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4课《故事三则》(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4课《故事三则》(共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31 19: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故事三则《人有其宝》、 《嗟来之食》、 《许仲平义不苟取》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左传》简介??? 《礼记》为孔子弟子及后学者所记,内容讲述哲理及礼仪法度,其性质为先秦儒家言礼之丛书。现今《礼记》即小戴记。《礼记》简介《元史》是一部纪、传、表、志俱全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共210卷,包括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记载从1206年到1370年,共165年的历史。由宋濂、王祎主持修撰。《元史》简介许衡: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思想家,河内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李封村)人。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他是元代初期的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 《人有其宝》这则故事,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题目的意思是各人拥有各自的宝物。赞扬了子罕不贪。告诉我们“不贪”比玉更宝贵。
??? 《嗟来之食》这个故事,选自《礼记·檀弓》,意思是不吃带有侮辱性的东西,启示人们:做人要有骨气,不应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
??? 《许仲平义不苟取》这则故事,选自《元史·许衡传》,意思是许仲平“不取”不义之财,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苟取。题目解说 子罕(hǎn)?

蒙袂(mèi)?

辑屦(jù)?

啖(dàn)字音认读
??? 贪(tān)贪污???????? 袂(mèi)联袂
??? 贫(pín)贫穷????????? 决(jué)决心
?
??? 屦(jù)辑屦??????????????敖(áo)黔敖
??? 履(lǚ)革履???????????????熬(áo)熬夜
?字形辨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人有其宝
《左传》有人之于把认为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嗟来之食
《礼记》做用来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许仲平义不苟取
《元史》曾经有的人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尊严,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无疑是人们行为的坐标。人物分析 : 子罕“以不贪为宝”是“不取”非分之物,视 “不贪”为宝,是追求一种为人的操守,追求道德的完善。 饥者“不食嗟来之食”是“不取”施舍之食,至死也保持着做人的骨气和尊严。 许仲平“义不苟取”是“不取”不义之财,高度自律,具有崇高的道德感。???
???
???《人有其宝》赞扬了子罕不贪。告诉我们“不贪”比玉更宝贵。《嗟来之食》启示人们:做人要有骨气,不应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许仲平义不苟取》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苟取。归纳寓意:1、学了《人有其宝》后,谈一谈你以什么为宝?拓展延伸2、你如何看待《嗟来之食》中那位不受施舍的饥民?带侮辱性的施舍坚决不能接受,所以那位饥民有骨气。(言之成理即可) 3、学了《许仲平义不苟取》后,你认为许仲平是否迂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