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单元主题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讲评课 活动课 其他
时间 课时安排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宋代经济发展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和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宋代经济发展的时空框架。
史料实证:运用图片、文献等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解释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宋代经济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
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史料分析法:运用图片、文献等史料,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学习与探究:想一想: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习与探究: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 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自然条件变化,南方比较适宜作物生长。 宋朝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粮食作物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__占城稻____。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经济作物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手工业的兴盛 前后六人一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相互设计问题,开展交流活动。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较先进的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至制瓷业的中心。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商业贸易的繁荣 学习与探究: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都市多——最大的开封和杭州 人口多 时间长——早市夜市的出现 有走街串行的 商品多 客商多 请大家对照地图,叙述一下宋代对外贸易概况。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 ---宋高宗 学习与探究:宋高宗说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海外贸易收入是国家 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情景体验:商人的苦恼 北宋时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经营着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现代都市生活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主要作用。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交子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 学习与探究:1.如果你是这位商人,如果不带金属货币,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使用纸币交子 2.使用这种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轻巧、发行成本低、交易方便等 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学习与探究:想一想: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 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原因及影响,强调宋代经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丰富的史料、图片和实例,激发了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兴趣。
知识体系清晰:系统地讲解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构建了清晰的知识体系。
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不足之处:
学生参与度不均: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需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可适当增加其他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3.改进措施:
提高学生参与度:采用更多的互动形式,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丰富教学方法: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经营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
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宋代经济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现实应用能力。
4.未来教学展望:
引入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纪录片、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观博物馆或进行历史研究项目,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通过以上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持续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