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图片来源:《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2023年广州提出“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16字空间发展方针。
其中,“三核三广州”首次亮相,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和南沙新区组成“三核”,分别代表了老广州、新广州和未来广州。从单核、到双核,再到如今的三核。
增城区土地面积高达1616.47平方公里,位于广州市东部,西连黄埔区、东邻惠州市、北临从化区、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是大湾区北部生态地区和南部三角洲城镇群交汇之地,区内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富集,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市格局
3.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城镇功能分区的影响表现为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思考: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有何异同?
3.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在城市外围主干交通的交汇处,会形成地租的次高峰。
政策因素
Policy factors
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例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
3.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文化因素”,地域文化底蕴深刻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例如我国北京,由于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北京市中心有许多古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需要考虑到文化的保护。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分析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后期: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浦东
21世纪的上海浦东
3.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演变:构。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镇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城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区位选择及其原因 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距离城镇中心较远。 原因:①减轻污染,保护环境; ②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文化区相连。 原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
原因:便于上下班
三大功能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读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观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成块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数量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白天人口少,晚上人口多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达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地租水平 地租最高的区域为商业区,其次为居住区,地租最低的区域为工业区
看分布趋势 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区移动,在市中心分布的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分布的比例上升幅度较大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各功能区位置判断
2.(2022·广东卷,13~14)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回答(1)~(2)题。
《导与练》p58
(1)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政策引导 B.产业结构转型
C.消费需求推动 D.建筑布局调整
D
(2)图示功能分区演化给该产业园带来
的影响是( )
①土地租金上涨 ②商业规模缩小 ③消费群体减少 ④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B
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
巴西利亚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1960年,巴西将首都迁往规划建设的城市巴西利亚,巴西利亚城市规划整齐划一,建筑协调有序,但是不同功能区的界限过于清晰,有时不利于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人们在往返宽阔的马路时时有事故发生。
阿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途径:①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密切联系。通常把中心市区称作母城,外围的卫星城称作子城,具有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等作用。卫星城是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
(2)途径:②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
生活提供便利。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途径:③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的西安城墙全长13.74公里,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2004年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支集合保护、研究、修缮、传播、运营管理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开始为西安城墙提供更科学、可持续的保护。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提高城乡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案例:成都卫星城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密切联系。
成都市卫星城分布示意图
意义: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2.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镇功能的拓展,调整城镇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读图,回答(1)~(2)题。
《导与练》p33
(1)在城镇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镇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
A.扩大城镇土地面积 B.优化城镇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D
(2)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
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其目的主要是( )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镇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B
归纳总结