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2章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2章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0 08:11:07

文档简介

S9
浙教版科学 九下第1、2章综合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伟大的父母孙海洋夫妇通过亲子鉴定找到了失散14年的孩子。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的技术称为亲子鉴定,则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2.重庆警方训练出6只缉毒松鼠。这些松鼠嗅觉非常灵敏,经过训练,可以找到埋在沙土里的毒品。决定松鼠嗅觉非常灵敏这一性状的是(  )
A.细胞核 B.染色体 C.蛋白质 D.基因
3.青霉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滥用青霉素导致其使用效果下降。下列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界中本来没有耐药细菌个体,滥用青霉素才导致耐药细菌出现
B.细菌对青霉素进行定向选择,导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
C.在长期滥用青霉素的环境中,耐药细菌比不耐药细菌更具生存优势
D.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时,细菌体内的某些结构会发生“用进废退”现象
4.对下列观点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了有利变异的结果
5.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偏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6.小刚家的一株野月季上嫁接了两种栽培月季枝条.第二年春天,在该植株上开出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月季花,这一现象说明(  )
A.不同种生物的性状有差异
B.同种生物的性状有差异
C.嫁接上去的两个枝条不属于同一物种
D.该月季花不同颜色的性状是由原野月季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7.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游泳,主要以海豹、鱼类、企鹅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
B.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
C.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
D.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
8.2022年,杭州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流行而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新春。以下有关该变异株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变异株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B.该变异株的体积远小于人类精子细胞
C.该变异株须通过寄生才能存活
D.在公众场合戴口罩能有效预防该变异株传染
9.从当初的新冠肺炎病毒,到现在的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毒株,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性是(  )
A.生长 B.发育 C.应激性 D.变异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
B.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C.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1.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段称为基因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通常一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存在
12.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可以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其准确率高达99.9%。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细胞的(  )
A.细胞液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13.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B.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C.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D.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14.达尔文在北大西洋东部的马德拉群岛上发现有550种昆虫,其中有200种昆虫的翅已退化,不会飞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长的物质
C.群岛的环境导致昆虫产生定向变异 D.翅膀不经常使用导致退化
15.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来看,地球上现存的物种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是(  )
A.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B.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C.鸟类和被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16.如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表示某海岛生态系统食物网,图三表示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的直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一中,甲乙丙丁里代表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是甲
B.图二所示的食物网中,海藻中的能量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大黄鱼
C.图三中A、B、C构成了图二中含海龟的一条食物链,其中C代表海龟
D.图二中的动物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
17.小科同学观察到在空旷的工业区的路边,铺着长长的金黄色的“地毯”﹣﹣人们在勤劳地翻晒着刚收割的稻谷,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同学们问老师,老师笑着在小科的两只手的手心里各滴了一滴“尖叫”饮料,其中一滴抹开,过了一些时间,被抹开的饮料很快消失了,大家恍然大悟.请问在这个实验中,研究影响水稻晒制过程的哪个影响因素(  )
A.表面积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18.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对此,某同学做出了归纳,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娃娃鱼终身用鳃呼吸,与其能够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B.缝鱼身体呈流线型,靠鳍运动,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C.蛇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与其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
D.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
19.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20.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这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为(  )
①警戒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⑥竞争
A.①④ B.③⑥ C.③⑤ D.②③
21.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22.2023年4至5月,多次断崖式的“倒春寒”导致部分地区玉米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影响生物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23.下列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乌龟、鳄鱼用肺呼吸,是对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
B.青蛙冬眠是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
C.鸟类身体纺锤形前肢变成翼,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D.鲜花有鲜艳的花,是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
2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生物改善环境的是(  )
A.蚯蚓活动能改善土壤养分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地衣能够加快石头变成土壤的速度
D.鱼生活在水里
25.假设你流落荒岛,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下列哪种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时间来等待救援?(  )
A.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肉
B.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C.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蛋
D.玉米只用来喂鸡,每天吃鸡蛋
2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农历四月时,市井间的百花已凋谢,而高山寺庙中的桃花才刚盛开。这诗句反映了一些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桃树对温度作出的反应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B.地形影响了气温,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C.高山寺庙的气压比市井间的高,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D.诗句反映的主要是两地天气特征中的降水情况
27.台州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下列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大陈岛上所有的鸟
B.桃渚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C.临海古城内所有的腊梅
D.神仙居景区内所有的动物
2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29.如图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B.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一条食物链
C.不需要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中就能完成碳循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30.中国生态环境部确定今年的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相关知识,下列不符合“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这一理念的是(  )
A.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人类将受到严重的危害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C.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D.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如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浙教版科学 九下第1、2章综合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伟大的父母孙海洋夫妇通过亲子鉴定找到了失散14年的孩子。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的技术称为亲子鉴定,则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解答】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2.重庆警方训练出6只缉毒松鼠。这些松鼠嗅觉非常灵敏,经过训练,可以找到埋在沙土里的毒品。决定松鼠嗅觉非常灵敏这一性状的是(  )
A.细胞核 B.染色体 C.蛋白质 D.基因
【解答】解: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松鼠嗅觉非常灵敏,经过训练,可以找到埋在沙土里的毒品,则决定松鼠嗅觉非常灵敏这一性状的是基因。
故选:D。
3.青霉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滥用青霉素导致其使用效果下降。下列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界中本来没有耐药细菌个体,滥用青霉素才导致耐药细菌出现
B.细菌对青霉素进行定向选择,导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
C.在长期滥用青霉素的环境中,耐药细菌比不耐药细菌更具生存优势
D.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时,细菌体内的某些结构会发生“用进废退”现象
【解答】解:A、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耐药和不耐药两种变异,是青霉素对细菌的两种变异进行选择,使耐药细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耐药细菌被淘汰,才导致耐药细菌出现。A错误。
B、青霉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导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B错误。
C、在长期滥用青霉素的环境中,耐药细菌比不耐药细菌更具生存优势,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C正确。
D、是青霉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导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不是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时,细菌体内的某些结构会发生“用进废退”现象。D错误。
故选:C。
4.对下列观点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了有利变异的结果
【解答】解:A、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A正确。
B、盲鼠不是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而是先产生了有视觉和无视觉的变异,然后进行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样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5.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偏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解答】解: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A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B错误;
C、枯叶蝶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被吃掉,而体色像枯叶的枯叶蝶活下来,敌害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C正确;
D、活下来的枯叶蝶繁殖的后代,有的与环境还有差别,敌害在来时,又把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枯叶蝶吃掉,因此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D正确。
故选:B。
6.小刚家的一株野月季上嫁接了两种栽培月季枝条.第二年春天,在该植株上开出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月季花,这一现象说明(  )
A.不同种生物的性状有差异
B.同种生物的性状有差异
C.嫁接上去的两个枝条不属于同一物种
D.该月季花不同颜色的性状是由原野月季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解答】解:AB、一株野月季上嫁接了两种栽培月季枝条。第二年春天,在该植株上开出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月季花,这一现象说明同种生物的性状也是有差异的,A错误,B正确;
C、嫁接上去的两个栽培月季的枝条属于同一物种,错误;
D、该月季花不同颜色的性状是由栽培月季的遗传物质决定的,错误。
故选:B。
7.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游泳,主要以海豹、鱼类、企鹅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
B.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
C.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
D.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
【解答】解: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适于寒冷的北极生活。南极因地处高纬,气候寒冷,所以生物量较少,而且南极大陆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和其它大陆分离,所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物种。因此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故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
故选:B。
8.2022年,杭州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流行而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新春。以下有关该变异株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变异株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B.该变异株的体积远小于人类精子细胞
C.该变异株须通过寄生才能存活
D.在公众场合戴口罩能有效预防该变异株传染
【解答】解:A、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株﹣﹣奧密克戎属于病毒,故没有细胞结构,更没有细胞核。错误。
B、病毒的个体非常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故该变异株的体积远小于人类精子细胞,正确。
C、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故该变异株须通过寄生才能存活。正确。
D、在公众场合戴口罩可阻断奧密克戎的传播途径,能有效预防该变异株传染。正确。
故选:A。
9.从当初的新冠肺炎病毒,到现在的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毒株,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性是(  )
A.生长 B.发育 C.应激性 D.变异
【解答】解: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从当初的新冠肺炎病毒到现在的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毒株,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
故选:D。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
B.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C.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解答】解: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没有生命。故不符合题意;
B、始祖鸟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因此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现代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故符合题意;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段称为基因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通常一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存在
【解答】解:A、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A正确。
B、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B正确。
CD、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通常都包含着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多个基因,C错误;D正确。
故选:C。
12.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可以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其准确率高达99.9%。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细胞的(  )
A.细胞液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解答】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所以,亲子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细胞的细胞核。
故选:B。
13.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B.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C.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D.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解答】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4.达尔文在北大西洋东部的马德拉群岛上发现有550种昆虫,其中有200种昆虫的翅已退化,不会飞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长的物质
C.群岛的环境导致昆虫产生定向变异
D.翅膀不经常使用导致退化
【解答】解:在经常刮大风的马德拉群岛上,有不少昆虫的翅因退化而不会飞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翅因退化而不会飞翔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翅因退化而不会飞翔的昆虫就特别多,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A。
15.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来看,地球上现存的物种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是(  )
A.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B.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C.鸟类和被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解答】解:如图进化树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
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而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因此,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故选:A。
16.如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表示某海岛生态系统食物网,图三表示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的直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一中,甲乙丙丁里代表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是甲
B.图二所示的食物网中,海藻中的能量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大黄鱼
C.图三中A、B、C构成了图二中含海龟的一条食物链,其中C代表海龟
D.图二中的动物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
【解答】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一中①是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②和③是呼吸作用,甲是植物(生产者),甲所属的成分在图二中是指海藻植物,乙是动物(消费者),丙是腐生细菌、真菌(分解者),丁是二氧化碳;A错误;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二中包含大黄鱼的食物链有4条:海藻→小型鱼类→大黄鱼、海藻→虾类→大黄鱼、海藻→底栖动物→小型鱼类→大黄鱼、海藻→底栖动物→虾类→大黄鱼。B错误;
C、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可见图中的食物链是:B→A→C,即海藻→底栖动物→海龟。所以C代表海龟,C正确;
D、鱼类是体外受精;故D错误;
故选:C。
17.小科同学观察到在空旷的工业区的路边,铺着长长的金黄色的“地毯”﹣﹣人们在勤劳地翻晒着刚收割的稻谷,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同学们问老师,老师笑着在小科的两只手的手心里各滴了一滴“尖叫”饮料,其中一滴抹开,过了一些时间,被抹开的饮料很快消失了,大家恍然大悟.请问在这个实验中,研究影响水稻晒制过程的哪个影响因素(  )
A.表面积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解答】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抹开后,表面积增大,抹开的原理和翻晒稻谷一样;所以在这个实验中,研究影响水稻晒制过程的稻谷的表面积这一影响因素。
故选:A。
18.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对此,某同学做出了归纳,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娃娃鱼终身用鳃呼吸,与其能够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B.缝鱼身体呈流线型,靠鳍运动,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C.蛇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与其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
D.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
【解答】解:A.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不恰当;
B.缝鱼属于鱼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水的阻力,靠鳍运动,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B恰当;
C.蛇属于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与其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C恰当;
D.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D恰当。
故选:A。
19.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解答】解: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丁因食物增加而增加,甲因捕食者乙增加而减少,丙因捕食者甲减少而增加,因此会引起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而不是引起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20.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这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为(  )
①警戒色
②拟态
③保护色
④适应
⑤适应的相对性
⑥竞争
A.①④ B.③⑥ C.③⑤ D.②③
【解答】解: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但是,有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故只有③⑤正确。
故选:C。
21.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
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
故选:B。
22.2023年4至5月,多次断崖式的“倒春寒”导致部分地区玉米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影响生物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解答】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分等多次断崖式的“倒春寒”导致部分地区玉米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说明温度影响玉米的生长,这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下列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乌龟、鳄鱼用肺呼吸,是对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
B.青蛙冬眠是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
C.鸟类身体纺锤形前肢变成翼,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D.鲜花有鲜艳的花,是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
【解答】解:A、乌龟、鳄鱼都是爬行动物,它们用肺呼吸,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A错误;
B、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变温动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吃不动进行冬眠,故青蛙冬眠是变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B正确;
C、鸟类身体纺锤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C正确;
D、花大,花被具有鲜艳的颜色,有芳香的气味和蜜腺,蜜腺能够分泌甘甜的花蜜,有利于招引昆虫,一方面蜜蜂采蜜,同时也可以帮助植物完成传粉,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体现,D正确。
故选:A。
2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生物改善环境的是(  )
A.蚯蚓活动能改善土壤养分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地衣能够加快石头变成土壤的速度
D.鱼生活在水里
【解答】解:A、蚯蚓活动能改善土壤养分,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
C、地衣能够加快石头变成土壤的速度。表明生物地衣对环境石头的影响,C正确;
D、鱼生活在水里,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25.假设你流落荒岛,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下列哪种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时间来等待救援?(  )
A.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肉
B.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C.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蛋
D.玉米只用来喂鸡,每天吃鸡蛋
【解答】解:依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上图所示:
该食物网由食物链①玉米→人;②玉米→鸡→人组成。人与鸡之间即是竞争关系又是捕食关系,又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二营养级最少能获得100千焦。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40千焦。因此,先吃鸡,然后吃玉米,能使人获得最多的能量。
故选:B。
2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农历四月时,市井间的百花已凋谢,而高山寺庙中的桃花才刚盛开。这诗句反映了一些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桃树对温度作出的反应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B.地形影响了气温,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C.高山寺庙的气压比市井间的高,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D.诗句反映的主要是两地天气特征中的降水情况
【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海拔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7.台州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下列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大陈岛上所有的鸟
B.桃渚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C.临海古城内所有的腊梅
D.神仙居景区内所有的动物
【解答】解:在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大陈岛上所有的鸟、桃渚景区内所有的植物、神仙居景区内所有的动物都不只含有一种生物不属于种群,临海古城内所有的腊梅只有腊梅这一种生物属于种群。
故选:C。
2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9.如图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B.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一条食物链
C.不需要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中就能完成碳循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解答】解:A、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B错误。
C、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无机环境的参与,C错误。
D、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即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级生物大约10%~20% 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30.中国生态环境部确定今年的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相关知识,下列不符合“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这一理念的是(  )
A.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人类将受到严重的危害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C.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D.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如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解答】解: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的危害最严重,A不符合题意。
B、外来物种的入侵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若大力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B符合题意。
C、人类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权衡利弊,能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C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更好的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
)S9
浙教版科学 九下第1、2章综合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伟大的父母孙海洋夫妇通过亲子鉴定找到了失散14年的孩子。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的技术称为亲子鉴定,则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2.重庆警方训练出6只缉毒松鼠。这些松鼠嗅觉非常灵敏,经过训练,可以找到埋在沙土里的毒品。决定松鼠嗅觉非常灵敏这一性状的是(  )
A.细胞核 B.染色体 C.蛋白质 D.基因
3.青霉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滥用青霉素导致其使用效果下降。下列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界中本来没有耐药细菌个体,滥用青霉素才导致耐药细菌出现
B.细菌对青霉素进行定向选择,导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
C.在长期滥用青霉素的环境中,耐药细菌比不耐药细菌更具生存优势
D.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时,细菌体内的某些结构会发生“用进废退”现象
4.对下列观点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了有利变异的结果
5.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偏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6.小刚家的一株野月季上嫁接了两种栽培月季枝条.第二年春天,在该植株上开出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月季花,这一现象说明(  )
A.不同种生物的性状有差异
B.同种生物的性状有差异
C.嫁接上去的两个枝条不属于同一物种
D.该月季花不同颜色的性状是由原野月季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7.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游泳,主要以海豹、鱼类、企鹅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
B.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
C.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
D.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
8.2022年,杭州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流行而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新春。以下有关该变异株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变异株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B.该变异株的体积远小于人类精子细胞
C.该变异株须通过寄生才能存活
D.在公众场合戴口罩能有效预防该变异株传染
9.从当初的新冠肺炎病毒,到现在的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毒株,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性是(  )
A.生长 B.发育 C.应激性 D.变异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
B.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C.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1.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段称为基因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通常一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存在
12.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可以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其准确率高达99.9%。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细胞的(  )
A.细胞液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13.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B.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C.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D.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14.达尔文在北大西洋东部的马德拉群岛上发现有550种昆虫,其中有200种昆虫的翅已退化,不会飞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长的物质
C.群岛的环境导致昆虫产生定向变异 D.翅膀不经常使用导致退化
15.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来看,地球上现存的物种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是(  )
A.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B.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C.鸟类和被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16.如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表示某海岛生态系统食物网,图三表示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的直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一中,甲乙丙丁里代表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是甲
B.图二所示的食物网中,海藻中的能量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大黄鱼
C.图三中A、B、C构成了图二中含海龟的一条食物链,其中C代表海龟
D.图二中的动物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
17.小科同学观察到在空旷的工业区的路边,铺着长长的金黄色的“地毯”﹣﹣人们在勤劳地翻晒着刚收割的稻谷,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同学们问老师,老师笑着在小科的两只手的手心里各滴了一滴“尖叫”饮料,其中一滴抹开,过了一些时间,被抹开的饮料很快消失了,大家恍然大悟.请问在这个实验中,研究影响水稻晒制过程的哪个影响因素(  )
A.表面积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18.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对此,某同学做出了归纳,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娃娃鱼终身用鳃呼吸,与其能够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B.缝鱼身体呈流线型,靠鳍运动,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C.蛇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与其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
D.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
19.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20.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这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为(  )
①警戒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⑥竞争
A.①④ B.③⑥ C.③⑤ D.②③
21.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22.2023年4至5月,多次断崖式的“倒春寒”导致部分地区玉米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影响生物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23.下列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乌龟、鳄鱼用肺呼吸,是对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
B.青蛙冬眠是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
C.鸟类身体纺锤形前肢变成翼,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D.鲜花有鲜艳的花,是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
2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生物改善环境的是(  )
A.蚯蚓活动能改善土壤养分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地衣能够加快石头变成土壤的速度
D.鱼生活在水里
25.假设你流落荒岛,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下列哪种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时间来等待救援?(  )
A.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肉
B.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C.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蛋
D.玉米只用来喂鸡,每天吃鸡蛋
2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农历四月时,市井间的百花已凋谢,而高山寺庙中的桃花才刚盛开。这诗句反映了一些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桃树对温度作出的反应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B.地形影响了气温,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C.高山寺庙的气压比市井间的高,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D.诗句反映的主要是两地天气特征中的降水情况
27.台州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下列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大陈岛上所有的鸟
B.桃渚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C.临海古城内所有的腊梅
D.神仙居景区内所有的动物
2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29.如图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B.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一条食物链
C.不需要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中就能完成碳循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30.中国生态环境部确定今年的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相关知识,下列不符合“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这一理念的是(  )
A.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人类将受到严重的危害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C.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D.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如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