的,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7)“S”形骑车上坡运用了斜面的原理,“S”形减少了斜面坡度,坡度越小越省力。
25.(2022六上·仙居期末)学校将开展一场科技节活动,好多同学都创作了自己的小发明。小科自制了一座小型飞机滑翔机,如图1。他准备的实验材料有支架、开关、电池盒与电池、扇叶、小电动机、导线、
(1)闭合开关,我们会观察到   ,这时的能量转换情况是   能转换为   能。
(2)小科取下小电动机,如图2,这样用手快速拉拽绳子的目的是带动转子转动,此时这个装置与一个小灯泡连接起来,快速拉动绳子后,小灯泡亮了,这个过程是将   能转换为   能,此时这个装置被称为   。
(3)小科进一步拆开小电动机,发现电动机里面其实是由电磁铁组成的,因为电动机的转子由   和   构成。
运用电磁铁的知识解决如下问题(见下图):
(4)小科拿一个指南针靠近①号电磁铁A端,指南针N极被排斥,则可推测①号电磁铁A端是   极,②号电磁铁B端的磁极是   极。
(5)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应选择   (填序号)进行对比,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
(6)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可以判断电磁铁的   。
(7)如果实验材料相同,以上5个电磁铁中,磁性最强的是   。
【答案】(1)扇叶转动;电;动
(2)动;电;发电机
(3)铁芯;线圈
(4)N;S
(5)①③;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绕线方式
(6)磁性强弱
(7)⑤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电流通过,我们会观察到扇叶转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时的能量转换情况是电能转化为动能。
(2)小科取下小电动机,如图2,这样用手快速拉拽绳子的目的是带动转子转动,此时这个装置与一个小灯泡连接起来,快速拉动绳子后,小灯泡亮了,这个过程是将动能转换为电能,此时这个装置被称为发电机。
(3)小科进一步拆开小电动机,发现电动机里面其实是由电磁铁组成的,因为电动机的转子由铁芯、线圈和换向器组成。
(4)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与磁铁一样有南北两个磁极,磁极之间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小科拿一个指南针靠近①号电磁铁A端,指南针N极被排斥,则可推测①号电磁铁A端是N极,②号电磁铁B端的磁极是S极。
(5)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是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应选择①③进行对比,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电流大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绕线方式。
(6)通电的电磁铁有磁性,可以吸引铁质物品,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可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线圈圈数越多,电池的数量越多,磁性越强。如果实验材料相同,以上5个电磁铁中,磁性最强的是⑤。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