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讲解与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沪科版《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讲解与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8-30 23: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志鸿全优设计》2013新沪科版《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讲解与例题
答案:
(1)物质 (2)相互作用 (3)运动规律 (4)交通 (5)航天 (6)能源 (7)猜想与假设 (8)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9)评估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1)航天技术: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不仅实现了飞翔之梦,而且还能登上月球、遨游太空,继续探索浩瀚宇宙的秘密。
(2)探索微观世界:在探索宇宙的同时,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也在探索微观世界。电子显微镜是人类的“火眼金睛”,通过它,人类能逐渐深入看清组成物质的不同粒子,目前通过电子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放大了数百万倍的原子排列图。
(3)激光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而且也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4)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集成了成千上万个电子元件的芯片,既小又轻,以至于蚂蚁都能搬动。
(5)超导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应用将缓解人类的能源危机,我国的超导技术研究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例1】2012年10月25日,在西昌卫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中国卫星导航中心负责人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5颗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关于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可以进行信息传递
B.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可以进行科学探测
C.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可以进行天气预报
D.北斗导航卫星可以应用于一切科学领域
解析:北斗导航卫星可以应用于很多研究领域,但并不是所有研究领域都需要北斗导航卫星。
答案:D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律的获得不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仅仅靠思辨,而应该依据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来获得。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计划,学会做,学会分析,学会反思,还应学会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的要素:
要素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 收集相关信息,对问题采取发散、聚合等方法,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根据探究目的,决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及要求,明确所需仪器和替代器材,知道控制什么变量,测什么,怎样测,做到心中有数。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分析与论证 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能从表面现象中看出其物理本质;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评估 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思考;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交流与合作 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描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评论,并交换意见。
辨误区 交流与合作并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这七个要素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探究的全过程中,都要注意交流与合作。而不是在探究的最后再进行交流与合作。合作中要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例2】有些地方有一种风俗,过年的时候,对来走亲戚家的小孩总要泡上一杯蜂蜜水。但是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用热开水泡蜂蜜,蜂蜜会很快地溶解,整杯蜂蜜水甜甜的(这个现象叫做扩散);而用冷水泡蜂蜜,蜂蜜很难溶解,有时会结成一团沉在杯底。这说明,物质在水中扩散的快慢程度跟温度有关。接下来,我们利用冷水、温水、开水、温度计、停表、滴管、红墨水、三只烧杯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扩散跟温度的关系。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提出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扩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一些扩散现象?
解析: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并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数据建立假设,再通过各种证据去验证假设,甚至需要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有关解释。
针对题目给予的具体事实,我们不难发现“物质的扩散跟温度有关”这样一个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出“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的假设。
答案:(1)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①取三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温水和开水;
②用滴管吸取红墨水,分别往三只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并开始用停表记时;
③用温度计分别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④观察红墨水的扩散情况,当红墨水染红整杯水时,分别记录所用时间。
(3)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泡盐水、兑调鸡尾酒、用蚊香驱蚊等。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还为我们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威、勇于质疑、敢于坚持真理。例如,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
(2)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 ( http: / / www.21cnjy.com )。例如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些伟大的成功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以及长期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她和丈夫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4年提炼出来的。
(3)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例如,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量子力学大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的友谊。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
【例3】下列不属于科学精神的是(  )。
A.敢于坚持真理
B.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C.不迷信权威
D.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
解析:自己的观点可能与客观事实不符,此时不能顽固坚持,需要及时修正。
答案:D
4.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一个物理量往往同时与多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有关,研究该物理量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时,常常控制其中一个或几个相关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相关因素,得出该物理量与这个相关因素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例如,物理量W与影响因素A、B、C有关,研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W与A的关系时,应该控制B、C不变,改变A,得出W与A的关系;研究W与B的关系时,应该控制A、C不变,改变B,得出W与B的关系;研究W与C的关系时,应该控制A、B不变,改变C,得出W与C的关系。最后再综合起来,得出W与A、B、C三者之间的关系。
【例4】弹弓能把“纸片”弹射出去。弹弓弹射的距离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同学对此问题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弓弹射的距离与纸弹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二:弹弓弹射的距离与弹射角度有关;
猜想三:弹弓弹射的距离与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有关。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弹弓斜向上弹出质量较小的纸片,测出弹射距离s1;
②用弹弓斜向上弹出质量较大的纸片,测出弹射距离s2;
③用弹弓斜向上弹出质量更大的纸片,测出弹射距离s3;
④比较s1、s2、s3的大小就能得出弹弓弹射纸片的距离是否与纸片质量大小有关。
请你对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解析:弹弓弹射的距离与三个因素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其他两个因素不变。
答案: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没有控制弹射角度、橡皮筋的形变程度不变,所以实验方案是错误的。
5.科学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科学家在给后人留下知识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这些方法为我们研究物理规律提供了方便。我们学习物理时,应该像科学家那样注意观察和思考,勤于探究。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我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可能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能只涉及部分要素。
释疑点 探究时应注意的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 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使问题具有研究价值,不可漫无目的地提出毫无研究价值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时,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尽可能增加其合理成分,即猜想与假设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猜想并非胡猜乱想。
【例5】物体只在重力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小王同学用四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材料 物体质量/kg 下落高度/m 下落时间/s
1 铁球 1 20 1.96
2 铁球 1 30 2.47
3 铅球 1 20 1.96
4 铅球 2 20 1.96
(1)通过比较实验3和4,结论是:________;
(2)通过比较实验________,可以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解析:实验3和4相比,下落高度相同,质量不同,下落时间相同,说明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探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的关系,应该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
答案:(1)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